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土壤颗粒物排放模拟设备
涉及颗粒物排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研究土壤颗粒物排放的模拟装置,适用于模拟研究旱地耕作过程PM2.5、PM10 等大气颗粒物排放的机制和排放量的估算。本模拟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运行成本低、工作效率高、控制灵活。 粒物排放的模拟装置,包括风机,还包括模拟装置主体,模拟装置主体一端为进风端,模拟装置主体的进风端设置有导风板,模拟装置主体的进风端通过导风管与风机连接,模拟装置主体内的顶部设置有降雨管和光照管,模拟装置主体内的底部设置有样品槽,样品槽内设置有搅拌器,样品槽的底部设置有槽底漏水孔,模拟装置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滤水池,模拟装置主体底部设置有与滤水池连通的底部漏水孔,滤水池上设置有排水管,模拟装置主体的两端的分别设置有上风向空气颗粒物采样器和下风向空气颗粒物采样器,可以通过控制箱、风速风向调节阀等辅助装置可以自主调控实验所需的风速、搅拌强度、降水量、光照等条件,操作方便易行。 市场前景及预期经济效益:我国地域辽阔,耕地分布广泛,南北方由于气候、土壤性质、耕种特性等的不同,而导致表土损失严重。本专利对研究不同地表土壤风蚀、水蚀、耕作等和颗粒物排放之间的关系对大气颗粒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转化条件:转化所需的资金和场地较小,需要相关的加工设备和仪表等 成果完成时间:2017年2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苯的同系物芳环选择性氧化制备相应酚
成果描述:苯的同系物及取代苯衍生物存在环氧化和支链氧化,相应的产物在精细化学品,医药中间体、染料等行业都有非常广泛的用途,但是由苯一步催化氧化羟基化的研究和方法较多,而对有侧链的芳烃底物的一步氧化羟基化的,尤其是高选择性和较高底物转化率的报道很少,因为反应很容易在侧链进行生成相应的醛和醇。 本成果提供对苯的同系物及取代苯衍生物芳环及取代基的选择性活化的催化剂。经硝酸氧化改性的活性炭浸渍负载硫酸铁后烘干,制得的载铁活性炭,在30℃左右的温和条件下,在乙腈反应介质中对一些典型芳烃底物的芳环羟基化反应具有良好的活性,对于含给电子取代基的底物甲苯、乙基苯、对二甲苯、苯甲醚和二苯甲醚等时,底物转化率增加,分别为29.1%、20.1%、19.8%、39.4%和48.5%,生成邻、对位羟基化产物(对二甲苯除外);主要得到了较高的环羟基化选择性,分别达到了90.8、73.0和63.4%。市场前景分析:该项技术可应用于化工生产企业,使用该项技术,可以避免副产物,环氧化产物单程收率高,原料可回收进一步使用,生产过程更容易达到环评要求。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催化剂活性评价: 30 °C、苯:H2O2为 1:3、载铁催化剂用量0.5g、反应时间4~7 h,活性良好 催化剂稳定性评价: 30 °C、苯:H2O2为 1:3、载铁催化剂用量0.5g、反应时间4~7 h,催化剂重复3次,活性保持基本不变。 国内先进。
四川大学 2021-04-10
海水挥发酚和CDOM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仪
01. 成果简介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食物资源、药物资源以及油气资源等,并且还提供了可以为人类所利用的潮汐能。但是,随着近年来世界经济与工业的快速发展,污染物每年以惊人的数量排放到海水中,经过海洋生物体的富集,一方面对海洋生物造成致命的威胁;另一方面,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海洋污染的危害会直接作用于我们人类自身。为此,有必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对海洋环境进行监测,进而调整海洋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平衡点,以实现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自2009年开始,团队在多年实验和科研基础上针对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化学发光在线分析仪进行开发研制。为了满足海洋污染物现场分析的需要,研制设计船载小型、现场、实时、快速监测海水中多种有机物的化学发光检测专用分析仪。这一研究把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分离分析方法应用于海洋监测技术上,该仪器的成功研制有助于推进我国海洋监测的全自动化管理。 目标仪器曾多次参加由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勘测研究院组织的海上实验,实验数据表明,当腐植酸浓度在0.1-1.0 mg/L范围内时,化学发光强度与腐植酸浓度呈线性关系,所测数据经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大连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两家检测机构认证,符合国家标准。 LUM2010 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 02. 应用前景 可供海洋监测船、沿海各海洋监测站、海洋检测实验室开展海洋监测使用。03. 知识产权 本项成果已采取专有技术进行保护。04. 团队介绍 团队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化学发光/荧光免疫分析、复杂样品前处理分析、空气负离子检测与健康评估等。负责人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仪器专项等科研项目,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任《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Luminescence》、《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等十余家期刊副主编、特约编辑,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首届监事会监事。研究成果发表SCI论文近500篇,申请专利逾40项。05. 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合作开发06.联系方式 lijiaoli2016@tsinghua.edu.cn linlab@mail.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 2021-04-13
