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稻壳基多孔炭真菌毒素吸附剂制备方法
真菌毒素是造成粮食和农作物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市场上常用天然蒙 脱石及改性物等吸附脱除真菌毒素,但效果不理想,且重金属和二恶英等污染物含量偏高,应用与食品或饲料中会造成更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因此开发更为有效的真菌毒素吸附剂必然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和可观的经济效益。稻壳是一种木质纤维素材料,经过适当的处理可以制备吸附性能优异的多孔炭材料。本发明采用稻壳为原料经炭化活化后制备的多孔炭对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展青霉素等真菌毒素具有优异的吸附效果,可广泛用于食品、饲料领域真菌毒素的脱毒处理。本发明原料来源广泛、廉价,生产工艺简便,可控性好,便与工业化生产。产品稻壳基多孔炭可用于花生油、玉米油加工过程中脱除真菌毒素以及牛奶中残余真菌毒素的脱除;也可直接拌入畜禽饲料,真菌毒素在动物胃肠道环境 下吸附率高,解析率低,吸附了毒素的多孔炭随粪便排出,有效降低了真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
江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提高冬季低温污水生物反硝化脱氮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冬季低温污水生物反硝化脱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采用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运行方式,将驯化好的活性污泥和硝酸盐废水置于四个连续搅拌反应器中进行反应,用冷却水循环器将所述反应器中的水温控制在5~15℃温度状态下。从四个反应器中取样测定总氮,我国GB18918-2002要求总氮的最高排放标准为20mg/L,结合测定的结果分析最终排放总氮的量是否达标。本发明的效果是采用该方法能够在低温条件下投加介体后显著提高了生物脱氮,达到了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要求总氮的最高排放标准。氧化还原介体的应用克服了在低温条件生物脱氮速率慢的缺点并为高效降解含氮污染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天津城建大学 2021-04-11
稀土金属的新应用:从氮气直接合成含氮有机物
 目前几乎所有人工合成的含氮有机化合物都需要经过工业合成氨(NH3)。而传统的工业合成氨过程 (Haber-Bosch Process)条件极其苛刻。据推算年耗能占全球能耗的2%左右,需消耗约25%的化石资源,并且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因此,将氮气直接、高效、温和地转化为含氮有机化合物,而不经过NH3, 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迄今相关文献报道很少, 催化反应体系还没有实现(见中文综述:从氮气直接合成含氮有机化合物。该研究实现了由稀土金属钪(Sc)促进的,直接由氮气、MeOTf和亲电试剂等有机底物反应高效合成肼衍生物的过程。他们分离和表征了(N2)2−-, (N2)3−-和(N2Me2)2−-Sc中间体,并发现CO能有效插入(N2Me2)2−-Sc中间体的Sc−N键中,实现了N2与CO的高效偶联(Scandium-Promoted Direct Conversion of Dinitrogen into Hydrazine Derivatives via N−C Bond Formation. Ze-Jie Lv, Zhe Huang, Wen-Xiong Zhang,* and Zhenfeng Xi,* J. Am. Chem. Soc. 2019, 141, 8773−8777)。
北京大学 2021-04-11
城市污水序批式活性污泥法高效脱氮与优化调控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由纳米聚合物中空粒子组成的多孔防反射薄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纳米聚合物中空粒子组成的多孔防反射薄膜的制备方法。它的步骤如下:1)将纳米聚合物胶囊配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7%的水分散液,通过匀胶机在基材表面进行单面或双面旋涂,形成含纳米聚合物胶囊的薄膜;2)将上述含纳米聚合物胶囊的薄膜经真空高温干燥,待薄膜中纳米聚合物胶囊的核心材料完全挥发后,纳米聚合物胶囊变成了纳米聚合物中空粒子,得到由纳米聚合物中空粒子组成的多孔防反射薄膜。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通过改变纳米聚合物胶囊水分散液的浓度和纳米聚合物中空粒子的空腔体积分率可方便有效的调节多孔防反射薄膜的厚度和折光指数,且所制备的多孔防反射薄膜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耐摩擦性能。
浙江大学 2021-04-11
新型多孔微生物载体好氧——厌氧耦合污泥减量化技术
1 成果简介本项目在研发过程中得到了教育部留学人员归国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部分支持,经过主持单位和协作单位的联合攻关,经过 8 年的时间研究完成的。通过实验室小试,开发出可将污泥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分离的新型多孔微生物载体,研究了好氧-厌氧耦合污泥减量化的机理。采用设计的新型载体构建了中试装置,进行现场中试和实际应用,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和成果,并成功的将该项目应用在生活污水、河道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中,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6 项(其中5 项已授权),实用新型 1 项,发表论文 30 余篇,翻译教材 2 部。 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取得如下几个方面的技术突破: ( 1)研究了好氧-厌氧耦合体系在处理废水的同时对污泥减量化的作用机理,开发出好氧-厌氧多次反复耦合原位污泥减量技术。 ( 2)对多孔载体的结构及对剩余污泥的截流效果进行了全面研究。设计了一种空隙率高、对污泥截流效果好的多孔载体。 ( 3)开发出以天然高分子为助凝剂的铁盐混凝除磷技术。 ( 4)实现了该技术的实际推广应用,分别应用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农村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河道污染治理中。在高碑店污水处理厂进行的运行两年的 103/d 的中试实验结果表明,运行效果稳定,在水力停留时间为 12h 时,出水 COD 保持在 60mg/L 以下,出水 SS 在 30mg/L以下,两年不需要排泥。在广东肇庆处理 5m3/d 的高浓度发酵制药废水( COD 2000~3000 mg/L),运行近一年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 27h 时,出水 COD 保持在 100 mg/L 以下,出水 SS 在 50mg/L 以下。 