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以健康状态为核心的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服务平台与应用示范研究
一、项目简介 以中医学理论为依据,将采集的望、闻、问、切等信息用数据形式表达,强调客观地评价人体健康状态和病变本质,并对所患病、证给出概括性判断。另外,在中医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完善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服务平台与应用的功能性。通过设计高效的在线信息分析技术,加强对病患终点结局的把握。 二、前期研究基础
厦门大学 2021-01-12
一种监测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和健康状态的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监测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和健康状态的方法 以及装置,涉及电池技术领域。首先,以声波穿过不同充放电电流条 件下的各种荷电状态的锂离子电池,以获得声学参数,进而建立声学 参数分别与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和健康状态的对应关系,接着,通过 监测锂离子电池的声学参数,再根据所述的声学参数分别与锂离子电 池荷电状态和健康状态的对应关系,判断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和健 康状态。本发明还提供实现如上方法的装置。本发明方法和装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档案管理系统
产品详细介绍       姓名:范香云 座机:010-59201713 手机:13311233616 QQ:320145367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8号庆亚大厦
京师心智(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酰胺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的应用
研发阶段/n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酰胺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的应用,所述酰胺类化合物为(S)‑4,5‑二氯‑氮‑{2‑氧代‑3‑[4‑(3‑氧‑4‑吗啉基)苯基]恶唑烷‑5‑基}甲基‑2‑噻吩‑甲酰胺。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成本低、药效好的预防和/或治疗高尿酸血症药物、以及由高尿酸血症导致的痛风药物。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1-12
预防和治疗A型魏氏梭菌病的中药组合物、提取物、制剂及其 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专利号:ZL201310124826.4 ,发明人系荣昌校区教师,长期从事新中兽药的研发),及中药组 合物,特别涉及防治兔A型魏氏梭菌病的中药组合物,还涉及这种中药组合物的提取物和制备方法,还涉及由 提取物制得的制剂及其应用。目的在于提供预防和治疗防治A型魏氏梭菌病的中药组合物,配方独特,原料来 源广泛,成本低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能够很好的预防和治疗A型魏氏梭菌病。A型魏氏梭菌病,是常见的一种急性致死性腹泻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对养殖业的危害极大。祖 国医学认为此病是外邪入里而出现的里热症,其致病机制是热炽盛,犯及气血、致瘀、致热,外窜经络,内 伤脏腑,气阴损伤。饲养管理不良,饲料突然改变、搭配不当、粗纤维不足,使肠道内环境发生改变,肠道 正常菌群破坏,使得A型魏氏梭菌大量繁殖,并产生A型魏氏梭菌外毒素,使感染动物中毒死亡。因此临床上 急需一种中药组合物,能够增强的免疫力,抑制A型魏氏梭菌的生长,中和A型魏氏梭菌产生的夕卜毒素。本专利拟以独占许可方式转让给相关兽药企业,因此,如果本专利能被采用成功上市,将会提高犬细小 病毒病的治疗效果,加之中药残留低,毒副作用小,应用前景非常可观。
西南大学 2021-04-13
一种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方法检测Rab蛋白与其效应因子间相互作用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科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方法检测Rab蛋白与其效应因子间相互作用的方法。通过天然GTP的荧光类似物mantGTP置换与Rab蛋白结合的GDP,作为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供体;构建Rab蛋白的效应因子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表达的载体,融合蛋白经过表达纯化之后作为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受体;可以利用荧光光谱仪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方法在体外直接检测以mantGTP形式结合的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安徽大学在理论上发现了与铁电序不同步的体光伏效应
近期,我院肖瑞春副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张昌锦研究员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在二维滑移铁电材料中发现了与铁电序不完全同步的体光伏效应,这一结果丰富了人们对铁电序和体光伏效应之间关系的理解,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npjComputationalMaterials》上。
安徽大学 2022-07-08
北京大学城环学院方精云团队在《科学》上发文揭示森林混交的增产效应
森林占陆地总面积的31%,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基础的物质资料,同时也具有不可或缺的固碳增汇、水土保持、气候调节、观光旅游等生态系统功能。地球上的森林多以多种物种组合、以混交的方式存在(即混交林),少有单一树种组成的群落。
北京大学 2022-07-0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揭示核量子效应在界面超快电荷转移中的重要作用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ICQD),合肥国家实验室的赵瑾教授研究团队与王兵、谭世倞教授、以及北京大学李新征教授合作,发现固体-分子界面的超快电荷转移与质子的量子动力学有很强的耦合,揭示了电荷转移过程中核量子效应的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7-11
一种原位合成Al3Ti颗粒表面增强铝基复合气缸及其制备方法
为提高气缸服役期,延长发动机的寿命,通过压铸和激光熔覆的复合工艺在气缸的工作面,原位合成一层具有耐高温、耐磨损的复合涂层,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复合气缸显微组织致密,复合涂层硬度可达 HBS>80 、韧性较好,具有较好抗氧化性和抗耐磨性能,质量能减少 1/2~1/3 ,且不降低气缸本体的机械性能,从而大大提高气缸和发动机的寿命。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1 72 73
  • ...
  • 167 16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