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专科层次普通高等院校。 学院地处中国西部钢铁钒钛之都??四川省攀枝花市,坐落在景色秀丽的金沙江南岸。总占地886亩。校园绿树成荫, 花香四溢。有马家田、金江两大校区。 固定资产超过1.3亿元。有与专业配套的实习室55个, 实训基地32个,先进设备或系统927台(套),计算机780 台。图书馆藏书20万册, 图书检索实现计算机管理。建有与国际互联网相连的校园网。有400米和300米跑道绿茵运动场各1个,标准游泳池2个,多功能室内体育馆2座,沙滩排球场、形体训练厅、学术报告厅、多功能活动中心应有俱有。 学院有正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119人,硕士15人, 博士3人。每年有2-3名美籍教师来校任教。现有各类在校学生5000多人。学院5个系共开设有机电技术应用、网络技术与电子商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钢铁冶炼、电子电气、涉外旅游、管理工程、计算机应用等35个专业。 为鼓励学生成才,学院设立奖学金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学院是“高等学校国家助学贷款”定点学校之一。同时,为帮助经济上的特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学院建立了勤工俭学机制和校内“1家1”希望工程。 为提高学生素质,学院成立了900人的学生艺术团,包括管乐、民乐、合唱、舞蹈等表演队,220人的学生管乐团曾参加“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的演奏;有学生电视台、学生报社、学生文学社等10多个业余社团,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成长和成才的大舞台。 欢迎报考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她是莘莘学子的理想家园,足有志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成才绿洲。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始建于1952年。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四川省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试点院校、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 学院占地1033亩,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设有道路与桥梁工程系、汽车工程系、运输工程系、航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经济管理系、人文艺术系、轨道交通工程系、公共课教学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12个教学系部。开设本科专业2个,专科专业35个,其中中央财政重点建设专业6个、国家级交通运输示范点专业2个、省财政重点专业10个。现有教职工806人,其中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员30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150余名,有省级教学团队4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优专家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四川省教学名师3人,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交通运输部交通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5人、交通运输部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 图书馆藏书120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7亿元,固定资产5亿元。建有国家和省部级实训基地3个,生产性实训基地5个,校内实训面积近19万平方米,校外实训基地超过200个。 学院设立的奖学金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院奖学金、社会及企业奖学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金和助学贷款。 学院立足交通,面向市场,服务社会,已形成“引名企入校园,融专业入社会,育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特色,积聚了丰富的就业资源,形成了由国有、民营、外资企业构成的就业资源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学生以素质全面,专业扎实等特点受到社会各界及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达97%。2005年以来,连续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敬德修业、拓道致通”为校训,发扬“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学理念,正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人人成才、美丽和谐”的高职院校。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因水而起,因水而兴。学院创建于1956年,系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恪守“禹脉传承,厚德励志”校训,秉承都江堰2200年水利文化积淀,历经几代水利人培育,延续灌县水利学校、灌县水利专科学校、四川省水利学校、四川省水利电力学校历史,于2003年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六十年来,学院立足四川、面向西部、依托水利、服务社会,为水利、水电、水产行业培养了四万多名技术骨干和管理中坚力量,在四川水利水电行业享有“黄埔军校”的美誉。 “5.12”特大地震,学院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学院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在崇州市羊马新城建成羊马新校区,形成两地三校区办学格局。学院现有占地854.3余亩,建有都江堰老校区、双合实训校区、羊马新校区三个校区,建筑面积24万余平方米,资产总值6.51亿元,藏书量近56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1亿元。 学院下设七系一部两中心,开办专业涵盖水利、水电、水产、建筑、测绘、地质、资源环境等行业,其中,水利部、四川省示范(重点)专业6个,省级精品专业1个,形成了以工科专业为主,综合类专业和边缘学科并行,省级重点专业为骨干、院级重点专业为基础的专业建设体系。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55人,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人员13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四川省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全日制在校生1万余人。 学院水利职业教育特色突出,产学研结合,培养实用型人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学院建设了集3×1250KW教学科研水力发电厂、水工机械制造实习工厂、勘测设计院、工程建设监理公司于一体的实训校区。实训校区产学结合,在提供1000余名学生专业生产性实训的同时,年实现社会生产总值数千万元,在国内高职高专院校中独具特色。近年来,学院突出产教融合的主线,积极加强与行业、企业、地方的合作,先后组建了四川水利职教集团、四川水利职教大校园,和四川水利人才教育基地,并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建筑工程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中国铁路建设集团、武警水电部队和西部十省区水利、电力、勘察测绘行业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2006年,在教育部高职高专办学水平评估中,学院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获评优秀级。2015年,学院顺利通过水利部和四川省验收,成为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和四川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并成功创建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学院步入发展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站在新的起点,作为四川水利职业教育的领头羊,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责无旁贷。我们将抢抓国家大力推进水利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历史性机遇,坚持“改革创新、巩固成果、转型发展、提升质量”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做精内涵发展,做实校企合作,做足教育培训,做强职教品牌,做大社会服务,不断续写四川水利水电行业“黄埔军校”新的辉煌,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实现伟大中国梦再立新功!