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钙载体循环H2-CO-C2H2多联产协同CO2捕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钙载体循环H2?CO?C2H2多联产协同CO2捕集方法,将工业生产的电石渣浆进行超声?除杂?煅烧工艺后,作为钙基吸附剂重新用于煤气化并制制备高浓度氢气,煤气化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主要成分为CaCO3与未转化的焦炭,将其在O2气氛下煅烧炉后捕集CO2气体,生成的CaO部分继续用于煤气化制氢,另一部分作为电石原料炼制CaC2,同时得到富CO合成气,将其分别作为1)煤气化原料以提高氢气产量;2)燃烧以提供系统热量;3)经除杂等处理后,储存。生成的电石进一步与水反应得到C2H2气体与电石渣浆,
东南大学 2021-04-14
北京大学地空学院高克勤课题组发现四足动物演化早期四肢的轴前发育模式与五指/趾型形成有关
北京大学地空学院史前生命与环境研究所高克勤教授团队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中生代和现代蝾螈类标本和数据。基于214件标本的高精度CT扫描和三维重建,贾佳博士后和高克勤教授及国内外合作者对蝾螈类6科37属60个物种的腕/跗骨进行了骨化发育模式分析。
北京大学 2022-11-08
科技部:多措并举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促创业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科技部将各国家高新区、自创区开展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促创业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科技部 2022-06-02
安徽大学陈杰及黄志祥教授团队主导的“大规模多类SAR目标检测数据集-1.0”正式发布
为推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ApertureRadar,SAR)目标识别等前沿技术发展,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陈杰及黄志祥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对地观测研发中心邬伯才研究员团队、天地信息网络研究院(安徽)有限公司盛磊研究员团队共同发布一套大规模多类SAR目标检测数据集-1.0(简称为:MSAR-1.0)。
安徽大学 2022-06-01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课题组成功制备飞行微波光子的多体“薛定谔猫”态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研究组在微波量子信息处理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在实验中借助超导量子电路成功制备了相干态飞行微波光子的多体“薛定谔猫”态,并验证了不同“猫”态之间以及多体“猫”态和超导量子比特之间的量子纠缠。
清华大学 2022-03-16
低磷多官能团水处理剂甲叉膦酸基羧甲基二乙烯三胺三甲叉磺酸
我国水处理技术起步较晚,大部分是剖析、仿制或依据国外专利研制的,再加上我国水处理剂工业发展历史较短,科研经费有限,因此具有基础薄弱、技术比较落后、整体水平不高的特点。虽然经过“八五”、“九五”攻关在水处理药剂开发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但是随着环保和节水意识的加强,在水处理药剂的低磷化、环保化方面,在水处理药剂生产的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方面,水处理药剂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一种表柔比星诱导建立的乳腺癌多药耐药性细胞株及其 构建方法和应用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乳腺癌 的发病人数约有 120 万人,约 50 万人死于乳腺癌。乳腺癌属全身性 疾病,综合治疗非常关键,其中化疗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之一。然 而多药耐药常导致治疗失败及后期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严重威胁患者 生存。肿瘤细胞在化疗中产生的耐药性常表现为多药耐药,即同时对 多种结构和作用机制不同的化疗药物产生交叉耐药的现象,它是化疗 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肿瘤耐药细胞株已成
兰州大学 2021-04-14
技术需求:1、解决连续热压机多液压控制系统中难题。 2、解决热压机板厚控制系统难题。
1、解决连续热压机多液压控制系统中难题。2、解决热压机板厚控制系统难题。
临沂兴滕人造板机械有限公司 2021-08-24
酶催化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ase)和金属配位交联方法成功制备出纳米人工多酶凝胶体系
常见的纳米酶大多数是金属化合物纳米颗粒,其催化活性主要是来自在纳米颗粒表面的金属离子。在自然界中,生物酶的特征表明活性位点和支持、稳定活性位点的网络环境对于高催化效率同样重要。通过调整活性位点的成分和环境可以实现高的活性和选择性。水凝胶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三维亲水网络材料,其结构可以有效地保护酶分子活性中心,同时提供更好的底物迁移微环境,从而实现有效的催化作用,载酶水凝胶材料已成为生物学研究中的热点。纳米凝胶为水凝胶的纳米粒子,具有类似于宏观水凝胶材料的亲水网络及类似流体的传输特性,其纳米的尺寸可以作为进一步体内生物应用的理想载体。在受限的纳米空间中实现修饰或组装以获得杂化纳米凝胶仍然存在挑战。应对这一挑战,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启刚团队从仿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种酶催化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ase)和金属配位交联方法成功制备出纳米人工多酶凝胶体系。该体系具有模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like)和过氧化物酶(POD-like)特性,可以实现肿瘤微环境级联催化的响应成像。日前,相关研究成果以“Multienzyme‐Mimic Nanogels Synthesized by Biocatalytic ATRP and Metal Coordination for Bioresponsive Fluorescence Imaging”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德国应用化学》) 上。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为该文的唯一通讯作者单位,硕士生齐美园为第一作者,王霞副教授和王启刚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图1.(a)人工多酶凝胶体系的ATRPase及配位交联制备流程(b)模拟SOD和POD级联酶催化的肿瘤微环境响应的荧光成像机制。研究人员首先在纳米粒子表面修饰酶催化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Br),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生物酶为催化剂,修饰有双键的赖氨酸(N-acryloyl-L-lysine)为聚合单体,在纳米粒子周围聚合制备得到聚赖氨酸高分子刷,最后通过亚铁配位交联,从而构建出具有多酶活性的人工多酶凝胶体系(如图1所示)。凝胶体系中高分散的Fe离子一方面作为凝胶网络的交联剂,同时作为模拟酶的活性中心。通过模拟SOD和POD酶,先将肿瘤部位高水平的O 2 •− 催化转化为H 2 O 2 ,进一步基于肿瘤部位提升的H 2 O 2 通过级联酶催化反应实现肿瘤微环境响应的安全、高效的肿瘤成像。该人工多酶凝胶体系类似自然的过氧化物酶催化机制不产生羟基自由基,具有低毒性和高生物安全性。同时,ATRPase方法和金属配位交联技术可进一步实现多种纳米材料体系的制备,用于药物输送和其他生物医学应用。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经费支持以及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的技术支持。王启刚教授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高分子凝胶固定酶技术及其生物诊疗应用,近5年累计以通讯作者在 Adv.Mater. ,  Nat. Commun. ,  Angew. Chem. Inter. Ed.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0多篇。文献链接:https://www.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2002331  PDF:anie_202002331.pdf课题组网站:https://qgwang.tongji.edu.cn/
同济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单相全桥二极管钳位多电平背靠背变换器的同相供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单相全桥二极管钳位多电平背靠背变换器的同相供电系统,其平衡变压器(1)的输入端L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2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3 94 95 96 97 9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