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用于实验动物PET、CT 及MR 图像融合及固定的装置
相关专利提出了一种用于实验动物固定及实验动物图像融合于一体的辅助设备,用于实验动物的固定及 PET、CT 及 MR 图像融合。该系统在保障了实验动物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的同时,为图像融合方式方法的研究提供依据,为科研及其临床转化提供更有效、精确、直观的帮助应用范围:这种图像融合、固定装置可应用于小动物疾病模型研究、肿瘤生成机制、肿瘤早期成像等实验研究中,在此基础上,判断所制动物模型是否符合临床需要、所移植肿瘤状态是否符合实验需要。同时,还可以为临床找到最优的图像融合方法提供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效益分析:基于相关专利开发的实验动物固定及图像融合设备,具有操作简便、成本合理、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其主要技术优势和性能指标如下: 一、主要技术优势 (1)可对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验动物进行固定,有利于保障实验动物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2)可实现两种或三种成像检查图像的精确融合,从而结合各成像技术的优势,为动物活体实验提供更多无创的图像信息。 二、主要性能指标 (1)对实验动物(如鼠、兔等)进行固定; (2)为小动物 PET、CT 及 MR 图像提供固定识别位点,实现两种或三种成像检查图像的精确融合。
天津医科大学 2021-04-10
用于实验动物PET、CT 及MR 图像融合及固定的装置
相关专利提出了一种用于实验动物固定及实验动物图像融合于一体的辅助设备,用于实验动物的固定及 PET、CT 及 MR 图像融合。该系统在保障了实验动物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的同时,为图像融合方式方法的研究提供依据,为科研及其临床转化提供更有效、精确、直观的帮助应用范围:这种图像融合、固定装置可应用于小动物疾病模型研究、肿瘤生成机制、肿瘤早期成像等实验研究中,在此基础上,判断所制动物模型是否符合临床需要、所移植肿瘤状态是否符合实验需要。同时,还可以为临床找到最优的图像融合方法提供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效益分析:基于相关专利开发的实验动物固定及图像融合设备,具有操作简便、成本合理、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其主要技术优势和性能指标如下: 一、主要技术优势 (1)可对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验动物进行固定,有利于保障实验动物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2)可实现两种或三种成像检查图像的精确融合,从而结合各成像技术的优势,为动物活体实验提供更多无创的图像信息。 二、主要性能指标 (1)对实验动物(如鼠、兔等)进行固定; (2)为小动物 PET、CT 及 MR 图像提供固定识别位点,实现两种或三种成像检查图像的精确融合。
天津医科大学 2021-04-10
昼夜温差对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影响的研究
2020年3月18日,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罗斌团队在预印版平台medRxiv 在线发表未经同行评审的题为“Effects of temperature variation and humidity on the mortality of COVID-19 in Wuhan”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收集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29日在中国武汉市的COVID-19每日死亡人数,气象和空气污染物数据。然后,采用数学模型研究温度,湿度和昼夜温差对COVID-19日死亡率的影响。 在研究期间,武汉市共有2299例COVID-19死亡计数。COVID-19死亡率与昼夜温差呈正相关,而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此外,昼夜温差每增加1个单位,COVID-19死亡率增加2.92%。总而言之,这项研究表明温度变化和湿度可能是影响COVID-19死亡率的重要因素。2019年12月,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确认了一群原因不明的肺炎患者感染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这是以前在人类或动物中未发现的。流行病学证据提示大多数这些患者去过武汉当地的海鲜市场,并且从这些患者中获得的病毒的基因序列与蝙蝠中鉴定的高度相似。由于相似,该病毒随后被重命名为SARS-Cov-2,它是Sarbecovirus亚种(Beta-CoV谱系B)的成员。一些研究人员发现SARS-Cov-2对人类呼吸道受体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这暗示了对全球公共健康的潜在威胁。由于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被认为是从动物传播的,到2020年1月,怀疑最初受感染的患者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感染了该病毒。