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光伏发电与鱼类露天式集约化养殖一体化复合生产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与鱼类露天式集约化养殖一体化复合生产系统,包括光伏发电系统和鱼类集约养殖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支架、防雷汇流箱、逆变器集成工作箱、升压变压器、电网、充放电控制器、蓄电池组和逆变器;鱼类集约养殖系统包括提水增氧推水机、底增氧设备、吸污设备、增氧推水区、养殖区、粪便收集区、水质净化区、拦鱼栅网片、养殖设施墙体、水流导向设施,太阳能电池组件安装在整个鱼塘上部,增氧推水区、养殖区和粪便收集区占鱼塘总面积的1%~5%。本实用新型能有效提高水面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水面面积的经济效益,为河网地区水域资源利用提供一种重要途径。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氮化硅或氮化硅/碳化硅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氮化硅或氮化硅/碳化硅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技术方案一:以20——30wt%的单质硅和70——80wt%的碱金属无机盐为原料,再外加所述原料0——3wt%的催化剂,混合,干燥;然后在氮气气氛和1200——1400℃条件下保温2——5h,自然冷却,洗涤,制得氮化硅粉体。技术方案二:以5——15wt%的含硅源的物质、70——80wt%的碱金属无机盐和5——15wt%的碳黑为原料,再外加所述原料0——3wt%的催化剂,混合,干燥;然后在氮气气氛和1200——1400℃条件下保温2——5h,自然冷却,洗涤,得到氮化硅/碳化硅复合粉体。本发明具有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和易于工业化生产的特点;所制备的氮化硅或氮化硅/碳化硅复合粉体粒度均匀、晶体形貌好和物相纯度高。 (注:本项目发布于2015年)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12
一种铌钼复合微合金化高强度贝氏体钢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铌钼复合微合金化高强度贝氏体钢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将铸坯采用热轧机组进行轧制,粗轧开轧温度为1150——1200℃,精轧开轧温度为950——1000℃,精轧终轧温度为900——950℃;然后以30——50℃/s的速度冷却至420——450℃,再空冷至330——380℃,在330——380℃条件下保温30——45min,然后水冷至室温。所述铸坯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是:C为0.19——0.224wt%,Si为1.43——1.50wt%,Mn为1.94——2.05wt%,Nb为0.025——0.027wt%,Mo为0.142——0.15wt%,P<0.008wt%,S<0.002wt%,N<0.004wt%,剩余部分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和生产周期的特点,所制备的制品的强度与塑形良好匹配,综合性能优良。 (注:本项目发布于2015年)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12
光-浪-流集成一体化发电装置
        技术成熟度:技术突破         目前的潮流能发电机组以直驱液压变桨及带变速箱的液压变桨为主,其发电机和变速箱均采取机械动密封方式进行密封防水处理,海洋环境下,机械动密封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往往冲突,密封层级多运行阻力大,效率低,密封层级少,密封可靠性差,机组的运行可靠性大大降低。光伏、波浪、海流一体化集成发电,波浪能与海流能水轮机对转并通过磁力耦合驱动发电机增速,具有多能互补、高效获能、转换效率高、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等特点,为规模化海洋能开发提供创新型设计。         意向开展成果转化的前提条件:中试放大及产业化工艺开发资金支持
东北师范大学 2025-05-16
高校学生工作一体化服务平台
“智教”学生工作一体化服务平台通过其高效协同的后台分类处置能力,把高校学工事项进行整合和业务流程的约简化处理,包括迎新、学工管理、宿舍服务、报修服务、奖学金管理、勤工助学、学生返校、请销假等,运用大数据打通“最后一公里”,将线下的业务操作剥离开实体大厅转化为线上业务,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无纸化办公,让学生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 整合学生信息管理、奖助学金评定、日常事务审批(如请假、社团活动申请)等多项工作流程,实现自动化流转。以往奖助学金评定需人工收集资料、多部门线下传递审核,周期长达数月。借助平台,学生在线提交申请,系统自动抓取学业成绩、家庭经济状况等数据,各部门线上协同审核,评定周期缩短至,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同时,流程节点清晰可查,每个环节的处理时间、负责人明确,方便监督与管理。 为学生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学生无需在多个系统或部门间切换奔波。无论是查询考试成绩、办理学籍证明,还是申请校园活动场地,均可在平台上一站式完成。 将分散在学校各部门(教务处、学工处、财务处等)的学生数据统一汇聚至平台,建立学生综合数据库。通过数据清洗、整合与标准化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学校管理人员可在平台上快速查询、分析学生各类数据,如通过分析学生成绩波动与考勤数据,提前发现学业困难学生,为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提供数据支撑,使数据利用效率提升数倍,消除数据孤岛。
