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2023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正式发布
131本期刊在今年晋升为1区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2023-12-27
5-醛基胞嘧啶的标记方法及其在单碱基分辨率测序中的应用
本项目采用化学生物学手段,筛选出特异性成环标记5-醛基胞嘧啶(5fC)的化合物——叠氮茚二酮和丙二腈,并且标记产物在随后的PCR扩增过程实现胞嘧啶(C)到胸腺嘧啶(T)的转变,可实现全基因组5-醛基胞嘧啶的单碱基分辨率检测。用叠氮茚二酮标记作为标记化合物,可实现对含有5-醛基胞嘧啶DNA片段的先富集再测序,将测序成本大大降低。用生物相容性很好的丙二腈作为标记化合物,可实现单细胞水平的5-醛基胞嘧啶单碱基分辨率检测。血液中细胞外游离DNA上的核酸修饰可以作为人类癌症的生物标记物,本项目涉及的核酸修饰检测技术,不会造成DNA降解,适应于临床小量珍贵样品,在癌症的液态活检上具有重大潜力。
北京大学 2021-01-12
关于开展2024年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论坛活动申报工作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教育部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以下简称“高博会”)论坛活动规范管理,经研究决定,开展2024年高博会论坛活动申报工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3-12-06
CmEF1α基因和CmRAN基因在甜瓜果实基因表达分析中作为内参基因的应用
该成果属于基因表达分析技术领域,公开了CmEF1α基因和CmRAN基因在分析甜瓜果实的基因表达时作为内参基因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甜瓜果实基因表达的方法,它是将CmEF1α基因和CmRAN基因组合的几何平均数作为甜瓜果实基因表达分析中的内参基因。CmEF1α基因和CmRAN基因在不同坐果方式的甜瓜果实的不同发育阶段均能稳定表达,是甜瓜果实发育过程中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基因表达分析的可靠内参基因组合。 该成果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能够显著提高甜瓜基因表达分析的准确性,可以作为基因表达分析的比较标准。 转化条件:需要有开展分子生物学实验相关的仪器设备。 成果完成时间:2014年12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气固混合物中颗粒物浓度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固混合物中颗粒物浓度的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该测量装置包括称重装置、第一鼓泡装置、第二鼓泡装置、弹簧拉力装置和补重装置组成;称重装置为杠杆结构,杠杆结构的两侧分别为受重杆和测量杆,第一鼓泡装置和第二鼓泡装置分别设置在受重杆和测量杆上,补重装置设置在测量杆上,第一鼓泡装置和第二鼓泡装置为装有液体的封闭式容器,第一鼓泡装置上设有第一进气管和第一出气管,第二鼓泡装置上设有第二进气管和第二出气管。优点是: 首先,本测量装置简单,不受颗粒物理性质的影响,可以通过增加曝气头数目减少操作时间; 其次,通过微小放大原则,将固体颗粒物的质量累积量放大成较明显的弹簧拉力装置的受力变化。
东南大学 2021-04-11
蓝藻生物炭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在高浓度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以太湖蓝藻为原料,热解制得蓝藻生物炭,并进行α-Fe2O3 负载,制备了 蓝藻生物炭复合材料。在锌镍合金电镀废水处理中,蓝藻生物炭复合材料既可 以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同时能够催化发生类芬顿反应生成·OH、·O2-,这些 228229 自由基可以打破锌镍合金电镀废水中由于添加络合剂而产生的络合态重金属,破络后的金属离子可以被更容易的去除。由于吸附和类芬顿的协同效应,可以有效的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去除率可达 98.8%,同时可以去除 50%的 COD。在四次循环利用后,仍具有良好的效果。
江南大学 2021-04-13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暨中国人民大学智慧教学体系建设成果
我校坚持“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智慧化建设的理念、目标和方式方法已形成共识。
中国人民大学 2022-07-22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工业CT系统采购公开招标公告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工业CT系统采购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南京市建邺区嘉陵江东街8号综合体B3栋一单元16层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6月23日09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东南大学 2022-05-31
小转角双层石墨烯体系的结构和新奇量子物态研究进展
