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武汉大学卫星综合信息管理单机、卫星高频测振陀螺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武汉大学卫星综合信息管理单机、卫星高频测振陀螺采购项目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网上报名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7月06日09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武汉大学 2022-06-14
基于新一代测序的生物信息云平台及其在科研和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
1 项目简介本项目建立的生物云平台,以基于 Web 的方式提供服务,用户可以轻松快速获取服务,国内外普遍缺乏成熟的技术,标准和平台。我们首次把独具特色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算法与最新的高通量测序方法( non-polyA RNA-seq) 相结合。我们的研究对象为长链非编码 RNA( non-PolyA),目前国际上还很少有人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疾病的 lncRNA 进行全面预测分析和功能分类。随着测序速度不断提高,测序成本不断降低,本项目将来可以发展为面向人民大众的个性化医疗服务的平台。 图 1 生物医学信息云平台的产业化方向 http://www.incrna.org图 2 生物医学信息云平台的应用程序一览 http://bioinfo.life.tsinghua.edu.cn/serve 本项目使用的核心技术“基于整合性生物信息云计算和新一代测序技术( incRNA) 的非编码基因组疾病(如癌症)检测技术平台”已经通过软件查新认证( 20121022044750914)。正在准备申请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2 效益分析( 1)随着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生物信息数据爆炸式增长,数据解读成为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巨大问题,我们团队依托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鲁志实验室在生物信息学,尤其是在 lncRNA 领域的技术专长开发的云计算平台将为广大科研工作和和临床用户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云服务,提高他们的科研效率,为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 2)我们团队通过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上海肝胆医院等十多家临床单位的合作,将为鉴定癌症的早期诊断和药物治疗提供新的靶点,这不仅会增强中国基础临床科学的发展,通过临床应用还会为病患者带来癌症早期诊断、健康管理等个性化医疗服务,这将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 ( 3)通过我们打造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云计算平台和开展以癌症早期检测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化医疗服务,将为中国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生物信息数据分析人才,这将增强中国在生物信息学方面的实力。
清华大学 2021-04-13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关于召开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论坛的通知
为探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新发展趋势;分享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案例和经验;促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关领域的合作交流,经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决定举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论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3-09-22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现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3-11-06
第四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遴选名单公示
10月2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联合发布《第四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遴选名单》。公示名单显示,本次共遴选出23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国家知识产权局 2022-10-31
.基于三维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健康管理和3D打印云平台
基于三维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健康管理和3D打印云平台 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已经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IT 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为卫生行业前进必不可少的助推器,IT 技术的应用正在走向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医疗服务的创新,如何将分散的医疗资源整合,为人民提供更安全更完整的医疗服务。基于远程影像会诊(
南京大学 2021-04-1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余振教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中国陆地碳汇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应用气象学院余振教授联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法国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爱荷华州立大学等国内外十二家单位的研究人员,在综合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Forest expansion dominates China’s land carbon sink since 1980”的研究论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2-10-12
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驱动机制研究 ——基于武汉市安全生产的实证考察
本项目立足于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现实情境与政府信息公开水平提高的时代背景,旨在探究分析生产安全事故中政府信息公开的核心影响因素及其驱动机制。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王娥 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2020.9-2024.7 陈亭屹 公共管理学院城市管理专业 2020.9-2024.7 王娅娴 公共管理学院城市管理专业 2020.9-2024.7 赵伊雯 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 2020.9-2024.7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凌双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讲师 公共安全与风险治理 四、项目简介 本项目立足于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现实情境与政府信息公开水平提高的时代背景,旨在探究分析生产安全事故中政府信息公开的核心影响因素及其驱动机制。本文从外部压力和政府能力的双重视角出发,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分析生产安全事故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策略的选择逻辑。研究发现:生产安全事故中地方政府的信息公开行为是外部压力和政府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媒体关注是影响生产安全事故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的必要条件;政府控制力、高层态度、问责力度以及公众举报则构成影响生产安全事故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的重要因素;而既有透明度并不能有效解释政府信息公开的行为逻辑。此外,以自上而下问责压力和自下而上公众压力相结合的压力传导机制和以政府控制力和媒体关注为核心要件的信息扩散机制构成了驱动生产安全事故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的两种关键机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2-08-09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是以“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为母体举办的独立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2001年8月首次招生。2003年教育部第一批公布为独立学院。现有在校生12000余人。 太原理工大学设有79个本科专业,123个硕士点,51个博士点,13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博士生导师、两院院士等在内的专任教师2000余人。现代科技学院以太原理工大学优势学科专业为基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逐步形成了文理渗透、艺体兼备、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目前已开设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七个学科门类38个本科专业,其中32个专业在太原理工大学有硕士点支撑,13个专业有博士点支撑,电气、土木、建筑、机械等达半数的专业是山西省品牌专业。 