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东风公司”)是中央直管的特大型汽车企业,总部位于“九省通衢”的江城武汉,现有总资产3256亿元,员工16万多名。东风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军车、关键汽车总成和零部件、汽车装备以及汽车相关业务。事业分布在武汉、十堰、襄阳、广州等国内20多个城市,在瑞典建有海外研发基地,在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区域建有海外制造基地,在南美、东欧、西亚等区域建有海外营销平台,拥有法国PSA集团14%的股份,是PSA三大股东之一。经营规模超过400万辆,位居中国汽车行业第2位;销售收入超过6000亿元,位居世界500强第65位、中国企业500强第15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3位。 东风公司于1969年创立于湖北省十堰市,前身是“第二汽车制造厂”,1992年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2005年成立控股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2017年完成公司制改制,更名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东风公司建设发展近半个世纪以来,积淀了厚重的科技与文化底蕴,构建起行业领先的产品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与客户服务能力,累计产销汽车超过4000万辆、上缴税费超过4000亿元,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就业、改善民生福祉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东风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各项事业呈现新气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开辟了发展新境界。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2022-03-01
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2022-05-24
山东巧媳妇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巧媳妇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以生产酱油、食醋、酱类、蚝油、料酒、复合调味料等为主的专业化调味品生产企业。在济南、青岛、淄博、菏泽、泰安等地建有大型生产基地,是长江以北产能最大的调味品企业之一。已形成以山东为核心,辐射全国的营销网络,产品先后出口韩国、东南亚、非洲、欧洲等地,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美誉度。 唐宋以来,酱醋酿造业日益发展,酿造工艺日益精湛;至明清时期,临淄地区的酱园等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当时较大的酱园店有“福源永”、“东泰城”、“永顺和”、“源兴永”等。 山东巧媳妇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为1895年由李锡汉、袁世恩创办的“福源永”酱园店和1900年由胡天文之父开办于西关的“永顺和”酱园。1954年,公私合营,整合上述酱醋手工作坊到临淄县副食品加工厂,1971年成立临淄区酿造厂。1997年,改制股份制企业为山东淄博巧媳妇食品有限公司,并于2010年发展成为山东巧媳妇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拥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先进的科研监测设备,科研能力已达到行业一流水平。在酿造技术上,“巧媳妇”几代人在实践中秉承传统酿造工艺之精华,结合现代化生物工程不断创新,陆续研发出一系列满足现代人口味需求的新产品。 巧媳妇品牌先后荣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山东著名商标等,企业先后被评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山东高新技术企业”、“山东老字号”、“山东省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山东省食品工业标志品牌”等,巧媳妇原汁酱油被评选为“中国传统食品标志性产品”,“巧媳妇牌”清香米醋在同品类产品中全国销量领先,巧媳妇牌味极鲜酱油、原酿酱油、原汁小米醋、凉拌醋、原酿黄豆酱、臻蚝蚝油荣获2018年山东省食品行业产品感官质量金奖。 作为山东老字号企业,山东巧媳妇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秉承“酱人,酱心,酱香”文化传统,努力践行“成为健康、快乐生活的创造者和领导者”的企业愿景。不仅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更向社会公众传递健康、快乐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近年来,公司不断探索尝试传统酿造工业的转型发展,弘扬中华传统酿造文化,建成“齐民要术酱文化体验馆”。向游客展示悠久的酿造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深厚的酿造文化,让游客亲身体验酱油、食醋和酱等调味品的生产过程,实地了解调味品的生产原料、生产工艺,创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我们将不忘初心,发扬工匠精神,坚持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秉承传统,不断创新,弘扬中国饮食文化,愿与社会各界携手合作,共图发展。
山东巧媳妇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2021-08-31
山东久力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久力工贸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五莲县永久蓄电池厂,始建于2001年,位于五莲县于里工业加工集中区,至今已有16年的历史。2013年,我公司淘汰落后产能,投资15000万元,建设完成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厂区,新厂区占地72亩,总建筑面积55000平方米,注册资金10000万元人民币,法人韦学忠。集团公司下设三个子公司:日照市金砖砖业有限公司、日照市金力新型墙材有限公司、山东久力工贸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烧结页岩砖、烧结页岩多孔砖、复合自保温砌块等新型建筑材料,以及拉网式起动用铅酸蓄电池全系列产品      公司经过不断的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设备改造、与名校合资合作等方式,逐渐发展壮大为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集团企业。目前公司资产达到了1.8亿元,产品实现年产值3亿余元,销售额2.3亿元,产销及市场占有率均名列山东省前茅。       2013年引进意大利的蓄电池冲扩成形、连铸连轧生产线及世界领先的装配焊接等生产线,聘请国家蓄电池研究所专家到我集团指导。       2014年企业技术中心被评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青年文明号企业。       2015年公司又通过了《铅酸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成为山东省内两家启动蓄电池生产企业之一。       2016年公司又组建了企业动力电池工程研究中心及山东清洁电池工程技术设计中心,以及与山东理工大学合作成立了久力新型电池联合研发中心。       2017年与钱逸泰院士合作成立院士工作站。       公司的科学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起动用蓄电池获“山东名牌产品”荣誉、“庆升”商标获山东省工商总局认定的“山东省著名商标”。      
