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液-液离心萃取技术及成套装备
超高压阀门的阀芯需要抗腐蚀耐磨的材料,因此阀芯的材料往往与本体不同,为了防止出 现掉落、松动等故障,需要将阀芯与阀门本体进行焊接。考虑到阀门本体结构的特殊性,需要 设计一种全自动焊接机床来满足这一要求。 该套数控焊接机床的机械系统主体部分是X,Y,Z三轴工作平台以及旋转R轴构成 (X和Y轴 行程为100mm,Z轴行程为400mm,三轴均通过滚珠丝杠传动,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R轴可旋 转任意角度,载荷100KG) ,为了实现精确控制,四轴均通过伺服电机驱动器+伺服电机驱 动,通过设置伺服驱动器及运动控制卡相关的参数,电机位置控制可达到加工精度要求 (小于 0.2mm) 。其中XYZ三轴均有正负原点开关和零点开关,R轴只有一个零点开关。工作台的旋转 由R轴通过1:100行星减速齿轮带动,工件通过专用工装夹紧,并通过电刷与焊机负极连接。 该项目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焊枪结构改进及硬件调试;机床数控软件的模块化设计, 包括焊接中示教及焊枪路径规划中提出的一种通过空间直线和空间圆弧实现空间曲线的插补 算法,辅助功能的实现和焊缝收弧引弧等时间控制策略等;着重研究了焊接工艺参数 (焊接电 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和焊枪角度) 对焊缝的影响,通过一种数学模型来描述工艺参数与焊 缝熔深之间的关系,对摸索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形态影响和焊缝质量的预测和评估有重要意 义。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技术
采用新型反应技术撞击流反应TiCl4水解—沉淀法制取纳米TiO2。在优化的、十分温厚的条件下制得的400ºC煅烧产品,经国家授权的分析测试单位用透射电镜检测,最小粒径2.0,最大16,平均5.68 nm;晶型锐钛矿。该细度是迄今同类方法即TiCl4水解-沉淀法制得产品之最。根据市场需求,可以生产粒径较大例如40-50 nm的产品;也可提供无定型和金红石型产品。(中国专利申请号Chinese Patent App No 02138720.6)。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是目前西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体育类高职学院。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64年的云南省青少年体育学校,1978年升格为中专性质的云南省体育运动学校。1994年,学校与成立于1983年的云南体育进修学院(成人高校)合署办学,两校合并后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办学模式,学校分为体委大院校区和海埂校区。1998年,云南体育进修学院并入云南师范大学,原进修学院校产人员保持不动,留下来继续办好云南省体育运动学校。2001年9月,学校体委大院校区集体迁往海埂,与扩建后的海埂校区合二为一。2004年5月26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学校升格为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8月30日,学院被云南省教育厅批准为12所云南省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之一(建设周期3年),2018年学院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高职院校职业15强。学校目前占地32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达9万多平方米,其中多功能综合训练馆可供14个项目同时使用。学校图书馆藏书21.06万册,并设有电子阅览室。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2543人,专业运动员70人,业训运动员300人。有教职工260人,其中专任教师、教练137人,高职59人(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51人),博士2人,硕士50余人。有云岭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学校目前设有体育教育学院、社会体育与体育管理学院、运动训练与教练员学院、体育传媒与艺术学院、乒羽网学院、体育保健与康复学院、高尔夫学院、竞技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竞技体校)、武术学院、健身指导与管理学院和跆拳道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共开设有运动训练、体育服务与管理、社会体育、体育保健、运动康复、体育教育、新闻采编与制作(体育新闻方向)、园艺技术(高尔夫草坪维护管理方向)、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体育电子信息方向)、旅游管理(体育旅游管理方向)、休闲服务与管理(高尔夫服务与管理方向)、经济管理、安保等18个专业。此外,学校内还设有首都体育学院和成都体育学院函授站(本科层次)。学校开设有田径、游泳、体操、排球、柔道、拳击、网球、武术、跳水、击剑、举重、高尔夫、足球、篮球等14个运动项目,至今已为专业队培养输送了1400多名优秀体育人才,其中,有3人获奥运冠军,5人获世界冠军, 12人获亚洲冠军,100多人获全运会及全国冠军。多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等称号,被誉为云南竞技体育的“人才库”、“输送站”和“优秀选手的摇篮”。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列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具有独立颁发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校。 学院秉持“厚德、重能、实用、创新”的校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努力为学生成人成才创造良好条件。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2007年通过了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被省教育厅评为“文明宿舍单位”;2010年通过省教育厅高校公共卫生管理考核;2011年被省教育厅、省综治办、省公安厅授予“江苏省平安校园”称号;2012年通过省教育厅公共体育课程考核;2013年通过江苏省军事理论考核评估,2014年通过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特色优势 独特的区位优势,创新的培养模式 学院地处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市,东接国际大都市上海,西邻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位于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三角洲。辖区内企业众多,外资、中外合资企业有6000多家,对人才需求极为旺盛,具有充足的人才培养资源优势。学院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优势产业为依托,与优质企业紧密合作,深度融合,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效显著。 优良的成才环境,健全的育人体系 学院坐落在碧波万顷的阳澄湖畔,校园河湖相拥、风光旖旎、是典型的园林式、生态型校园。教学条件先进,生活设施完善。