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速公路与关联城市快速路交通信息共享与协同控制系统
该项目是863计划项目,现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项目成果受专利保护。 1、项目概述 本项目针对高速公路进出城路段交通拥堵严重、事故频发,以及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和城市快速路监控系统各自为政、协同性差的普遍现象,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交通特征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不同监控系统的信息共享;借助信息共享平台,系统分析了结合部的动态交通特征,提出了适应不同交通条件的短时交通特征预测技术;采用分层递阶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的方法,研发了多匝道的协同控制系统软件,并实现了结合部道路交通系统的微观仿真。 2、技术创新点 在监控系统的信息共享研究方面,初步建立了交通特征信息共享的平台,其中对异构监控系统之间交通特征级信息共享的内容和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异构信息进行了融合处理,实现了特征级信息的发布。 在短时交通特征预测研究方面,已对京津塘高速公路及北京市快速环路监控系统的海量交通流实测数据进行了特征与关联分析,完成了短时交通特征的预测,并实现了交通拥挤的预判。 在结合部的协同控制方面,利用模糊神经网络的建模和学习方法,对高速公路多匝道控制系统算法进行设计,并进行了控制效果仿真。   3、能为产业解决的关键技术 (1)基于服务水平的特征级交通动态信息融合技术 针对目前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监控系统所采集的交通流基础数据格式和像素级融合技术都有所不同,控制目标参数不统一的现实情况,项目提出的交通特征信息共享平台首先要处理现有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服务水平判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其次需要解决区域交通监控系统的特征级数据融合问题,寻求基于服务水平的动态信息融合技术和方法。 (2)交通特征信息共享平台的设计技术 针对集中式信息共享平台投资大、实施困难的缺点,提出采用成熟的互联网技术,以及分布式技术建立交通信息共享平台,为异构监控系统的信息共享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建设思路。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硬件投资、操作方便,就现有的管理体制来说,也容易实现。 (3)基于关联分析和智能控制技术的短时交通特征预测模型 将时间序列理论与关联理论引入交通状态分析,并根据不同交通条件建立的短时交通预测模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预测方法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利于预测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4)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结合部实现协同控制的关键技术 基于区域道路交通网络动态信息采集系统数据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共享,在交通服务水平判定技术的支持下,运用系统论、控制论的思想以及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实现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结合部的协同控制。 4、相关的行业发展水平,以及同类技术产品或成果比较 目前,我国已建设的交通信息系统中,各子系统基本上是作为一个个分支存在的,不仅子系统自身的数据尚未实现充分融合,集成度很低,而且系统之间存在行政分割问题,异构情况严重;在信息共享平台设计上,大都采用集中式为主,需要新建一个监控总中心,投资大,操作困难。 与本项目所提出的预测思路及预测方法相比,现有预测方法的适用性方面还存在不少缺陷。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交通控制所采取的区域控制策略尚未形成较成熟的控制模式,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的协同控制模式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技术产品。 应用范围: 本课题针对的主要对象是高速公路与城市快速路的结合部,课题研究成果不仅充分利用了现有的道路监控系统硬件资源,节省了建设成本,而且可以满足结合部的交通控制与管理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和推广价值。在实际的应用和推广中,还需进一步扩充和细化协同控制目标,优化大范围内的多匝道协同控制模型及其算法,并对具体的控制策略和控制设施进行详细设计,以提升协同控制的实际效果。 预期效果: 运用系统论和其他相关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探索建立区域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交通信息共享平台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并在系统平台的基础上研究协同控制的策略和方法,并形成整套协同控制系统算法和软件。在实践中,研究成果能够得到较好的应用,并且能够部分解决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结合部的交通问题。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多屏互动
