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SCV智慧城市可视化
SCV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智慧城市数字空间,以炫酷视觉效果、全面数据集成、场景化业务展示为支撑,有效提升城市IOC管理人员对城市运营、治安、交通、政务等业务监控管理效率,支撑智慧城市、智慧园区辅助决策。
北京优锘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24
新型污水污泥絮凝剂的制备技术研究
项目简介作为新型污水污泥絮凝剂,高密度电荷阳离子聚电解质以超强的电荷中和絮凝能力,使其在深度处理污水污泥时充分体现出用量少、絮凝效率高、脱色能力强等优点,使污水中2μm以下的颗粒得到有效清除,在环境保护领域显示出优越的应用性能。该项目的技术原理为:本项目针对季铵盐阳离子单体反应活性低,聚合能力差,产品分子量较低,阳离子电荷度难以提高等技术问题,探索采用新颖的等离子引发聚合技术,将部分单体转变为等离子态,并产生阳离子单体的活性物种,再由活性物种与单体间发生加成反应,最终可以得到高密度电荷高分子量的阳离子聚电解质。该项目技术成果经过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认定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二、市场前景本项目制备阳离子聚电解质等过程的实验室研究已经完成,高密度电荷阳离子聚电解质可以作为新型高效污水污泥絮凝剂,在日用化工、污水处理、造纸、纤维抗静电等领域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三、规模与投资按照月生产60吨计算,需要投资80万元。四、生产设备聚合釜,干燥设备,粉碎设备。五、效益分析按照同类进口产品市场价格计算,应用本技术生产的产品税前利润为1000~1300 元/吨。六、合作方式①技术转让;②直接购买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应用技术问题有我方负责培训。项目负责人:黎钢联系电话: 022-60202443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基于农业废弃物的污泥深度脱水调理技术
以农业废弃物稻壳粉和竹粉为污泥调理剂,耦合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调理污泥, 稻壳粉和竹粉作为骨架发挥支撑作用,促进污泥自由水和间隙水外排,减小污泥的可压缩系数,防止污泥有机质流失,缩短板框压滤机运行周期;同时稻壳粉和竹粉可有效提升污泥泥饼有机物含量,有利于后续焚烧等能源化处置。 农业废弃物稻壳粉和竹粉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木质素和二氧化硅,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多孔性等特点。其中以网络状分布的二氧化硅是有机质粉末的主要支撑骨架,木质素和纤维素填充在其中,且本身含有大量有机物,作为污泥调理剂,增加热值的同时还可以防止其对焚烧设备的腐蚀。同时,废弃物粉末是一种价廉易得的农业资源,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稻壳粉和竹粉,变废为宝,对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循环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稻壳粉和竹粉作为调理剂进行污泥深度脱水时,均能避免生石灰投加造成的压滤液水质恶化等负面影响,采用稻壳粉和竹粉协同化学药剂对污泥进行深度脱水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技术已经完成中试规模应用,污泥脱水成本可降低21.2%;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2 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2 项;发表学术论文 7 篇,
江南大学 2021-04-13
一种好氧污泥快速颗粒化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好氧污泥快速颗粒化的装置,属于环保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颗粒污泥培养装置内部结构进行水力优化,使水流能够在曝气作用下进行内外循环,反应器轴向上能够形成较稳定的循环流,提供良好的DO、底物传质及泥水混合的水力条件,促使气液充分混合和规则流动,有利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形成。同时,本实用新型对水力死角进行了优化设计,使污泥无法在装置底部沉积,能够最大限度参与反应循环。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用废纸造纸污泥制备陶粒的方法
简介: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废纸造纸污泥制备陶粒的方法,属于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领域。该方法的主要内容是:将废纸造纸污泥、粘土以及粉煤灰经过混合、炼泥或经过混合、造粒成为球状坯体颗粒,再经过干燥和1000~1250℃烧结成为陶粒产品。本发明方法解决了废纸造纸产生的大量污泥的处理问题,使废料得到了合理的再生利用,另外还回收利用了建筑集料破碎过程中碎石屑中的粘土,解决了其占用耕地的问题,节约了粘土资源,具有一定的环保意义。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适合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本发明产品的成品率高,适用范围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4
大型工业化连续污泥消化产业化项目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超大城市如何与高校协同发展?多位专家学者齐支招
11月15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指导、重庆大学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城市与高校发展大会顺利召开,此次大会是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
重庆大学 2024-11-17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太湖之滨的无锡职教园,风景怡人,环境优美。追溯历史,这所无锡唯一的市属高职院校可谓古老而又年轻。2004年,无锡市干部学校、无锡市职工大学、无锡市轻工职大、无锡市城建职大和江南学院旅游经贸分院五校合并,成立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又与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合并办学,成为一所具有百年悠久历史的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长期以来,学院秉承首任校长顾倬先生提出的“弘毅”校训,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求教育之进步、谋国家之强盛,培养和造就了众多中华英才,如荣毅仁、薛暮桥、王忍之、徐铸成、徐中玉、吴冠中、钱松岩、杨荫浏、陈瘦竹、唐敖庆、胡福明等。目前,学院由无锡市政府投资建设的新校区,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融江南建筑风格与人文生态景观于一体。学院现拥有教职工7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93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4400余人。学院设有师范学院、贸易金融学院、会计学院、旅游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机电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影视学院、基础课部、体育部、干部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开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紧密契合的高职(专科)专业42个,构建了旅游、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物联网工程技术、金融、营销与贸易、艺术设计、会计等八个专业群,初步实现了院级-市级-省级-国家级重点专业建设与培育体系。