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省唯一一所电子信息类公办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始建于 1976年,是四川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培育单位、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四川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学院地处秦巴腹地,位居成绵广电子信息产业带、川东北经济区,毗邻四川军工电子、军民融合产业园和广元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行业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引领和创新发展优势明显。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520亩,总建筑面积19.1296万平方米,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7941万元,教学用计算机3223台,馆藏纸质图书56.12万册,电子图书5.6万册。在校学生7331人,有专任教师330人,其中,正高级24名,副高级95名,“双师型”教师135名。设有机电工程系、电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与管理系、电气工程系、数字艺术系、汽车工程系、基础教育部等教学单位,开设了应用电子技术、软件技术、数控技术等41个高职专业,基本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专业结构体系,现有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专业2个,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特色专业1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4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3门。取得省级教育教学类和应用科研项目133项,市级科研项目106项,国家授权专利223项。公开发表论文1960篇,其中核心期刊518篇。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学院以委市共建为支撑,强化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搭建了4大发展平台(创新创业平台、校企合作平台、集团化办学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形成了“一支撑、四联动、四平台”的“144”办学模式,为学院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全面提升学院综合办学实力。学院先后被确定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机构、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广元市外派人员培训基地、广元市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广元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广元经济开发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训中心。学院还牵头成立了四川电子信息行业职教联盟、广元职业教育集团、广元市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建成了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四川移动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广元院士(专家)工作站、广元云计算大数据工程研发中心。学院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产业园建设,引进了联想客户服务中心、广元天英精密传动公司等企业建立“校中厂”,与广元经济开发区签订协议建设“厂中校”,与广元市利州区共建“广元创业孵化园”。为推进广元职教资源转化、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学院努力构建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联想、华为、中兴、惠普、谷歌、西门子等国际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成联想、中兴等企业学院,组建了数十个定向培养班,“平台+方向、双元主体、双证融合、双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并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学院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通过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构建了“引培孵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六位一体”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发展影响力排名位居全省前列,获“全国第三批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省级科技孵化器”等称号。学院学生先后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际软件设计大赛、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得奖项550多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00余项,获奖1600余人次。 长期以来,学院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为先”的办学理念,秉承“崇德、笃学、尚能”的校训,形成了“奋斗、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确立了“立足信息产业、争创西部一流”的办学定位,走出了一条“根植信息产业、培养信息人才、服务信息社会”的特色发展之路。学院先后荣获第五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国家体育总局表彰的“2012年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院地址:名称: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东坝校区 地址:广元市利州区奔月路307号 邮编:628017 名称: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雪峰校区 地址:广元市利州区学府路265号 邮编:628040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是: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优秀等级单位 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高校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高校 四川省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高校 “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交流计划”试点学校 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院校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高职院校,是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是中国西部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邮电通信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环路内,紧邻成都东站,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4800余人。包括与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及联合培养的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生,火箭军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生,武警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生以及其他专科层次学生。 办学特色鲜明。学校设有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和市场营销等20个专业,建有一批国家重点专业、省级重点专业和省级精品课程及在线开放课程。 校企融合发展,实践环境优越。学校拥有与通信运营企业同步的实验实训环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700余万元,生均使用的仪器设备值超过1.9万元。