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遥感影像的特征函数空间滤值回归模型并行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的特征函数空间滤值回归模型并行化方法,本发明针对遥感影像数 据回归建模过程中变量空间自相关性对模型的影响,提出采用特征函数空间滤值方法,通过将影像进行 分块,利用搭建的并行计算集群进行分布式计算,最后将分块计算的结果返回给主节点汇总,通过对比 串行和并行分别得到的回归模型拟合评价参数 MSE、RMSE、R2、Adj.R2 以及并行加速比 S,验证基于 遥感影像的特征函数空间滤值并行方法在空间统计回归建模中能够消除空间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补偿粒子速度影像仪球面像差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补偿粒子速度影像仪球面像差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在粒子速度影像仪提取极电极板添加跳变电压,以在聚焦电场的基础上添加发散电场,从而补偿原有静电聚焦透镜球面像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补偿粒子速度影像仪球面像差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与粒子速度影像仪提取极电极板连接的跳变电压控制单元,用于在提取极电极板上产生跳变电压。本发明可补偿粒子速度影像仪补偿原有静电聚焦透镜球面像差,实施本发明无需改变原有装置结构,实施简便、成本低、成像分辨率高。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利用激光点云辅助的可量测全景影像生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激光点云辅助的可量测全景影像生成方法,包括:步骤 1,将全景影像进行 虚拟成像获得多幅框幅式影像;步骤 2,选取初始点对,并初始化各框幅式影像的外方位元素;步骤 3, 以初始点对中所有激光点到对应框幅式影像上的投影误差的和最小为条件方程,调整外方位元素初始值, 获得精确的外方位元素值;步骤 4,构建激光点云的空间索引,在空间索引中选取以曝光中心为球心的 球形邻域,球形邻域内激光点云即全景影像的邻域点云;步骤 5,计算邻域点云中各激光点的法向量, 获得邻域点云的特征;步骤 6,将邻域点云的深度和特征投影到全景影像。采用本发明生产的可量测全 景影像具有较高精度,可广泛运用于测量领域及资产调查。 
武汉大学 2021-04-13
一种真正射影像绝对遮挡区域修补方法及系统
一种真正射影像绝对遮挡区域修补方法及系统,包括加载真正射影像及相应的坐标系统参数,分别 加载真正射影像相应的 DEM 三角网格数据和 DBM 三角网格数据,将真正射影像中被 DEM 三角网格所 覆盖的区域内像素点标定为地面点,将真正射影像中被 DBM 三角网格所覆盖的区域内像素点标定为建 筑点;根据邻域范围内相同属性进行像素点修补。本发明能够有效修补真正射影像中绝对遮蔽区域,各 像素属性明确,能够采用相同属性的像素进行修补,因此保证了最大程度的保真,基本不存在地面像素 补到屋顶面上或屋顶面像素补到地面上的情况
武汉大学 2021-04-13
医学图像处理与三维重建系统
本项目将研制一套软硬件一体化的医学图像处理与三维重建系统产品,该产品由三大部分组成,包括: 高性能、大容量、适合处理医学图像的硬件平台; 针对医学图像处理裁剪后的专用Linux操作系统;综合医学图像处理与三维重建的医疗专业应用系统。 成果性能:三维重建速度快、重建的图像真实、精细,操作方便。 应用范围:CT、MRI等医学图像处理与三维重建虚拟手术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医学检测系统
项目简介: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传感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 用于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一项技术。这种检测手段与传统方法比 较,具有样品不需要纯化、标记,并且可以实时、动态、高灵敏检测 等优点,因此 SPR 传感器在很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疫苗 研制、疾病诊断、疾病治疗、药物靶标、药物开发、基因测序、案件 侦破、环境检测、食品安检以及兴奋剂检测等。本项目的目的是研制 一种基于 SPR 技术的光机电一体化系统。 我校于 1999 年开始从事有关方面的研究,2004 年底研制完成了 第一套单通道 SPR 生物医学检测试验系统。最近几年中,我们针对被广泛采用的棱镜耦合结构 SPR 传感器存在的不足,课题组在天津 市科技攻关培育项目、国家基金及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的支 持下,研制成功基于传感芯片的多通道 SPR 生物医学检测实验系统。 这种新颖的集成化结构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而且符合 SPR 传感系 统小型化、仪器化的发展趋势,为系统最终产品化奠定了基础。目前 已经完成仪器化,结构设计及操作便利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以便使 非专业人员能够完成操作;数据分析算法及软件需要进一步开发,以 达到实用化。 技术水平及应用前景 所开发的试验系统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申请专利两项。产 品化后,可以用于疫苗研制、疾病诊断、疾病治疗、药物靶标、药物 开发、基因测序、案件侦破、环境检测、食品安检以及兴奋剂检测等, 具有很好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首先,一套智能化的 SPR 生物医学检测分析系统的批量生产成 本预计为 10 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国际上同类产品(瑞典 BIAcore 公 司生产)的最低售价为 10 万美元左右。可见,SPR 生物医学检测分 析系统是一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 其次,SPR 生物医学检测分析系统中的传感耦合部件因其进口成 本很高,目前还是一种半消耗品,即每完成一次测试后需作再生处理, 这样可重复使用几次,然后予以更换;即使这样,单次检测成本也在 200 元人民币以上。本项研究可以将传感耦合部件集成为便于批量生 产的传感芯片,可大幅降低成本。再生技术的研究成功,可以进一步 降低使用成本;若能大批量生产,在成本很低的情况下,也可实现一 次性使用。预计每个芯片的批量生产成本不到 50 元人民币,售价如 果为 100 元人民币,单次检测的成本将大幅降低。这样,一方面便于系统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传感芯片作为一次性消耗品,需求量极大, 由耗材产生的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此项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适合于药物 靶标、药物开发、案件侦破、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验以及兴奋剂检 测等其它众多领域进行检测分析的系列产品,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南开大学 2021-04-11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医学检测系统