随着电子信息化的发展,移动电子设备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如今的会议场景,数字多媒体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办公的效率。多屏互动系统通过实时推送开会人员个人信息和屏幕信息的功能,极大的方便了会议成员之间的交流。同时本系统提供了个性化的会议记录和会议提醒功能,方便用户记录会议信息。因此,本系统在数字化会议互动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多屏互动包含客户端、服务器、控制端三个角色。服务器以“黑盒子”的方式直连LCD显示器,以中间件的角色响应控制端的控制指令,控制客户端的操作,并将客户端的屏幕共享投影至LCD显示器;客户端具备历史会议记录管理、与会信息管理、会议纪要、屏幕分享等功能模块;控制端控制客户端的屏幕分享操作,及会议资料的实时推送。其架构如下: 多屏互动系统架构图 多屏互动系统工作于局域网环境内,客户端支持Windows和Android两个版本,服务器支持Windows和Android两个版本,控制端支持Windows和Android两个版本。 客户端登陆服务器获取会议信息,服务器控制客户端的连接上限,保存实时客户端列表,并将用户信息推送至控制端。控制端控制客户端的屏幕分享,每次只允许一个客户端的屏幕共享。在会议过程中,可通过服务器实时推送会议资料。多屏互动系统工作于局域网环境内,客户端支持Windows和Android两个版本,服务器支持Windows和Android两个版本,控制端支持Windows和Android两个版本。 客户端登陆服务器获取会议信息,服务器控制客户端的连接上限,保存实时客户端列表,并将用户信息推送至控制端。控制端控制客户端的屏幕分享,每次只允许一个客户端的屏幕共享。在会议过程中,可通过服务器实时推送会议资料。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多屏互动
随着电子信息化的发展,移动电子设备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如今的会议场景,数字多媒体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办公的效率。多屏互动系统通过实时推送开会人员个人信息和屏幕信息的功能,极大的方便了会议成员之间的交流。同时本系统提供了个性化的会议记录和会议提醒功能,方便用户记录会议信息。因此,本系统在数字化会议互动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多屏互动包含客户端、服务器、控制端三个角色。服务器以“黑盒子”的方式直连LCD显示器,以中间件的角色响应控制端的控制指令,控制客户端的操作,并将客户端的屏幕共享投影至LCD显示器;客户端具备历史会议记录管理、与会信息管理、会议纪要、屏幕分享等功能模块;控制端控制客户端的屏幕分享操作,及会议资料的实时推送。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多屏互动
随着电子信息化的发展,移动电子设备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如今的会议场景,数字多媒体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办公的效率。多屏互动系统通过实时推送开会人员个人信息和屏幕信息的功能,极大的方便了会议成员之间的交流。同时本系统提供了个性化的会议记录和会议提醒功能,方便用户记录会议信息。因此,本系统在数字化会议互动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多屏互动包含客户端、服务器、控制端三个角色。服务器以“黑盒子”的方式直连LCD 显示器,以中间件的角色响应控制端的控制指令,控制客户端的操作,并将客户端的屏幕共享投影至LCD 显示器;客户端具备历史会议记录管理、与会信息管理、会议纪要、屏幕分享等功能模块;控制端控制客户端的屏幕分享操作,及会议资料的实时推送。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大型火电空冷系统多尺度输运机理及过程节能
空冷技术是富煤缺水地区火力发电的关键技术,但气象、环境条件对空冷机组的性能存在显著的复杂影响;同时,空冷系统本身也具有典型的多尺度特征,探索空冷机组的安全高效运行和优化设计方法,实现火力发电的节能节水,是动力工程领域面临的前沿和挑战性课题。 从实验研究条件、多尺度数值计算模拟仿真和现场热力性能试验等不同角度,建立了迄今最为全面和完善的空冷系统性能研究环境,为开展适合我国北方自然环境条件的电站空冷技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完整揭示出大型火电空冷系统的性能特征和特性机理。开发了空冷单元空气流场的优化组织、空冷岛环境风场诱导强化技术和装置,提出风机群分区优化运行技术,解决了空冷技术受制于环境风场和极端气温不利影响带来的机组运行热效率偏低的核心难题。开发了空冷凝汽器用系列化新型高性能翅片管传热元件;提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我国北方气象环境条件的新型间接空冷系统;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新的空冷凝汽器性能评价准则。显著提高了空冷选型和系统设计关键参数的优化水平,从源头上保障了空冷机组的优化设计和高效运行。 近5年来,实验室研究人员在该方向发表国内外学术期刊论文近50篇,被相关研究引用250余次,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成果的主要技术内容通过了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并先后获200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成果在火电行业近百台大型空冷机组中得到应用,可使机组供电煤耗降低4.5-7g/kWh。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可使火电行业形成年节约标准煤500万吨的能力,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华北电力大学 2021-02-01
