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脉冲红外热像(热波)无损检测设备及技术
1、成果简介 脉冲红外热像(热波)无损检测设备以闪光灯为热激励源,以红外热成像方式检测物体的内部缺陷,具有单次检测面积大、速度快、非接触、可单面检测、不必拆下总装后的部件、可在外场使用等优点。是一种适合于大型复合材料和金属板壳结构内部缺陷检测的可视化、数字化、定量化的检测设备。主要检测对象有: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结构的内部分层、脱粘、异物和撞击缺陷;蜂窝结构和夹层结构的内部分层、脱粘、积水;各类多层胶接结构的脱胶;铝蒙皮和金属板背面的腐蚀;热障涂层的内部脱粘、厚度不均;固体发动机绝热层和包覆层脱粘;壁画空鼓,等等。该设备和技术是自2001年以来4.5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次航空科学基金、2次航天支撑技术基金共同资助下积累的自主创新研究成果,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典型技术指标: 脉冲能量:3000~6000J; 图像分辨率:320*240~640*480; 检测时间:10~20s; 单次检测面积:500mm*375mm及以上。 具体指标可根据实际需要的技术、经济性能合理调整。2、应用说明 用于各类材料、结构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如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结构的内部分层、脱粘、异物和撞击损伤,蜂窝结构和夹层结构的内部分层、脱粘、积水,铝蒙皮和金属板背面的腐蚀,热障涂层的内部脱粘、裂纹,固体发动机绝热层和包覆层脱粘。应用单位有航天二院201所、北京卫星制造厂,技术合作单位有航天6院389厂、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3、效益分析 该设备和技术是自2001年以来4.5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次航空科学基金、2次航天支撑技术基金共同资助下积累的自主创新研究成果,具有国际先进的技术水平,有台式、移动、便携形式,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植物油基多元醇及其PURF材料制备技术
用可再生植物油为主要原料,制备多元醇。用常规聚氨酯生产工艺和装置制备聚氨酯硬质泡沫材料。  以植物油为原料,采用一步法衍生得到多元醇,可再生生物基原料含量80%以上(重量),多元醇羟值400~450,酸值≤2.0。进一步与多聚异氰酸酯(PAPI)反应,制备聚氨酯硬质泡沫材料(PURF)。所得PURF材料性能达到或优于通用聚酯多元醇制备的相应材料(材料性能对比见下表)。工艺路线:1. 植物油    多元醇(催化剂,一步反应)2. 多元醇    聚氨酯硬泡材料(PAPI,催化剂、助剂、发泡剂,模具)应用范围: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所需生产条件:主要原材料(植物油,PAPI,聚氨酯助剂);       设备及投资(机械搅拌反应釜(200℃,真空10 mmHg)环保情况:零排放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超细耐磨钛酸盐纤维制备新技术及其应用
南京钛威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南京工业大学注资成立。公司可以大规划生产大比表面介孔氧化钛,氧化钛催化剂成型载体,适合摩擦材料陶瓷型刹车片使用的钛基晶须,具有离子交换能力的适合污水处理的四钛酸钾晶须,高档塑料增强、摩擦、隔热材料六钛酸钾晶须。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二次电池用固态电解质测试技术
应用固态电解质的二次电池有望解决目前商用二次电池的高安全隐患和低能量密度等重要问题。目前固态化的二次电池尚难实现商业化应用,除了材料性能有待提高之外,严格统一的测试标准和规范化的测试技术也是其实用化的主要瓶颈。固态电解质的主要性能参数包括:离子/电子电导率、电化学窗口、界面稳定性和与电极材料的界面兼容性等。本项目将基于电化学原理,应用计算机软件编程和接口技术,结合固态电解质的设计、制备和封装工艺等,将固态电解质的测试技术进行标准化整合为实际测试系统,实现固态电解质
厦门大学 2021-01-12
精度焊件机器人视觉智能跟踪新技术
目概况    目前,国内外大量应用弧焊机器人系统从整体上看基本都属第一代或准二代焊接机器人系统。由于焊接路径和焊接参数是根据实际作业条件预先设置的,在焊接时缺少外部信息传感和实时调整控制功能,这类弧焊机器人一般不能应对焊接作业条件严格的稳定性要求,焊接时缺乏“柔性”,表现出明显的缺点。在实际弧焊过程中,焊接条件是经常变化的,如加工和装配等误差会造成焊缝位置和尺寸的变化,焊接过程中工件受热及散热条件改变会造成焊道变形和熔透不均。    为克服机器人焊接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焊接质量的影响,提高机器人作业智能化水平和工作的可靠性,要求弧焊机器人系统不仅能实现焊接参数的在线调整,且能实现焊缝的自动实时跟踪。己完成铝镁硅合金框架弧焊机器人柔性工作站焊缝智能跟踪与图象处理技术,使企业塞拉门设计制造的技术水平达国际先进水平。 本项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主要特点    已完成的项目,塞拉门框架的材料为铝镁硅合金,材料特殊、框架尺寸较大,焊点多而短、焊接质量要求高,故解决柔性夹具设计、实现两面焊接、满足多系列多规格门框尺寸的要求是体现了成果的先进性;    铝镁硅合金框架弧焊机器入柔性工作站所包括的柔性夹具、焊缝智能跟踪与图象处理技术,使企业塞拉门设计制造的技术水平达国际先进水平,体现了成果的创造性。技术指标    国内城市轨道车辆、高速列车的迅猛发展使得城轨门生产逐年猛增,品种不断翻新,但铝镁硅合金框架等主要零部件仍为手工焊接。由于手工焊接依赖于工人的技术水平,效率低,焊接质量欠佳,优质品率低,是制约我国城轨门产品升级的关键技术。    首选企业的高精度焊件达到:焊缝识别误差600×600像素, ±0. 25mm,±0.20mm;焊枪姿态误差,±0. 045mm,±0.040mm;其它误差(包括焊丝变形误差、工件热变形误差、焊接电流误差等),±0. 030mm,±0.020mm;视觉跟踪综合误差,±0.5mm,±0.35mm。市场前景    成果实施后使用单位使用前手工焊接的1.2万件/年,达到4万件。