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海上基础冲刷防治新技术
海上风电是一个技术复杂程度较高的领域,加之海上风电环境的复杂性使得其技术难度进一步提高。从其环境来讲,海上风电的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是指风、浪、流等气象水文条件因素。在风电场建成后,浪、流等水动力作用会对风机基础单桩产生严重的局部冲刷,从而影响风机基础单桩的稳定性。为了提高海上风电场的防冲刷能力进而提高其结构稳定性,就需要对海上风电场进行防冲刷防护处理,现实中海上风电场防护面临如下问题: 以淤泥、粉质砂土等为主的海床地质条件的海床土壤易液化,海底的浪、流会在基础单桩的周围冲刷形成底坑,影响了基础单桩的稳定性;海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会对基础单桩进行冲刷,长此以往基础单桩外部会受到严重腐蚀。 本技术采用改变桩周流场的主动防护理念改善海上构筑物基础的冲刷问题,具有理念清晰、治理成本低、安装简单、防护效果好等优势。 创新点 该成果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从改变流场的主动防护模式实现海上桩基冲刷防治。 市场前景 随着我国海上风电的大规模建设,海上风电桩基尤其是大容量的风电桩基不断出现。目前,我国沿海分布有约3000台海上风电桩基,这些桩基普遍面临着冲刷的威胁。保障桩基冲刷安全、避免桩基冲刷引发风机倾覆损失的需求更加迫切。现阶段我国海上风电桩基冲刷灾变防控技术尚不成熟,具体体现在地基冲刷机理和防治手段不清晰、防护方法不彻底等方面,有效防护方法的缺失增加了风机结构运行的风险,推高了海上风电桩基的建设与运维成本。
华北电力大学 2023-08-08
“栖源”校园基础云平台
以多云缓和异构为基础架构的混合云管理平台,对接IT资源或云资源池,为学校系统提供all-in-one的IT服务管理能力。
成都华栖云科技有限公司 2021-02-01
新型基础护理操作实习模型
XM-5新型基础护理操作实习模型   XM-5新型基础护理操作实习模型共有5个部件组成,分别为:透明洗胃训练模型、静脉输液手臂模型、男性导尿模型、臀部肌肉注射模型、女性外生殖器模型,能按操作规程进行21项基础护理操作。   部件1:男性上半身,该部件为透明洗胃训练模型,可作如下操作: ■ 口腔护理 ■ 氧气吸入法 ■ 鼻饲法 ■ 经口经鼻吸痰术 ■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 洗胃法 ■ 十二脂肠引流术(用四个灯泡示意胆汁排出的部位)   部件2:静脉输液手臂模型,可作如下操作: ■ 肌肉注射 ■ 皮下注射 ■ 静脉输液(血)   部件3:男性导尿模型,可作如下操作: ■ 男性导尿术 ■ 膀胱冲洗术 ■ 股外侧肌肉注射 ■ 臀部肌肉注射 ■ 外阴护理 ■ 造瘘引流术   部件4:臀部肌肉注射模型,可作如下操作: ■ 肌肉注射 ■ 灌肠法   部件5:女性外生殖器模型,可与部件3进行互换,可作如下操作: ■ 女性导尿术 ■ 膀胱冲洗术 ■ 外阴护理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LED护眼教室灯(基础款)
产品详细介绍产品品牌:Nonton捷能通 产品品名:LED护眼教室灯 产品型号:NT-JSD-1501-036 产品功率:36W 产品额定电压:AC220V 产品显色指数:>90(R9>50) 产品色温:4900K-5100K 产品认证:CCC
厦门捷能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区块链基础仿真平台
通过抽象仿真模拟实现基础知识形象化、复杂原理可视化,让学生掌握区块链基础知识、原理、关键技术及主要特性等认知。
新大陆教育 2022-06-23
一类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角类多肽、其分离方法及用途
【发 明 人】段金廒;刘睿;钱大玮;唐于平;郭建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角类多肽、其分离方法及用途。 【摘要】 本发明涉及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角类多肽、其分离方法及用途。本发明的多肽具有下列序列结构:Gln-Tyr-Asp-Gln-Gly-Val;Tyr-Glu-Asp-Cys-Thr-Asp-Cys-Gly- Asn;Ala-Ala-Asp-Asn-Ala-Asn-Glu-Leu-Phe-Pro-Pro-Asn。这三种序列的多肽均提取分离自水牛角,药理试验证明,本发明的多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人才需求,焊接类、视觉检测类、工业信息化软件开发相关
需焊接类、视觉检测类、工业信息化软件开发相关技术人才
山东省青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2021-06-17
设施蔬菜土壤障碍绿色防控技术与应用
 设施蔬菜是解决我国北方冬半年蔬菜供应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辽宁是我国设施蔬菜重要产区。然而设施蔬菜连作和不科学施肥等导致的土壤障碍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设施蔬菜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项目组自“八五”以来针对该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首次探明了设施番茄和黄瓜土壤障碍的主因是偏施氮肥导致的土壤酸化,明确了均衡施肥可明显缓解土壤障碍发生,实现了设施土壤障碍的理论突破。30年蔬菜长期施肥定位试验表明,长期过量偏施氮素化肥导致土壤严重酸化,进而使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区系劣变,病原尖孢镰刀菌数量增加 4.3 倍,作物产量 和品质下降;而有机无机肥均衡配施,缓解了土壤障碍发生。进一步的日光温室 蔬菜有机无机肥均衡配施长期连作试验表明,番茄与自根黄瓜连作 24 茬植株长势 和产量与第 1 茬无显著异,虽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区系及根际酚酸类物质等 随连作茬次增加而有所变化,但未达土壤障碍程度,也未发生枯萎病等土传病害。