项目成果/简介: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传感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用于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一项技术。这种检测手段与传统方法比较,具有样品不需要纯化、标记,并且可以实时、动态、高灵敏检测等优点,因此 SPR 传感器在很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疫苗研制、疾病诊断、疾病治疗、药物靶标、药物开发、基因测序、案件侦破、环境检测、食品安检以及兴奋剂检测等。本项目的目的是研制一种基于 SPR 技术的光机电一体化系统。 我校于 1999 年开始从事有关方面的研究,2004 年底研制完成了第一套单通道 SPR 生物医学检测试验系统。最近几年中,我们针对被广泛采用的棱镜耦合结构 SPR 传感器存在的不足,课题组在天津市科技攻关培育项目、国家基金及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的支持下,研制成功基于传感芯片的多通道 SPR 生物医学检测实验系统。这种新颖的集成化结构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而且符合 SPR 传感系统小型化、仪器化的发展趋势,为系统最终产品化奠定了基础。目前已经完成仪器化,结构设计及操作便利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以便使非专业人员能够完成操作;数据分析算法及软件需要进一步开发,以达到实用化。应用范围:所开发的试验系统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申请专利两项。产品化后,可以用于疫苗研制、疾病诊断、疾病治疗、药物靶标、药物开发、基因测序、案件侦破、环境检测、食品安检以及兴奋剂检测等,具有很好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首先,一套智能化的 SPR 生物医学检测分析系统的批量生产成本预计为 10 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国际上同类产品(瑞典 BIAcore 公司生产)的最低售价为 10 万美元左右。可见,SPR 生物医学检测分析系统是一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 其次,SPR 生物医学检测分析系统中的传感耦合部件因其进口成本很高,目前还是一种半消耗品,即每完成一次测试后需作再生处理,这样可重复使用几次,然后予以更换;即使这样,单次检测成本也在200 元人民币以上。本项研究可以将传感耦合部件集成为便于批量生产的传感芯片,可大幅降低成本。再生技术的研究成功,可以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若能大批量生产,在成本很低的情况下,也可实现一次性使用。预计每个芯片的批量生产成本不到 50 元人民币,售价如果为 100 元人民币,单次检测的成本将大幅降低。这样,一方面便于系统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传感芯片作为一次性消耗品,需求量极大,由耗材产生的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此项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适合于药物靶标、药物开发、案件侦破、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验以及兴奋剂检测等其它众多领域进行检测分析的系列产品,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南开大学 2021-04-11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郑州澍青医专”) 创建于1984年,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河南省唯一一所民办普通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在33年的砥砺奋进中,郑州澍青医专始终注重内涵建设,以医德教育为特色,倾心打造全国医学教育暨医学健康服务教育特色品牌,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出了5万余名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创办人王树青,原河南医科大学主任医师,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在74岁高龄,王树青怀着强烈的“为河南卫生事业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良的医护人员,解决患者病痛”的初心,汇聚了原河南医科大学一批老教授,坚持“必须有高尚之医德,才能悟化出精湛之医术”的医教育人思想,创办了该校。 学校始终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德为首,医德为魂,德术双馨”的办学理念,秉承“尚品德、尊知识、比贡献、贱浮华”的校训和“艰苦奋斗、勇于拼搏、崇尚医德、敬业奉献”的优良校风,形成了鲜明独特的“医德教育”特色。 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服务健康事业的背景下,学校积极转型发展,主动适应河南省区域经济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健康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为特色,以“把握教育标准,提炼核心知识,保障教学质量;调研市场需求,选准特色定位,培养适用人才”为指导,着力打造医疗人才的错位发展和健康服务人才的创新发展思路,创建澍青健康服务教育特色品牌。 目前,学校占地1031.45亩,总建筑面积357274.21㎡,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0987.97万元,馆藏图书89.28万册,电子网络资源丰富。 学校有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康复治疗技术、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疗美容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助产、卫生管理、药品经营与管理等20个专业。其中,国家财政支持专业1个(康复治疗技术);河南省品牌专业建设点6个(临床医学、护理、中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和医疗美容技术);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护理和康复治疗技术);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临床医学);郑州市地方高校急(特)需专业立项建设点1个(康复治疗技术),郑州市重点专业4个(临床医学、护理、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学);郑州市地方高校示范专业2个(临床医学和护理)。