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多屏互动
随着电子信息化的发展,移动电子设备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如今的会议场景,数字多媒体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办公的效率。多屏互动系统通过实时推送开会人员个人信息和屏幕信息的功能,极大的方便了会议成员之间的交流。同时本系统提供了个性化的会议记录和会议提醒功能,方便用户记录会议信息。因此,本系统在数字化会议互动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多屏互动包含客户端、服务器、控制端三个角色。服务器以“黑盒子”的方式直连LCD显示器,以中间件的角色响应控制端的控制指令,控制客户端的操作,并将客户端的屏幕共享投影至LCD显示器;客户端具备历史会议记录管理、与会信息管理、会议纪要、屏幕分享等功能模块;控制端控制客户端的屏幕分享操作,及会议资料的实时推送。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多屏互动
随着电子信息化的发展,移动电子设备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如今的会议场景,数字多媒体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办公的效率。多屏互动系统通过实时推送开会人员个人信息和屏幕信息的功能,极大的方便了会议成员之间的交流。同时本系统提供了个性化的会议记录和会议提醒功能,方便用户记录会议信息。因此,本系统在数字化会议互动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多屏互动包含客户端、服务器、控制端三个角色。服务器以“黑盒子”的方式直连LCD 显示器,以中间件的角色响应控制端的控制指令,控制客户端的操作,并将客户端的屏幕共享投影至LCD 显示器;客户端具备历史会议记录管理、与会信息管理、会议纪要、屏幕分享等功能模块;控制端控制客户端的屏幕分享操作,及会议资料的实时推送。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一种适用于多视角自动化配准多站地面激光点云数据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视角地面激光点云数据自动化全局配准方法。该方法分为两个关键的模块:语义 特征点的提取与特征匹配。第一步,进行语义特征点的提取,通过数据切片、距离聚类、几何基元拟合 等一系列方式,获得语义特征点;第二步,进行语义特征点的匹配,通过构建三角几何约束条件与语义 约束条件来匹配语义特征点;并采用几何一致性的聚类方式剔除其中错误的匹配;最后,以匹配的特征 点个数的倒数作为权值,构建一个加权无向图,以加权无向图的最小生成树作为配准的路径,最终得到 各个站的全局配准参数,实现全局最优配准。本发明构筑了一种适用于多视角的自动化地面站激光点云 配准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抵抗噪声、点密度与遮挡的影响,提高了激光扫描作业效率,具有很好的实 用价值。
武汉大学 2021-04-13
以聚丙烯腈微纳米球制备多壁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作为一种一维有序的纳米碳质结构和功能材料,具有比强度高、导热系数高、电导率高、表面活性高和耐化学腐蚀等特点,可在吸附、储能、储气、纳米器件、催化剂载体、高性能结构和功能复合材料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多壁碳纳米管作为复合材料添加剂,可以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强度等性能,其制备成本又远低于单壁碳纳米管,可望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这种广泛程度取决于对其在规模化、低成本、高纯度制备技术上的进一步突破。 本技术是一种以聚丙烯腈微纳米球制备高纯度多壁碳纳米管的方法,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如电弧放电法和激光蒸发法的下列弊端;制备过程所需能量高,成本居高不下;化学气相沉积法需要添加金属催化剂,制备的碳纳米管纯度不高,含有无定型碳和催化剂颗粒;聚合物纺丝法得到的碳纳米管纯度和收率低。采用本技术制备碳纳米管,具有不需金属催化剂、纯度高、无需纯化、分散性好和可大规模生产的特点,显著优于从核壳结构高分子微纳米球胶囊出发纺丝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 技术指标:多壁碳纳米管直径为15~100纳米且可控,管壁20~40层且可控,长径比大于100且可控,纯度大于 99%。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含芳环类多聚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新技术
一、项目简介本项目选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作为联接基团,以现有烷基酚为原料,在固体超强酸催化作用下,通过单分子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与缩合反应的有机合成路线,再经环氧乙烷加成后对应合成了系列烷基酚聚氧乙烯醚[(EO)m] (m=4, 7, 10, 15, 20, 30)型聚合度为2~6的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改性,分别获得了相应的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通过对所合成的含芳环类多聚表面活性剂的胶体界面化学性质研究表明:含芳环类多聚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较对应的单体表面活性剂(NP系列)低1~2个数量级,表面活性明显提高。