激光多模式跟踪机器人误差测量系统研究
工业机器人定位精度是机器人技术研究的关键问题,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作业精度和应用水平。本项目瞄准机器人动态误差测量中的关键问题,原创性的将级联棱镜多模式跟踪方法引入机器人动态测量中,结合单站双视场三维重建方案,不仅可以实现粗精顺序跟踪、时变跟踪和连续跟踪等动态测量要求,而且能够产生直线形和圆弧形等多种跟踪样式,同时满足大视场、高分辨率成像和大范围、高精度定向的动态多自由度测量要求。研究内容包括:建立级联棱镜粗精耦合跟踪和双视场成像联控的测量方案和数学模型;研究粗精跟踪和双视场成像的参数匹配、模式转换、测量信息提取与图像处理方法;根据测量要求,建立机器人动态误差测量的理论模型、误差模型和实验方案,并实现测量系统的精确标定;通过机器人动态误差的测量实验,为机器人误差测量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测量精度进行评定。本项目提出的单站多模式跟踪测量方法具有独创性和可行性,旨在攻克激光多模式跟踪机器人误差测量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开展测量系统的原理样机实验和应用示范研究,有望为机器人动态误差测量提供全新的解决途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近二三十年来,激光跟踪技术发展迅速,在机器人测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据ElectroniCastConsultants发布的市场研究报告,对光电跟踪行业的全球消费量进行了调查分析。2010年,光电跟踪设备的全球消费价值为5.95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该行业的消费价值将以9.83%的平均年增长率在成长,2016年将达到9.5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8.96亿元。本项目提出的测量系统以其结构紧凑、准确性高、速度快、偏转角度大、动态性能好、环境适应性好等优点,是一种颇具潜力的测量新技术,可以广泛用机器人动态误差测量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根据“中国制造2025”规划,我国需要努力提升高端装备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而测量技术是高端装备制造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高端光学测量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国外对其关键技术严密封锁。国外每台激光跟踪仪的售价高达百万元,严重制约一些我国中小心型企业的购买。因此本项目研发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而可以推动先进装备制造的产业化进程,对促进我国自主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项目研发中的创新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将极大提升机器人作业的技术含量。合作单位江阴纳尔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机器人技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机器人产业联盟第一届理事单位,具有雄厚的科研和技术开发实力。该项目在研究实验阶段,就可以将成果应用到现有产品的开发中;项目完成后除了该公司以外,研究成果还可以应用到其他自动化机器人装备企业的产品开发中。尤其通过产学研结合,将会极大的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并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前实现批量化市场销售,有望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济大学 2021-04-11
多沙河流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系统研究
成果的背景及主要用途:天津大学结合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委托“三门峡 枢纽多模目标优化调度研究”项目和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粘性泥沙的力学模型 和人工智能模拟复合模拟研究”项目开展了多沙河流水库水沙电的多目标优化调 度的研究工作。采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创新地研究调度管理系 统中涉及的水文预测、泥沙冲淤的智能快速模拟、高含沙洪水的“揭河底”现象 的特征机理、多目标优化调度、实时短期调度、调水调沙等问题,以便使水库优 化调度管理系统更科学化、智能化、系统化。本研究项目的进行与研究结果,有 利于协调解决目前防洪、供水、泥沙淤积与蓄水发电等多目标的优化调度的问题, 确保在改善多沙河流水库库区、下游水库及其河道的泥沙淤积情况的同时增加发 电量,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全国用电紧张、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 益保护的今天,本项目的研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本项目主要利用混沌神经网络模型对黄河中下游 中长期径流和含沙量进行了预测,并利用模式识别的方法随机模拟了洪水过程中 的流量过程线和含沙量过程线;对影响潼关高程和水库泥沙淤积量的相关因子进 行优选,并利用其训练神经网络;将 BP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运用到径流量的预测, 水库泥沙淤积、潼关高程中去,进行计算和预测;建立随机微分方程模型,确定 水库断面水库进行多目标优化调度。