从而证实了我国设施蔬菜土壤偏施氮肥引起的障碍远大于土壤连作障碍。     2.首次明确设施番茄和黄瓜土壤最佳营养指标,创建设施蔬菜科学施肥模 型,研制出设施蔬菜土壤健康保持施肥方案,实现了设施蔬菜绿色可持续生产的技术突破。兼顾设施蔬菜生产效率与土壤健康保持原则,明确了设施番茄和黄瓜土壤氮磷钾钙镁最佳营养指标,建立了以设施土壤最佳营养指标(A)、目标产量需肥量(W)和土壤供肥能力(Y)为核心的施肥量(M)模型,即:M= b W(b={1.5+ (A-Y)/A});综合 7100 多份北方设施果菜土壤分析结果,研制出以 有机肥为主增钾补钙的北方地区设施果菜土壤施肥方案。推广应用后,土壤健康 保持效果显著,其中 28 年间连作 56 茬日光温室番茄产量未出现显著减产。     3.首次从作物-土壤-肥料-环境互作角度分析构建了设施蔬菜土壤障碍分级标准,率先创建了设施蔬菜土壤障碍生态安全防控策略,实现了土壤消毒的农 药零使用,为设施土壤障碍的绿色防控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全省 5465 份设施果菜土壤分析,构建了日光温室蔬菜健康土壤、轻度障碍土壤、重度障碍土壤三个等级划分的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和生物学特性等参数标准,综合定位试验结 果,创建了设施蔬菜健康土壤保持、轻度障碍土壤生态安全修复和重度障碍土壤 生态安全高效利用的策略,解决了设施土壤农药消毒污染环境的弊端。     4.研制出设施蔬菜轻度障碍土壤修复和重度障碍土壤营养基质高效栽培技术,攻克了日光温室蔬菜土壤障碍绿色防控的技术瓶颈。针对轻度障碍土壤修复,构建亩施膨化鸡粪(或等量营养有机肥)2000kg+粉碎稻草 1000kg+生石灰 44kg+ 复合肥(13-7-13)30kg 和膨化鸡粪 2000kg+生物炭 500kg+生石灰 44kg+复合肥 30k 两个优良配方,降低当茬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 71%~93%,番茄增产 30%以上。 针对重度障碍土壤,研制的农业废弃物营养基质限根栽培和嫁接防病高效栽培技术,实现番茄与黄瓜年亩产 2.5 万 kg 高产记录,节水 23.6%,节肥 26.4%。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5件,制定地方标准5部,发表论文133篇,编写著作与教材 16 部。近 3 年累计推广 202 万亩,增产 40 亿 kg,增收 77 亿元;并减施化肥 26%以上,少用农药 18%以上,累计节约生产成本 12.8 亿元。
沈阳农业大学 2021-05-04
蔬菜集约化育苗设施与壮苗培育技术
项目技术适用于蔬菜种植集中的地区,尤其是以规模种植秧苗 为主的企业、公司、园区和合作社进行标准化种植的商品蔬菜生产。本项目解 决了大公司育苗设施昂贵、环境管控成本高的限制、育苗程序复杂和壮苗手段 单一的限制。从育苗设备优化、环境控制节能、基质配制专一性、壮苗控制综 合化入手。以低于当前一般育苗成本 20%来建设和运营管理育苗企业;同样也适 合在农业园区中建造自己的育苗设施和技术系统。 项目技术从简化操作入手,通过基质的综合调配,满足秧苗全生育期对营 养的需求,减少营养液管理用工,并结合化学调控技术实现越夏壮苗的培育。 实现设施与农艺技术的统一。与传统育苗技术相比,实现商品秧苗成苗率 98% 以上、秧苗整齐度达到 95%以上,以可再生材料为主要机制材料,育苗基质投资 额度节省 40%;育苗设施专业设计,结合节能型水暖空调系统、水暖调温系统、 敞开式屋顶设计等方式,最大程度优化设施环境。技术科应于番茄、黄瓜、茄 子、辣椒、甘蓝、菜花、莴苣等蔬菜壮苗的培育。配套技术在即墨农业科技示 范园、青岛普瑞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应用,实现年生产秧苗 1800 万株。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节能建筑外围护构件与被动设施优化研究
节能建筑外围护构件与被动设施优化方法研究,2007 年 12 月通过河南省教育厅鉴定。 建筑节能已成为建筑领域当前研究和实践的重点,我国建筑用能占当年全社会终端能源消费 量的 27.8%。《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强制 性法令法规的颁布无疑对建筑节能、改善室内热环境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 到,尽管新的城市住宅和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的住宅相比其隔热保温性能有了较大提高,但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由于建筑寿命一般在 50~100 年,加上人们对建筑热舒适的 要求不断提高,建筑能耗需求在今后较长时间内持续增长,必将对我国的能源使用模式产生 强烈冲击。因此,我们急需开展新的、更为节能的技术研究和实践。 本项目研究目的是研究节能建筑外围护构件与被动设施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以及与 建筑的结合与优化配置问题,最终应用于建筑设计与选择,其技术要点如下: 1. 介绍了室内热环境的几个影响因素,受传统民居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启示并考虑到现代 科技水平和生活方式,从而提出了现代住宅外围护结构设计策略。 2. 从能量角度论述了外围护结构如何通过设计来保持、阻止以及引入能量。 3. 利用计算机模拟能耗分析软件对工程实例的外围护结构设计进行了优化设计的方法实 证研究。 4. 借助高精度热成像仪的拍摄,使得外围护结构的实验调查更加准确和直观。清晰的呈现 出采暖条件下外围护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窗户、窗框、缝隙等热工薄弱环节。 5. 利用能耗分析软件 DOE-2 对飘窗、空气渗透、遮阳方式、玻璃选用进行能耗分析,用数 据说明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51 5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