该项目技术成果经过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其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该项目研究成果已经申报中国发明专利4项,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二、市场前景多聚表面活性剂是采用化学键连接普通表面活性剂分子,不仅保证了连接后表面活性剂活性成份间的紧密接触,而且不破坏其亲水基团的亲水特征,使得这类表面活性剂呈现出更高的表面活性,可以直接作为乳液聚合的分散剂、油性材料的增溶剂、皮革加工的整理剂、纺织印染剂、农药乳化剂、采油助剂、生化产品分离、水溶性涂料分散助剂等。三、规模与投资本项目特别适合已经具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能力的企业,基本不需要额外投资。对于新建设企业,需要一次性投资400万元固定资产。四、生产设备搪瓷反应釜,散蒸装置,高压反应釜(用于环氧加成)等。五、效益分析应用本技术生产的产品税前利润为2000~2500元/吨。六、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3
米渣多菌种发酵制备复合氨基酸和短肽营养液
研发阶段/n内容简介:本研究是以发酵、酿造、制糖、制药等工厂的副产品米渣(湿渣蛋白含量35%)为主要原料,采用多菌种发酵的生物工程新技术,将米渣中的蛋白质降解为可溶性游离的复合氨基酸和短肽营养液。该营养液配比合理,不含任何色素和防腐剂,是一种独特的发酵型纯天然保健饮品,色泽为淡黄色,清亮、透明,酸甜可口。该研究选用了多种正交试验法对单、双、多菌种的种子和发酵配养基配方、工艺路线及参数等关键技术进行优选、对比,验证扩大试验,掌握了该技术的关键。据查新检索目前国内外未见有相同工艺产品的文献报道。中试成果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催化吹脱-吸附法处理高浓度酚氨废水的应用研究
"本项目主要是针对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过程中存在氨氮处理效果差,处理效率低、氨氮吹脱过程中能耗较大、粗氨气吸附提纯过程中高温对于吸附材料的影响和水蒸气对于吸附过程的影响、回收产品(氨水或硫酸铵)纯度不高等技术问题。 本项目以高浓酚氨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催化吹脱-树脂吸附”技术,通过“高效催化”、“低温吹脱”、“强化吸附”等技术手段,同步实现氨氮高效吹脱、分离、提纯,从而实现酚氨废水的深度脱氨,实现氨氮的强化去除、高效回收和提纯精制,减少后续生化单元处理规模和运行成本,同时保障了回收产品的纯度,实现资源回用,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南京大学 2021-04-10
一种副球菌及其在降解间苯二酚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副球菌,所述副球菌为副球菌(Paracoccus sp.)JB‑3,于2017年01月13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CGMCC No.13607。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副球菌(Paracoccus sp.)JB‑3在降解间苯二酚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副球菌Paracoccus sp.JB‑3用于含间苯二酚的工业废水或自然水体中降解间苯二酚,不仅具有很高的降解速率和耐受浓度,且无二次污染,使用安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5-07
注射用磷丙泊酚钠水合物的Ⅲ期临床研究
“注射用磷丙泊酚钠水合物的Ⅲ期临床研究 ” 磷丙泊酚钠(fospropofol disodium)于2008年12 月12日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Luse- dra。该药是由美国Eisai公司研发,临床上用作成年患者进行诊断或治疗操作过程的镇静催眠剂,该药为静脉注射剂。 磷丙泊酚钠是丙泊酚的一种水溶性的前体药物, 该前药静脉注射给药后在体内被内皮细胞表面的碱性磷酸酶代谢产生活性药物丙泊酚,其在大脑组织内迅速达到平衡,从而发挥剂量依赖性的镇静催眠作用。Ⅰ期临床研究表明,活性代谢产物丙泊酚相比脂肪乳剂的丙泊酚可诱导产生更强效的麻醉作用。II期临床研究显示,活性代谢产物丙泊酚可有效地维持结肠镜检查术患者的镇静作用,而III期研究主要针对需要支气管镜检查和小手术的患者,评价其镇静作用。药代动力学分析表明:在小鼠模型中由前药中释放的丙泊酚相对于已上市的丙泊酚有较长的消除半衰期、较大的分布容积和较高的血浆清除率,而在健康男性志愿者中清除半衰期则相对较短。磷丙泊酚钠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感觉异常、搔痒症,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有低血压、低氧血症、呼吸抑制等。相比其他镇静催眠药物而言,当磷丙泊酚钠与其他心肌功能抑制剂(如地西泮)或麻醉性镇痛药共同给药时,可能会产生其他心肌抑制效应,因此在使用时需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指标,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四川大学 2016-04-14
内分泌干扰物双酚S对鱼类具有明显心脏毒性效应
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组学分析,预测了斑马鱼从胚胎到幼鱼阶段过程中心脏功能受损情况。团队还通过生物通路分析,首次解析了双酚S造成心脏毒性的机理,阐明了双酚S通过调节免疫因子,造成组织炎症而干扰心脏功能的可能性。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777 77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