吉林省智教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2025-05-16
声振温一体化监测诊断系统
从电器文明开始,短短一个世纪的时间,人类在科学探索的步伐上已经从工业进入了智能化的技术环境。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数据时代到来,各行各业也在争相抓住契机,利用新时代科技智能手段,帮助企业更好发展。其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为工业监测带来了新的惊喜。它在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监测过程中,起到巨大作用,可以实时监测将监测到的信号经过转化后以数据的方式提供给人们,做到实时监测,确保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现阶段,监测工业机械运行一般使用振动传感、温振一体化传感器等,存在成本高、易误报、不能对早前故障进行监测等问题;而故障早期诊断对于维护设备安全、保障工业体系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现有故障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团队开发了基于声纹、振动、温度一体的声振温一体传感器,该传感可综合感知监测对象声音、振动、冲击脉冲、温度以及倾角数据,全面覆盖旋转设备早中晚期故障信息。同时,开发了旋转设备声振温一体化监测诊断系统,其由有线/无线声振温一体传感器、采集网关、电脑 WEB 端构成,同时适配云平台、手机端小程序。通过有线/无线声振温一体传感器将设备运行时的冲击脉冲、三轴振动、噪声、温度数据采集传输至数据库服务器,依托独有的异音分析、健康因子指标专利算法,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与故障诊断。 核心优势: (1)全面集成冲击脉冲、三轴振动、声音、温度多维度深度感知专利技术; (2)快捷部署(磁吸胶粘/纹可选),无线方式,快速联网; (3)数字信号传输,抗干扰能力强准:独有异音、健康因子指标专利算法; (4)高性价比,大容量电池,长维护周期。
西安交通大学 2025-02-08
一种复合结构体相到表面含聚阴离子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本申请涉及全固态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结构体相到表面含聚阴离子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本申请将含聚阴离子的锂盐与层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通过热处理和高能球磨反应,形成含聚阴离子的层状/岩盐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本申请所述正极材料一方面可以利用聚阴离子基团以及岩盐相的同时存在提升结构稳定性,提高阴离子反应可逆性;另外一方面,残余的聚阴离子锂盐改善电极与固态电解质界面间的离子传输,实现了电化学性能的提高,最终提升全固态电池的比容量和循环性能。本发明公开方法易于规模化生产,容易与现有制造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匹配,为未来全固态电池实现高能量密度创造了可能性。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耐腐蚀、耐高温、耐磨损、韧性高,能够广泛用于能源、交通、化工等领域的关键部件,比如摩擦制动材料、耐化学腐蚀叶片等。
东南大学 2025-02-08
高性能低膨胀铝基复合材料及构件
卫星在轨运行和返回过程中需经历极端高低温环境,构件尺寸的稳定是保证卫星在轨高精度、返回高安全、任务高可靠的关键。针对卫星搭载的某宽带微波载荷与卫星本体材料之间热膨胀系数不匹配极易导致的载荷在轨及返回过程中载荷接收精度不稳定、信息传输不连续等问题。我校陈骏教授团队以原创的负热膨胀技术研发了具有轻质、热膨胀系数低、力学性能优异、尺寸稳定性好的高性能低膨胀铝基复合材料,并研制了系列关键连接内置件、环件等高性能低膨胀构件,首次将负热膨胀技术应用到我国的卫星上,填补了高性能低膨胀金属构件在工程应用领域的空白。该技术使得某宽带微波载荷与卫星本体之间热膨胀匹配性增强、界面应力大幅度减小,保证了卫星在轨与返回过程中信号高精度传输与接收,助力卫星成功返回。 图1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返回(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图2 高性能低膨胀铝基复合材料及构件应用于全球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图片来源央视新闻频道)
北京科技大学 2025-05-21
陶瓷闪烁体
目前商业化的医用X-CT均选用透明陶瓷作为探测器的闪烁体材料,因为闪烁体为X-CT的核心技术,其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着X-CT的性能。我国已成为医疗X-CT的生产大国,但是其核心部件X-CT的探测器却完全被国外垄断,只能依赖进口。本实验室所拥有的高光学质量透明陶瓷制备技术可方便的用于X-CT陶瓷闪烁体的制备。除医疗设备领域外,透明陶瓷闪烁体在国内外工业X-CT市场、在探伤、反恐、石油勘探、机场和港口安检等领域也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196 19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