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智能手机3D曲面玻璃制备用高性能石墨模具
为了提高智能手机3D曲面玻璃制备用石墨模具的寿命,本成果利用非电极式等离子电解专利技术快速实现大批量石墨粉体表面纳米陶瓷改性,并采用传统的模具制备生产线实现高性能长寿命石墨模具的制备。本产品优势有:(1)原材料石墨粉体不需要经过表面处理,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成本,降低环境负担及其相关费用;(2)非电极式等离子电解专利技术为一站式置换技术,即在石墨粉体进行表面清洗和活化同时实现陶瓷涂层沉积;(3)所制备的陶瓷涂层和石墨粉体具有优异的结合力,远远优于传统的溶胶-凝胶技术;(4)所制备的陶瓷涂层厚度为20纳米,避免石墨模具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升降温因热不匹配而导致的开裂;(5)所开发的石墨模具中陶瓷组分均匀并量少,降低了原材料成本,避免传统的石墨/陶瓷复合材料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升降温因热不匹配而导致的开裂,极大提高感应加热效率;(6)可采用传统的石墨及其模具制备生产线,实现生产线技术的匹配,极大降低成本。 本项目组已经制备出尺寸为175*110*30mm的石墨模具单件样品,经深圳某自动化公司考核,在相同条件下该石墨模具寿命提高3倍,并且其成本基本不增加,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3-25
智能手机3D曲面玻璃制备用高性能石墨模具
为了提高智能手机3D曲面玻璃制备用石墨模具的寿命,本项目组利用非电极式等离子电解专利技术快速实现大批量石墨粉体表面纳米陶瓷改性,并采用传统的模具制备生产线实现高性能长寿命石墨模具的制备。本产品优势有:(1)原材料石墨粉体不需要经过表面处理,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成本,降低环境负担及其相关费用;(2)非电极式等离子电解专利技术为一站式置换技术,即在石墨粉体进行表面清洗和活化同时实现陶瓷涂层沉积;(3)所制备的陶瓷涂层和石墨粉体具有优异的结合力,远远优于传统的溶胶-凝胶技术;(4)所制备的陶瓷涂层厚度为20纳米,避免石墨模具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升降温因热不匹配而导致的开裂;(5)所开发的石墨模具中陶瓷组分均匀并量少,降低了原材料成本,避免传统的石墨/陶瓷复合材料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升降温因热不匹配而导致的开裂,极大提高感应加热效率;(6)可采用传统的石墨及其模具制备生产线,实现生产线技术的匹配,极大降低成本。 本项目组已经制备出尺寸为175*110*30mm的石墨模具单件样品,经深圳某自动化公司考核,在相同条件下该石墨模具寿命提高3倍,并且其成本基本不增加,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北京理工大学 2023-05-09
一种可伸缩式的大型自由曲面在机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型自由曲面在机测量装置,包括弹性元件、伸缩杆、套筒、光栅尺、激光位移传感器、支撑脚、喷墨标记头以及球形滚轮;伸缩杆位于套筒内,伸缩杆上安放有光栅尺;伸缩杆的一端与套筒端部之间安放有弹性元件,伸缩杆的另一端连接支撑脚的一端,支撑脚的另一端连接球形滚轮,支撑脚的中部安放有激光位移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与球形滚轮之间安放有喷墨标记头。本实用新型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和光栅尺结合的方式实现测量,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曲面测量点相对于其端面的距离,光栅尺测量激光位移传感器的位移,结合两距离便可精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可伸缩式的大型自由曲面在机测量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自由曲面在机测量方法及装置,装置包括弹性元件、伸缩杆、套筒、光栅尺、激光位移传感器、支撑脚、喷墨标记头以及球形滚轮;伸缩杆位于套筒内,伸缩杆上安放有光栅尺;伸缩杆的一端与套筒端部之间安放有弹性元件,伸缩杆的另一端连接支撑脚的一端,支撑脚的另一端连接球形滚轮,支撑脚的中部安放有激光位移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与球形滚轮之间安放有喷墨标记头。本发明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和光栅尺结合的方式实现测量,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曲面测量点相对于其端面的距离,光栅尺测量激光位移传感器的位移,结合两距离便可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复杂非线性滞后动力系统的分析与综合