建有“通信工程综合实训平台、移动通信综合实训平台、电子信息综合实训平台、信息技术及应用综合实训平台、财经管理综合实训平台”5个综合实训平台,以及号百商旅、通信工程设计、数字媒体创意与设计等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有四川省移动通信虚拟仿真实训中心、VR/AR校企协同创新中心、FTTX网络培训基地、综合化维护基地、4G(IMS)实训室、LTE实训室、IPRAN/PTN实训室、WLAN网络实训室、应急通信实训室、网络安全实训室、物联网实训室、建筑智能化工程实训室等70余个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150余个。 师资力量强。学校建立了结构合理的“两结合三师”教师队伍(即专兼结合、校企结合,教师不仅是教师、工程师,又是培训师)。拥有由教授和副教授领衔工学结合、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双师”素质教师超过90%;有工信部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专家;聘请了多名通信运营企业高管担任名誉教授、客座教授。 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共性教育,围绕培养“有品味的大学生”工程,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及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着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多年来,毕业生初始就业率均超过99%,专业对口率达到80%以上;就业单位主要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通服等通信运营商及支撑服务企业,就业质量好。 六十年风雨兼程,一甲子春华秋实,学校秉承六十年的优良办学传统,坚持“面向邮电,服务社会;立足西南,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努力实现“让每一个学生成才,使每一个邮电通信与信息企业使用我们的毕业生;让每一个员工提升,为每一个邮电通信与信息企业员工提供终身教育服务。”做优做精学历教育,做大做强培训业务,努力“成为一流的邮电通信与信息教育服务专家”。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56年,是江西省教育厅直属管理的公办高校,江西省示范院校,是江西省能源类高校的领跑者。半个多世纪以来,学院立足能源不动摇,服务区域不间断,获得极高的社会美誉度。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江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优秀单位”、“江西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100多项。 2013年8月,学院整体搬至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玉湖湖畔,南眺红色安源,北邻高铁车站。新校园占地面积630亩,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教学、生活设施一流,实验、实训设备尖端。崭新的校园,与半个多世纪的优秀办学传承、半个多世纪的深厚文化底蕴完美对接,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1万余人,设有采矿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和成人教育部、煤矿安全培训部等10个系部,开设34个高职专业,其中,光伏、采煤、矿山机电等3个专业全国重点专业,数控技术等6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机电一体化为省级示范专业,会计、动漫设计等专业为学院优势品牌专业,覆盖机械、电子、建筑、采矿、管理、计算机等领域。 学院共有教职工457人,在职专任教师中有教授48人、副教授99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5人、全国煤炭行业专业带头人4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7人、江西省首席技师3人、“双师型”教师164人。教师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的同时,尤其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力争让每位学生都练得一身“绝技”。 学院建有校内实训室90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省财政支持的实训中心4个,校办实习工厂1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174万元。 建校以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各类毕业生8万多名,绝大多数已成为各条战线和行业的骨干。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党委书记陈辉光,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曾页九,世界煤炭行业杰出工程师、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吴则智,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康忠佳等人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学院坚持“厚德、强技、求是、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与格力集团、三一重工、中鼎国际、用友集团、比亚迪、中兴通讯等知名企业结成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战略联盟,签订“订单培养”协议,设立企业冠名班,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与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相结合,采用“订单式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校企互动项目导向”等一系列既能满足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又能够兼顾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从学校到企业、从学习到就业的无缝对接。 为增强学生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学院以学生需求为经、以企业期望为纬,不断加强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品质与技能兼备;引进“专本套读”的育人模式。学生毕业时可参加江西省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院校深造;所有在校生均可在专科学习阶段套读自考本科。 学院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与合作伙伴联合举办招聘会,为学生和企业用户提供面对面接触的平台。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发展潜质,成就了学生高质量就业、高质量服务企业、高质量成就人生。由于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院拥有辐射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网络,毕业生就业率连续9年高于全省高校平均水平。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国家公办,隶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始建于1917年,是一所拥有百年办学历史的行业学校,也是全国电力行业唯一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地处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校园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总占地822.72亩,校园环境优美,教学及生活设施一流,建有电网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实训基地、电网信息运维实训基地、电网设备状态检测培训基地等国内一流的实训基地及涵盖电力行业各专业工种的专业技能实训室。此外,学院还拥有自主设计及独立进行生产经营管理融“产学研”于一体的生产型校外教学水电站,装机容量3×1250kW,是学院电力类、动力类及其配套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重要基地。 学院始终坚持电力特色的精品办学思路,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控制招生规模,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大力开展订单培养,推行现代学徒制教育,实施学校与企业“双主体”(校企共同培养,共同开展评价与考核)、“双面向”(基于“面向企业”和“面向岗位”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双认证”(学校评价与企业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在国家电网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从企业引进技能型高端人才,构建起了“校企互动、人才互用”师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现已打造出一支高水平“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全院543人的教工队伍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 41.07%,副教授及以上占比 40.33%,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电力工匠、专业大师、技术能手40余人。