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杀虫剂地亚农绿色生产工艺
项目简介: 二嗪磷即地亚农,是一种广谱、高效、中低毒有机磷杀虫杀螨剂,还广泛应用于兽药和卫生用杀虫喷雾剂,是替代高毒杀虫剂的主要品种之一。目前世界产量约 2-3 万吨/年,中国市场刚起步。 南开大学实现了原料异丁腈的国产化,在二嗪磷生产技术上取得突破性成果,异丁腈经甲氧基化、氨化、中和、环化制得羟基嘧啶,总收率达 95%以上,羟基嘧啶与 O,O-二乙基硫代磷酰氯合成二嗪磷的收率达到 95%以上,原药含量达 95%以上;生产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点是:乙酰乙酸乙酯或甲酯消耗低;合成采用连续自动化控制;以异丁腈合成羟基嘧啶的过程基本无三废;二嗪磷原药中 S-TEPP的含量低于 0.2%,达到国际标准。所得二嗪磷原药不需加任何稳定剂就能稳定存在;生产成本低,设备投资少,生产效率高。已获发明专利授权。可提供中试生产技术。 地亚农主要用于水稻、棉花、果树、蔬菜、甘蔗、玉米、烟草、马铃薯等作物,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和食叶害虫(如磷翅目、双翅目幼虫、蚜虫、叶蝉、飞虱、蓟马、介壳虫、十二八星瓢虫等),对螨卵也有一定杀伤效果。小麦、玉米、高梁、花生等作拌种,可防治蝼蛄、蛴螬等土壤害虫。颗粒剂灌心叶,可防治玉米螟。 工艺技术特点 南开大学元素所对地亚农的制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首先,对异丁腈的合成进行了研究,并已实现了异丁腈的国产化,解决了异丁腈依赖进口,价格昂贵的问题,为地亚农生产奠定基础;其次,从理论基础出发,对合成地亚农的各步反应进行了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的研究。近来,我们在地亚农的生产技术上起得突破性的成果,同样以异丁腈为起始原料,经脒化、环化、缩合三步反应合成地亚农。
南开大学 2021-04-13
新型层状复合型加氢脱硫催化剂
开发了一种新型层状复合型加氢脱硫催化剂。将活性离子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均匀地分散到有机改性的层状粘土材料的层状结构中,通过吸附、浸渍、干燥、挤出成型,再经焙烧、硫化处理制备得到镍钼钨复合硫化物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地在粘土的层状结构中,形成层状复合型加氢脱硫催化剂。该新型、高效的加氢脱硫催化剂,脱硫效率高达99%以上,同时具有很好的催化稳定性,特别适用于石油产品中硫的脱除。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髙碱低泡丝光渗透剂YQ系列
丝光是加工中高档棉制品不可缺少的工艺过程,它不仅能使棉纤维获得持久光泽和稳定的形态,而且使棉纤维对染料的吸附能力和强力也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在传统的丝光过程中较少使用渗透剂,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前处理工艺多采用退、煮、漂三步法,棉织物处理的较为匀透,使用丝光渗透剂与否效果不十分明显。目前,为了节约能源,降低加工成本,许多印染厂不同程度地采用了短流程前处理工艺或冷堆前处理工艺,由于工艺过程缩短,往往出现毛效低和处理不匀的情况,丝光的均匀性和丝光效果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新型丝光渗透剂的研究和在丝光过程中的应用就变得越来越迫切和必要。 由于丝光渗透剂所应用的介质为浓的烧碱溶液,而且用过的淡碱不是直接排放而是回收利用,这就对丝光渗透剂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一般地,作为丝光渗透剂应具有如下性质: (1)丝光渗透剂在浓烧碱溶液中能显著降低其表面张力,且用量小,成本低。 (2)丝光渗透剂要有良好的稳定性,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不被浓烧碱破坏。 (3)要具有低泡沫性质,以免给丝光生产和淡碱浓缩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低泡耐碱丝光渗透剂YQ系列是一种低泡沫的耐碱渗透剂,主要用于高浓度氢氧化钠溶液中,典型的应用工艺是丝光和碱退浆。具有耐强碱、耐高温﹑无毒、低泡、易生物降解等优异性能。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开发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具有温和及低刺激性,是一类绿色表面活性剂,本研究采用新的工艺技术,降低了产品成本。
江南大学 2021-04-13
烷基糖苷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本项目是以脂肪醇与葡萄糖为原料,生产新型绿色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本合成工艺先进,产品质量好。产品可应用于日用化工、农药等行业中,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创新要点:采用一步法合成工艺,产品质量好,成本降低。 推广情况:已与江苏东泰精细化工公司合作,完成了小试工作。
江南大学 2021-04-13
酯基季铵盐柔软剂生产技术
酯基季铵盐属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涉及牛羊油脂肪酸、植物基的棕榈油脂肪酸或油酸酯基季铵盐,它是作为织物柔软剂的理想选择,它具有双烷基季铵盐的柔软性、抗静电性,引入酯基后使产品的生物降解性、相容性、分散性、可再润滑性得到极大的改善,而且织物不泛黄,更适于配成浓缩产品。作为双烷基季铵盐的替代品,酯基季铵盐同样用于毛纺、棉纺、麻纺、合成纤维、造纸等行业。本项目工艺路线简单可行,原料易得.而且以独特的催化与生产技术,使得本项目在设备投资、生产成本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本项目无论从环保方面、市场方面、还是经济效益方面,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积极的推广价值。 关键技术 1、高活性催化剂技术; 2、低成本制造工艺与工程化设备的集成技术; 3、色度 Gard 值不大于 3。 获得成果 1、发表论文 3 篇; 2、申请专利 3 项,授权 2 项; 3、产业化:已完成 10 升/批的放大试验
