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α 促黑素细胞激素的融合蛋白制备方法及应用
可应用于抑制或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中,该 α 促黑素细胞激素 的融合蛋白在宿主体内高水平稳定表达,在保留 α‐ MSH 生物活性的 同时,能够有效跨过血脑屏障,提高药效,同时具有延长半衰期的功 效。
兰州大学 2021-04-14
血管活性肠肽的融合蛋白制备方法及应用
可用于制备抗炎、抗损伤、脑血管疾病、提高睡眠质量的药物, 该融合蛋白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序列可以保证其在宿主体内高水 平稳定表达,在保留 VIP 原有功能的同时,体内半衰期显著延长。
兰州大学 2021-04-14
二聚体化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应用
大多数治疗用的蛋白和多肽半衰期一般较短(金光泽等,2010), 需要频繁注射;而且这类上市药物价格较高。这给需要长期应用治疗 蛋白和多肽的患者带来难以承受的身体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因此,延长这些治疗蛋白与活性多肽半衰期的蛋白质工程改造已成为 研究的热点,对长效重组蛋白和活性多肽药物的开发也已成为对第一 代基因工程产品进行二次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赵洪亮等,2005)。 延长治疗用蛋白和多肽的半衰期通常采用的方法
兰州大学 2021-04-14
抗轮状病毒鸡卵黄免疫球蛋白产品
本发明涉及生物领域的免疫球蛋白产品。 尤其是一种关于鸡蛋卵黄免 疫蛋白( lgy)产品。轮状病毒遍及全球,是小儿腹泻病的重要病因,对于 该病多年来除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补液纠正脱水之外还无特异性疗法。 本 项目里涉及含有抗 A 组轮状病毒鸡卵黄免疫球蛋白, 并具有其抗体活性的 产品、保健品、药物,本发明的有效成份经精制,纯度高,活性高,是配 制保健品和药物的理想用品, 它们被应用于防治因 A
南昌大学 2021-04-14
新型抗病肽蛋白生物饲料产业化技术
一、成果简介 解决目前畜禽养殖业疫病复杂(病源复杂且具有抗药性)、死亡率较高、各种疾病降低生产性能和药物残留等多种问题。本项目是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含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用5项。生产出新型抗病肽蛋白功能性生物饲料,它是一种富含抗菌肽(如细菌素)以及多种功能肽、消化酶、有机酸、功能微生物和未知促生长因子(UGF)的新型抗病、助消化、促生长、环保的绿色功能性生物饲料系列产品。用于生产出优质、安全、绿色、营养、风味独特的各种畜禽和水产动物产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水酶法同时提制植物油脂和蛋白技术
项目以花生等高含油油料作物为原料,集成可控酶解、连续三相分离、膜分 离浓缩、高效破乳等技术,从油料中提取油脂与水解蛋白,工艺路线较为简单, 实验室小试条件下,游离油与水解蛋白得率分别达到 93%和 87%,中试实验中, 游离油得率和水解蛋白得率均达到 80%左右,所得花生油达到国家三级花生油的标准。该深加工技术大大提高了花生的附加值,为花生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一种有 广泛市场前景的途径。 创新要点 (1)处理条件温和,可得到无黄曲霉毒素污染、无溶剂残留的高质量的油脂,同时有效回收原料中的蛋白质; (2)工艺绿色环保,比现行分离蛋白工艺更为节能降耗。
江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及其应用、大量制备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及其应用、大量制备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方法。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发明人首先利用pcr反应从豇豆基因组dna中直接获得cpti基因(cpti基因不含有内含子),然后优化改造所述cpti序列,改造后的序列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和表达比活性都有显著改进。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2-01
一种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及其应用、大量制备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方法
项目成果/简介: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及其应用、大量制备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方法。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发明人首先利用pcr反应从豇豆基因组dna中直接获得cpti基因(cpti基因不含有内含子),然后优化改造所述cpti序列,改造后的序列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和表达比活性都有显著改进。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4-11
HY5在光下可通过蛋白-蛋白直接互作增强BIN2的激酶活性,抑制幼苗下胚轴伸长的研究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兼职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邓兴旺联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朱丹萌课题组,揭示了HY5(ELONGATED HYPOCOTYL 5)在光下可通过蛋白-蛋白直接互作增强BIN2 (BRASSINOSTEROID-INSENSITIVE 2)的激酶活性,抑制幼苗下胚轴伸长。相关论文以“Modulation of BIN2 kinase activity by HY5 controls hypocotyl elongation in the light”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这项研究发现了HY5调控下胚轴伸长的新方式,揭示了其介导的BR信号抑制机理,为GSK3β激酶活性调控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或可为今后HY5蛋白的定向改造提供氨基酸位点信息。这项研究是研究团队继发现光形态建成抑制因子COP1抑制BIN2活性来促进暗形态建成的非经典功能 (Ling et al., 2017, PNAS)之后的又一新发现,并再次揭示光信号途径重要因子“技多不愁”的有趣现象。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1
新冠病毒治疗靶点及其潜在药物筛选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李华教授、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陈丽霞教授、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李行舟研究员等组成联合攻关小组,系统性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基因编码的蛋白作为主要或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并通过计算机虚拟筛选方法发现了一系列具有抗病毒、抗菌和抗炎作用的临床药物和天然产物对不同的靶蛋白表现出很高的亲和力,为新型冠病毒感染性疾病(COVID-19)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SCI杂志《药学学报》英文版(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一区),为了加速新冠病毒药物研发,研究组还在文章中公布了所有靶点蛋白质结构模型和筛选得到的高分潜在药物供下载,每个药物和靶点的共结构可以应要求发送。研究团队利用生物信息学和结构基因组学的方法系统性分析了SARS-CoV-2所有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并且将基因序列与SARS-CoV和MARS-CoV等冠状病毒进行了比对,通过同源建模的方法构建了19个SARS-CoV-2蛋白和1个人类宿主的蛋白的同源结构,基本涵盖了对于冠状病毒RNA复制、翻译;结构组成;入侵宿主细胞以及干扰宿主固有免疫等至关重要的所有蛋白靶点,对于进一步发现特异性靶向SARS-CoV-2的抑制剂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团队还构建了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数据库(78个化合物),包括已经上市的、和目前正在进行新冠病毒临床实验的化合物,把这些化合物和新冠病毒的各个靶点都进行了分子对接,重点分析目前正在进行临床实验的药物瑞德西韦、氯喹、克立芝等。目前已知的瑞德西韦抗病毒作用机制是三磷酸活性代谢产物作为冠状病毒RNA聚合酶的底物ATP类似物,掺入RNA链,从而阻止RNA的合成。研究团队的对接结果显示瑞德西韦和RdRp具有很高亲和力,和其目前抗病毒机制一致。此外,研究团队还发现瑞德西韦可能作用于宿主细胞表面II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TMPRSS2),阻止S蛋白被TMPRSS2酶切,从而阻止S蛋白变构介导的病毒与细胞膜融合,可能是瑞德西韦新的作用机制,这是一个新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思路。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9 30 31
  • ...
  • 71 7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