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专家型领导治校、专家任教,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635人,专任教师510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20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98%;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18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29%,其中具有正高级职务的专任教师90人;“双师型”教师271人。拥有市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药学服务和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郑州市地方高校技术技能名师工作室立项建设1项(药学),郑州市地方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建设项目2项(药理学和组织胚胎学)。 学校建设有现代化的实验、实训室,投入数字化的仿真实训设备,建设有网络化实训环境,有校内科研实验中心4个,实验实训室186个,其中,护理实训基地为河南省高职高专示范性实训基地,人体解剖实验室、微观形态实验室、基础护理实训室和医学检验实验室为郑州市重点实验室,数码互动显微镜室、内基实训室、康复实训室、急救实训室等达到国内同类院校中的先进水平。 2017年,学校建成投入使用的修武实训基地,涵盖6个专业的4个实训中心。 学校现有附属医院2所,教学医院55所,校企合作实习基地 19 个,为临床教学提供了坚实保障。 学校以数字型校园建设为依托,先后建成了具有先进技术的录播控一体化教室20个和全自动高清录播学术报告厅1个;63个多媒体实验实训室、51个多媒体教室、19个数字化技能实训室、500座位数的微机室和电子阅览室。 学校先后购买了中国生物医学教学素材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等中外文数据库,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极大满足了全校师生学习和科研的需求。 2016年,学校被评为郑州地方高校信息化示范院校,2017年,学校将完成智慧校园建设,实现集学校管理、教务教学、校园生活、家校沟通为一体的手机移动端校园智慧生态圈,引领郑州市高校信息化发展。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为己任,充分发挥医德教育特色优势,对医德教育进行系统的研究、归纳和发展,建立了医德教育体系和学生医德培养规划,设立科研基金和专项资金开展德育环境建设,组织编写的《医德学》《医学生教育读本》等医德教育教材,赢得了社会广泛好评。 2015年,学校《医学生“4321”医德教育工程建设》项目入选河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品牌重点培育项目,医德教育已成为学校享誉业内外的一张靓丽名片。 学校生源稳定,就业率高,第一志愿录取率连续多年为100%、报到率为90%以上,就业率达95%以上(第三方评估)。学校在服务社会促进就业中打造众创空间,广泛与健康服务产业合作,形成了健康服务实训平台,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工作。 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河南省卫生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郑州地方高校信息化示范院校”。学校连续五年被评为“郑州市民办教育十佳单位”等多项荣誉。先后培育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乡村医生”“河南省最美乡村医生”“优秀青年志愿者”“最美路人”等荣誉称号的大批高素质应用技术型型人才,为我省基层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型升级进入攻坚期之际,学校面向健康服务业积极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提升内涵建设,提高育人质量,形成教育特色,增强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大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打造澍青健康服务教育品牌,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面向生物医学文献的数据挖掘平台
将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方法和生物本体学方法结合起来,发展一套面向生物医学文献的数据挖掘技术,建立了一个文献挖掘平台。该平台可以对生物医学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发现隐含在文献中的生物学实体及其联系,发现深层次的生物医学知识,自动获取大量的第一手生物医学数据。例如,挖掘与人类基因相关的信息,挖掘蛋白质相关信息,发现基因的功能,发现基因与疾病之间,发现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line对于一组给定的文献,该平台首先进行句法分析和生物学术语标定,然后进行语义分析,提炼每条语句的生物学含义,提取文献中的生物医学关联特性,以发现文献中的基因、蛋白质、疾病以及它们的关系。
东南大学 2021-04-10
生物医学电磁信息检测与功能成像
一、 项目简介生物电磁信号携带有生物活体的生理、病理信息,检测和提取有用生物电磁信号并据此分析其内部电磁过程,对于揭示生命活动本质和医学诊断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于1995年开始对生物医学电磁场问题数值求解方法及应用进行研究,1997年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电工学科首个生物电磁领域课题“生物医学电磁逆问题求解的数值方法研究”。二、 项目技术成熟程度在生物医学电磁问题数学建模与求解方法方面,针对脑电(EEG)和电阻抗成像(EIT)的正、逆问题,分别建立了二维与三维数学模型、静态和动态求解模型,研究高效快速的求解方法。在功能成像方面,针对肺功能、乳腺癌以及腔内心肌瘢痕等检测问题,研制了128通道多频电阻抗实时监测与成像系统,对人体胸腔和乳腺的电阻抗特性进行检测与功能成像。三、 技术指标(包括鉴定、知识产权专利、获奖等情况)近年来获河北省自然科学二、三等奖各1项;完成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2本,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大部分被SCI、EI检索;申请专利2项。四、 高清成果图片3-4张 人体胸腔呼吸过程电阻抗信息检测与功能成像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9 20 21
  • ...
  • 95 9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