学院突出“以学生为本”的育人思想,严格管理,热情关爱,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构建“培养、教育、管理、服务、发展”五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学校成立了文学、书法、礼仪、工艺、声乐、演讲、舞蹈、体育、摄影、影视表演等近40个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挖掘发展学生兴趣特长,让追求成为学生修身立业的支撑。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自信、自觉地开发潜能、彰显个性、完善自我、追求全面发展,健康快乐地生活,积极向上、不断提升。 广阔的就业前景,畅通的升学渠道 学院把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竞争力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构建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学院与长三角地区的一百多家优质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和就业基地。在顶岗实习期间,实行职业导师、专业导师、企业导师“三导师制”的教育管理模式,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岗位需求。每年毕业生供不应求。学生升本的渠道畅通,学院积极鼓励、帮助学生通过“专转本”等渠道升本。 校企合作班介绍 这是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坚持先进的高职教育培养理念,依托昆山、苏州、上海等地区的产业优势,与优质企业紧密合作,根据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实施学校企业双元教学,共同设计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在校三年期间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循环式学习,达到“理论—实践”紧密结合,努力培养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兼优,有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一样享有学院的各种教育资源和专业学习时数,一样获得同等国家学历和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一样享受学校各种奖助学金和贷款等,同时享有: 在企业顶岗实践期间获得相应的报酬,一部分用于抵缴部分学费,一部分作为生活补贴,减轻家庭负担 在企业上班期间食宿免费统一安排,并提供一份意外伤害保险 作为企业骨干员工、储备干部优先培养 就读校企合作班的学生可大幅度减轻完成学业的经济负担,还可优先获得优质企业的就业岗位。
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是在原湖南银行学校和湖南教育电视台的基础上,按“前台后院”模式组建的一所公立传媒类高职学院,于2000年7月正式建立。2002年,原长沙县教师进修学校并入;2004年,原湖南省广播电视学校整体并入。学院实行由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湖南广播电视台共建,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管理体制,现为国家首批骨干高职院校、湖南省首批卓越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国家汉办设立在湖南的“国际汉语言文化传播基地”依托学校,湖南广播电视台节目生产基地和“韶山之声”电台节目生产基地,被誉为“广电湘军”的摇篮。 学院坚持“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文化产业、突出传媒特色”的办学定位,秉承“创意点亮人生”的校训,实施“引台兴校、原创强校、服务荣校”的发展战略,致力于为湖南文化强省建设和传媒产业发展培养综合素质高、传播沟通能力强的创意型技术技能人才。现设有35个专业,基本形成了以“媒介内容生产”为核心,以“传媒艺术”和“传媒技术”为支撑,兼及“传媒管理”和“文化教育”的专业发展格局,重点建设新闻出版与广播影视、动漫与艺术设计、新媒体技术三大特色专业群,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学生近万名。 学院内设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新媒体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国际传播学院6个二级学院和思想政治课教学部、体育卫生课教学部2个教学部,实行校院(部)两级管理。现有教职员工64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73人,博士、硕士307人。学院是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和主持人资格考试考点,国家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雅思(IELTS)考试考点。主校区位于长沙市星沙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湖南广电中心毗邻,是一个新建的环保型智能化校园,获得了“湖南省文明单位”和“湖南省园林式单位”称号。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省教育厅直属的一所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始建于1946年,2014年成为黑龙江省首批优秀骨干高等职业院校,2017年成为黑龙江省高水平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学院铁道专业特色鲜明,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铁路运营类高职学院,也是我国铁道类专业最齐全的高职院校之一,铁道专业综合办学实力、铁路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在全国同类高职院校中位居前列。办学70多年来共培养了5万多名毕业生,为我国铁路事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专门人才。 学院办学规模较大,在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市分别设有3个校区。现开设17个专业,其中铁道机车、铁道车辆、铁道供电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列为黑龙江省高水平建设专业。现有普通高职在校学生10468名。同时,与北京交通大学联合举办远程教学,成为北京交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中心,现有网络专科、本科学历教育学生5000余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422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36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占38%,全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名师3名、省级教学名师3名。 学院实训基地完备,共建有105个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其中铁道综合演练场、电气化铁道演练场、有铁道机车模拟驾驶、列车运行自动控制、铁道信号设备检修、铁道工程等校内实训基地在全国铁道类高职院校中处于先进地位。学院加强与全国各铁路局等企业合作,共建有89个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求。 学院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80%左右的学生实行订单培养、学徒制培养。学院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强化德技双修,毕业生以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赢得用人单位好评。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其中75%以上面向铁路等国有大型企业就业,涌现出了一批杰出毕业生,有62名毕业生荣获“火车头奖章”或铁路局先进个人。 学院坚持“立足龙江、服务铁路、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开放办学,改革创新,特色强校,努力把学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职院校。