学院秉承太原理工大学优良办学传统和先进办学理念,充分发挥理工大师资优势,由理工大专家、教授组成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保障委员会和教学工作督导组,对学院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同时,学院聘请812名理工大教师负责学院主要教学任务,其中教授、副教授31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621人。自2017年起,学院实施每年从一年级学生中选拔一批成绩优秀学生到太原理工大学相关专业就读。 学院注重培育学生特长。依托学院内部的学生党支部、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科协、校园安全文明督导队等十余个学生组织,长期举办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睿思杯”演讲比赛、“风华杯”主持人大赛、“雏鹰杯”学业规划大赛、“晨曦杯”乒乓球比赛、“迎春杯”篮球赛,及胜溪讲坛、创意市集、人文知识竞赛、校园艺术文化节等十余项文化品牌,营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和充满朝气的院风学风。由我院学生组成的国旗护卫队,凭借优良的军事素质和精神风貌,于2015年接受CCTV-国防军事频道检阅采访,成为学院一张靓丽名片。 学院积极鼓励我院学生通过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参加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乃至全国的竞赛活动,为我院学子展现雄厚实力提供良好平台。仅2016年,我院学子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团队共有121支553人,在大学生金相大赛、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等科技类、创新创业类竞赛活动中,多次获国家级、省级一、二、三等奖,受到省级以上奖励128人次。其中,有四个团队冲进了全国总决赛,分别是“普康莱科技”团队获第六届“三创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初声”团队获第二届“互联网+”全国总决赛铜奖,“淘学”团队入围第九届网络商务创新大赛,“有客”团队获第二届全国移动互联创新大赛三等奖。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每年组织举办两次大型毕业生“双选会”,举办数十次专场招聘会、组织学生参加太原理工大学举办的招聘会,促进我院学生充分就业。仅2017年4月举办的毕业生春季双选会上,就吸引来自16个省市的230余个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为2900多名毕业生提供了5800余个应聘岗位。近年来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左右。 根据学院发展需要,2014年1月10日,太原理工大学和孝义市签署了共同举办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框架协议。孝义校区规划面积1500亩,位于孝义市胜西湖畔,毗邻当地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分南、北两个校区。2014年9月17日,占地701亩的南校区正式启用,9月18日2014级近3600名学生正式入住。南校区已投资6.1亿元,有教学、实验、办公、生活设施共20个单体建筑,建筑面积17万余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2000平米的现代化图书馆实现了与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的互联互通,可共享理工大电子图书;建筑面积近12000平米的实训工厂和实验楼设备齐全,拥有物理、化学、力学、电工等各类实验室共计33个,有效满足学生教学实验实践需求;校区同时建有标准田径运动场、室内球类活动场所、16个篮球场,运动锻炼场馆健全。目前的孝义校区完全满足了学院两个年级近7000人的学习生活需求。 孝义校区启用后,学院正式开启了“2+2”的办学模式,即大一、大二在孝义校区,大三、大四在太原理工大学老校区。未来的孝义校区,将建设成为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成人教育为一体,可容纳16000名学生的现代大学新区。 学院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先后获得“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山西省高校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山西省就业培训指导中心“2015年度高校创业培训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院团委被团中央确定为直接联系的试点单位。原院党委书记张翠娥被评为2016年“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原副院长李玮教授荣获“山西省三八红旗手”称号。学院将继续按照国家对独立学院办学的政策要求,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理顺办学体制机制,朝着“国内一流”独立学院迈进。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2021-02-01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是一所以纺织、服装、艺术设计为特色,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学院于2000年开始面向浙江省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04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对独立学院的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的专项检查和确认,2006年开始在余杭仓前办学,为有利于学院快速发展,计划2017年9月整体搬迁至上虞办学。201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得“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被列为“浙江省加强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2016年,学院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获批浙江省“十二五”高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建设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设计学两个学科成功获批“十三五”省一流学科B类。 学院依托浙江理工大学百余年的雄厚办学优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设置专业,现有本科专业29个,涉及理、工、艺、经、管、法、文等学科,其中省重点专业1个,省新兴特色专业3个。学院立足浙江,面向全国10多个省(市)招生,现有在校生6000余名,馆藏纸质中外文图书60万余册,建有9个实验中心(室),有浙江省本科院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省本科院校省级合格教学实验中心等。与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省工业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杭州市都锦生实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了70余个校内外实习基地。 学院按照“规范办学、提升质量、培育特色、塑造品牌”的办学思路,坚持人才强院战略,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8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50余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268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分别为2人和3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5人,获得省“教坛名师”、“教坛新秀”、“三育人先进个人”等厅局级及以上奖励共20余人次,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二等奖4项,2名教师多次荣获德国红点奖和国际IF产品设计奖。 近年来学院主持国家教学研究项目3项,国家双语示范课程1项,教育部教指委课程项目1项,省部级及以上教改项目15项,省精品课程2门,省重点教材建设项目4项,10部教材入选“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十二五”期间,主持省部级及以上教改项目14项,2部教材入选省级高校重点教材,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入选部委级及其他教材等4部。2016年,主持各类课题14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25项,厅局级项目53项;各类成果及获奖50项;出版著作或教材17部,获得授权专利340项,软件著作权6项。 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丰富活跃,参与面广,效果好。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省级奖项10余项,1名学生被评为省十佳大学生。社会实践硕果累累,学院多次荣获省级优秀实践小分队、杭州市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工作奖等荣誉。艺术体育成绩斐然,体育舞蹈、武术、乒乓球等项目在省内外多项比赛中喜报频传。“十二五”期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共获全国性奖项99项、省(市)级奖项550项,其中在教育部、省教育厅重点组织竞赛中获全国性奖项22项、省级奖项317项。2016年省高数竞赛、省大学生摄影竞赛、省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获奖成绩分别在全省高校中排名第二、第四和第七,均位于全省独立学院之首。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近五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78 279 280
  • ...
  • 308 30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