山东久力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2021-09-13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钢集团)坐落于日照市岚山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东临黄海,南距岚桥港5公里、岚山港6.7公里,东北距日照港40公里,拥有从原材料进口到成品外贸输出的全流程贯通港口——岚北港。自2003年成立以来,企业始终保持“日钢速度”跨越式发展,已连续十四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五年稳居全国钢铁企业竞争力极强第一梯队企业;荣获“2020年中国卓越钢铁企业品牌”“钢铁行业改革开放40周年功勋企业”“山东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2019年度山东省新材料领军企业”“山东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山东省新跨越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 日钢集团主营产品包括热轧卷板、热轧薄板、冷成型板、酸洗薄板、镀锌薄板、型钢等,是目前全球极具规模的ESP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精品钢材占80%以上,产品荣获中钢协金杯奖、山东省名牌、山东省著名商标、山东省知名品牌等荣誉称号。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805亿元,净利润100亿元,连续十三年居日照市纳税榜榜首, 荣获日照唯一“经济发展功勋企业”称号。 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日钢集团将不忘创业初心、提振发展信心、增强创新决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钢铁产业基地化、绿色化、品质化,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为中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日钢力量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021-09-09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成立于2006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天津财经大学与广东珠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按照独立学院模式和机制合作建立的一所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院校。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的举办方实力雄厚,举办方之一的天津财经大学系新中国最早建立的五所财经大学之一,拥有50多年的办学史,积淀深厚,在财经教育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另一举办方广东珠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则系一家集住宅、商业、酒店、教育、医养、产业六大业务为一体的大型多元化企业集团。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坐落于风景优雅,环境清新的天津市宝坻区京津新城,紧邻津蓟高速公路,交通便利。校区占地面积900亩,基础设施完备,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专业实验室等一应俱全;图书馆纸质藏书87万册,电子图书310万册,电子期刊10924种;另建有标准田径运动场、体育馆、乒乓球室、健身房及足、篮、排、网球场等体育设施,学习及生活条件优越。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管理严格规范,奉行“以学生为本、以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与追求卓越精神、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潜质的应用型人才。学院牢牢把握教学质量生命线,通过建设一流教师队伍、深化教学改革以及建立实验室、实习基地等措施确保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400余名,同时常年聘有外籍教师在校任教。学院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金融学、保险学、税收学、经济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英语、日语、俄语、汉语国际教育、广告学、传播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音乐学等42个专业及专业方向,覆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领域,学科体系完备。目前在校生9200余人,生源范围涵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至此,学院共送走八届毕业生,每年约有3%-5%左右的毕业生考入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知名大学的研究生,招生数量、招生质量逐年提高,实现了入口与出口、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 珠江学院自建院以来始终以重锤打造天财珠江特色育人品牌、创建国内一流新型本科大学为目标,经过十一年的探索与发展,学院已经成长为一所学科体系完备、学生综合素质高,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新型本科大学。全院师生将继续干事创业,拼搏进取,为创办一流新型本科大学的目标不懈努力。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2021-02-01
天津市职业大学
天津职业大学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南开大学第二分校、天津大学化工分校,是全国最早举办职业教育的高等职业院校之一,也是天津市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综合性高职院校。学校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是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天津市滨海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坚持“服务为本,应用为根,质量立身,卓尔不群”的办学理念,秉承“育德育能,力实力新”的校训,发扬“勤奋、求实、团结、创新”的校风,立足天津、面向全国,积极投身于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努力办好国内领先、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 天津职业大学目前为“一校两区”办学格局,分主校区和海河园校区,建成建筑面积约420000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已达3.11亿元(生均 1.8万元)。图书馆藏书近140万册,中外文期刊资料13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79个,资源总量约26T。 天津职业大学下设10个学院和3个教学部。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联合开设6个本科专业,培养应用型、高端技能型人才。现有在校生1.7万余人,其中专科生16000余人,应用型本科生900余人。