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分布式设备智能运维云服务平台
“基于物联网及云计算技术的设备故障诊断及预测平台”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人与设备、人与人、设备与设备的实时互动,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软件产品以服务的方式向用户提供。减少企业的平台搭建费用、数据安全维护成本、服务器投资和维护成本、专业技术人员投入成本、软件升级维护成本等。所有云服务产品实现全移动化,支持IOS和Andriod系统的多个版本,并且与PC端数据实时同步。云平台配置了冗余容灾、异地备份以及通讯加密、防止暴力破解等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优势: 1.我们在围绕以大型建筑设备为主的智能运维平台中处于领先阶段目前该行业设备比较分散,信息化程度不高,我们从2014年开始研发该智能运维平台,目前处于国内领先阶段。 2.智能运维平台数据积累量巨大,为大数据分析提供基础设备智能运维云平台经过近两年的研发,于2016年年底上线至今已得到行业内企业的认可。目前已接入上千台设备,每月新增数据条数达几十亿条,该运维平台将会是大数据平台的数据、需求、市场的直接来源。 3.产学研合作推进平台的技术发展 产学研合作将为该项目提供更多研究性成果,目前已申请发明型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7项。 应用概况: 该平台于2016年年底上线至今已得到行业内企业的认可。目前已接入上千台设备,每月新增数据条数达几十亿条。设备主要为建筑设备相关,如:大型中央空调主机、冷冻机、水泵等。接入设备主要分布于南京、上海、杭州、济南、贵州等地。目前平台接入企业50多家。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高校学生工作一体化服务平台
“智教”学生工作一体化服务平台通过其高效协同的后台分类处置能力,把高校学工事项进行整合和业务流程的约简化处理,包括迎新、学工管理、宿舍服务、报修服务、奖学金管理、勤工助学、学生返校、请销假等,运用大数据打通“最后一公里”,将线下的业务操作剥离开实体大厅转化为线上业务,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无纸化办公,让学生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 整合学生信息管理、奖助学金评定、日常事务审批(如请假、社团活动申请)等多项工作流程,实现自动化流转。以往奖助学金评定需人工收集资料、多部门线下传递审核,周期长达数月。借助平台,学生在线提交申请,系统自动抓取学业成绩、家庭经济状况等数据,各部门线上协同审核,评定周期缩短至,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同时,流程节点清晰可查,每个环节的处理时间、负责人明确,方便监督与管理。 为学生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学生无需在多个系统或部门间切换奔波。无论是查询考试成绩、办理学籍证明,还是申请校园活动场地,均可在平台上一站式完成。 将分散在学校各部门(教务处、学工处、财务处等)的学生数据统一汇聚至平台,建立学生综合数据库。通过数据清洗、整合与标准化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学校管理人员可在平台上快速查询、分析学生各类数据,如通过分析学生成绩波动与考勤数据,提前发现学业困难学生,为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提供数据支撑,使数据利用效率提升数倍,消除数据孤岛。
吉林省智教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2025-05-16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不仅是学生学习、休息的生活场域,也是高校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载体、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推进“五育并举”的内在要求,是创新育人途径的有益尝试和践行“一线规则”的有力抓手,构建高质量“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服务体系。 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聚焦教育发展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将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作为突破口,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着力点,“秉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态度,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定方向”,以看齐思维凝聚党建引领思想共识、以平台思维构建教育管理特色模式、以系统思维发挥“五育并举”综合效能、以共治思维打造团结有力育人队伍、以服务思维优化线上线下集成设施,以协同思维释放校内校外育人动能,从而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形成共创共建、共享共融、共进共赢的新型师生成长共同体,加速推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智教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包含一站式办理学籍证明、接诉即办、宿舍相关事务、军训活动、活动室预约等,减少奔波于不同部门的时间与精力消耗,在线提交申请、上传材料,并实时查询办理进度。