江南大学 2021-04-13
高性能燃料电池钳基催化剂
本成果针对燃料电池催化剂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因碳载体腐蚀、Pt 溶解、迁移团聚长大及Pt中毒等原因而逐渐退化的技术难题,发展了多种提高 燃料电池催化剂稳定性和活性的新方法、新技术,研制出了一系列低成本、高性 能、长寿命燃料电池催化剂。目前,该项目已经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所开发的燃料电池催化剂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动力电池的性能要求,属于国际一流国内领 军的高科技技术。
重庆大学 2021-04-11
聚四氟乙烯改性亲水膜工艺及处理应用
随着城市规模迅速膨胀,淡水资源严重缺乏、工业废水处理率低,城市的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以北京为例,数据显示目前人均占有用水量不足300 立方米,不及国际公认的缺水下限的1/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这其中,工业用水量所占的比重很大。而冷却水用量占工业用水的60~65%。因而,解决好冷却水循环回用的问题,可以对城市的发展带来促进作用。在冷却水处理中,需要去除水中的钙镁等结垢性离子。这些离子通常是通过水处理剂使之沉淀,再利用固液分离技术来实现的。传统的固液分离技术(如澄清池等)中存在占地体积大、分离效率低、适用面窄、操作弹性小、对微细颗粒无法去除等缺点。由于传统固液分离技术缺点较多,人们一直关注新型分离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因此利用膜实现的微滤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微滤技术是利用微孔膜本身极小的微孔(孔径一般为0.1~10 微米)对颗粒的吸附、截留、筛分等作用进行分离。微滤技术的核心为膜材料的选择,在众多的膜材料中,由于聚四氟乙烯(PTFE)不吸水、熔点高(327℃)、使用温度范围广(-200~260℃),具有不燃性及热稳定性、摩擦系数小,尤其具有耐化学性(能耐许多高腐蚀性介质)、耐气候性及抗电性等,因此成为国内外表面过滤首选材料。PTFE 膜极低的表面张力可以降低膜污染,并使膜的清洗操作更为简便。但PTFE 膜的强疏水性却限制了其在水溶液体系处理中的应用。本技术基于配位键合理论对常规的聚四氟乙烯疏水膜进行改性,得到亲水性聚四氟乙烯膜,用于水处理领域中的微滤技术,新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指标:1、过滤后溶液SS<1mg/L;2、可在强酸、强碱、强氧化性、强溶剂性条件下应用;3、操作压力0.05~0.15Mpa;4、处理温度5~150℃;5、处理通量1~1.1m3/m2·hr;6、使用寿命≥1 年。应用范围:可以适用于工厂循环水处理、污水处理及其它涉及固液分离过滤技术的领域。市场分析: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各项环保制度规定的日益严格、水资源的严重缺乏,对工业及生活废水的资源化处理已成为当务之急,尤其是对于工业废水的处理迫在眉睫。而本工艺具有过程简单易行、能耗低、分离速度快、分离效率高、使用周期长等优点,因此,本项目具有广泛市场应用前景。效益分析:利用本技术改性的亲水聚四氟乙烯膜,成本较低,整个处理工艺设备简单,投资少,操作成本低,与传统技术相比能耗大大降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有机溶剂超深度脱水分子筛膜和成套装备
本项目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分子筛膜材料的连续化合成。解决了无机分子筛膜材料生产的品质稳定性难题,保障了超低缺陷分子筛膜材料的大规模生产应用。 本项目基于国际首创的微波介电合成技术,通过微波连续镀膜装备的自主研发,进一步强化微波合成过程中的非热效应(如Maxwell-Wagner效应,选键活化效应等),弱化热效应,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高质量分子筛膜材料的连续化生产。专家组鉴定意见为:项目自主开发了连续化微波镀膜技术、自动化膜管后处理技术、分子筛膜管质量在线检测技术,并研制了相关生产与检测设备,形成了自动化分子筛膜连续生产线,年产量大于2万平米,合格品率大于99%,优级品率大于90%。这些指标与代表国际领先水平的日本三井造船和三菱化学的数据相比,具有5倍以上的单线产能提升和15%以上的合格品率提升,解决了分子筛膜材料生产的品质稳定性难题。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微波合成技术将分子筛膜的构成晶体从微米级缩小至纳米级,极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方法无法解决的系统缺陷,优级品分子筛膜表现出世界领先的分离选择性,为分子筛膜超深度脱水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宁波大学 2021-05-11
一种纳米花生蛋白高分子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花生蛋白高分子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浓度为4mg/mL~12mg/mL的花生分离蛋白水溶液,调节溶液的pH为8‑9静置1‑2h;向花生分离蛋白水溶液中逐滴加入无水乙醇,至混合溶液中无水乙醇的体积分数为40‑80%,静置15‑30min,再加入交联剂,静置交联反应14‑20h,浓缩、干燥,得到纳米花生蛋白颗粒;(2)将基质、甘油用蒸馏水溶解,70‑90℃水浴15‑30min,冷却,得到基质溶液;(3)将纳米花生蛋白颗粒用蒸馏水溶解,得到纳米花生蛋白颗粒溶液,将其移入基质溶液中,调节溶液的pH为10‑12,真空脱气5‑10min,制膜,干燥,即得。本发明制备的纳米花生蛋白高分子复合膜的机械性能和阻水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可广泛应用于包装工业。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5 56 57
  • ...
  • 123 12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