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年2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正式设立,并报教育部备案,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地处北京之东、首都之临,是河北省内距首都最近的公办高职院校。学院地处首都经济圈核心地带,位于北京以东20公里,距北京天安门广场30分钟车程,南距京哈、北距京平高速均不超过10公里,北京开往三河的930路公共汽车直达学院,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区位优势明显。 学校周边有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滨海新区、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燕郊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多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开发区内华为、富士康、京东方、中兴、美国天合、日本东芝、德国西门子、澳大利亚BHP、韩国LG、德国鲁尔、汉王制造有限公司、神威药业、协和药业、燕达集团、汇福集团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国内著名企业落户,学院与其中60余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了自己的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主要以首都经济圈和大北京地区为主,丰富的就业途径、广泛的就业市场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事业平台。 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专业设置包括工、管、经、文、艺五大学科在内的综合性高职院校,设有机电工程系、财经系、计算机工程系、艺术与外语系(筹)、公共教学部等教学单位。学院坚持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办学道路,突出“重实践教学、重技能培养、重人格培育”的办学特色,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院规划总占地600余亩,总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师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5%和30%以上。学院办学条件优越,校园环境优美,设施装备精良,建有高标准专业实习室62个、具备生产功能的现代化实训车间1.5万平方米;配有日本原装进口大型数控加工中心、激光切割机、焊接机器人等国际最先进的实习实训设备300多台套及性能先进的计算机1800余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亿元。拥有高标准现代化图书馆,现藏纸质图书31万册,电子图书30万册,中外文期刊400余种。 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2012年我院在原有招生专业基础上,新增 “营销与策划”、“物联网应用技术”、“艺术设计(书法方向)”三个高职专业,招生专业总数达到十五个。其中,“艺术设计(书法方向)”专业为我院与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专业,共同培养高层次书法专门人才。“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专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 学院以“坚持一个方向,做到两个满足,实现三个结合”为办学理念全力打造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坚持一个方向即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总体方针,依托自身区位优势,立足廊坊,面向京津冀,为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向;做到两个满足即最大程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求知、求技、求职等多方面需求;实现三个结合即实现办学与市场结合、教育与企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教育部正式备案的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前身为成立于1975年的大同矿务局职工大学。1999年,与大同煤炭工业学校合并组建山西矿业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独立设置为北岳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在教育部正式备案。是山西省较早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之一。 学院位于中华煤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市,占地积375亩,建筑面积15.5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5.73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832.48万元。 学院设有采矿工程系、煤化工系、机电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中专部、成人教育处和培训处等二级教学单位。现有教职工459人,专任教师28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7人、中级职称的93人。同时聘请了108位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学者担任客座教授。 学院举办高职教育、中职教育、成人教育和短期培训,以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为目标,全力打造特色鲜明、品质优良、就业率高、社会美誉度高的高技能人才的摇篮。现有全日学生6200余人,成人教育学员5600余人,每年培训10000余人(次)。近年来,学院煤炭主体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学院坚持“对接产业、服务矿山”的办学理念,探索了“岗位主导式”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院开设八个专业大类27个高职专业。在专业建设上坚持做“强”采煤、机电、通风、地质、测量等煤矿主体专业,做“活”煤化工、电力技术类等延伸专业,做“精”经济管理类专业。煤矿开采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两个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建设项目,机电一体化为山西省特色专业。学院建有44个校内实习实训室、3个实训车间以及42个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为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功能齐全、设施先进、全煤一流的地下实景模拟矿井正在建设中。 学院秉承“立德立身、修业修能”的校训、“教以修德,授以致用”的教风、“好学、勤学、乐学”的学风,坚持“加强内涵建设,以服务求支持,以质量求发展,努力建成煤炭企业的思想库、人才中心和技术中心”的办学定位,实施全方位育人,推行全覆盖管理,探索体验式教学,建立了“三级学生访谈”制度和“德育导师工作室”制度。 学院是“国家煤矿安全培训示范基地”、“山西省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全煤系统优秀教学单位”、“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职工继续教育基地”、“煤炭企业职工教育基地”、首批全省煤矿变招工为招生 “专业定向培养”院校,被同煤集团确定为技能人才的蓄水池,是中欧合作高危行业职业安全健康项目重点院校之一。 站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起点,面对山西省建设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形势,学院坚持“以先进的思想办教育,以科学的精神办教育,以务实的态度办教育,以发展的眼光办教育”,全面实施“质量立校、和谐兴校、品牌强校”三大工程,深入落实“办一流院校,育一流学员”的奋斗目标,努力把学院建设成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涉及能源化工、机电、医药卫生、财经、旅游、艺术、电子信息各类于一体的综合性院校,也是呼伦贝尔市市属公办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坐落在被誉为“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草原明珠”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心城(海拉尔)新区。 学院占地面积60.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0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亿元。拥有现代化的体育馆、体育场和图书馆等教育教学配套设施。截止到2018年初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100余人,教职工770人,其中专任教师494人,高级职称教师237人。