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大豆杂粮类食品——即食玉米、南瓜羹状早餐食品
一、成果简介 本项目结合市场需求,着眼于甜玉米、南瓜加工过程中的物性问题和营养问题,以现代液态食品加工技术为基础,将原料预处理、酶解技术、高效微化剪切技术、黏度控制技术等 先进食品加工手段有机结合,确定工艺路线,并最终开发即食甜玉米、南瓜羹状早餐食品。二、经济效益 该项目整体技术达到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煤粉体改性大豆蛋白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西安科技大学自 2003 年开始就对蛋白质塑料进行了研究,随后将超细煤粉作为功能填料引入其中,对不同变质程度的煤、煤的氧化预处理、灰分含量等对复合材料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目前此项技术已经成熟,获批发明专利一项。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环境友好大豆蛋白质材料改性开发
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及石油基资源的日益短缺,基于可再生资源的生物材料日益受到重视。大豆蛋白质是豆油产业的副产物,是一种来源丰富的可再生植物资源,也是一类添加增塑剂后可热塑成型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然而,单独由大豆蛋白质制备的塑料硬且脆,加入小分子增塑剂后,大豆蛋白质热塑性改善,柔韧性增加,但力学强度较低且对水敏感,限制了其发展和应用。本项目以大豆分离蛋白质(SPI)为主要原料,通过与其他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共混,以及与纳米粒子的复合来得到廉价、加工性良好且力学及防水性能改善的大豆蛋白质环境友好材料。本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1)制备了邻苯二甲酸酐改性的大豆蛋白质(PAS)并用其来增强甘油增塑的大豆蛋白质,在不添加任何增容剂的情况下得到了两相相容性良好、性能改善的大豆蛋白质复合材料,探讨填料、基体相似的化学结构与相容性之间的关系;(2)将碳纳米管进行酸改性后与大豆蛋白质复合,得到分散性良好、增强效果明显的纳米复合材料,研究酸改性后纳米管表面极性的变化对其在基体中的分散以及与基体相容性的影响;(3)在无增塑剂添加的情况下,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全生物降解的SPI/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共混材料,该共混材料在高蛋白质填充量的情况下仍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强度;(4)首次通过熔融法制备了SPI/聚乙烯醇(PVA)共混膜材料,制备过程简单、绿色且产品性能优良;为了进一步改善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继而在SPI/PVA材料中引入层状硅酸盐蒙脱土(MMT),利用SPI/PVA与MMT三者间强的氢键作用制备剥离型或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所得材料强度、热稳定性、防水性提高。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大豆磷脂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
以大豆油加工副产物油脚为原料,在研究复杂脂质化学、生物学特征的基础 上,针对食品、医药磷脂过程中的胶束/反胶束、金属膜过滤、生物酶反应等关 键技术进行系统研究,解决高粘性复杂生物活性脂质产品杂质含量高、色泽深、 不良外源伴随物质含量高等突出问题,开发了浓缩磷脂、粉末磷脂、改性磷脂、 高 PC 磷脂等产品,并实现工业化
江南大学 2021-04-11
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
中试阶段/n该项目利用该室自己分离鉴定筛选到的增殖滴度高、免疫原性好的鄂A地方标准毒株,采用基因工程与病毒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与原理,构建了6株基因缺失重组病毒,其中TK-/gG-/LacZ+已按新兽药证书的要求,完成了中试与区域试验,经动物实验和中试应用证明该产品在产生抗体的时间和保护效果优于目前的国内外同类产品。克隆、鉴定、测序,在原核大肠杆菌、真核酵母和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了gG和gE两个基因,用其表达产物建立了gG-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gE-ELISA、gG-LAT(乳胶凝集试验)和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硒与大骨节病关系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地方病研究所所长王治伦教授和莫东旭教授领导该所致力于“硒与大骨节病关系研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查体和X线拍片检查、大骨节病区外环境(水、土、粮)和人体内环境(血、尿、发)大量样品分析研究、动物实验及病理学、生化学研究,发现低硒是大骨节病区的基本因素,病区人群处于低硒营养状态,低硒动物实验能复制出大骨节病区人群体内的表现,硒对人体一些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糖尿病并发症新药
全球糖尿病患者2011年达到3.66亿人,关注度升至第二位、仅次于艾滋病。2010年我国已达9000万人,近年以超过20%的速度发展,增长惊人。糖尿病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其直接原因是糖尿病并发症。目前,全球缺乏预防和治疗这些糖尿病并发症的成熟、有效药物,能够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全球范围内仅有一种且限于日本市场。我们已开发出一种新型药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用于糖尿病白内障、肾病和神经性疾病的治疗。该药已经过体外试验、动物模型试验和急毒试验,现处于临床前试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糖尿病下肢动脉检测系统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白血病铁代谢异常研究
本项目属于医学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以儿童最常见的肿瘤性疾病—白血病为研究对象,全面深入地探讨了白血病与铁代谢之间的关系。铁是细胞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之一,在能量代谢、DNA合成以及细胞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学科在国内率先致力于铁代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30余年来在小儿缺铁性贫血及母胎(婴)铁代谢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居国内领先地位和国际先进水平。 近10年来,本学科将铁代谢的研究拓展和深入到白血病肿瘤学领域,在国内首次以白血病细胞株和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多个角度和不同层面深入研究了白血病细胞铁代谢异常的特点和规律,首先在分子水平探讨了铁调节蛋白、线粒体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而研究了铁剥夺对白血病细胞原癌基因、多药耐药基因、转录因子、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及凋亡酶等方面的一系列影响;研究了铁代谢相关指标在白血病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在白血病细胞铁代谢研究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 本项目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篇,其中国家级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21篇,国际杂志发表1篇,其论文已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多篇和引用。研究结果多次参与国际及全国性学术会议交流,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影响。本项目的研究促进了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共20余名。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我们培养的研究生继续深入该领域的研究,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本项目已指导部分医院开展白血病相关铁代谢指标的检测及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从而产生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川大学 2016-04-29
魔芋软腐病综合防治技术
可以量产/n本成果是在研究明确了魔芋软腐病菌相关生物学特性和病害发生危害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制定了"魔芋软腐病测报调查规范"和"魔芋抗病丰产栽培操作技术规程",提出了"选用抗病品种药袋套芋和包衣处理,优化耕作栽培模式,适时施用无害化药剂"的综防技术等,可有效控制软腐病的发生危害。本成果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适用于魔芋种植区,在软腐病发生地区,通过推行"魔芋抗病丰产栽培操作技术规程"和"软腐病综防技术体系",可全面提高魔芋产量和品质。应用前景:本成果经在湖北省魔芋种植区大面积推广应用,魔芋软腐病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4 1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