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网络的大机组远程诊断系统
冶金、石化、电力行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产业,行业中大型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对其早期故障的准确定位故障部位及成因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对大机组典型常见故障的诊断已经比较成熟。但对于疑难故障,要迅速对其故障原因和部位进行确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最主要的原因是诊断人员专业技术水平限制,专家数量较少。因此对关键机组实行网络远程诊断,充分发挥国内及行业内具有实力的知名诊断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对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和快捷性具有显著的作用。 本系统在大机组监测诊断网络系统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准确快捷定位疑难故障的问题,充分利用Internet/Intranet资源,实现机组远程(异地)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对于疑难故障,进行网上专家会诊,充分利用领域专家知识和经验,提高诊断准确率和快捷性;同时便于有关管理人员随时、随地了解关键机组运行状况,为生产、维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设备安全、高效运行。系统基于用户驱动模式(匿名用户、注册用户、远程专家、管理员),充分利用视频、音频、电子白板、WAP、手机短信、EMAIL、网络会诊室等多种信息交互方式,构建了“用户-专家-管理员”的交互诊断平台,实现专家知识共享、诊断资源共享   本系统集成多种通讯协议,实现了“现场级-企业级-远程级”的三层体系结构,在不改变原有前端采集系统的前提下,跨平台实现对现场的机组、设备、测点进行监测,如图2所示。在客户端的信号处理方面,除常规的棒图显示、简图显示、波形分析、频谱分析、轴心位置分析、轴心轨迹分析等方法以外,还具有全息谱分析、Wigner分布、小波分析、奇异谱降噪、局部投影降噪、多种综合趋势分析等最新的分析手段,可以对测得的信号提供非常完备的分析功能。 系统中“诊断中心”的诊断流程如图1。系统具有“诊断实例”库和“典型案例”库,实现了案例的多种方式查询,以积累诊断专家的诊断思路及诊断规则等。其中“自助诊断”功能,用户可根据系统提取的各种特征信息,参考诊断实例和典型案例进行自主分析和诊断,实现数据的共建共享。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具有芳香侧壁的构象自适应大环”
“具有芳香侧壁的构象自适应大环”总结了具有芳香侧壁的大环主体的构象变化特征、主客体性质,并展示了其在手性传感、刺激响应自组装、分子开关等方面的应用。重点阐述了蒋伟课题组关于管芳烃、萘笼等大环主体的研究进展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大容量长循环寿命的锂硫电池
该电池利用了若干种纳米结构的锂硫正极材料,通过将形成纳米级分散的杂化结构,该复合正极材料有很好的导电性,其结构能有效缓冲单质硫在锂化时的体积膨胀,并且有很强的多硫化锂吸附能力,能够阻止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因此锂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都有很大提升。这种电极材料在单质硫的担载量为80 wt%的情况下,以1.0 C的电流密度循环1500圈后,比容量仍能维持在570 mAh g-1,平均每圈的衰减速率仅为0.026%。更为重要的是,在单质硫的面积负载率高达3.2 mg cm-2下,仍然具有稳定的循环
南京大学 2021-04-14
结合微相机阵列的大视场成像系统
结合微相机阵列的大视场高分辨率成像系统针对传统成像方法大视场与高分辨相互制约的矛盾,通过微相机阵列与后期的计算成像技术,利用光学系统设计、机械结构设计、电路设计和图像处理技术,快速有效地获得大视场、高分辨率的目标图像。系统原理图及样机如下图所示:在军用方面,如空间目标大范围搜索与监测、空间站安全防护、侦察作战、无人机监控、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4
中药防治耐药菌创新结构药物研发
技术分析(创新性、先进性、独占性) (1)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危害公共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增加和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多种耐药性结核杆菌(MDRMT) 等超级耐药致病菌相继产生和扩散,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威胁人类健康,减少耐药菌株的生成和研制新的抗菌药物不仅成为医药界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而且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2014年,WHO首次发布了全球抗生素耐药报告;2016年,联合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抗生素耐药性问题高级别会议”,WHO再次发布报告,全面审视了全球的耐药菌情况。2016年在杭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专门提出要推动全球应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美国、中国等国家高度重视耐药菌的危害和防控,美国政府2015年制定了为期5年的抗击耐药细菌国家行动计划;中国政府制定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 —2020 年)》。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危害世界公共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2)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具有确切的疗效和明显的优势 感染性疾病在中医典籍中常被称为外感疾病,有外感热病、伤寒、温病、温疫等称谓。