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自动控制原理及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实验系统
采用独立一体化模式,将各种控制实验专用测量仪器集成在实验箱中,一个实验箱就能支持自动控制原理的全部实验,测量分析手段全面升级,全新信号源,升级控制计算机及其接口电路,更加符合现代主流系统应用的需求。
西安唐都科教仪器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2021-02-01
一种多层结构柔性电子连续复合系统
本发明属于多层结构柔性电子复合加工相关领域,并公开了一 种多层结构柔性电子连续复合系统,其包括 4 个收放卷模块、一次层 合模切模块、转步距模块、二次层合模切模块、剔废模块以及标签收 卷模块等多个功能模块,并对这些模块的内部组成及其相互连接方式 进行了设计。本发明还对该系统的层合模切控制、张力控制等工艺原 理给出了优化研究结果。通过本发明,不仅可根据需求工况实现多种 工况模式之间的自由调换,同时能有效满足单条复合、良率检测、剔 废、纠偏、高精度模切和连续进给、确保良好张力控制等功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光纤复合地铁电缆在线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复合地铁电缆在线监测系统,包括单芯电缆、设置在单芯电缆表皮外部的 一号光纤和二号光纤、同时与一号光纤和二号光纤连接的光电转换装置,以及与光电转换装置连接的计 算机系统,单芯电缆表皮外部设置有至少两个细管,以单芯电缆中心对称设置,一号光纤和二号光纤分 别放置在细管中,细管安装于单芯电缆的保护套内。单芯电缆采用三角形方式敷设,且一号光纤、二号 光纤通过在电缆始端与末端以一定的曲率半径弯折,实现了一套检测系统监测多条地铁电缆的功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对用户的历史生理参数、室内环境参数、个人参数及热舒适度主观评价结果进行训练,得到该用户的人体热舒适度模型;S2:获取用户当前时刻的上述各项参数,输入至所述人体热舒适度模型,得到一PMV输出值,根据所示PMV输出值输出一操作指令;S3:将所述操作指令发送至空调以改变空调的运行状态;S4:间隔一时间段后,继续执行步骤S2直至所述PMV输出值在预设的PMV阈值范围内;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利用该方法的空调控制系统。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系统是以人体热舒适为出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船舶爬壁清洗车系统及其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船舶爬壁清洗车系统及其控制装置。该系统的清洗小车包括底盘和车轮,至少一个车轮连接伺服电机;底盘上装有永磁铁,用于吸附于铁质船壳上;还装有高压水喷嘴和污水回收口,高压水喷嘴上设喷嘴压力传感器,污水回收口上设负压压力传感器;喷嘴压力传感器和负压压力传感器均接至ARM单片机,ARM单片机还与无线电收发装置相接。本实用新型尺寸小,重量轻,操作简便,无需吊车、船等其它设备辅助,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个人即可操作。价格低廉,有明确的用途和使用价值,便于推广。易于加工、生产,工艺简单,便于快速投放市场。能够实现自动清洗,代替人完成船舶表面清洗任务,效率高,保护了人员的安全。
浙江大学 2021-04-13
分布式储能系统协同控制技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储能系统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的双重支持下,储能装机规模将持续扩大,逐步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为应对大规模储能系统中各储能介质在时间及空间上的特性差异,本技术主要研究分布式储能系统的协同控制。研究工作和成果包括:1)基于虚拟阻容的一次功率平衡方法,解决多种不同时间尺度的储能和发电机的协同控制问题;2)基于一致性算法的多组复合储能分布式控制策略,实现多组储能单元精确协调配合;3)考虑时延的储能分布式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在有通信时延情况下的分布式储能功率分配和母线电压恢复控制;4)提出光-储-荷协同控制方法,解决了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中一次控制存在稳态电压偏差大、功率分配精度低的问题,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6
温室环境智能控制与智能管理系统(产品)
成果简介:本系统包括温室栽培优化模型动态仿真、专家系统集成与智能控 制算法设计等三部分内容。系统采用了基于知识的智能解决方案,系统的三 个部分紧紧围绕专家知识与智能,不仅构成统一的整体又能分别独立运行。 系统以大量的实验数据和专家经验为基础,采用智能控制方法、智能推理方 法和多媒体技术,能提供病虫害在线预报,为温室环境控制提供最佳环境条件,并能对温室环境和作物生长过程进行仿真和预测。 项目来源:科技部“十五”重点攻关项目“温室环境智能控制关键技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技术需求:远程控制及监控终端系统