吉林省智教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2025-05-16
多维度资源性能干扰感知的虚拟机在线迁移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虚拟机在线迁移方法,属于计算机虚拟化技 术领域。该方法具体为:中心控制服务器监控各物理服务器的资源消 耗状态,以优化资源消耗状态为目标确定迁移源物理服务器;在迁移 源物理服务器上选取候选待迁移虚拟机,按照一一对应方式构成候选 迁移方案;综合虚拟机迁移过程造成的迁移性能干扰以及迁移之后对 目的物理服务器造成的同机性能干扰评价候选迁移方案造成的整体性 能干扰;从各候选迁移方案中选取整体性能干扰最小者作为最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支持对地观测数据元数据注册的映射方法及系统
一种支持对地观测数据元数据注册的映射方法及系统,首先构建存储观测数据元数据信息的注册信 息模型,包括构建观测数据元数据注册信息模型的注册包;依据观测数据元数据注册对象,构建注册信 息模型的外部对象类;依据观测数据元数据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注册信息模型的关系类;依据观 测数据元数据的分类信息,构建注册信息模型的分类架构;依据观测数据元数据的相关属性,构建注册 信息模型的扩展属性类。然后构建观测数据元数据信息模型到注册信息模型的映射关系,包括构建观测 数据元数据信息模型到注册信息模型的映射流程;构建观测数据元数据类型和注册对象的类型映射;构 建观测数据元数据属性到注册对象的属性映射。
武汉大学 2021-04-13
一种多数据类型的平面群集运动数据采集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数据类型的群集运动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实验图像采集单元、运动数据采集单元和上位机处理单元。实验图像采集单元包括摄像机、支撑架、可控光源、稳压源;运动数据采集单元包括惯性传感器和主控机,惯性传感器包括三轴磁力计、三轴陀螺仪、三轴加速度计;主控机通过蓝牙与上位机处理单元连接通信;上位机处理单元包括图像处理模块和传感器数据存储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对采集的群集运动目标视频图像进行处理,获取运动目标的轨迹信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渲染应用数据访问特点的数据管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渲染应用数据访问特点的数据管理方法。 与现有渲染应用所用的磁盘阵列存储方式不同,本技术方案通过对渲 染应用访问数据特点的总结,针对不同数据类别进行不同的存储设计。 使得保证渲染应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有效使用渲染结点内存,减少 了传统渲染存储的数据存取时间。除此之外,由于针对帧数据的特点 进行了数据预取的考虑,所以在渲染运行过程中,几乎内存中都能存 储到渲染所需要的数据,这样加大了内存利用率。同时,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面向数据处理的能耗优化数据集分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数据处理的能耗优化数据集分配方法, 包括:把待分配数据集按照 IOPS 属性值从大到小依次排序形成待分配 数据集队列,数据中心服务器也按照 IOPS 能力从大到小依次排序构成 待分配服务器队列;同时创建已分配服务器队列和各个数据中心服务 器的已分配数据集队列,从上述待分配数据集队列头部取出第一个待 分配数据集,同时判断已分配服务器队列是否为空,若已分配服务器 队列为空,则从待分配服务器队列头部选取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多功能数据采集器
数据采集(DAQ),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非电量或者电量信号,送到上位机中进行分析、处理。数据采集器是结合基于计算机或者其他专用测试平台的测量软硬件产品来实现灵活的、用户自定义的测量系统。本项目所设计的多功能数据采集器具有8路24bit的A/D转换接口、2路SPI总线、1路I2C总线和6路GPIO,能适应于高精度数据采集的需要。提供多种通信接口,包括CAN、USB、RS232和TCP/IP等,保证其与上位机和其他各种工业、商业设备的实时通信。主控芯片采用ADI公司的Blackfin系列DSP处理器进行数据接收和预处理,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和系统的可靠性。为了方便用户进行二次开发,该数据采集器提供了+12V、+5V、+3.3V等多种电源接口,结合所提供的8路A/D转换接口、2路SPI总线、1路I2C总线和6路GPIO,用户可以方便地外挂各种传感器模块。基于丰富的通讯接口,用户亦容易开发上位机应用软件或控制装置,进而达到快速设计出自己的产品的目的。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项:《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在线故障检测系统》 公开号:10145852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SuperGuard综合数据防护系统
本项目是基于windows系统的综合性数据防护系统,拥有数据驱动级隐藏保护与文件彻底销毁等主要功能。本项目由学生自主开发并且参加2011年全国第四届大学生信息安全大赛获得全国二等奖。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7 38 39
  • ...
  • 318 31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