海水挥发酚和CDOM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仪
1 成果简介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食物资源、药物资源以及油气资源等,并且还提供了可以为人类所利用的潮汐能等。但是,随着近年来世界经济与工业的快速发展,污染物每年以惊人的数量排放到海水中,经过海洋生物体的富集,不但对海洋生物造成致命的威胁,如果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的话,那么海洋污染的危害会直接作用于我们人类自身。海洋的生态环境正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海水环境,尤其是近海的海水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海洋的环境保护,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手段对海洋环境进行监测,进而调整海洋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平衡点,以实现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自 2009 年开始,清华大学在多年实验和科研基础上针对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化学发光在线分析仪进行开发研制。为了满足海洋污染物现场分析的需要,研制设计船载小型、现场、实时、快速监测海水中多种有机物的化学发光检测专用分析仪。这一研究把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分离分析方法应用于海洋监测技术上,该仪器的成功研制对于推进我国海洋监测的全自动化过程起到重要的作用。研制成功的仪器,可提供各海洋监测船和沿海 各海洋监测站以及常规的海洋检测实验室的海洋监测使用。设计成功的仪器经过简单改装或改进,也可以应用于陆地环境污染水中的有机物测定,在环境监测领域也可发挥其积极的作用。2 应用说明多次参加由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勘测研究院组织的以向阳红 08 号为载体的胶州湾海上实验与渤海湾海上实验。实验数据表明, 当腐植酸浓度在 0.1-1.0 mg/L 范围内时,化学发光强度与腐植酸浓度是呈线性关系的,回归方程为 I=34.41+1.17x,相关系数 R=0.994; 同时腐植酸浓度在 1.0-8.0 mg/L 范围内,化学发光强度与腐植酸浓度具有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35.12+0.53x,相关系数 R 为 0.993。当苯酚浓度在 0.02-0.1 mg/L 范围内时,化学发光强度与苯酚浓度有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 I=33.52+64.48x,相关系数为 0.983;而苯酚浓度在 0.1-0.8mg/L 的范围时,化学发光强度与苯酚浓度也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 I=40.25+26.14x,相关系数为 0.992; 当苯酚浓度在 1.0-10.0 mg/L 范围内,化学发光强度与苯酚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 I=75.83+1.07x,相关系数 R=0.983。 所测数据经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大连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两家权威检测机构认证,其性能符合国家标准。3 效益分析该分析仪可实现全自动、在线、现场、实时监测海水中的腐植酸和酚类物质,并通过中心控制系统远程操控的命令进行接受指令进行测定,实现了命令接收、反馈、执行、数据自动处理、存储、发送以及历史数据的自动保存等功能。从而改变了长期以来对环境监测都是采样后拿回到实验室进行测定、在海上作业的时候则需要在船上或者岸上的实验室进行分析测定,这些方法分析周期长,增加了运输成本的缺点,最重要的是若样品在分析测定之前受到污染或自身发生反应变质的话,会严重影响数据的测量结果,很难适应远洋监测的需要。
清华大学 2021-04-13
海水挥发酚和 CDOM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仪
1 成果简介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食物资源、药物资源以及油气资源等,并且还提供了可以为人类所利用的潮汐能等。但是,随着近年来世界经济与工业的快速发展,污染物每年以惊人的数量排放到海水中,经过海洋生物体的富集,不但对海洋生物造成致命的威胁,如果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的话,那么海洋污染的危害会直接作用于我们人类自身。海洋的生态环境正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海水环境,尤其是近海的海水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海洋的环境保护,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手段对海洋环境进行监测,进而调整海洋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平衡点,以实现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自 2009 年开始,清华大学在多年实验和科研基础上针对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化学发光在线分析仪进行开发研制。为了满足海洋污染物现场分析的需要,研制设计船载小型、现场、实时、快速监测海水中多种有机物的化学发光检测专用分析仪。这一研究把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分离分析方法应用于海洋监测技术上,该仪器的成功研制对于推进我国海洋监测的全自动化过程起到重要的作用。研制成功的仪器,可提供各海洋监测船和沿海 各海洋监测站以及常规的海洋检测实验室的海洋监测使用。设计成功的仪器经过简单改装或改进,也可以应用于陆地环境污染水中的有机物测定,在环境监测领域也可发挥其积极的作用。