在完成上述专业模型系统的设计开发基础上,将利用 多目标系统决策分析理论,通过从下到上逐级控制,并协调各子系统的运行关系, 使各子系统既能实现各自目标,又能满足彼此的制约关系,从而实现整个枢纽的 综合最优调度。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该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的效益极为明显,往往是在 不增加水利枢纽运行和管理成本基础上实现的效益,在水资源日益短期的形势下, 其重要性也日益突出。本项目所研究的多沙河流以水、沙、电多目标优化调度系 统,可为解决防洪、供水、发电与减淤的矛盾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方法,可 以应用到黄河等多沙河流的各个水利枢纽的优化调度运行中,能实现水库枢纽经 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优化及和谐统一。还可以应用到含沙量较小 (但又必须涉及泥沙问题)的河流上的各个水库枢纽上,如三峡水库等,应用范 围极为广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应用领域:水利水电工程运行管理。 合作方式及条件:技术服务。 7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可视化仿真 8 重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实时控制 9 重大泄流结构耦合动力安全理论及工程应用 10 城市热环境与建筑节能 11 建筑光环境与城市照明 12 低碳城乡规划与绿色建筑设计含沙量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利用模糊模式交叉迭代模型和遗传算法对
天津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全双工多中继系统的通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双工多中继系统的通信方法,属于无 线协作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在信源和信宿之间部署多个全双工中继 节点对信源信号进行接收并解码,从能够正确解码的中继节点中选择 一个最优中继节点将已解码的信源信号转发给信宿;同时,信源发送 一个新的信号。由于工作于全双工模式,最优中继节点会受到环路自 干扰影响;而其余中继节点会受到中继间干扰影响,鉴于此,本发明 设计了相应的干扰消除技术并分析了在不同剩余环路自干扰强度下的 系统性能。本发明通过实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在正常传输速率和信 噪比情况下,本发明具有信号中断概率低,系统的频谱效率高,系统 鲁棒性强的综合表现。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整体煤气化—甲醇—烯烃—电力多联产系统研究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石油资源的持续短缺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石油公司都致力于开发非石油合成低碳烯烃的技术路线,并取得一些重大的进展。其中以煤基合成的甲醇为原料生产低碳烯烃的化工工艺技术(简称MTO、MTP)日益受到关注。美国、挪威、德国、日本、英国、中国等国的研究人员都展开了MTO、MTP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但是煤基甲醇制烯烃项目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项目的上下游一体化,即取决于煤炭价格和甲醇成本。另外,煤化工项目需要的电量和蒸汽量较大,如果采用煤气化化工动力多联产技术,实现“煤—电—甲醇—烯烃”一体化生产,最大限度地降低甲醇和MTO/MTP的生产成本,可在一定程度上应对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提高与同行业、石油路线及进口产品竞争的实力,保障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 因此发展整体煤气化—甲醇—烯烃—电力多联产系统非常适合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国情,对延长产品链,缓解我国能源化工中石油资源紧缺状况有益,同时对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一种多波段灵巧红外光学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波段灵巧红外光学系统,属于红外光学系统,解决现有双波段光学系统测谱波段窄、光路布局受限、体积重量大的问题。本发明系统包括红外扫描镜、多波段红外镜头、光路切换装置、光路切换控制器、FPA 接口和光纤接口。红外扫描镜可以反射不同方向的 2-14um 红外光入射到多波段红外镜头。多波段红外镜头对入射红外光进行聚焦。光路切换装置位于多波段红外镜头之后,采用移动或者旋转结构形式,可对聚焦后的红外光进行分光或分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 16 17
  • ...
  • 734 73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