长期以来,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稳定、就业质量高,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保持在80%以上,60%以上的学生就业于国有企事业单位,学院连续多年荣获 “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展望未来,力争到2020年,学院初步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和行业院校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四个基地——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培训研究和成果转化基地、高质量社会服务基地和优秀企业文化传播基地,实现技能培训国网引领、高职教育国家示范、职业技能鉴定行业领先、科技创新跨越发展的一流高等院校。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江西省首批独立设置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是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创办于1954年,先后经历了调整、升格、合并、更名等发展阶段,至今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江西省乃至全国高职教育整体布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学校座落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南昌,现有三个校区(瑶湖校区、青山湖校区、高新校区),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各校区生活服务与运动设施配套齐全,尤其是瑶湖校区位于南昌市昌东高校园区内,毗邻风景秀丽的艾溪湖和瑶湖,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交通便利,是莘莘学子学习与生活的理想场所。 学校师资力量强大,队伍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学校现有教职工总数849人,专任教师552人中,教授45名,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占26.3%;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44.2%;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占66.5%。学校现拥有2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纺织专业、机电专业),1名省级学科带头人,3名省级教学名师和13名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近3年,学校承担了26项省级课题,建有5门省级精品课程和30门院级网络课程。学校设有轻纺服装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二级学院。各类在校生万余人,设置专业45个,其中染整技术、服装设计、纺织品装饰艺术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商务英语等5个专业为江西省高职高专示范性专业;染整技术和现代纺织技术2个专业为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机电一体化、软件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服装设计等4个专业为省级高职示范重点建设专业,数控技术、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纺织品检验与贸易、室内艺术设计等12个专业为院级教学改革专业。近几年,我校先后有近20个专业与长珠闽地区大型企业开设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特色班,共同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实用性技能人才。 学校固定资产总值5.318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582.96万元,生均值为7850.87元;图书馆拥有73.44万册各类藏书及6144GB电子图书,生均67册。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场所131个,并与各类大型企业共建111个校外实训基地。设有2项中央财政支持的建设项目,2个江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专业技能实训中心,1个江西省综合培训基地。学校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江西省纺织服装鞋帽研究所。 近年来,学校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办学水平逐年攀升,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取得了优异成绩。先后被授予“江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南昌市精神文明单位”等30多项省、市、厅级荣誉称号。涌现出世界名模、亚洲皇后李冰、江西卫视都市频道主持人亚芝等许多优秀毕业生,许多在校学生在省内外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充分展现出我校学子的职业技能风采,彰显出学校的办学特色,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力。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遵循“秉承传统、立足行业、内涵发展、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践行“经纬有序、德技双馨”的校训,致力培养适应各行业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力争使学校成为“轻纺人才的摇篮、职业培训的中心、技术服务的基地”,为加快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发挥引领作用。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创建于1978年,前身是北京化工学院第二分院、北京石油化工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00年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划转到地方,由中央与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管理为主。2011年,成为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培养试点单位;201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经过近40年的办学历程,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相结合,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工程实践特色的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位于京南大兴,是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资格高校,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CDIO国际合作组织正式成员,是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7424人(其中,本科生6991人,含留学生20人)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52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75人,博士研究生6人,设14个教学院(系、部、中心)。目前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化学工程、机械工程、安全工程3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3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教职工835人,其中专任教师526人。具有高级职称27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3.0%;具博士学位26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0%;平均年龄43岁;生师比14:1。