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能力的提升,通过实践成功探索出“院地互动、校企合一、理实交融、系统育成”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即学校、现场即课堂、学生即员工,学生入学即入行,身处真实工作环境之中,在各个环节中均得到实践,于潜移默化中养成必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实现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合作上的高度融合。”目前,学院建有261个校内实训室,并与有关行业、企业通力合作,建立了327个校外实习基地,开设了多个订单培养班,与艾迪酒店、香梅国际酒店共建“企中校”,与央企大唐电信和星级酒店共建智慧酒店,和江苏鼎都检测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检测中心,实现了“校中企”项目的突破。师范教育是我院办学资源最丰富、社会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品牌。近年来,我院分别与无锡师范附属小学等20所小学、无锡市实验幼儿园等20所幼儿园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建立了40个教研培合作基地、聘请了20名特聘教授、6名特聘专家,合作双方在教学、科研、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培育教育人才。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专业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并建有“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无锡市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无锡市重点高校研究生实践创新基地”等科研平台,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目前,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比例达72.99.%,高级职称比例达40%。学院现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2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2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对象6人,无锡市社会事业领军人才5人,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市学科带头人6人,市名师2人,市教学能手6人。学院以中外合作办学为平台,积极引进国外同类院校中优质教育资源,稳步提升国际化水平。先后与美国、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32所高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建立了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2014年,学院启动实施“百名教师出国(境)进修计划”,67名骨干教师已分赴台湾、新加坡、加拿大等地进行了职业教育专题研修学习。近几年,学院的办学成绩得到社会广泛认可。2013年顺利通过江苏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各项工作得到评估专家的高度评价。学院荣获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江苏省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展望未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秉承“地方高校地方办,办好高校为地方”的宗旨,按照无锡“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无锡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要求,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努力奋斗。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于2003年3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而成。学校的前身——宁波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创建于1992年,是浙江省最早开展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机构,曾被原浙江省教委确定为省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2001年,“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学校本部校区地处宁波鄞州高教园区;溪口校区迁至萧王庙街道奉化城西文化教育园区,新建奉化校区。学校下设商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旅游学院、艺术学院、景观生态学院、财会金融学院、国际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基础课教学部,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担任部分二级学院院长。学校现有教职工556人,全日制高职专科学生8330人,本科生362人。 学校积极做好“宁波”、“城市”、“国际化”三篇文章。设有30个高职专科专业、5个职教师资类本科专业(以宁波大学名义招生,颁发宁波大学毕业文凭和学位证书)。会计专业、物流管理专业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共有省优势专业5个,省市特色、重点、品牌建设专业13个,校级重点专业18个,1门课程被认定为全国首批精品在线课程。学校重点打造基于现代服务业的“6+1”特色专业群,基本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专业结构体系。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颁布后,2009年12月,学校首批通过浙江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校力争打造成为宁波、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紧紧围绕宁波市支柱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保证。推进产教融合,2017年11月,学校成立“全国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浙江分部”暨“宁波市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学校充分发挥9个产学研联盟、4个产业学院、6个政校或校企共建研究所、2个行业指导委员会的建设成果,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出了积极贡献。宁波园林绿化产业提升协同创新中心获得宁波市高校第二批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宁波休闲旅游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获得宁波市会展行业特殊贡献奖;科技服务团队获得宁波市优秀地方科技服务创新团队、优秀科技特派员团队。 