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成立的第一所艺术设计高等职业院校,前身为1958年8月创办的“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 1999年,苏州工艺美术学校与苏州轻工职工大学联合组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艺术设计高等职业院校。2006年,学院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07年,成为首批“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2014年,学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项目在教育部、财政部验收中荣获“优秀”等级。 学院位于古吴胜地石湖之滨、上方山麓,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为莘莘学子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学院校园占地面积561亩,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教职工400多人,在校生5000人。拥有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两大系列18个专业54个小专门化方向,形成了多科相融,传统工艺美术专业与现代艺术设计专业并重的专业格局。另设有中国工艺美术研究院、教育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江苏省工艺美术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江苏省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研究所)等。学院实训中心建筑面积45800平方米,建有工作室87个,其中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围绕培养“德艺双馨、心灵手巧的高素质技能型工艺美术人才”的目标,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服务型专业教学体系,进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积极为地方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服务。以合作就业为导向,合作育人为模式,合作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四方互动、四位一体、四联四定”的校企合作办学新机制。立足传统与现代,致力于苏州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保护、传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传承与发展工作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承载文化使命、体现责任担当。通过“工艺美术传承创新实验区”、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分会)中国研作营等平台,集中对桃花坞木刻年画、苏绣、雷山苗族非物质遗产进行发掘、传承与研发。学院被命名为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百工录:中国工艺美术非遗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获教育部立项资助。目前,全院共有校企合作单位141家,驻校企业24家。 积极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注重与国内外艺术设计院校、文化学术机构的交流与合作。设有江苏省教育厅与法国巴黎教育局联合创办的“中法江苏艺术设计教育研究中心”、学院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共同成立的“中英苏州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中心”。目前与法、英、日、加等国家的20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人才培养成效突出,招生就业形势两旺。面向全国30个省市招生,年招生规模1800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企业满意率达98%,大批毕业生自主创业。学院获得了“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示范合格单位、江苏省政府授予的“高技能人才摇篮奖” 、“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成立于2004年3月,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由长江大学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层次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 学院位于长江中游的历史文化名城——湖北荆州。荆州古称“江陵”,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都城,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的中心。它位于长江中游两岸,江汉平原腹地,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长江中游重要港口城市,素有“长江经济带钢腰”之称。学院环境秀丽,景色宜人,是湖北省园林式高等学校。 学院所设专业以工科为主,优势明显,特别是石油学科专业特色突出,是目前湖北省唯一一所以石油主干学科为主要特色,兼具文管的多科性独立学院。现设有资源勘查工程学院、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部、石油新技术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等教学和科研机构。学院共开设有26个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建设有院级精品课程项目18项,省级精品课程项目2项。