自2020年1月以来,covid- 19种病毒已经升级,该病毒已迅速传播到中国大部分地区和其他国家。截至2020年3月15日,中国报告了80844例确诊的COVID-19和3199例死亡人数。这些数字每天都会更新,而且预计还会进一步增加。2020年1月20日至2月29日中国武汉市COVID-19每日死亡率和气象因子水平的时空格局回顾研究发现,随着天气转暖,2003年广东省爆发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逐渐消失,直到7月才基本结束。有文献记载,温度及其变化可能影响了SARS的爆发。韩国的一项研究发现,日温度低和相对湿度低/高时,流感发生的风险显著增加,并且昼夜温差(DTR)呈显著正相关。几项研究报告说,COVID-19与气象因素有关,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但尚未报道它们对死亡率的影响。因此,该研究假设天气状况也可能导致COVID-19的死亡。2020年1月20日至2月29日中国武汉市气象因子和COVID-19每日死亡率计数的暴露-响应曲线这项研究旨在探讨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死亡与天气参数之间的关联。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收集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29日在中国武汉市的COVID-19每日死亡人数,气象和空气污染物数据。然后,采用数学模型研究温度,湿度和昼夜温差对COVID-19日死亡率的影响。在研究期间,武汉市共有2299例COVID-19死亡计数。COVID-19死亡率与昼夜温差呈正相关,而与相对湿度则呈负相关。此外,昼夜温差每增加1个单位,COVID-19死亡率增加2.92%。总而言之,这项研究表明温度变化和湿度可能是影响COVID-19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兰州大学 2021-04-10
无症状新冠肺炎患者可能是活动的感染研究
2019年12月,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确认了一群原因不明的肺炎患者感染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这是以前在人类或动物中未发现的。流行病学证据提示大多数这些患者去过武汉当地的海鲜市场,并且从这些患者中获得的病毒的基因序列与蝙蝠中鉴定的高度相似。由于相似,该病毒随后被重命名为SARS-Cov-2,它是Sarbecovirus亚种(Beta-CoV谱系B)的成员。一些研究人员发现SARS-Cov-2对人类呼吸道受体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这暗示了对全球公共健康的潜在威胁。先前的研究显示了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人对人传播的证据,但是对于无症状感染患者是否能传播新冠肺炎的数据有限。2020年2月25日,南京医科大学胡志斌及易永祥共同通讯在预印版平台medRxiv 在线发表未经同行评审的题为”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4 Asymptomatic Infections with COVID-19 Screened among Close Contacts in Nanjing, Chi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密切接触者筛查24例无症状感染的临床特征,并显示无症状COVID-19病毒携带者的传播潜力。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该研究观察到对同居家庭成员的典型无症状传播,甚至导致严重的COVID-19肺炎。总而言之,该研究发现无症状携带者可导致人对人的传播,应将其视为COVID-19感染的来源。 因此,通过多重核酸筛查严格监测近距离接触以遏制潜在暴发,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自我保护的指导,密切接触的主动隔离(无论是在家中还是集中式)都应不断强调。最后,该研究还建议对出院的COVID-19患者进行隔离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2019年12月,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确认了一群原因不明的肺炎患者感染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这是以前在人类或动物中未发现的。流行病学证据提示大多数这些患者去过武汉当地的海鲜市场,并且从这些患者中获得的病毒的基因序列与蝙蝠中鉴定的高度相似。由于相似,该病毒随后被重命名为SARS-Cov-2,它是Sarbecovirus亚种(Beta-CoV谱系B)的成员。一些研究人员发现SARS-Cov-2对人类呼吸道受体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这暗示了对全球公共健康的潜在威胁。由于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被认为是从动物传播的,到2020年1月,怀疑最初受感染的患者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感染了该病毒。自2020年1月以来,covid- 19种病毒已经升级,该病毒已迅速传播到中国大部分地区和其他国家。截至2020年2月18日,中国报告了72436例确诊的COVID-19和1868例死亡人数。