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3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高创人才支持计划3人,北京高校长城学者培养计划4人,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8人,北京市教学名师5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10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81人,北京市科技创新团队11个,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 学校坚持特色发展和科研兴校战略,以能源科技创新为主线,在能源工程装备、清洁能源化工、城市安全生产、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相关技术经济管理和文化建设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目前有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5个,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建有首都清洁能源(油气)供应和使用安全保障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关村能源工程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市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学科创新平台。 近几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课题130余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300余项,横向课题700余项,发表SCI/SSCI、EI检索论文4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0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50余项。 学校现有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业6个,教育部特色专业3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8个,“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北京市特色专业5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拥有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8个,北京市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2个,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1个。学校秉承崇尚实践、知行并重的理念,构建起协同共赢、长效稳定的产学合作育人机制,造就了一大批职业素养优良、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先后与燕山石化等130余家企事业单位共建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是北京地区首个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实验基地、市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首批市级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单位。近年来,学生参加国家和北京市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大赛,在电子设计大赛、化工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物理竞赛、智能机器人创新等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用人单位好评,已累计为国家和北京培养了3万多名毕业生。 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学生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获得一银一铜。自主培养的学生运动员1人达到奥运A标、1人达到国际健将标准、6人达到健将标准。体育工作连续五年获得首都高校“朝阳杯”称号。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法、德、美、挪威等10余个国家3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组织本科“十佳学生”赴美交流,开展“国际青年领导力培训项目”等学习,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研究生、本科生到欧美地区高校进行访学研修。学校开设“中法工程师班”,实施“3+1+2”中法工程师联合培养。学校是“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成员高校,连续获批北京市外国留学生“一带一路”奖学金项目。 学校积极融入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与北京市安全监管局、大兴区政府、中关村软件园以及一大批企事业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市安全监管局共建北京市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院,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服务、技术咨询、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工作;与大兴区、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共同发起建立京南大学联盟,服务地方和北京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基础设施齐全,办学条件优越。清源、康庄、燕山三个校区总面积466亩,校舍建筑面积21.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14亿元,纸质图书82万册、电子藏书121万册。 面向未来,学校确立了立足北京、依托行业、面向全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产业的办学指导思想,着力打造北京市属高校一流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致力为国家石油石化行业、新兴能源产业、城市安全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加快实现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大学的目标。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2021-02-01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原: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93年,由上海海外联谊会、上海市海外交流协会、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员会等六个统战系统的社会团体及民主党派共同举办的民办公益性高职院校。市首批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民办非营利高职院校之一(1999年),市首批依法自主招生的高校之一(2005年)。2014年7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复更改为现名。现有嘉定、青浦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22.44万平方米;下设党政机构11个,直属机构3个,教学机构有:3个二级学院、5系1部;招生专业30余个,已形成“以工为主、文商两翼”并举发展的专业发展布局;现有在校生6100多名,教职工422人,专任教师295人。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占81%以上、硕士以上占63%以上、高级职称占22%以上、中级职称占31%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42%;历年来学院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近6万多名高技能人才。学院现有纸质图书46万多册,3个数据库,2668台教学用计算机,116个网络多媒体教室;已建立94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85个校内实验、实习、实训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616.29万元。学院被评为“2015-2016年度上海市十佳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并授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2017年5月被评为“2015—2016年度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文明单位”;2019年4月被评为“2017—2018年度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文明校园”。