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二次锂电池用复合型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项目
1 成果简介聚合物电解质由于具有质轻、粘弹性好以及成膜性好等优点,尤其适合作为锂电池的电解质材料。聚氧乙烯( PEO)由于具有易于离子传导的结构特征而备受关注,然而由于 PEO与碱金属盐形成的聚合物电解质在室温时有较高的结晶相,所形成的电解质也只能在高温下才能使用,因此实际应用受到限制。常用来降低 PEO 结晶度的方法是加入有机液体增塑剂,液体增塑剂的加入虽然提高了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但同时也破坏了电解质的机械性能以及增加了其与锂负极材料的反应活性,降低了电池寿命。一个重要的趋势是发展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以取代目前的含液体的聚合物电解质。2 应用说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用共聚物基聚合物电解质材料,其含有共聚物基体和碱金属盐,所述共聚物基体是由氧化乙烯单元和氧化丙烯单元组成。本发明还提供了含所述聚合物电解质材料的复合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锂电池用共聚物基聚合物电解质材料,采用共聚物作为基体材料,通过简单的溶液浇铸法制备成聚合物电解质材料,并采用浸泡方法实现活性聚合物电解质材料与高分子隔膜材料的复合。本发明的聚合物电解质材料不含有机液态电解质,不可燃,且与传统的 PEO 基聚合物电解质相比,电导率明显提高,机械性能好, 可以防止热失控。3 效益分析建设年产 1500 吨的二次锂电池用复合型全固态聚合物电介质材料生产线, 项目总投资5000 万元。4 合作方式合作、技术提供方占技术股。
清华大学 2021-04-13
一种用于镀锌板彩涂预处理的有机无机复合水性表面处理液
简介: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镀锌板彩涂预处理的有机无机复合水性表面处理液,属于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技术领域。该水性表面处理液的组成及其质量百分比是:水性有机树脂:15~45;有机硅烷:1.25~3.75;无机钝化剂:0.075~0.2;无机缓蚀剂:0.05-0.1;pH值调节剂:适量;溶剂水:余量。该有机无机复合水性表面处理液将水性聚氨酯、有机硅烷、无机钝化剂和无机缓蚀剂有机地结合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保护膜。由于有机硅烷的引入,不仅能改善保护膜的耐蚀性,且提高保护膜与镀锌层的附着力。本发明不含有任何价态的铬,是一种具有环保型的无铬钝化液。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3
一种用缓冷含钛高炉渣制备CaTiO3复合材料的方法
简介:本发明公开一种用含钛高炉缓冷渣制备CaTiO3复合材料的方法,属于无机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含钛高炉渣与一定的NaNO3混合于高温下进行热改性,使Si组分转入易溶于水的Na2SiO3物相中,经过热水洗涤除去,滤渣再经过5wt%的稀盐酸溶液酸解使Al2O3、Fe2O3和MgO等组分进入滤液,再通过过滤和水洗涤除去,最大限度保留含钛高炉缓冷渣中原有的钙钛矿型CaTiO3,所获得的产品CaTiO3含量达到87%。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3
大分子链模板法制备聚丙烯酸类复合高分子水凝胶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分子链模板法制备聚丙烯酸类复合高分子水凝胶的方法,以具有配位功能的大分子链为模板,在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下引导丙烯酸单体配位、聚合,制备出具有高机械强度和自修复性能的高分子水凝胶。以质量分数计,该自修复水凝胶原料组分组成包括大分子模板2.5~10份,单体5~25份,水30~60份,金属离子0.1~2.5份,引发剂0.1~2.5份。其特征是大分子模板的存在有效引导规整聚合物的制备,同时增加了水凝胶的机械强度和自修复能力。本发明所制备的复合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及常温下优异的自修复性能
东南大学 2021-04-14
高掺量复合工业废渣辅助性胶凝材料在水泥中的应用研究
高掺量复合工业废渣辅助性胶凝材料属本课题组开发的“新型绿色水泥及混凝土制造技术”的组合技术之一。该技术能复合利用各种工业废渣(钢渣、矿渣、粉煤灰及其它工业废渣)制备高性能辅助性胶凝材料产品;大幅度提高了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程度和资源化效率,使工业废渣资源化利用效率提高到70%以上,在混凝土中替用水泥量60%以上。研究表明,与用普通辅助性胶凝材料(混凝土掺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石墨烯/聚苯胺纳米棒阵列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聚苯胺纳米棒阵列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氧化石墨分散于酸溶液中并进行细胞粉碎超声处理,得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然后将苯胺单体溶液加入到氧化石墨分散液中,在-5~-10℃条件搅拌均匀;再加入过硫酸铵的酸溶液,继续在-5~-10℃条件下搅拌反应20~24h,过滤,得到氧化石墨/聚苯胺纳米棒状阵列复合物;还原,得到石墨烯/聚苯胺纳米棒阵列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对电极。