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性能红外辐射热成像探测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非冷红外探测系统相较制冷型探测系统具有功耗低、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性价比高等特点,是国际上第三代凝视型红外探测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本项目攻克了纳米氧化钒薄膜生长调控、大规模小像元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制备、红外辐射热探测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解决了微热目标探测、微热光电转换机制和微弱信号处理三大难题。系统NETD≤50mK,MRTD≤90 mK,总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授权发明专利50项(美国专利2项),发表论文114篇;形成了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打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起伏月面微波辐射亮温的计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起伏月面微波辐射亮温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月球表面的微波数据参数,并利用平面拟合、坐标转换以及遮蔽函数对月球表面的微波数据参数进行计算,以获得月球表面有效太阳辐照度,根据月壤的物理参数和步骤(1)中获得的有效太阳辐照度并使用热传导理论和月壤分层模型获得月壤不同深度的温度T,根据步骤(2)获得的温度剖面并利用 burke 多层平面分层亮温模型以及电磁波极化理论计算月球表面亮温。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模型中忽略地形起伏对月壤微波辐射亮温影响这一技术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溶剂型硅溶胶 30%40%50%含量 多规格选择 全国发货 免费拿样
硅溶胶是一种由纳米级的二氧化硅(SiO2​)颗粒均匀分散在水或有机溶剂中形成的胶体溶液。 性能优势 高分散性和稳定性:硅溶胶中的二氧化硅颗粒非常小,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不易聚沉。 优良的粘结性:硅溶胶能够牢固地附着在固体表面,形成坚固的膜层,无需额外固化剂。 耐高温性:硅溶胶具有很高的耐高温性能,适合在高温环境下使用。 环保性:硅溶胶无毒、无味、无污染,符合现代工业对环保材料的要求。
东莞市惠和永晟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2025-03-27
一种多通道多参数双极性恒流低频经皮刺激仪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通道多参数双极性恒流低频经皮刺激仪,主要包括单片机、触屏显示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升压模块、恒流模块、双极性控制电路、DA转换电路;其中恒流模块包括负反馈调节电路;触屏显示模块、双极性控制电路、DA转换电路分别与单片机连接,电源管理模块分别与升压模块、单片机、触屏显示模块连接,双极性控制电路与恒流模块、升压模块分别连接。该刺激仪采用多个通道互不干扰独立工作,包括独立升压、独立产生不同参数不同波形组合的电刺激;采用双极性对称电刺激,避免了单极性电刺激在人体表面产生的极化现象;将产生的受控制的多种单纯波和组合波以及两种不同频率的疏密方尖波转换成电刺激,可以较逼真的模拟出针灸、捶击、按摩、火罐、推拿等不同的刺激效果。
浙江大学 2021-04-13
基于多信息融合的电力变压器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承担着电能传输、变换等重要职能。随着先进传感和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将其应用于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评估诊断与在线预警,实现电力变压器的智能化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成果围绕“基于多信息融合的电力变压器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问题,深入研究了变压器关键状态劣化故障的发生机理与特征信号的传播规律,发明了适用于电力变压器状态信息探测的多种新型传感装置,研制了变压器状态信息监测智能组件(IED)、变压器冷却智能控制单元及充氮灭火等装置,开发了集智能监测与传输、智能评估与诊断、智能决策与调控的变压器智能化监控系统,并进行了推广应用。 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15项;发表SCI/EI论文35篇;本项目可有效实现电力变压器的智能化监控,提高变压器面对未来智能电网复杂工况的应对能力,支撑河北省输变电装备产品升级和产业发展;获2016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华北电力大学 2021-02-01
一种多传感器融合的超近距离自主导航装置与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传感器融合的超近距离自主导航装置与方法。该装置包括传感器子系统、信息融合子系统、敏感器扫描结构和指向导引结构,将可见光成像敏感器与红外成像敏感器结合,并结合光学成像敏感器组成的被动式测量方式与激光测距传感器组成的主动式测量方式获取数据。自主导航分为三个阶段:远距离段采用双目可见光成像敏感器和双目红外成像敏感器组合的导航方式,近距离段采用双目可见光成像敏感器、双目红外成像敏感器和激光测距传感器阵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 RFID 天线毛刺和污点缺陷的视觉检测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对 RFID 天线毛刺和污点缺陷执行视觉检测的方法,包括:对摄像装置执行标定之后,通过其与条形或背光光源的配合,对待检测的各个 RFID 天线拍摄图像;采集所拍摄的天线图像并将其与天线模板图像相匹配以获得预对齐信息;根据天线模板图像上的 ROI 区域并结合预对齐信息,从天线图像中扣取对应的毛刺和污点检测区域;对所抠取检测区域和 ROI 区域分别执行二值化处理,然后执行图像相减处理;对相减处理后的残余图像执行 blob 分析,由此判定毛刺和污点缺陷结果。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视觉检测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非辐射复合能量损失的研究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近年来,该类太阳能电池因其快速增长的光电转换效率和逐步提升的器件稳定性,吸引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为光伏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由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存在非辐射复合损失,所以目前的光电转换效率依然低于肖克利-奎塞尔(Shockley-Queisser)理论所定义的极限效率。