几千年来,中医药为中国人民的健康,尤其是在预防和控制感染疾病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是中药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突破口,《“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明确了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是国家中长期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强调发展前沿关键技术与创新方法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在中医药原创思维的指导下,加强系统生物学、合成化学、大数据等多学科前沿技术与中医药的深度交叉融合,促进中医药研究策略的优化和复杂系统研究方法学上的变革,解决当前中医药的研究瓶颈问题。 (3)项目建立了中药防治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新模式 项目建立了以“方-病证-菌”、“药-病证-菌”、“有效部位-病证-菌”、“有效成分-病证-菌”和“结构-网络-靶标”的中药防治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的新模式,建立了抗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与评价的技术体系和平台,为解决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提供新思路、建立新体系、开发新药物。 抗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新平台 项目建立中药防治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新模式,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防治耐药菌创新中药发现;基于高通量高内涵筛选的防治耐药菌创新中药发现;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防治耐药菌创新中药发现;基于新靶点的防治耐药菌创新中药发现,突破了中药防治耐药菌新品种的评价技术:基于病证菌模型的创新中药评价;基于毒效整合的创新中药评价。 (4)筛选出中药防治耐药菌候选药物两个 ① 基于“方-病证-菌”、“药-病证-菌”、“有效部位-病证-菌”理念筛选出中药五类新药1个-广藿香油 通过前期对大量中药方剂抗耐药菌活性进行筛选,发现广藿香在大量具有抗耐药菌活性的中药方剂中都有出现,初步活性测试也表明,中药广藿香具有较强的抗耐药菌效价。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广藿香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抗耐药菌效果远不如广藿香油,因此广藿香油是广藿香抗耐药菌活性的有效部位。 广藿香油的药效学研究 针对广藿香油能“芳香化湿”治疗阴道炎的临床应用,我们通过构建家兔阴道炎模型、大小鼠阴道炎模型、原发性痛经模型、斑马鱼血管损伤模型、多种动物离体子宫模型等,通过细菌筛选、细胞筛选等试验平台,借助超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高内涵成像系统、流式细胞仪等先进设备对广藿香油治疗阴道炎的物质基础、量效关系、药理作用机理等进行了研究,表明广藿香油对于阴道炎具较好的治疗效果。随后项目对广藿香油栓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草案等进行了研究制定,并对药理作用与毒理进行了评价。 ② 基于“有效成分-病证-菌”理念筛选出抗耐药菌新药1个-广藿香酮共轭取代衍生物(CDPC-B7)片剂 广藿香酮是广藿香油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胃肠道调节功能、抗炎和抗菌等作用。经实验证明,广藿香酮能够抑制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黑根霉菌(Rhizopus nigricans)和其他真菌,体内研究表明对大肠埃希菌(E. coli)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广藿香酮单体对棒状杆菌和金黄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小于0.098 μg/mL。经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广藿香酮具有良好的口服吸收效果。 为了进一步优化药物抑菌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我们利用分子对接以及网络药理学等方法,研究了广藿香酮复杂的抗菌作用机制和抗菌作用的靶点。并通过基于靶点药物设计方法,针对性的设计了一类能与靶点紧密结合的广藿香酮创新衍生物,并通过借助有机合成方法学手段对化合物合成工艺进行了设计和优化,实现了创新广藿香酮衍生物库的构建。随后通过抗菌活性验证、片剂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草案等进行了研究制定,并对药理作用与毒理进行了评价。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1-05-10
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团队与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团队合作完成的《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各地诊疗方案综合分析》(以下简称《诊疗方案综合分析》),该研究在线发表于《中医杂志》。作为科技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应对”应急攻关项目,该项研究全面收集并整理相关信息, 汇总分析我国卫生管理部门发布的系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简称“国家《方案》”)及各地区《方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证候分型、分期以及方药特点进行梳理,总结规律,以期为中医药防治此次疫情以及快速应对同类疫情。 研究团队对治疗性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国家《方案》将新型肺炎按照病程进展,将治疗期分为寒湿郁肺、疫毒闭肺、内闭外脱、肺脾气虚四型。21个涉及治疗的地方《方案》中,对该疾病的分期分型基本遵循了病情由轻到重,邪气由表及里的规律。将新型肺炎分为医学观察期、治疗期的有山西、河北、宁夏、上海、内蒙古;按照病情轻重分型的有浙江、陕西、天津、北京、福建、重庆;21个地区 《方案》分型均涉及了中医证候。  