这些数字每天都会更新,而且预计还会进一步增加。先前的研究显示了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人对人传播的证据,但是对于无症状感染患者是否能传播新冠肺炎的数据有限。这项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密切接触者筛查24例无症状感染的临床特征,并显示无症状COVID-19病毒携带者的传播潜力。于2020年1月28日至2月9日在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社区对所有密切接触的COVID-19患者(或疑似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测试咽拭子样品的核酸,无症状携带者在实验室确认为COVID-19病毒阳性。该研究发现,24例无症状病例在核酸筛查前均未出现任何明显症状。五例(20.8%)在住院期间出现症状(发烧,咳嗽,疲劳等)。 12例(50.0%)病例显示了典型的毛玻璃胸CT图像,其中5例(20.8%)肺部出现阴影,其余七例(29.2%)病例CT图像正常,住院期间无任何症状。这七个病例比其余的病例更年轻。24例均未出现严重COVID-19肺炎或死亡。为从阳性核酸检测第一天到连续阴性检测第一天的间隔,中位数为9.5天(在24例无症状病例中,最长为21天)。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该研究观察到对同居家庭成员的典型无症状传播,甚至导致严重的COVID-19肺炎。总而言之,该研究发现无症状携带者可导致人对人的传播,应将其视为COVID-19感染的来源。 因此,通过多重核酸筛查严格监测近距离接触以遏制潜在暴发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最后,该研究还建议对出院的COVID-19患者进行隔离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南京医科大学 2021-04-10
一种抗微动损伤的骨内牙种植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微动损伤的骨内牙种植体,由基桩、颈部和有外螺纹的体部构成,其中种植体的颈部的周面分为舌侧区、颊侧区、近中区、远中区四个区域;近中区、远中区表面涂覆有羟基磷灰石/四方氧化锆复合陶瓷涂层,舌侧区、颊侧区涂覆有羟基磷灰石涂层;体部的外螺纹的螺纹牙顶和螺纹牙底均为弧形。
四川大学 2021-04-10
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的QR码检测识别方法
本发明主要由计算机、数字摄像机、补光装置和声光提示装置组成,数字摄像机的视频信号输出给计算机,接受到视频传感器输入后计算机控制补光设备和声光提示设备,计算机内安装有QR码智能检测模块,通过循环读取扫描视频中的帧数据,检测其中的QR码图形,并提取和译码。
四川大学 2021-04-10
一种皮肤病理切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皮肤病理切片的制作方法,该方法通过活体取材,离体皮肤组织固定,离体组织脱 水,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制得皮肤病理切片,将动物皮肤、皮下组织的取材、固定和包埋方法规范 化,解决了皮肤病理标本与活体组织形态一致性差、病理图片信息不完整的问题,还能在不显著增加操作 难度的前提下,为皮肤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提供自身对照。采用常规取材及固定方法处理时皮肤 组织容易出现蜷曲、变形无法还原活体组织的原有形态不仅会造成实验标本的浪费还会使表皮、真皮或病 变组织测量数据出现较大误差。
中山大学 2021-04-10
微米级分子筛负载型纳米铁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米级分子筛负载型纳米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分子筛载体的预处理、微米级分子筛负载型纳米铁材料的制备。本发明以MCM-41介孔分子筛为载体,通过液相还原法在分子筛载体上原位生成纳米铁颗粒,其纳米铁质量负载率为25%-90%,制得的微米级分子筛负载型纳米铁材料的粒径范围为1.2μm-20μm,孔径范围为1.5nm-4.5nm。MCM-41介孔分子筛与纳米铁耦合后制备成高活性微米级负载型纳米铁材料,有益效果是有效的改善纳米铁在空气中的稳定性,提高纳米铁在水介质中的分散性,有效抑制纳米铁颗粒的团聚效应,增加了纳米铁材料的活性位点,提高纳米铁材料的表面活性。使其在水处理工艺中更易于分离回收,回收率可达100%。
天津城建大学 2021-04-11
自粘接双壁香精微胶囊的制备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粘接双壁香精微胶囊的制备及应用方法。采用复合乳化剂,以香精为囊芯,密胺树脂和聚丙烯酸酯为壁材,分别通过原位聚合法和界面聚合法分别对香精进行包囊,制备了自粘接双壁香精微胶囊,并提供了这种自粘接双壁香精微胶囊的应用方法。本发明效果为采用一种安全环保的制备方法制得自粘接双壁香精微胶囊,其固含量为30%-35%,较市面上其他香精微胶囊固含量高出10%-15%。通过原位聚合法和界面聚合法进行双层造壁,对香精包裹率可达90%-95%,产品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自粘接双壁香精微胶囊在保持微胶囊特有优势的同时,使其具备了自粘接性能,简化了棉织物整理工艺。且整理的棉织物留香效果良好,静置留香可达6个月,水洗10次后仍然能保持怡人香气。
天津城建大学 2021-04-11