2 应用说明多次参加由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勘测研究院组织的以向阳红 08 号为载体的胶州湾海上实验与渤海湾海上实验。实验数据表明, 当腐植酸浓度在 0.1-1.0 mg/L 范围内时,化学发光强度与腐植酸浓度是呈线性关系的,回归方程为 I=34.41+1.17x,相关系数 R=0.994; 同时腐植酸浓度在 1.0-8.0 mg/L 范围内,化学发光强度与腐植酸浓度具有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35.12+0.53x,相关系数 R 为 0.993。当苯酚浓度在 0.02-0.1 mg/L 范围内时,化学发光强度与苯酚浓度有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 I=33.52+64.48x,相关系数为 0.983;而苯酚浓度在 0.1-0.8mg/L 的范围时,化学发光强度与苯酚浓度也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 I=40.25+26.14x,相关系数为 0.992; 当苯酚浓度在 1.0-10.0 mg/L 范围内,化学发光强度与苯酚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 I=75.83+1.07x,相关系数 R=0.983。 所测数据经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大连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两家权威检测机构认证,其性能符合国家标准。3 效益分析该分析仪可实现全自动、在线、现场、实时监测海水中的腐植酸和酚类物质,并通过中心控制系统远程操控的命令进行接受指令进行测定,实现了命令接收、反馈、执行、数据自动处理、存储、发送以及历史数据的自动保存等功能。从而改变了长期以来对环境监测都是采样后拿回到实验室进行测定、在海上作业的时候则需要在船上或者岸上的实验室进行分析测定,这些方法分析周期长,增加了运输成本的缺点,最重要的是若样品在分析测定之前受到污染或自身发生反应变质的话,会严重影响数据的测量结果,很难适应远洋监测的需要。
清华大学 2021-04-13
一种碳包覆的TiO2核壳复合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姚亚东,男,1963年4月26日生,汉族,工学博士,四川大学教授。
四川大学 2021-04-11
一种碳包覆的TiO2核壳复合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包覆的纳米级TiO2核壳复合粉体(可表示为TiO2@C)的制备方法。它是以廉 价的无定形的水合二氧化钛为氧化钛源,长链的液态烷烃混合物(C11-C12)作为碳源,通过回流原位包覆有 机碳链,再经真空条件下的一定温度热处理制得TiO2@C纳米粉体。该方法具有碳源、氧化钛源来源廉价 且碳源可以反复循环使用,包覆的碳量可控可调,工艺操作简单、易于工业化等优点。
四川大学 2021-04-11
一种聚 3-己基噻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3-己基噻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所述复合材料中含有聚3-己基噻吩30wt%至80wt%以及均匀分散的碳 纳米管 1wt%至 15wt%,所述碳纳米管形貌完整,其直径在 40nm 至 60nm 之间,其长度在 5μm 至 15μm 之间,所述碳纳米管表面包覆有 厚度在 3nm 至 10nm 之间的聚 3-己基噻吩。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 3-己基噻吩和高分子量聚合物均匀分散于有机溶剂中;(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一种石墨烯/聚苯胺纳米棒阵列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聚苯胺纳米棒阵列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氧化石墨分散于酸溶液中并进行细胞粉碎超声处理,得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然后将苯胺单体溶液加入到氧化石墨分散液中,在-5~-10℃条件搅拌均匀;再加入过硫酸铵的酸溶液,继续在-5~-10℃条件下搅拌反应20~24h,过滤,得到氧化石墨/聚苯胺纳米棒状阵列复合物;还原,得到石墨烯/聚苯胺纳米棒阵列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对电极。本发明实现了聚苯胺在氧化石墨表面的有序生长,基于聚苯胺良好的电催化活性以及石墨烯优异的导电性,石墨烯/聚苯胺纳米棒阵列复合物同时具有高的电催化活生及导电性,且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高、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是解决目前全球能源危机的最佳选择之一。目前常用的对电极材料为铂电极,但铂作为贵金属,其价格高昂且易被腐蚀,实用价值低。而聚苯胺电催化活性高,制备过程简单无污染,石墨烯比表面积大、导电性好,将二者复合,可有效替代铂以成为染敏电池的对电极材料。以聚苯胺/石墨烯做对电极得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简单,造价低,污染小,光电转换效率高,具有非常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青岛大学 2021-04-13
碳纳米管和氧化铝晶须原位复合增强树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小试阶段/n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以有机高分子材料为基体、高性能连续纤维为增强材料通过复合工艺制备而成的具有明显优于原组分性能的一类新型材料。但树脂具有脆性,其复合材料一般要引入具有一维特征的增强相,如纤维、晶须和纳米管等。这种增强相有两种引入方式:一种是外加引入,另外一种是原位生成。往树脂基体中单独添加碳晶须、碳纳米管或氧化铝晶须等一维增强相时,材料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提高,但增强相在树脂解题中的分散问题没有解决;在树脂基体中原位生成碳纳米管等一维增强相时,有助于常温性能的改善,但是仅有碳纳米管的存在,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3 34 35
  • ...
  • 269 27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