按人工焊接生产水平,支出费用为72万x3. 5=252万,机器人的投入成本1年半内可收回,且可满足使用单位近3-5年的发展需求。    按近几年使用单位产品产量的增长速度,2009-2010年产量可达5.5万件,2台机器人工作站每年可生产5. 68万件,完全满足生产要求。若仍用人工焊接则成本支出为72万x4. 6=331.2方元,而机器人工作台投入费用为零。企业每年可新增产值4-5亿元,利税1. 2-1.5亿元。    市场应用方面已具备推广应用的基本条件,该成果的完成,不仅可以提升企业高精度特材焊件设计制造的技术水平,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提升产业集聚度,使产品达同行业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且可成为企业现代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工程应用的一个亮点。通过开发研制,真正体现了产学研合作的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在高校和企业中锻炼出一批机器人研制方面、具有实战经验的科技人才。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发动机再制造冷焊关键技术及装备
本项目为发动机再制造的产业化提供关键支撑技术。亚激光精密补焊接技 术是冷焊技术的一种,该技术利用精确控制的高能电弧使补材与工件熔接在一 起,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钢铁、铜、铝及相关合金的修复,特别适用于较大量的 修补,如发动机机体再制造中腐蚀凹坑、拉划伤和磕碰伤的修复。基于亚激光 精密补焊接技术的冷焊修复技术在再制造企业已得到应用,可以在保证修复效 率的前提下保持良好的修复结合力、减少热影响和残余应力,以及达到较好的 硬度特性。
山东大学 2021-04-13
工程机械回收产品逆向物流技术集成与应用
本项目针对工程机械行业开展逆向物流的瓶颈约束问题,对工程机械产品 回收体系及其逆向物流关键技术进行重点研究,为回收体系的高效运作提供基 础数据;为回收产品的物流流向提供决策依据;为逆向物流网络的优化设计和 运行提供决策支持;在此基础上,建立与企业现有信息平台有效集成和融合的 逆向物流信息平台;同时,结合具体企业开展实践,为工程机械回收产品逆向 物流技术的应用和示范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山东大学 2021-04-13
基于主动视情感识别与面部重建技术研究
由于计算机视觉和人类视觉系统统的工作机理不同,研究适合计算机的传感方法和处理方法,是机器视应用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基于多目人脸识别重建的关键技术研究,采用主动视视频图像重采样技术,实现人脸三维数字化,对立体视觉多CCD传感器数据融合研究。重点研究基于混沌、小波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等经算法实现情感的特征提取与识别技术,构建其数学模型系统,然后对人脸进行三维重建,最后对真实感三维人脸实施编辑,实现原型系统研制。 可获得的成果 1)、基于主动视觉对运动人脸特征与情感进行特征提取与识别技术; 2)、基于混沌、小波神经网络等优化算法实现情感识别技术; 3)、人脸重建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其真实感三维人脸编辑研究并对实现原型系统研制。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3
大型复杂机电系统早期故障智能预示技术与系统
针对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大型复杂机电系统及其构件中常见多发故障,深入研究了早期故障智能预示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持。研究成果归纳为数据获取、模型定义、数据分析、状态评估、混合智能决策等五项主要部分,涉及监测传感器的合理配置、信号采集与处理、数据管理、特征提取、信息融合、模式分类、状态评估、智能判别与决策预示的全过程。重点突破了解决早期微弱潜在故障的诊断和混合智能预示技术等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正确有效地揭示早期、潜在故障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早期故障智能预示的理论与技术。从而为应急控制和维修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城市污泥项目介绍
截至2013年3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451座,污水处理能力约1.45亿立方米/日,较2012年底新增污水处理厂111座,新增处理能力约300万立方米/日。产生含水率80%的污泥超过2000万吨。随着城镇化水平和污水处理量的增加,污泥的产量以每年10%的速度在增长,将很快突破3000万吨。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处理率的提高和处理程度的深化,污水处理厂污泥量急剧增加,且每年仍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根据有关内部统计数据,中国目前有近17%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去向不明,同时大约67%的污泥以简单填埋为最终出路。针对目前城市污泥难处理及市场巨大的特点,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城市污泥,实现城市污泥的无害化处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简称SCWO)是利用水在超临界状态下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使氧化剂和有机物完全溶解在超临界水中并发生均相氧化反应,迅速、彻底地将有机物转化成无害化的CO2、N2、H2O和无机盐等小分子化合物。相比传统的城市污泥处理方案,SCWO具有突出的优势,能取得巨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03 804 805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