层间转角在层状堆垛的二维材料体系中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自由度来调控其结构与性质。近几年,相关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早在2012年,何林课题组就开始关注转角对双层石墨烯结构和电学性质的影响,测量了不同转角双层石墨烯的两个范霍夫峰的峰间距能量与转角大小的关系[1],并预言该体系中的准粒子具有可调控的手征性[2],研究了应变结构在该体系产生的赝磁场和赝朗道能级[3]。2015年,何林团队发现双层转角石墨烯体系费米速度随角度减小而迅速下降,证明在转角为1.1度(第一魔转角)附近时费米速度降为零[4],并于2017年,在转角接近魔转角的双层石墨烯体系观察到强电子-电子相互作用[5]。2018年初MIT的Pablo课题组在魔角双层石墨烯观察到电子-电子相互作用导致的关联绝缘体态和超导态,魔角双层石墨烯物性研究迅速成为过去两年凝聚态物理研究的最大热点。 近期,何林课题组发展了一套方法,能够可控地制备利于扫描隧道显微镜系统(STM)研究的双层转角石墨烯,并利用STM研究了小角度双层石墨烯的性质,深入探索该体系由于电子-电子相互作用导致的平带简并度解除和新奇强关联量子物态的关联。例如,何林课题组与合作者发现当小转角体系的平带被部分填充时,电子-电子相互作用会解除平带的谷赝自旋简并度,在体系中产生很大的轨道磁矩(每个莫尔约10μ_B),由于轨道磁矩和磁场的耦合,谷极化态的劈裂能量会随着外加磁场线性增大[6]。同样的结果也在应变引起的平带中观察到了,当双层石墨烯的转角接近魔角时,体系中微小的应变结构可以使两个范霍夫峰之间出现一个新的零能量平带(赝朗道能级),何林课题组与合作者发现电子-电子相互作用会解除赝朗道能级的谷赝自旋简并度,产生轨道磁性态[7]。这些结果表明小转角石墨烯体系是研究二维轨道磁性态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理想平台。在角度大于魔角的小转角双层石墨烯中,何林课题组与合作者证明电子-电子相互作用依然会起重要作用,并有可能产生完全不同于魔角双层石墨烯的新奇强关联量子物态。例如在1.49度的样品中,他们证明电子-电子相互作用解除了体系平带中的自旋和谷赝自旋的简并度,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自旋和谷极化的金属态[8],这一结果进一步拓宽了转角体系新奇强关联量子物态的研究范围。 除了电学性质受层间转角的调制,在双层转角石墨烯体系,由于层间堆垛能与层内晶格畸变引起的应变能的竞争,其原子结构也会随着角度发生改变。最近,何林课题组系统研究了双层转角石墨烯结构随着角度的演化,发现当转角大于魔角时,体系可以看作两个独立的刚性石墨烯层发生扭转,层内晶格畸变几乎可以忽略(定义为非重构结构);当转角小于魔角时,由于莫尔条纹周期较大,层间堆垛能占主导,从而引起晶格畸变产生堆垛的畴界(domain wall)网格(定义为重构结构)。这种畴界的两边都是Bernal堆垛的双层石墨烯(分别为AB堆垛和BA堆垛),能传输谷极化的电流(图一)。我们利用STM证明非重构和重构的两种结构在魔角附近都能稳定存在。进一步,我们发现利用STM针尖脉冲可对魔角双层石墨烯的非重构和重构结构进行切换,从而开关其二维导电拓扑网格。同时,我们发现在强关联效应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魔角双层石墨烯平带的带宽也能在这一过程中被调控[9]。相关成果近日刊发在物理学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何林教授课题组博士生刘亦文为第一作者,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苏赢博士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何林教授为通讯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2-01
东南大学科研团队在热电转换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东南大学物理学院倪振华教授和吕俊鹏教授课题组与新加坡科技局材料工程研究院吴靖研究员合作,发现在基于二维Bi2O2Se的场效应晶体管中施加门电压可以调控极化光学声子散射到压电散射的转变,实现了塞贝克系数与电导率的去耦合,达到了宽温度范围的高热电功率因子。 基于塞贝克效应的热电材料可以实现热能和电能的直接转换,在绿色清洁能源和低温制冷等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如何提高热电材料转化效率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热电参数之间的强耦合使得提高材料的热电性能具有挑战性。长期以来,由于载流子散射机制的复杂性,在调控载流子散射机制方面十分困难,因此常常忽略了载流子迁移率在独立增强热电性能(不牺牲塞贝克系数的情况下提高电导率)方面的作用。 不同于目前广泛研究的石墨烯、过渡金属硫化物、黑磷等二维材料,二维Bi2O2Se的低声子群速度和强声子非谐散射使其具有极低的热导率(~0.92 W/mK APL 115, 193103 (2019)),同时兼具的高电子迁移率和良好的环境稳定性使得其在热电以及能源转化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基于二维Bi2O2Se场效应晶体管的热电输运,二维Bi2O2Se载流子迁移率在高温下由极化光学声子散射主导,在低温下由压电散射主导。当压电散射主导时,其迁移率显著提高。同时电导率的急剧上升并没有导致塞贝克系数的明显下降,表明散射机制的调控可以实现电导率和塞贝克系数的去耦合。这与之前通过调控载流子浓度来平衡电导率和塞贝克系数的策略完全不同。同时,这种散射机制的转变温度具有高度的门电压可调性,通过施加一定大小的门电压,可以显著提高极化光学声子散射到压电散射的转变温度。热电功率因子与迁移率在两个数量级的调制上展现出近似线性的相关性,最终实现宽温度范围(80-200K)的高热电功率因子(>400mW-1m-1K-2)。 该工作发现了通过门电压调控二维Bi2O2Se的散射机制可以有效的调节其热电性能,证明了散射机制的调控可以很好的实现热电参数之间的去耦合。高栅极可调性允许对散射机制进行精细的控制,从而揭示更深入的物理机制。对于探索低维材料应用于低温制冷和物联网自供电领域具有深远意义。
东南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19 220 221
  • ...
  • 302 30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