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伪连续导电模式开关变换器自适应续流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本新技术成果(ZL201220166687.2)来自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现已结题.该成果提供了一种伪连续导电模式(PCCM)开关变换器自适应续流控制方法及其装置ACD,采用PCCM开关变换器的电感电流信息和输出电流信息经过运算后合成自适应参考电流,将自适应参考电流和电感电流进行比较,以此来控制PCCM开关变换器续流开关管的导通与关断。该发明可用于控制各种拓扑结构的PCCM开关变换器续流开关管,其优点是:无需补偿网络,控制简单,瞬态响应速度快,效率高。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一种多通道多参数双极性恒流低频经皮刺激仪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通道多参数双极性恒流低频经皮刺激仪,主要包括单片机、触屏显示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升压模块、恒流模块、双极性控制电路、DA转换电路;其中恒流模块包括负反馈调节电路;触屏显示模块、双极性控制电路、DA转换电路分别与单片机连接,电源管理模块分别与升压模块、单片机、触屏显示模块连接,双极性控制电路与恒流模块、升压模块分别连接。该刺激仪采用多个通道互不干扰独立工作,包括独立升压、独立产生不同参数不同波形组合的电刺激;采用双极性对称电刺激,避免了单极性电刺激在人体表面产生的极化现象;将产生的受控制的多种单纯波和组合波以及两种不同频率的疏密方尖波转换成电刺激,可以较逼真的模拟出针灸、捶击、按摩、火罐、推拿等不同的刺激效果。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改进的厌氧折流板污水生物处理设备
在处理高浓度工业废水时,,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工艺可以在一个反应器内实现一体化的两相或多相处理过程,但是,一体化反应器内污泥浓度低,两相分离困难,处理效果不稳定等问题一直阻碍着该技术的发展,而本发明通过 在传统ABR反应器增设斜管,通过斜管区的污泥沉淀作用,不仅有效减少了污泥流失,而且在酸化反应器和甲烷反应器斜管区以下形成了悬浮污泥层,污泥浓度得到提高。实现了产酸相和产甲烷相的分离,使得产酸菌和产甲烷菌能在各自的适应的生存环境下生存,能更好的发挥各自的作用,达到高效处理废水的目的。与普通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相比,设备内污泥浓度提高了约5%-12%,COD去除率提高了约5%-10%,更好的改善了污水的处理效果。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3
双向旋流强化絮凝一体化污水净化器
项目简介 双向旋流强化絮凝一体化污水净化器占地面积小、能耗低、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合 流制排水管网污水、生活污水等的多级净化快速处理。设计、开发了一种具有双旋流室 的新型双向旋流净化器,利用 Fluent 流体动力学软件,采用改进的 k-ε 双方程模型对 双向旋流净化器内速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流场模拟结果对双向旋流净化器进行了 改进,在上旋流室中安装了多圈截头圆锥板,使水流上升时形成较小的漩涡,加强了颗 粒运动的紊乱程度,提高了絮凝效果。已完成净化器
江苏大学 2021-04-14
面向混流生产车间的异构AGV路径规划与任务调度系统开发
需求名称:面向混流生产车间的异构AGV路径规划与任务调度系统开发 悬赏金额:15万元 发榜企业:珠海市格努科技有限公司  产业集群: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 需求领域:自动化与智能控制技术  技术关键词:异构AGV路径规划、任务调动系统、智能物流
珠海市格努科技有限公司 2021-10-29
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微流控芯片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制作技术,主要用于高分子聚合物材质微流控芯片制作,其特征在于利用CNC雕刻机直接加工微流控设备,即利用数控软件进行微流控芯片的通道设计,得到相应的雕刻路径,编写雕刻用代码;将雕刻代码导入控制CNC雕刻机的软件中,对要进行制作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进行制作;图案制作结束后,根据不同要求,封接芯片,即可得到功能化的微流控设备。 成果亮点 技术特点:极大的降低高分子聚合物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成本,简单易用,快速制备,有利于芯片的大批量生产,并能灵活的调节芯片微通道深度,有利于实现微流控芯片器件的功能多样化,克服了现有技术制作微流控芯片设备成本高、制作效率低、难以实现芯片通道深度多样化的缺点,排除了人为因操作熟练程度造成的偏差和人力的消耗。
兰州大学 2021-01-12
瓦斯爆炸早期抑爆微观化学与物理过程的耦合作用机理
本项目针对矿井瓦斯爆炸早期探测与抑制的技术难题,采用实验与光谱分析方法,得到了瓦斯爆炸感应器内自由基变化的光学特征及其辨识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利用量子化学软件分析瓦斯爆炸微观动力学过程,得出了瓦斯爆炸感应器内的关键基元反应、自由基和其围观动力学参数,以及微观反应与宏观现象的关系,为瓦斯爆炸抑爆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受到国内相关研究人员的普遍认可。项目成果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篇(9篇已刊出,4篇已录用),其中SCI源刊1篇,EI源刊5篇(2篇已收录),CA收录2篇,CSCD收录及中文核心期刊5篇,完成硕士学位论文2篇。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2021-05-03