学院现有机电工程系、化学工程系、护理系、蒙医蒙药系、商贸旅游系、信息工程系、艺术系、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基础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部等11个教学系部。共开设应用化工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护理、口腔医学技术、蒙医医疗与蒙药、药品生产技术、会计、财务管理、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学前教育、工程造价等34个高职大专专业;18个“3+2”五年制大专专业和24个中专专业。 学院建有自治区安全生产培训基地、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人才培养基地、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工作站、呼伦贝尔市入网电工考试站、能源化工实训基地、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基地、特殊工种培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所、下岗再就业培训基地、创业培训基地等多个教科研基地。学院与呼伦贝尔能源、化工、冶金、电力、生物制药、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践实习、科研培训与学生就业的合作机制。学院已成为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岭东工业开发区、满洲里产业园区、中俄互贸区等工业园区的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坚持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整合教学内容,采用职业素质培养、专业能力训练和岗位综合能力提升为一体的“双证书”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参加职(执)业资格证书考试80%以上学生可取得双证或多证。 校企合作办学、订单培养是学院发展的优势和办学特色。学院与大连船舶工业工程公司、呼伦贝尔驰宏矿业有限公司、呼伦贝尔东能化工有限公司、云天化控股金新化工有限公司、内蒙古华德牧草机械有限公司、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呼伦贝尔市医院、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首都旅游集团建国酒店管理公司、呼伦贝尔宾馆、呼伦贝尔鸿洋药业有限公司等二十余家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为毕业生就业奠定了基础。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施“本土化”的人才培养战略,立足于呼伦贝尔、服务于呼伦贝尔,着力建设特色专业,品牌专业,为呼伦贝尔经济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人才。全院师生秉承“求真、求实、求新、求勤”的校训精神,团结一心、奋勇拼搏,共同绘就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78年,2002年由原宁夏建筑工程学校、宁夏建筑技工学校、宁夏建筑职工中专学校组建而成。是教育部备案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内唯一一所建设类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位于宁夏职教园区(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学院路355号),占地300余亩。全日制在校生5000余人,每年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500多人,开展行业培训和农民工培训鉴定4000余人。 学校设置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学院、市政与水利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实训中心、教科研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现代信息技术中心、创新创业中心等10个教辅机构。主要开设包括自治区示范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建筑经济管理、建筑装饰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在内的27个专业,逐步形成以土木建筑大类为主,协调发展水利、市政、交通、材料等大类专业的格局。其中,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闽宁协作共建品牌专业,与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1+2”办学模式合作办学5年,为宁夏职业教育领域闽宁合作办学积累了可复制经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为自治区高水平专业群。学校在“金苹果排行榜”土木建筑大类985个学校排名靠前,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市政工程技术三个专业排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学校现有教职工286人,专任教师246人,其中高级职称74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67人。具有注册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等职业资格教师80余人。现有自治区级优秀教师、青年拔尖人才、师德标兵、思政课程教学名师、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9人,1人荣获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获批1个自治区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65名教师获得“双师型”教师认定。 学校积极整合并借鉴区内外优质资源,持续加大实训资源建设,建有2个自治区级共享型实训基地,6个自治区级示范性实验实训室,1个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各类专业实训室70个,露天土建类工种实训场1个,教学工位1500个,可同时容纳1500名学员进行建设工程类专业实践实训,可满足宁夏区内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活动,承办国家级、自治区级技能竞赛。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事业发展新路径,践行工学结合、做学合一人才培养新方法。与区内外知名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110个,聘请区内外行业领军人物100余人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2016年成功组建“宁夏现代建筑技术职业教育集团”,联合企业共建1个产业学院、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自治区建设工会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3个协同创新(应用技术服务)中心,建成天之源无人机测绘班、东方雨虹建工班等15个“企业冠名班”。2017年成为全国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切实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2018年成为全国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2018年与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1+2”办学模式开设水利电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促进闽宁联合办学。与区内11所优质中职学校开展“三二”分段制联合培养。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抢抓发展机遇,与台湾朝阳科技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院校建立学术合作关系,先后选派4批次师生访学,拓宽了师生国际化交流渠道,增强了学院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学校强化德技并修,以“第二课堂”成绩单为牵引,开展了大学生文明素养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形成了奋发有为、健康向上的良好校风学风。持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坚持“五育并举”,持续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成艺术素养中心,大力开展双创实践教育,近年来,累计1900余支创新创业团队参加互联网+大赛,获国家级奖励30余项,区赛奖励90余项。“三协同、四融合、五体系”高职“345”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构建与实践获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先后培育校级辅导员工作室4个,2个工作室被认定为自治区级“名辅导员工作室”,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学生管理模式。持续推进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千方百计促就业,近几年,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位列全区高职院校前列。