在以上中试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该技术推广应用于青岛即墨市两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日处理量 150~180 吨),上海浦东区金家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于不同地理特点的 170 套反应器,服务人口 2120 人),佛山市石角涌河道截污工程(日处理量 1000~3000吨)和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的农药废水处理项目(日处理量 780 吨)。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及氮,同时实现原污泥减量化,而且对于用常规方法不能去除的有机物(如苯、苯酚等)也可以有效地去除。新型多孔微生物载体技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不需要对剩余污泥进行处理,运行管理简单,运行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 技术指标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一级B 排放标准;处理生活污水的过程中剩余污泥减量 60~75%;处理河道污水的过程中剩余污泥减量 70~85%;多孔微生物载体的使用寿命在 10 年以上;工业污水由于种类较多,排放标准不一,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确定。3 应用说明本技术主要是应用于新建或者现有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废水处理方面。该技术利用多孔载体和定点曝气技术,在反应器中实现了沿载体轴向、反应器水流和高度方向的多层次好氧-厌氧反复耦合环境,从而在同一个反应器中实现好氧-厌氧微生物反应的耦合。实验室采用人工废水的小试研究结果表明,该类耦合体系的 COD 去除率大于 90%,而与传统废水处理工艺相比,剩余污泥的产率可以减少 90%以上。 对该类耦合体系实现污泥减量的机理研究表明,好氧区增殖的污泥进入下游的厌氧区后发生死亡溶解释放出胞内蛋白质等组分,进一步被降解成小分子物质,这些物质流入下游好氧区被污泥再次利用,强化了污泥的隐性增殖;而微型动物的稳定存在强化了捕食效应。整个过程伴随着 CO2、 N2 的释放,使得进水中有机物以气体形式脱离体系,从而实现了废水的净化处理和剩余污泥的原位减量。 为了进一步将污泥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分离以实现污泥减量效果,本研究设计开发了新型的多孔微生物载体。采用设计的新型载体构建了中试装置,进行现场中试和实际应用,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和成果,验证了新型载体的实际应用效果,并进而成功地将该技术应用在生活污水、河道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中,在处理生活污水的过程中可以使污泥减量 60~75%,处理河道污水的过程中可以使污泥减量 70~85%。4 效益分析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置工作有其艰巨性和复杂性,特别对于污水处理规模较小,污泥厌氧发酵无法实施的地方,污泥减量化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必要的选择。通过该技术的实施,可以大量的减少剩余污泥的产量,减少填埋用地,节约土地资源,避免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同时,由于污水处理厂对污泥处理量的减少,运行费用随之降低,而且运行管理简单,对促进我国水处理事业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该技术既可以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也可以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适用范围比较广,而且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可以大量的减少剩余污泥的产量。不仅可以减少污水处理设备的投资,而且可以节省运行费用, 适于中小规模的生活污水处理及有机工业污水处理。5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合作开发。
清华大学 2021-04-13
纳米改性超稳定泡沫及其在超轻密度水泥基多孔材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改性超稳定泡沫及其在超轻密度水泥基多孔材料中的应用。通过将纳米颗粒稳定分散在发泡剂中,改性后的发泡剂在搅拌发泡后可实现纳米颗粒对气泡的包裹,使得泡沫由传统的气—液两相结构变为气—液—固三相结构,显著的提高了泡沫的稳定性。由改性后的发泡剂制备的泡沫稳定性好,尺寸细小均一,并且由此制备的超轻多孔水泥基材料强度高,不塌陷,解决了传统超轻水泥基材料性能差等问题,是一种提高超轻水泥基材料性能的有效方法。
东南大学 2021-04-14
多孔镁橄榄石-镁黄长石复合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小试阶段/n本发明涉及多孔镁橄榄石-镁黄长石复合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以60~70wt%的白云石粉、25~28wt%的硅石粉和5~15wt%的菱镁矿粉为原料,混合,外加所述原料5~8wt%的纸浆废液,搅拌均匀,机械压制成型;再将成型后的坯体在110℃条件下干燥16~24小时,在1300~1450℃条件下保温3~8小时,即得多孔镁橄榄石-镁黄长石复合陶瓷材料。其中:白云石粉、硅石粉和菱镁矿粉的粒径均小于88μm;机械压制成型的压力为30~100MPa。本发明具有环境友好、双物相组成且物相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12
多孔ECC带肋筒及沸石陶粒透水混凝土填料的导水暗柱
主要技术指标:(1) ECC 筒筒体上设置多个渗水孔及增强肋,筒一端设置连接口;(2)ECC 筒筒体上包裹透水土工布;(3) ECC 筒内填充透水混凝土。
扬州大学 2021-04-14
一种 MnO2/多孔碳膜/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 MnO2/多孔碳膜/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 MnO2 薄膜技术领域。其包括:S1 将洁净干燥的镍片置于加热炉中,通入惰性气体;S2 将加热炉升温至 600℃~1100℃,通入氢和碳氢化合物混合气体,以形成渗透层和覆盖在渗透层的石墨烯层;S3 取出表面具有渗透层和石墨烯层的镍片,并浸渍在腐蚀液中,浸渍时间为0.5h~24h,以使镍片上的渗透层变为多孔碳膜层;S4 在常温常压下,镍片置于高锰酸钾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浸渍 2h~48h。以上方法使得 MnO2 薄膜和多孔碳层结合牢固,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6 17 18
  • ...
  • 24 2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