其中,“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湖北省重点建设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数字电子技术》和《高等数学》两门课程为湖北省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办学条件:学院现有各类实验室83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85个,图书374.9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984.59万元,专任教师419人,其中63%具有研究生学历,37.23%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聘有美、英等国家的外籍教师。 人才培养:学院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最根本的任务,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办学理念,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秉承“诚信、责任、和谐、笃学”的校训,把特色办学贯穿学院发展始终,按适应社会需要,适应学生特点的规律办学,培养适应能力强、创新精神强、创业技能强的特色实用人才。 学院考研成绩屡创佳绩,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近五年考取率分别为13.0%、18.4%、15.28%、12.23%、12.43%。 学院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特色创新人才。近六年在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学科知识、技能竞赛活动中,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励201人次,获得省部级奖励508人次,获得实用新型专利70项。 奖助体系:学院设有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奖助学金;设有中国人寿奖学金、中国移动奖学金、荆州紫电等企业专项奖助学金;设有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多项个人奖项;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在其他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学生还可获得各种专项奖励。奖助学金最高额度可达8000元/年,学生获得奖助学金比例可达30%。 家庭经济困难生可获得2000—4000元的国家助学金,也可进行生源地贷款,金额最高为8000元/年,学校还可以为其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深造渠道:应届本科毕业生可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院设有专项奖学金;专科毕业生可按规定参加“普通专升本”入学考试提升学历层次,专科生在校学习期间也可以通过参加“自考专套本”学习,成绩合格后取得本科学历学位。学院依托长江大学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高校建立有交流协作关系,为学生出国深造创造了便利条件。 就业前景: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校企、校政资源。目前合作企业有400多家,协议企业有260多家,形成了有效的学校、企业共同育人机制,确保毕业生能就业、就好业。 未来的办学实践中,学院将依照既定的办学理念与发展规划稳步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规模,坚持走“质量与特色立院”的发展道路,拓宽办学思路,丰富办学理念,强化办学特色,将我院建设成为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大学。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2021-02-01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文兼备的国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面向全国招生。学院创建于1956年,伴随着祖国石油石化产业及西部大开发而不断发展壮大。建校62年来已培养五万余名服务于石油石化产业及地方经济建设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新疆石油石化职教园区理事长单位、新疆工业企业职教联盟副理事长单位。2012年被确定为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2014年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授予“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2017年成为全国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以及新疆高职教育和本科联合培养试点单位、新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2018年被确立为新疆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立项单位。目前,学院专全日制科在校生7200余人,本科函授300余人;年培训企业员工1060余人次。 学院在克拉玛依和独山子两个校区办学。克拉玛依校区校园规划占地面积7200亩,投入资金53亿元,建筑面积64.5万平方米。按照“人文、生态、数字、和谐”的理念,已建成校园基本网络、视频监视系统、综合管理平台、校园“一卡通”系统、综合教务系统和学院网站。目前石油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基础教学部、机械工程系(汽车专业除外)、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经济管理系6个系部在克拉玛依校区办学。 独山子校区占地1284亩,建筑面积27.8平方米,固定资产3.44亿元,教学实验实训设备资产9758.04万元,图书馆15000平方米,藏书36.05万册,电子图书1174432册,教学、办公完全实现网络化。学院教学、生活、文化、体育设施一应俱全。目前石油化学工程系和汽车专业在独山子校区办学。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80人,专任教师294人。教师队伍中,自治区教学名师5人,自治区教学能手3人,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6个。市级专家2人、学科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18人。学院成立克拉玛依俄语培训中心,并与新西伯利亚大学、阿塞拜疆国立石油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为适应新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和克拉玛依城市科学转型,根据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克拉玛依市打造北疆区域中心城市的需要,与新疆石油石化产业、智能制造业、信息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了以石油石化上、中、下游产业链为主线、多种专业类型并举的办学特色。学院开设有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等八大类33个专业,其中国家示范建设专业5个,国家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3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 2个,自治区特色专业6个,自治区级专业服务提升项目1个,全国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自治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专业3个,自治区“4+0”模式专本衔接专业1个,“3+2”模式专本衔接专业1个。 