低信噪比下任意波形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及系统
小试阶段/n在强噪声背景下进行微弱信号检测, 在现代无线通信、传感器与机械设备检测等领域应用广泛,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相关检测、频谱分析等。对微弱信号而言,直接通过波形采集进行频谱分析是不合适的,同时,传统的相关运算采用的参考信号为方波波形,这仅仅适合固定频率的微弱信号检测,且由于方波信号存在丰富的谐波成分,对低频微弱信号的检测存在干扰;同时由于参考频率误差、参考信号相移误差,难以获取准确的被检信号参数,以及被检信号的重建输出。。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通过方波波形的参考信号难以获取准确的被检信号参数,无法进行被检信号的重建输出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实现任意波形的微弱信号自动检测和再生放大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信噪比下任意波形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及系统,其中系统包括:低噪放大器、锁相环、微处理器、数字频率合成器和运算模块,通过模拟锁相环工作锁定待检微弱信号的频率,利用微处理器测量该锁相环的输出频率,并根据该频率值控制直接数字合成电路产生同频信号,该信号作为相关检测所需的参考信号。运算模块采用乘法器和积分电路实现相关检测,通过步进调整参考信号的相位,使互相关值最大,获得与被测信号同频同相的再生信号,从而实现微弱信号的检测与放大。本发明在低信噪比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线性测量特性和较高的准确度,可实现任意波形的微弱信号自动检测和再生放大。。支持额度:。50。万元。承接单位:。湖北省。项目进展:。在强噪声背景下进行微弱信号检测, 在现代无线通信、传感器与机械设备检测等领域应用广泛,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相关检测、频谱分析等。对微弱信号而言,直接通过波形采集进行频谱分析是不合适的,同时,传统的相关运算采用的参考信号为方波波形,这仅仅适合固定频率的微弱信号检测,且由于方波信号存在丰富的谐波成分,对低频微弱信号的检测存在干扰;同时由于参考频率误差、参考信号相移误差,难以获取准确的被检信号参数,以及被检信号的重建输出。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通过方波波形的参考信号难以获取准确的被检信号参数,无法进行被检信号的重建输出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实现任意波形的微弱信号自动检测和再生放大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信噪比下任意波形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及系统,其中系统包括:低噪放大器、锁相环、微处理器、数字频率合成器和运算模块,通过模拟锁相环工作锁定待检微弱信号的频率,利用微处理器测量该锁相环的输出频率,并根据该频率值控制直接数字合成电路产生同频信号,该信号作为相关检测所需的参考信号。运算模块采用乘法器和积分电路实现相关检测,通过步进调整参考信号的相位,使互相关值最大,获得与被测信号同频同相的再生信号,从而实现微弱信号的检测与放大。本发明在低信噪比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线性测量特性和较高的准确度,可实现任意波形的微弱信号自动检测和再生放大。。项目基本内容:。在强噪声背景下进行微弱信号检测, 在现代无线通信、传感器与机械设备检测等领域应用广泛,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相关检测、频谱分析等。对微弱信号而言,直接通过波形采集进行频谱分析是不合适的,同时,传统的相关运算采用的参考信号为方波波形,这仅仅适合固定频率的微弱信号检测,且由于方波信号存在丰富的谐波成分,对低频微弱信号的检测存在干扰;同时由于参考频率误差、参考信号相移误差,难以获取准确的被检信号参数,以及被检信号的重建输出。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通过方波波形的参考信号难以获取准确的被检信号参数,无法进行被检信号的重建输出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实现任意波形的微弱信号自动检测和再生放大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信噪比下任意波形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及系统,其中系统包括:低噪放大器、锁相环、微处理器、数字频率合成器和运算模块,通过模拟锁相环工作锁定待检微弱信号的频率,利用微处理器测量该锁相环的输出频率,并根据该频率值控制直接数字合成电路产生同频信号,该信号作为相关检测所需的参考信号。运算模块采用乘法器和积分电路实现相关检测,通过步进调整参考信号的相位,使互相关值最大,获得与被测信号同频同相的再生信号,从而实现微弱信号的检测与放大。本发明在低信噪比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线性测量特性和较高的准确度,可实现任意波形的微弱信号自动检测和再生放大。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73 974 975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