我校天体物理团队在太阳暗条感应爆发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新组建的天体物理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合作,在太阳暗条感应爆发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太阳暗条是悬浮于太阳高温稀薄大气中冷而密的等离子体。暗条爆发是触发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严重影响近地空间环境太阳爆发事件的重要诱因。多个暗条间的感应爆发是一种常见的暗条爆发形式,但是,由于高质量观测数据积累有限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于此类暗条爆发完整过程的观测报道较为罕见,因此,相应的物理图像也难以获得直接的观测证据支持。近期,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天体物理团队张军、宋志平、汪鹏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侯义军、李婷等人综合利用空基和地基太阳观测数据,并借助非线性无力场外推方法,对一个典型暗条感应爆发事件的完整物理过程进行了详细研究。从感应爆发发生前的磁场位型、发生时的观测特征和发生后的磁场重构等角度构建一个完备的演化证据链条,揭示了暗条感应爆发过程的完整物理图像,并指出发生在两个暗条上覆磁场间的外部磁重联及其造成的上覆磁场重构触发了暗条间的感应爆发。
安徽大学 2021-02-01
压接型IGBT器件封装的电热力多物理量均衡调控方法
1. 高压IGBT器件封装绝缘测试系统 针对高压IGBT器件内部承受的正极性重复方波电压以及高温工况,研制了针对高压IGBT器件、芯片及封装绝缘材料绝缘特性的测试系统(如图1所示),可实现电压波形参数、温度和气压的灵活调控,用于研究电压类型(交、直流、重复方波电压)、波形参数、气体种类、气体压力等因素对绝缘特性,具备放电脉冲电流测量、局部放电测量、放电光信号测量、漏电流测量及紫外光子测量等功能(如图2所示),平台相关参数:频率:DC~20kHz,电压:0~20kV,上升沿/下降沿:150ns可调,占空比:1%~99%,温度:25℃~150℃,气压:真空~3个大气压。  2.压接型IGBT器件并联均流实验系统 针对高压大功率压接型IGBT器件内部的芯片间电流均衡问题,研制了针对压接型IGBT器件的多芯片并联均流实验系统(如图3所示),平台具有灵活调节IGBT芯片布局,栅极布线,温度和压力分布的能力,可开展芯片参数、寄生参数以及压力和温度等多物理量对压接型IGBT器件在开通/关断过程芯片-封装支路瞬态电流分布影响规律的研究,以及瞬态电流不均衡调控方法的研究;平台相关参数:电压:0~6.5kV,电流:0~3kA,温度:25℃~150℃,压力:0~50kN。   图3 压接型IGBT多芯片并联均流实验 3.高压大功率IGBT器件可靠性实验系统 随着高压大功率 IGBT 器件容量的进一步提升,对其可靠性考核装备在测量精度、测试效率等方面提出了挑战。针对柔性直流输电用高压大功率 IGBT 器件的测试需求,自主研制了 90 kW /3 000 A 功率循环测试装备和100V/200°C高温栅偏测试装备(如图4所示)。功率循环测试装备可针对柔性直流输电中压接型和焊接式两种不同封装形式的IGBT开展功率循环测试,最多可实现12个IGBT器件的同时测试。电流等级、波形参数、压力均独立可调,功率循环周期为秒级,极限测试能力可达 300 ms,最高压力达220 kN,虚拟结温测量精度达±1°C,导通压降测量精度达±2mV。高温栅偏测试装备可实现漏电流和阈值电压的实时在线监测,最多可实现32个IGBT器件的同时测试。 4. 压接器件内部并联多芯片电流及结温测量方法及实现 高压大功率压接型IGBT器件内部芯片瞬态电流及结温测量是器件多物理量均衡调控及状态监测的基本手段,针对器件内部密闭封装以及密集分布邻近支路引起的干扰问题,提出了PCB罗氏线圈互电感的等效计算方法,实现了任意形状PCB罗氏线圈绕线结构设计,设计了针对器件电流测量的方形PCB罗氏线圈(如图5所示),实现临近芯片电流造成的测量误差小于1%;针对器件内部多芯片并联芯片结温测量,提出了压接型IGBT器件结温分布测量的时序温敏电参数法,通过各芯片栅极的时序单独控制(如图6所示),在各周期分别进行单颗IGBT芯片结温的测量,进而等效获得一个周期内各IGBT芯片的结温分布。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集成于高压大功率器件内部的多芯片并联电流测试PCB罗氏线圈以及时序温敏电参数测量驱动板的设计(如图7所示)。 5. 自主研制高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 面向电力系统用高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自主研制的需求,开展了芯片建模与筛选、芯片并联电流均衡调控、封装绝缘特性及电场建模以及器件多物理场调控等方面工作,相关成果支撑了国家电网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3.3kV/1500A、3.3kV/3000A以及4.5kV/3000A硅基IGBT器件的自主研制,并通过柔直换流阀用器件的应用验证实验,同时也支撑了世界首个18kV 压接型SiC IGBT器件的自主研制。
华北电力大学 2021-05-10
一种在低信噪比情况下提取设备物理指纹特征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低信噪比情况下提取设备物理指纹特征的方法,接收机接收到低信噪比的信号后,在不破坏设备物理指纹的情况下进行降噪处理,然后从降噪后的信号中提取设备的物理指纹特征,方法中涉及的信号需要包括重复序列,或重复发送的多帧信号内有不变的部分,包括步骤:接收到低信噪比信号后,估计信号的频率和相位,估计信号重复序列上调制的信息数据,获得极性相同的多个重复序列,并将其对齐和叠加以提高信噪比;最后通过物理层指纹提取方法提取设备的物理指纹并用于设备身份识别。本发明可以在信噪比低的情况下有效地提取设备的物理层指纹特征,有效地解决了基于设备物理指纹的设备识别方法在现实应用中必须面临的低信噪比问题。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4 35 36
  • ...
  • 45 4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