学院实验、实训设施先进齐全,建有124个校内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室;同时建有9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技能培训的需求。 学院立足新疆、面向西部和中亚地区,近3年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 克拉玛依校区地址:新疆·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安定路355号 邮编:834000;独山子校区地址:新疆·独山子北京路10号 邮编:833699 电话:0990-6620618(办) 0990-6620615(传真)0990-6609801,6234377(招生就业指导中心) 网址:www.kzjsxy.net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是于2002年2月26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巴州唯一一所高等学府。学院现有汉、蒙、维、回等七个民族教职工528人,其中专任教师398人,其中本科学历者201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114人,“双师型”教师43人。在校学生4800余人。学院现有10个系部(经济管理系、生物工程系、机械电气工程系、艺术系、教育科学系、电子信息工程系、旅游经济系、石油化工工程系、矿产资源系和基础课教学部),共开设51个中职专业和25个高职专业。 学院经过五年的发展,现占地面积2700亩,资产总值近2亿,建有教学楼2栋、实训大楼1栋、远程教育中心1栋、行政楼1栋、学生宿舍楼6栋、学生餐厅2栋、教职工住宅楼3栋、车库1个、学生浴室1个,图书馆正在建设之中,累计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学院现有教职工528人,其中专任教师210人,离退休教职工130人。在校学生4800余人。学院现有10个系部,共开设51个中职专业和23个高职专业。四年来,累计培养毕业生2500余人,开展社会各类成人和下岗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8000余人次,为我州的经济发展和新兴工业化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 学院自2004年2月搬迁至新校区后,始终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积极推进各类改革。学院实行“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副院长聘任制,中层领导竞聘,教职工全员聘用”机制,已开展了九轮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工作,四轮教职工聘用工作,充分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以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充分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以后勤社会化改革为着力点,加快后勤服务的市场化进程,学院后勤管理处目前已完全实现了后勤实体与学院行政管理分离,实行企业化管理;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主体,围绕“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高职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以市场需求和变化为导向,科学合理地确定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规格,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在教育教学改革上,积极推行学分制和分层次教学,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为以技能为中心、以岗位为中心和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全面启动职业资格直通车试点工作,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把职业资格标准与现行教学计划有机地结合;同时,大力实施“订单教育”,积极与校外各企业联系,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锻炼搭建平台,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形势良好,就业率达到95%以上;学院始终以招生工作为龙头,不断扩大办学规模,2003年学院招收中高职新生900余人,2004年,招收新生2000人,2005年招收新生2500余人,目前学院中高职在校生人数达到4800人,有力地促进了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为进一步实现学院的跨越式快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院成立以来,就加强与国内、国外各知名职业院校的联系。2003年,学院与日本京都民际日本语学校、丹麦巴瑞专科学校、加拿大阿伯兹福特学院、俄罗期卡尔梅克共和国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2004年,又与俄联邦卡尔梅克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双方建立长期合作办学关系。 2005年,学院与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通过洽谈,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双方联合开办专业学科、定期进行校际竞赛和交流等,在人才培养、队伍与学科建设、建立就业基地、科学研究、管理干部交流等领域共同合作研究,双方共享合作研究成果,充分发挥两地的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2006年4月,学院与吉尔吉斯共和国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双方在科研、教学等方面达成共识。10月,学院首次招收了吉尔吉斯共和国30名留学生来我院学习汉语,双方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007年,学院将要迎接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的评估验收,为保证我院能顺利通过评估验收,我们将继续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教育办学之路,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为巴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巴州的经济建设服务,把学院真正建设成为在疆内同类学校中有一定代表性、在当地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职业院校。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23 924 925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