《诊疗方案综合分析》通过梳理分析24个地区《方案》,认为各地中医在新型肺炎的证候分型和传变规律上认识是一致的,均在国家《方案》基础上,结合了本地区气候、人群特点从不同角度完善了证候分型,提出了具体化的防治措施,为我国战胜此次重大疫情给出了科学权威的中医方案。 该项研究还对方药推荐情况进行了梳理:治疗性地方 《方案》中仅列出药物组成,而未列出方剂名称的有26处,观其药物组成,多为数个经方合用加减化裁而成,具有明确名称的中药方剂共40种,中成药32种。按照应用频次排序,中药方剂中麻杏石甘汤频次最高为15次;其次为宣白承气汤和升降散;中成药中,安宫牛黄丸频次最高为15次,其次为血必净注射剂和连花清瘟胶囊(颗粒)。 通过分析,研究团队建议:1.随着病例的增多,应主动开展临床证候学调查,掌握临床第一手资料,根据病患临床表现,经过专家认真分析,进一步总结疫情病症特点,证候演变规律,从而完善全国防治 《方案》;2. 希望各地在全国《方案》 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制宜,继续调整、优化本地区中医药防治 《方案》;3.在临床实践中注重总结治疗经验,观察病情转变规律,总结有效方药,不断完善方案,并将经验转化为临床评价证据;4.此次疾病恢复期,虽然两次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符合出院标准,但患者还有乏力、干咳、憋闷等症状,肺部影像仍有散发阴影,此时中医辨证多为气阴两虚、痰瘀阻络,可以采用益气养阴、通络散结法治之;5.建议在 《方案》制定及实践应用中,注重防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 “治未病思想”。在不同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康复,全程发挥中医药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 2021-04-11
西大678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晚熟杂交玉米,在区试3000株/亩密度下,播种到成熟平均118天,比对照早 1.5天;第一叶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9厘米,穗位高106厘米,叶色深绿色,成株叶片数17片,花药 黄色,颖壳绿色,花丝浅紫色;穗长17.6厘米,穗行数18 ~ 20行,行粒数35.4粒;穗形筒型,穗轴白色,籽 粒黄色、半硬粒型,百粒重32.3克。 产量表现: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29.8千克,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7.4% , 16个试验点点次15增1减;生产试 验平均亩产568.1千克,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9.9% , 5个试点全部增产。 适宜区域及栽培要点:适宜重庆市海拔700米以下地区种植,垫江县慎用。3月上中旬播种育苗为宜,亩  植密度3000株左右,注意防治丝黑穗病、茎腐病和纹枯病。
西南大学 2021-04-13
西大789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杂交玉米,在区试3000株/亩密度下,出苗至成熟平均136天,与对照相当; 第一叶鞘浅紫色,株型平展,株高264厘米,穗位高115厘米,叶色绿色,成株叶片数21片,花药浅紫色, 颖壳绿色,花丝紫色;穗长20.3厘米,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36.9粒;穗形筒型,穗轴白色,籽粒黄 色、半马飜,百粒重30.9克。 产量表现: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43.0千克,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6.1% ;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8.9干克, 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7.5%6个试点全部增产。 适宜区域及栽培要点:适宜重庆市海拔700米以上地区种植,南川区慎用、武隆县禁用。3月中下旬播     种育苗为宜,亩植密度3000株左右,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纹枯病。
西南大学 2021-04-13
陈大忠
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现代给药系统研究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自 1993 年毕业黑龙江中医学院,一直从事中药科研工作,主要工作内容范围包括中药新药研发、医疗机构中药的院内制剂研究与转化、中药经典名方、中药配方颗粒、中药炮制、中药药剂及中药物质组分等相关工作。 曾担任黑龙江久久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完成制药企业 GMP认证:曾担任黑龙江久久药业五味子保健品公司总经理,主持完成保健食品生产企业 GMP 认证、五味子保健饮品生产、销售及企业管理
陈大忠 2023-02-27
杨大鹏
杨大鹏,男,山东烟台人,教授,博导。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博士毕业。研究方向:生物质资源高效转化与利用、农林及海洋产物加工与转化。主要兴趣集中在利用纳米技术进行生物质资源的改性和研究在环境、医学领域的应用。已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93篇,文章总被引用超过3200次,单篇引用过100次的文章有8篇,H-index 35。递交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6项,转让1项(20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福建省教育卫生联合攻关项目1项,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1项,企业横向课题1项(总金额250.0万)。是中国肿瘤协会纳米分会委员,中国化学学会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省级重点实验室(柔性功能材料)学术委员会成员。海蛎壳的高值化研究已进入中试阶段。
杨大鹏 2023-03-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5 106 107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