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大型电力设备状态分级监测诊断管理网络 及分析处理中心
我国的电力工业在近十年内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将有更大的发展。作为电站的大型设备,其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关系到电厂的安全与生产效益,而且对国民经济有直接影响。 但是多年以来,汽轮发电机组损失均在千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则在数百亿元以上。据统计,1988年至1991年四年来全国发电机事故总台达219台次,占装机总台数(462台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一种可伸缩式的大型自由曲面在机测量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自由曲面在机测量方法及装置,装置包 括弹性元件、伸缩杆、套筒、光栅尺、激光位移传感器、支撑脚、喷 墨标记头以及球形滚轮;伸缩杆位于套筒内,伸缩杆上安放有光栅尺;伸缩杆的一端与套筒端部之间安放有弹性元件,伸缩杆的另一端连接 支撑脚的一端,支撑脚的另一端连接球形滚轮,支撑脚的中部安放有 激光位移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与球形滚轮之间安放有喷墨标记头。 本发明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和光栅尺结合的方式实现测量,激光位移 传感器测量曲面测量点相对于其端面的距离,光栅尺测量激光位移传 感器的位移,结合两距离便可精准计算得到测量点相对于基准点的距 离;能够根据现场不同的测量要求来改变安放方式,特别适用于各种 大型复杂曲面的现场测量。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大型地形图,中国立体地形图,世界立体地形图
产品详细介绍立体地图是采用先进的制作工艺和成图方法,把地形、地貌还原成与实地相符的地形模型,即:采用国家标准地形图作为制作地形、地貌的基础底图,通过地图制图、等高线综合等手段,还原地形图上的等高线为与实地相符的地形、地貌。又通过了展点、控制等多种地图制图手段赋予地形、地貌于基本精度,由高分子树脂一次成形使之成为立体地图。
德方元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教学设备部) 2021-08-23
基于自相关的大型轴流风机不平衡量的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相关的大型轴流风机不平衡量的识别方法。方法:1)假设轴流风机振动由不平衡量引起,定义轴流风机振动信号工频信号的幅值与其他频率信号的幅值之比大于等于二,采样长度大于转速信号周期;2)对轴流风机振动信号进行低通滤波;3)进行二重自相关,从轴流风机振动信号众多频率成分中分离出工频成分;4)进行有效值计算,还原出轴流风机振动信号中工频成分幅值;5)用测幅法进行动平衡,确定轴流风机不平衡质量的大小和位置。本发明可以在不提取键相信号的前提下,从复杂振动信号中有效分离出不平衡振动幅值分量,最终通过测幅平衡法找出轴流风机的不平衡大小和位置,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浙江大学 2021-04-11
大型屋盖及围护体系抗风防灾理论、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
本项目在大型屋盖风致作用机理、风效应分析理论、设计风荷载确定方法和 屋面系统抗风的技术措施、检测评价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1) 提出了大跨屋盖非高斯极值风压分析理论和多模态耦合风振效应分析理论 系统构建了非定常、非高斯特性的屋面风荷载模型,提出了屋盖非高斯风压时程的概率密度表达式、多样本风压极值概率分布模型;提出能够计入多模态参 与的耦合效应和结构、风荷载、风向不确定性的基于概率的高效风振计算方法。 系统建立了屋面风荷载和结构风效应的分析理论。(2) 提出了屋面围护结构和大跨承重结构抗风设计方法提出考虑非高斯极值、相关性面积折减、风向效应的围护结构风荷载计算方 法,提出了可考虑多模态风振响应的多目标等效静风荷载分析方法。基于提出的 理论方法和大规模风洞实验,分析不同结构参数和风荷载参数下的平面、柱面、 球面、双坡、鞍型、悬挑等典型屋面围护结构全方向极值风压及大跨主体结构的 等效静风设计荷载,给出了可供设计直接使用的计算图表。(3) 提出了改善屋面围护系统抗风承载力的技术措施、评价方法以及检测手段 提出了屋面围护系统的材料选择要求和构造设计原则;研发了改善和提高抗风承载力的金属屋面板板型和抗风揭部品部件,同时很好地满足功能及节能环保 要求;提出围护系统抗风揭的实验室测试方法和现场原位测试方法,及屋面系统 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重庆大学 2021-04-11
大型屋盖及围护体系抗风防灾理论、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
本项目在大型屋盖风致作用机理、风效应分析理论、设计风荷载确定方法和 屋面系统抗风的技术措施、检测评价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1)  提出了大跨屋盖非高斯极值风压分析理论和多模态耦合风振效应分析理论 系统构建了非定常、非高斯特性的屋面风荷载模型,提出了屋盖非高斯风压时程的概率密度表达式、多样本风压极值概率分布模型;提出能够计入多模态参 与的耦合效应和结构、风荷载、风向不确定性的基于概率的高效风振计算方法。 系统建立了屋面风荷载和结构风效应的分析理论。(2)  提出了屋面围护结构和大跨承重结构抗风设计方法 提出考虑非高斯极值、相关性面积折减、风向效应的围护结构风荷载计算方 法,提出了可考虑多模态风振响应的多目标等效静风荷载分析方法。基于提出的 理论方法和大规模风洞实验,分析不同结构参数和风荷载参数下的平面、柱面、 球面、双坡、鞍型、悬挑等典型屋面围护结构全方向极值风压及大跨主体结构的 等效静风设计荷载,给出了可供设计直接使用的计算图表。(3)  提出了改善屋面围护系统抗风承载力的技术措施、评价方法以及检测手段 提出了屋面围护系统的材料选择要求和构造设计原则;研发了改善和提高抗风承载力的金属屋面板板型和抗风揭部品部件,同时很好地满足功能及节能环保 要求;提出围护系统抗风揭的实验室测试方法和现场原位测试方法,及屋面系统 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重庆大学 2021-04-11
航空航天大型复杂结构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