复杂非线性滞后动力系统分析与综合问题是控制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项目主要取得如下创新成果: 1、非线性滞后动力系统的鲁棒控制。主要研究状态信息延迟下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控制问题。通过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和泛函,很好地解决了一直以来困扰控制领域的严格反馈结构非线性滞后控制难题。对于一般结构的非线性系统,提出了反馈控制设计框架,克服了现有文献关于滞后项的强假设条件。  2、非线性关联滞后大系统的分散协调控制。提出了强非线性关联环节下大系统的分散自适应反馈控制器设计方法,解决了非匹配模型跟随控制难题,为强耦合滞后大系统的分散控制问题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3、滞后系统智能控制和网络化系统控制设计。提出了非线性滞后系统的无记忆智能控制设计理论与方法。给出了非对称网络环境下遥操作系统的控制器设计方法,建立了网络环境参数、控制器参数和系统性能的显性表达式。 4、应用基础研究:提出了化合反应系统的控制器设计方法,同时构建了工业无线网络控制平台。 研究成果在大型高炉建模与节能减排优化控制、恶劣工业环境下无线网络化控制、物联网、网络化机器人远程控制等领域得到了初步应用。
燕山大学 2021-05-04
复杂条件下破碎围岩巷道深浅支撑层控制技术
本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采用实验力学方法研究和掌握了在高应力、强流变、强采动影响等复杂条件下巷道破碎围岩岩体峰后软化、峰后剪胀扩容及流变等特性和规律;建立了围岩体力学特征和围岩支护结构体的相互关系。基于复杂条件下巷道破碎围岩的峰后强度软化和剪胀扩容效应,考虑巷道开挖后岩体强度、变形和应力分布特征,建立了复杂条件下软弱破碎巷道围岩的深浅支撑层结构理论;综合考虑围岩强度、应力和变形破坏的区域分布特征,将围岩划分为深浅支撑层结构,分析了深浅支撑层与围岩稳定的关系及深浅支撑层的演化特征和巷道变形破坏特征;掌握了巷道围岩宏观力学结构,确立巷道支护须控制的范围和支护方式确定。自主研发了锚固体流变拉拔试验系统,获得了锚固体流变失稳机理、破坏特征及类型,提出了破碎围岩巷道深浅支撑层流变破坏分析方法、结构特征及支护设计,为锚固支护结构失效诊断、有效控制深浅双支撑线层结构内巷道流变变形及防止失稳提供了依据。形成了基于深浅双支撑层理论的巷道支护设计方法和技术,提出了复杂条件下的巷道变形特征和围岩结构的预测方法、控制措施及巷道需求支护力的计算方法。对于破碎围岩巷道支护时,必须首先确立巷道的围岩赋存状态及围岩结构,分析计算深浅双支撑层结构的存在范围、力学特征和规律,进而确立浅支撑层的位置和所需支护力,一般可以形成以“锚网喷+高预应力 U 型钢桁架锚索+注浆”为核心的复合支护形式。锚杆对浅支撑层补强后,浅支撑层岩体与锚杆形成组合拱式的承载结构,锚索将浅支撑层与深支撑层联合起来共同形成围岩整体承载结构,而锚注再次对围岩进行加固,提高围岩整体强度,改善围岩应力分布状况,使围岩变形协调化、荷载均匀化,对深浅支撑层发挥整体承载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1
神经网络技术在复杂腐蚀体系中的应用
1997年欧盟轮执主席国葡萄牙提出开展《腐蚀失效分析方法在工业装置中的应用》项目的构想,由葡萄牙、中国、巴西、荷兰和澳门五国及地区联合参与项目提案,立项为“尤里卡计划”(EU1746),之后合作建立腐蚀失效分析案例的超文本电子图文集,采用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技术对腐蚀失效分析案例进行处理,开发一种智能化的计算机支持工具,对运转工厂进行安全分析,对失效和损伤的部件和设备进行失效分析。后又针对石化装置的腐蚀特点开发了此项目。   ① 第一次大规模地收集石油化工企业的腐蚀失效分析案例,输入超文本电子图文集Atlas中。建立了比较系统的案例数据库。   ② 编制了专家系统案例分析框图,对石油化工几种典型的腐蚀失效开裂模式的预测进行了框图分析,提供了一种很有价值的分析方法。 ③ 采用神经网络技术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构件的腐蚀环境、材料状态、运行环境与腐蚀状态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可以进行腐蚀趋势预测,并可应用于设备寿命评估。 大规模地收集石油化工企业的腐蚀失效分析案例,采用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技术进行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腐蚀趋势预测和设备寿命评估。 运用了先进的计算机处理手段如:超文本电子图文集、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技术等,软件可编译成可执行文件,独立运行,用户可以实现查询、检索、打印、智能判断等功能。 软件已应用于齐鲁石油化工公司胜利炼油厂,二制氢装置水分离器V110入口法兰裂缝分析,重整装置炉501进出口管腐蚀分析、第二催化装置再生及循环斜管下料口内插板腐蚀减薄、第一常减压装置减顶换热器泄漏原因分析等工作中,先后应用了该软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及时地解决了生产装置的腐蚀问题。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低复杂度的空间调制检测方法
一种低复杂度的空间调制检测方法,通过设置合理的门限,将信号向量检测算法和硬解调最大似然检测算法相结合,在检测得到的BER性能极其接近最优算法ML检测的情况下,极大的降低检测的复杂度。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复杂岩体多场广义耦合理论及工程应用
本研究成果包括岩体初始地应力场计算仿真、岩体参数选取及反分析、岩体多场耦合机理及多场耦合数值模拟、复杂岩体开挖与锚固支护计算仿真、施工爆破效应计算仿真等诸多方面,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岩体多场广义耦合分析的科学研究体系
武汉大学 2021-04-10
复杂修形齿轮精密数控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
复杂修形齿轮是克服高速重载工况下力热耦合形变影响的高端齿轮,直接决定装备传动 系统的振动、噪声、寿命等服役性能及其核心竞争力,广泛应用于航母、潜艇、汽车等。针 对复杂修形齿面精密制造面临全齿面修形加工存在原理误差、传统试错修调法提升加工精度 困难、齿面淬硬层均匀性及级理难以调控等问题,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等支持下, 开展复杂修形齿轮精密数控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成果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要取得突破和创新如下: (1)  提出复杂修形齿轮加工的点矢量族包络计算新理论,不用建立和求解啮合方程, 以数字法替代解析法,突破啮合原理解析法无法求解奇异点、计算复杂的瓶颈;发明齿面扭 曲消减方法,解决刀具廓形精确设计及原理误差消减难题,齿面扭曲减少70%以上,达国 际领先。 (2)  发明复杂修形齿轮加工工艺系统误差调控技术,开辟齿轮修形精度提升新途径。 提出制齿机床热态精度提升技术,发明热致误差补偿方法,保证机床精度稳定;提出基于等 效虚拟轴的齿面误差补偿方法,解决修形精度提升难题,提高传动精度1-2级。获中国专利 优秀奖。 (3)  研制大规格精密数控滚齿机、精密多功能数控磨齿机、高速干切滚齿机等具有齿 面扭曲消减及加工误差补偿的高端制齿机床,填补国内空白;开发集齿轮修形设计、工艺规 划于一体的制齿软件,打破了国外高端机床垄断。滚齿精度达5-6级,磨齿达3级,干切滚 齿提高效率2-3倍,与同类国际先进水平相当,打破高端制齿机床垄断,迫使国外同类机床 降价30%以上,并出口英、法、日等。 (4)  发明复杂修形齿轮滚磨一体化工艺技术,确保修形精度及表面一致性。研制复杂 修形齿轮刀具,实现齿轮刀具的数字化设计制造;研发滚磨余量协同分配、齿面柔性修形、 磨削级理优化等工艺,实现磨后齿面淬硬层均勾分布、齿面纹理可控、修形工艺快速固化, 提高齿面疲劳寿命。满足了军方供货要求,支撑我国主要舰艇齿轮加工;为汽车变速箱的批 量国产化提供了保障。
重庆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 9 10
  • ...
  • 18 1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