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前身为创建于1952年的宁夏省民族公学,1956年更名为吴忠师范学校。2001年,吴忠师范学校、吴忠职工中专、吴忠职教中心三校合并为吴忠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更名为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迁入现址。学院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424人,全日制在校学生近8000人(其中区内生源占90%)。现有教职工424人,全日制在校学生近8000人(其中区内生源占90%)。现设文化艺术学院、人文教育学院、数字信息学院、数字商贸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健康管理学院、农牧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9个二级学院。开设基础教育、健康养老、文化旅游、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畜牧兽医等多门类32个专业。其中,教育部现代学徒制专业2个,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3个,自治区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开设成人学历教育本科专业8个。学校始终秉持“开放办学、灵活办学”理念,紧盯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N”重点产业,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深入开展“校企、校校、校地和国际”四个层次的合作交流,按照“统筹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原则,牵头近200家行业、企事业单位成立“吴忠职业教育联盟”,建立校内实训室14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9个。学校先后荣获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自治区文明校园、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连续九年在吴忠市效能目标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学校按照“政府所想、市场所需、学生所盼、学校所能”的办学原则,秉持“开放办学、灵活办学”理念,强力推进“校校、校企、校地、国际交流”四个层面的合作,坚持“与地方共生、与产业共荣”,遵循“因产业而生、向产业而长、随产业而动、跟产业而兴”的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实施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共促就业“两联一促”人才培养模式,与吴忠仪表、伊利集团、宁夏农垦、宁夏昌禾装饰、吴忠市颐嘉祥老年公寓、宁夏人工智能产业园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12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山东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潍坊职业学院、陕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水平职业院校深度合作,在人才培养、师资互派、专业共建、科技研发等领域开展了密切深入合作。毕业生年终去向落实率在96%以上。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自治区教育厅,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宁夏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示范校项目院校。 学院位于宁夏首府银川市,占地面积577亩,校舍建筑面积10.27万平方米。建有宁夏现代商贸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1个,跨专业实训平台1个,校内实训室36个,拥有校内实训工位185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8个。图书馆藏书近40万册。 学院在编教职工249人,其中,专任教师153人,教授23人,副教授67人;博士3人,硕士138人;双师型教师83人。自治区教学团队8个,自治区教学名师4人,自治区高端会计人才6人。院级教学名师4人,专业(学科)带头人15人,骨干教师8人。 学院设会计系、金融系、经济贸易系、信息与智能工程系、外语外贸系、通识教育教学部、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部、信息中心(实训中心)、督导中心、校企合作中心、图书馆等11个教学教辅机构。设招生专业及方向25个,涵盖财经商贸、电子信息、土木建筑、教育与体育、文化艺术等5个专业大类,形成会计、金融、市场营销、物业管理、计算机、应用英语6大专业群,其中,市场营销、物业管理是国家示范专业;会计、金融管理与实务、计算机应用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等是自治区骨干示范专业。 学院积极推进招生制度改革,试行普通高考招生、分类考试和自主招生并举的考试招生制度。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稳定在98%以上,就业质量在同类院校位居前列。 学院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国际化办学,先后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马来西亚等国的职业院校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与国内财经商贸类高职院校的合作,与北京、天津、浙江、山西、陕西、江苏、广东等地的高职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学院先后获得“自治区文明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自治区招生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教育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自治区教育系统民主管理示范学校”“师德建设先进集体”“自治区政务公开先进集体”“自治区基层党的建设先进单位”“自治区平安校园”等荣誉。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2022年天津市社会发展与农业领域重点研发计划拟立项项目名单公示
根据《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经初审、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等程序,天津市科技局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了2022年社会发展与农业领域重点研发计划拟立项项目。
天津市科学技术局 2022-10-25
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入推进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高水平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以下简称金创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根据天津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天津市人民政府 2024-01-09
第七届高等工程教育大会第一次筹备会在天津大学召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做好第七届高等工程教育大会的筹备工作。7月4日,第七届高等工程教育大会第一次筹备会在天津大学召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4-07-08
【高教前沿】四川旅游学院副院长李进军:植根四川、面向旅游,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应用型大学
在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期间,四川旅游学院作为成渝专区高校参展,副院长李进军接受中国教育在线专访,就学校特色化办学、国际化办学、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等问题分享了四川旅游学院的经验做法。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3-18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85 186 187
  • ...
  • 261 26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