新一代航空航天器的跨代高性能要求使得其尺寸越来越大、材料体系越来越多、结构越来越复杂。传统制造周期长、质量不稳定,无法满足型号质量和精度要求,亟需变革制造模式。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是解决该难题的最佳新途径。但机器人精度低、刚性弱、加工稳定性差等难题制约了其应用于航空航天大型复杂构件的高效高精制造,且核心装备被国外发达国家垄断,迫切需要突破基于移动机器人的制造核心技术与装备,形成基于移动机器人的大型复杂构件原位加工与装配融合的制造能力,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自主可控。 技术特征 围绕航空航天大型复杂构件的高效、高精、高质量制造急需,突破了基于误差相似度的机器人精度补偿、机器人变刚度建模与加工颤振抑制、融合多源信息的在线感知与自适应工艺、多功能末端执行器研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构建了移动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体系,自主研发了多台套多功能末端执行器和高精度大负载工业机器人智能钻/铆/铣制造装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5-11
航空航天大型复杂结构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
新一代航空航天器的跨代高性能要求使得其尺寸越来越大、材料体系越来越多、结构越来越复杂。传统制造周期长、质量不稳定,无法满足型号质量和精度要求,亟需变革制造模式。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是解决该难题的最佳新途径。但机器人精度低、刚性弱、加工稳定性差等难题制约了其应用于航空航天大型复杂构件的高效高精制造,且核心装备被国外发达国家垄断,迫切需要突破基于移动机器人的制造核心技术与装备,形成基于移动机器人的大型复杂构件原位加工与装配融合的制造能力,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自主可控。技术特征围绕航空航天大型复杂构件的高效、高精、高质量制造急需,突破了基于误差相似度的机器人精度补偿、机器人变刚度建模与加工颤振抑制、融合多源信息的在线感知与自适应工艺、多功能末端执行器研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构建了移动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体系,自主研发了多台套多功能末端执行器和高精度大负载工业机器人智能钻/铆/铣制造装备。效益分析:项目的成功研制拓宽了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已在歼20、歼10、L15高教机、大飞机、××导弹、天宫2号空间站等国家重点型号研制和批产中应用,实现了歼20翼面、歼10机翼部件、高教机翼面、天宫二号空间站舱体等航空航天产品核心复杂大部件的生产,为我国航空航天大型复杂构件制造提供了技术与装备支撑。此外,成果还在国产机器人、精密零件制造等龙头企业实现应用推广,核心专利转化1999.2万元,近三年新增直接经济效益达11.2409亿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大型机械设备变工况非平稳动态分析监测诊断关键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采用当代最先进的传感器、信号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网络、远程通讯等技术,研制出大型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网络系统及其关键技术,为电力、冶金、石化、炼油、矿山、建材、机械、交通等工矿企业的机械设备安全、高效和平稳运行及设备管理提供保障,具有数据采集存储、异常报警、黑匣子监测、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时频分析、趋势分析、智能自动诊断等功能,是设备离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大型深凹露天矿高效运输系统及强化开采技术研究
我国冶金矿山 80%矿石量来自于露天开采。目前,我国大多数大中型露天矿已进入深凹开采,矿山生产遇到两个突出问题:第一,运输距离加长,运输效率降低,导致生产成本急剧上升。只有研究和采用新的运输系统,才能维持矿山的正常生产。第二,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和边坡的加高加陡,一方面,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安全性越来越差;另一方面,对大型露天矿,提高边坡角又是充分回收资源、减少剥离量、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研究边坡设计优化和深部强化开采技术,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边坡角,减少剥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大型露天矿生产设备品种多、数量大,生产和管理环节多,提高生产和管理技术水平,对企业降耗增效意义重大。本项目以水厂铁矿为依托工程,完成了下列主要研究内容:(1)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汽车-胶带半连续运输技术,在水厂铁矿建立了一条矿石运输和两条排岩运输系统,通过研究解决了系统设计和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单条排岩运输系统和矿石运输系统的生产能力分别达到 2100 万吨/年和 1100 万吨/年。(2)在大量系统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查、矿区地应力场测量和矿岩物理力学特性试验基础上,采用大型非线性三维有限差分法、离散单元法和基于 GIS 的三维极限平衡法进行了边坡稳定分析和设计优化,使各区的总体边坡角分别提高了 1°~6°。(3)研制了矿车自动调度及管理系统和地测及采掘进度计划编制与实施系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露天矿自动化调度模型和软件系统,并在水厂铁矿建立了基于 GPS 定位系统的生产设备自动调度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生产调度自动化。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3 24 25
  • ...
  • 28 2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