学校独立组建以来,成为宁波市十大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的“旅游会展”主持单位、全国木球培训基地、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宁波职教基地、教育部职业教育网络资源宁波分中心、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全日制高等教育衔接试点单位、浙江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育基地、浙江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训与鉴定基地、宁波市创业培训定点机构等。2017年,获批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为浙江省2家单位之一。学校现有林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宁波市劳动职业技能鉴定站等2个国家级鉴定站,另设30余个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培训点或考点,还引进了印度NIIT及国家外国专家局特许培训机构IIEI国际进出口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和SMEI国际营销和市场职业标准认证项目等国外高端培训项目,广泛开展校内外的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工作。社会培训数量及质量位居在甬高校前列。 学校积极开拓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办学,强化外向型办学特色,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到国外接受教育的机会。学校与美国西新墨西哥大学合作举办了艺术设计专业、投资与理财专业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还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西悉尼TAFE学院创办了宁波市首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中澳合作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简称宁波TAFE学院)。师资国际化水平持续提高,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交流取得实效。2013年,浙江省教育厅首次发布普通高校国际化水平排名,学校位列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国际化总体水平第二名;2014年位列第三名;2015年位列第一名。 学校以国内外职业院校先进的办学理念为引导,积极探索富有特色的高职教育之路,秉承“尚德明责、笃学强能”的校训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构建“素质引领、校企一体、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学校从企业用人第一需求出发,倡导和实践“责任文化”,把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质量,全面推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工程,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10年、2012年两次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2013年,学校荣获“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称号。2014年,作为第一案例入选报告《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届专科毕业生就业率98.3%,职教师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7.5%;2017届专科毕业生就业率97.9%,职教师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8.2%;2018届专科毕业生就业率97.7%,职教师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7.74%。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认可。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综合类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主校区占地面积近200亩,位于胜利桥西,园林化校园与汾河湿地公园相毗连,景色宜人。现有在校生5000人,平均就业率达90%。开设专业学院主动对接省市经济发展需求,开设专业31个,重点打造了现代建筑、城市轨道交通、现代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四大专业群。设有城建系﹑工程经济系﹑财会系﹑管理工程系﹑艺术设计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思政部、基础部、中专部、成教部等7系4部。学院是山西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培育建设单位。实训基地各专业建有校内实训基地61个,生产性实训基地5个。其中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建设规划项目4个;获得省级重点、特色和骨干称号的专业共12个;学院建材实验室是我省高职院校唯一建筑材料检测点。学院秉持“勤学唯实、厚德强能”的校训,以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全力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职业技能以及就业创新所需的综合素质,全面推进特色文化育人,打造了校园足球和健身操等文体品牌,学院足球项目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工作“一校一品”示范基地。校企合作近年来,学院积极对接服务地方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与近百家企业建立了稳定校企合作关系。与太原市轨道交通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了太原轨道交通培训中心,共同打造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与同济大学和轨道公司成立了BIM创新应用中心,合作创建了全国领先的BIM创新应用和人才培养基地,全面带动现代建筑专业群发展;与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山西省首家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ICT学院),与京东公司达成有关合作意向,夯实学院现代服务专业群建设;与杭州凯尔达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加快了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建设。此外,学院还与太原轨道公司、北京交通大学三方联合成立了PHM技术研发应用中心,引进建立了闻邦椿院士工作站;与山东保利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山西蓝泰集团、安逸物业集团、鲁班软件、香港鑫和集团等知名企业签订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协议,为学院师生素质提升和学生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潮平两岸阔、风正好扬帆。面对宏伟蓝图,学院师生员工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努力培养有尊严的劳动者,力争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31 3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