信息公开工作在2015—2016年度市属高职高专21所院校中脱颖而出,位居前三名;2016—2017年度被评为优秀单位;2017年12月学校首次被评为“2016—2017年度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2017年度高校治安安全示范点”;2017年,获得中国技能大赛——上海市职业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2017年,获得“星光计划”第七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2013-2019年连续六年获得上海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2019年4月被评为“2017—2018年度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文明校园”;2019年,获得2019年上海市教工羽毛球比赛优秀组织奖;2019年,荣获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八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区组织贡献奖和优秀组织奖。近年来,学院在高职教育国际化特色、智慧型校园建设、产教融合、探索实践双元制教学模式,以及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四有”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特色鲜明的办学思路,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学院在教育教学中逐渐形成“理想素养有境界,知识技能有特点,创新创业有实践,终身发展有潜力”的新型工商“四有”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探索与实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内涵建设为抓手,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中心,,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以“建设成若干专业成为市级重点、若干专业特色鲜明的面向企业、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上海市示范性特色民办高职院校”为目标;坚持“稳定数量、提高质量、不求做大、但求做精”的办学定位;坚持公益办学,办学之路,秉承“诚信办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持续开展现代学徒制和1+X证书制度,重点建设上海一流专科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餐饮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互联网)”及“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汽车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特色专业群。近年来,为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的工商“四有”人才,学院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办学特色。先后与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以及台湾地区近30所院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备忘录或协议书,开展多项师生交流;已有两百余人次教师和管理干部赴海外培训考察、近五百名学生到国外参加专升本、“三明治”培养等学习和实习;学院已获得聘请海外教师的资格,并已聘请了海外名师来学院任教。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突出技能培养的鲜明特色。学院建有教育部认定的“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移动互联网产业生产性实训基地”两个生产性实训基地,“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拥有市政府资助的“汽车运用技术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与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校内实训场所8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94个,获批4个校企合作(技师学院)项目。学院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办学要求,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推进“理实一体、工学交替”的高职办学模式。与上汽集团、央企大唐集团、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思科公司、上海海派玉雕协会、上海美术家协会、上海会展协会、北京国际会展中心等知名企业和行业加强校企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学业与未来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同时,学院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加强与嘉定职教集团和嘉定区内上百家企业合作,在提升学院为嘉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大量的机会,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在课程设置上,不仅注重理论课与实习实训课的交替,而且还加强了自然科学课程与人文课程的融合。学院开设了各类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考证课程,供学生自由选修,不断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择业竞争能力。教育教学成果斐然,各级各类竞赛成绩突出。目前有上海市“精品课程”12门、市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市级教学团队5个、院级精品课程22门;教职工共发表学术论文230多篇,其中核心4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25种;市级以上科研立项70余项。近年来,学院师生参加各项赛事获奖数居同类院校之首。荣获市级以上组织奖、团体奖等各类奖项60多项;市级以上各等级奖项216人次,2019年组织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八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其中学院获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八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区组织贡献奖和优秀组织奖,计算机系“物联网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代表上海市参加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决赛分获得全国二等奖、三等奖;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八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17个竞赛项目中获得一等奖7人次、二等奖6人次、三等奖25人次,5个团体一等奖和1个团体二等奖等好成绩,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四大品牌”上海市职业技能大赛“机器人操作与示教”项目中荣获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上海选拨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在“华为杯”网络技术大赛中,计算机信息系参赛学生几乎包揽头几项大奖,成绩斐然,其中1人获得特等奖、2人获得一等奖;第21届FHC国际烹饪烘焙艺术比赛中获得5银一铜;上海市第八届星光计划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我院教师获得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珠宝系谢建维同学参加“珠宝加工”赛项,顺利进入中国集训队。加强就业指导与宣传工作,确保较高的就业率和签约率。近几年来,学生毕业就业率和签约率年平均达99%以上。201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签约率分别为100%和99.2%,位于全市高校前列。学院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发挥学院优势,帮助学生理性规划未来,把握就业机遇。学院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持续加大力度,举办了多场大学生就业、创业竞赛活动,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上海赛区金奖2个、铜奖4个、优胜奖8个。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22 223 224
  • ...
  • 262 26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