远程控制及监控终端:系统实验室通风控制系统一般为静压传感变频控制系统,目的是开启系统中的任意几个通风末端控制开关,风机均可按照对应的频率运行,从而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的实验室。  目前,硬件设施市场可以采购,但软件这块需要协助,比如排风机变频控制系统的可编程智能化控制柜、通风柜变风系统控制软件,详见原理图;同时对公司所有实验的通风控制系统,希望实行实时监控。
江西东硕实验室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2021-11-01
一种直流保护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保护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直流保护器、断路器、直流母线和直流负载,直流保护器通过断路器与直流母线连接,直流保护器与直流负载连接,直流保护器无线通信连接有调度中心服务器,直流保护器包括保护控制模块、功率模块、监测模块、报警显示模块和通信模块,功率模块包括隔离模块、旁路模块和电池供电模块,保护控制模块分别与功率模块、监测模块、报警显示模块和通信模块连接,隔离模块与旁路模块并联,所述电池供电模块与隔离模块连接; 本发明避免了直流负载向直流母线注入交流分量,当直流母线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蓄电池供电,减少了直流负载断电的可能性,提高了直流系统的稳定性。
东南大学 2021-04-11
互动录播教室音频系统控制盒
  2015年,深圳台电(TAIDEN)首次将国际先进的数字红外技术引入到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全球首创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便于管理、音质清晰等特点的数字红外无线教学扩声系统,为教学环境传声系统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   深圳台电继续创新, 将数字红外音频传输及控制技术、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与阵列麦克风技术集成, 首创TES-5680互动录播教室音频系统。该系统采用数字红外技术拾取老师授课声音,声音拾取达到广播级音质。采用阵列麦克风拾取学生声音,经过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对拾取的音频进行降噪处理(ANC)、回声消除处理(AEC)和声音反馈抑制处理(AFC), 再经过混音之后输入到录播系统(兼容第三方录播设备),将阵列麦克风检测到的声源定位信息传送到云台摄像机可实现发言学生的自动视频跟踪, 同时将老师的声音单独输出至扩声系统进行现场扩声,形成理想的教学录播及扩声系统解决方案。 系统特色 应优质常态化教学录播而生 老师专用数字红外无线音频采集通道 内置阵列麦克风在5-8米半径范围内360°精准拾取学生声音 高性能DSP处理器对拾取音频进行噪声消除(ANC)、回声消除(AEC)和声音反馈抑制(AFC) 师生声音混音比例可调, 输出到录播系统, 完美实现互动教室音频录制 采用先进人工智能技术, 自动识别声音位置, 配合云台摄像机自动追踪发言学生 高品质还原课堂教学声音 老师专用音频采集通道可达广播级音质水平 信噪比高达85 dBA以上 学生麦克风可进行闪避设置, 确保双方麦克风均有声音输入时突显老师授课声音 杜绝射频辐射, 绿色又健康 数字红外音频传输与控制技术(dirATC), 超强抗干扰 扩声系统无射频辐射, 为师生健康护航 双色麦克风指示灯圈 双色麦克风指示灯圈用于显示阵列麦克风处于待机或使用状态 可分12段显示声音方向 系统高度集成, 外形小巧美观 阵列麦克风与数字红外无线扩声系统融为一体 外形小巧, 连线简单, 确保安装环境整洁美观 兼容第三方录播系统 定单信息 TES-5680M 互动录播教室音频系统接收器 TES-5680M…………………………………互动录播教室音频系统接收器(含数字红外接收器,内置阵列麦克风,内置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可实现ANC、AEC和AGC,支持基于声音定位的视频跟踪) TES-5680BX 互动录播教室音频系统控制盒 TES-5680BX…………………………………互动录播教室音频系统控制盒(可配2个无线麦克风,1路线路输入,1路线路输出+1路录音输出,支持数字音频输入/输出(micro USB口),内置音频功放,可连接4只音箱) TES-5681BX 互动录播教室音频系统控制盒 TES-5681BX…………………………………互动录播教室音频系统控制盒(可配2个无线麦克风,1路线路输入,1路线路输出+1路录音输出,支持数字音频输入/输出(micro USB口)) TES-5682 经济型录播教室音频系统 TES-5682……………………………………经济型录播教室音频系统(内置麦克风阵列,内置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可实现ANC和AGC,USB接口供电及数据传输)
深圳市台电实业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4 35 36
  • ...
  • 722 72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