因此,最大化降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非辐射复合损失是进一步提升电池器件效率的未来研究重点。 鉴于此,研究团队基于已有的研究基础,对“最大化降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非辐射复合损失”这一论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系统总结。该综述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介绍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非辐射复合的起源,并详细讨论了非辐射复合损失的定量化测试方法;其次,系统总结了在降低非辐射复合损失方面的最近研究进展;再次,依据肖克利-奎塞尔理论,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所能够获得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进行了科学预测;最后,在展望部分,前瞻性地指出了最大化降低非辐射复合损失的未来努力方向。图1.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活性层内的电荷载流子产生与复合动力学机制 在理想的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半导体材料中,所有的光生电子和空穴最终将通过发射光子的方式进行复合(即:辐射复合)。然而,在实际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存在大量的非辐射复合通道(如图1所示),绝大部分光生载流子将优先通过其他非辐射途径进行复合(例如,缺陷辅助复合,俄歇复合,界面诱导复合,电声耦合,带尾态复合等)。这些非辐射复合损失过程极大降低了电池在稳态下的光生载流子浓度,从而减小了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层中准费米能级劈裂的能级差,最终造成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较大的电压损失。因此,最大化降低或抑制这些非辐射复合通道是提升器件开路电压和光电转换效率的关键。 针对各种非辐射复合通道,该综述首先介绍了目前量化分析非辐射复合损失的常规测试技术以及测试要点,如图2所示。图2. 量化钙钛矿薄膜和完整器件中非辐射复合损失的表征技术 随后,结合当前研究现状,进一步梳理了近年来在降低非辐射复合损失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团队去年在《Science》杂志上报道的基于溶液二次生长方法构建渐变结的策略(如图3所示),在降低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非辐射复合损失方面效果显著(Science 360, 1442-1446)。此后,一系列研究报道显示,相似的策略在正式常规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全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也可以获得正向的实验结果。由此说明,在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半导体材料中构建有效的渐变结对后续降低非辐射复合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图3. 渐变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结构和渐变结的时间分辨光谱 此外,该综述还以当前最高效率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为参照,先假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非辐射复合损失与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的情形一致,再依据肖克利-奎塞尔理论,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所能够获得的性能参数进行科学预测,进而给出电池器件所能达到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如图4所示。图4. 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非辐射复合损失与当前最高效率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的情况相同时,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可实现的最优器件性能参数 最后,该综述也指出,目前提升器件性能的两条主要途径是最优化光子俘获和最大化降低非辐射复合损失。如果能将二者进行有效整合,探索更可靠的协同优化策略,这可能会是将器件光电转换效率提升至接近理论极限的可行方案。为此,综述也对一些未来的努力方向进行了展望。 总的来说,该综述为最大程度地降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非辐射复合损失提供了理论总结,也为开展实验工作提供了参考借鉴,对进一步提升电池效率,推动该类电池产业化应用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 2021-04-11
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毛细管辐射供冷供暖空调系统
针对重点水域水质安 全和生态状况,集成影响 水质、生态安全的污染物 快速在线监测设备,建立 水质监测预警信息资源共 享和服务平台,构建了水 环境安全监测服务系统, 为水环境管理部门及社会 公众提供信息支持与服务。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跨太空和大气层的动目标红外辐射特性反演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太空和大气层的动目标红外辐射特性反演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的实现包括:首先确定测量系统与被观测动目标之间的路径类型,然后计算当前路径类型下的红外辐射传输特性参数,最后根据多次测量的被观测动目标像方的红外辐射亮度平均值和红外辐射传输特性参数进行被观测动目标物方红外辐射亮度的反演计算。实施本发明可以解决跨太空和大气层红外辐射传输特性参数计算和物方红外辐射亮度反演计算的技术难题。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5 26 27
  • ...
  • 384 38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