本发明实现了聚苯胺在氧化石墨表面的有序生长,基于聚苯胺良好的电催化活性以及石墨烯优异的导电性,石墨烯/聚苯胺纳米棒阵列复合物同时具有高的电催化活生及导电性,且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高、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是解决目前全球能源危机的最佳选择之一。目前常用的对电极材料为铂电极,但铂作为贵金属,其价格高昂且易被腐蚀,实用价值低。而聚苯胺电催化活性高,制备过程简单无污染,石墨烯比表面积大、导电性好,将二者复合,可有效替代铂以成为染敏电池的对电极材料。以聚苯胺/石墨烯做对电极得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简单,造价低,污染小,光电转换效率高,具有非常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青岛大学 2021-04-13
高活力内切-外切复合菊粉酶酶制剂及在高纯度果糖 生产中的应用
菊粉内切酶是能够使菊科植物菊芋或菊苣所含多糖(-键连接的聚果糖)在 糖链内部随机降解,产生低聚果糖的生物酶;菊粉外切酶是在聚果糖链的一端 逐个酶解,产生果糖的生物酶;菊粉内切酶和外切酶的复合酶制剂能够高效率 地水解聚果糖产生果糖。 果糖是一种高品质的甜味剂,甜度是蔗糖的 1.8 倍,是所有天然糖中甜度最 高的糖,具有口感好、血糖升糖指数低以及不宜导致龋齿等优点,可以替代蔗 糖,市场巨大。目前甜味剂大量使用蔗糖和高果糖浆。蔗糖价格较高且价格波 动较大。高果糖浆生产工艺使用淀粉水解得到葡萄糖,然后利用果糖异构酶生 产果糖。由于存在反应平衡,果糖含量只有 50%,利用色谱分离等方法把果糖 浓度提高到 70%左右,即市场上销售的高果糖浆,工艺复杂,产品纯度低。
山东大学 2021-04-13
碳纳米管和氧化铝晶须原位复合增强树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小试阶段/n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以有机高分子材料为基体、高性能连续纤维为增强材料通过复合工艺制备而成的具有明显优于原组分性能的一类新型材料。但树脂具有脆性,其复合材料一般要引入具有一维特征的增强相,如纤维、晶须和纳米管等。这种增强相有两种引入方式:一种是外加引入,另外一种是原位生成。往树脂基体中单独添加碳晶须、碳纳米管或氧化铝晶须等一维增强相时,材料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提高,但增强相在树脂解题中的分散问题没有解决;在树脂基体中原位生成碳纳米管等一维增强相时,有助于常温性能的改善,但是仅有碳纳米管的存在,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12
铝合金表面反应喷涂Al2O3/Al-Si复合涂层及其制法
研发阶段/n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合金表面反应喷涂Al2O3/Al-Si复合涂层及其制法,采用热喷涂方法,在铝合金表面反应合成Al2O3/Al-Si复合涂层,热喷涂粉末组成的质量百分比为:60%~95%共晶成分的Al-Si合金粉末、5%~40%SiO2粉末,各组分之和为100%;粉末粒度5~20μm。涂层经过激光或等离子重熔后,使涂层中熔化的金属原子和基体表面的金属原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冲破界面上的Al2O3薄膜层,原子之间发生剧烈的混合作用,生成一个冶金结合区,形成冶金结合界面。获得的Al2O3/Al-S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热压合成新一代镁阿隆-氮化硼(MgAlON-BN )复合耐火材料
MgAlON 便是氧氮化物中的一种。因其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因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仍然有很多性能尚未研究。类石墨结构的六方 BN 具有优异的抗熔渣和金属的侵蚀性能以及具有优良的抗热震性能,从而在高金属陶瓷及耐火材料中得以广泛应用。利用热压工艺合成的新一代 MgAlON-BN 复合耐火材料,综合了 MgAlON 和 BN 的优点,材料的抗折强度、断裂韧性、密度及硬度等力学性能,特别是高温抗折强度得到提高,抗铁液侵蚀性能好。MgAlON-BN 复合材料还可以作为高级陶瓷、功能陶瓷应用。该课题在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的资助下,对 MgAlON 及 MgAlON-BN 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包括热膨胀系数、热扩散系数、热导率等,MgAlON 及 MgAlON-BN 复合材料与金属和渣的润湿性能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配方、新工艺,拥有 3 项国家发明专利,2006 年获得教育部二等奖,2005 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MgAlON-BN 复合材料不但可在冶金工业连铸生产过程中的侵入式水口、连铸水平分离环上使用,同时有望作为其他高性能陶瓷如高级陶瓷、功能陶瓷来使用。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4 125 126
  • ...
  • 137 13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