自建校以来共培养毕业生110000余名,为天津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天津职业大学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956人(其中,专任教师565人,正高职称69人),拥有国家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2个、天津市优秀专业教学团队1个,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国家教学名师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级技能大师1人,国家级烹饪大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6人,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1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提名人物1人,天津市技术能手12人,全国黄炎培杰出教师4人,全国师德标兵、天津市德业双馨十佳教师1人,天津市突出贡献技师1人。1名教师两破世界吉尼斯记录。 天津职业大学坚持教学立校,教学建设成绩斐然。主持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0项、二等奖14项。由我校教师主编的40种教材入选“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装备制造类、旅游类示范专业单位,拥有中央财支持重点建设专业10个、央财支持实训建设项目4个、天津市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5个,国家精品课程14门(其中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3门)。眼视光技术、酒店管理、包装技术与设计等3个专业获批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立项。 天津职业大学坚持科研强校,科研工作成果丰硕。“十二五”以来,建有全国职业院校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中心、天津市包装生产线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学生科技创业服务平台等多个科技研发平台,拥有应用技术研究中心11个、协同创新中心4个,校企研发中心、校校基础研究基地若干个。教师获得各类纵向课题立项464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立项188项),横向课题立项164项(其中横向科研经费引进5000余万元)。学校自2009年起一直是天津市专利试点单位,专利授权1205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5项),2017年专利授权数位居天津市所有高校第4名。教师在重要期刊发表论文861篇,人均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数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 天津职业大学坚持服务兴校,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先后建设“雄安新区培训基地”、“西南培训中心”、 “应用技术研发中心(西南)”、“蓟州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等,与政府、行业企业开展师资、职业技能培训和应用技术开发等多种合作;承担教育部任务定点帮扶云南红河、新疆和田职业院校,筹建天津职业大学威县分校等精准扶贫工作,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科研开发等方面帮扶成效显著。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十二五”以来完成各类社会培训16.8万余人次,各级各类鉴定5.2万人次,承担天津市“职业培训包”项目97个培训包的开发任务。 天津职业大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天津空港经济区建立区校企理事会,政校行企多方联动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天津市民政局、福老基金会等养老机构,创新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试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汽车专业教育集团等4个专业型职教集团,引企入校,林肯、百胜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校内建设技术培训中心,在校外建设实训基地,创新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参与滨海新区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建设,服务高端装备制造业。 天津职业大学充分利用区域与自身优势,深化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有关院校建立友好校际关系,进行合作办学、师资培训和留学生教育。 天津职业大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六大核心素养的学生素质教育体系。通过构建“四三”工作模式,培育“新职百工”,打造新时代又红又专、既专且博的新工匠。近三年学生在“挑战杯”、“彩虹人生”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天津市特等奖1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项,2016、2017年学生获全国高职学生“劲牌阳光奖学金”特别奖。学生在国际、全国和天津市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十二五”以来,共获国际比赛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国家级竞赛奖175项(其中一等奖70项)、省部级竞赛奖811项(其中一等奖175项)。学校学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平均就业率达97%,始终保持在天津市高校前列。 天津职业大学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内修文化内涵、外树品牌形象,构建“天职小厨”融媒体平台,打造“天职工匠”“天职记忆”“天职循墨”文化系列,形成了鲜明的、具有“天职”特质的品牌文化。 天津职业大学全面贯彻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以校级领导班子全职化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全面推进学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大力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攻坚,切实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与水平。 天津职业大学办学成绩显著。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首届“黄炎培优秀学校奖”、“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天津市职业大学 2021-02-01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原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学院地处北辰区(原天津大学冶金分校校址)。校园环境幽雅,教学设施齐备先进,住宿条件干净舒适,体育场馆设施齐全,现有各类在校生7000余人。学院设冶金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机械工程系、智能技术系、经济管理工程系、基础课部、思政课部、体育部等八个教学系(部)。我院治学严谨、校风优良,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教育目标,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获得"市级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市级劳动模范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院拥有一支以国家授予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天津市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天津市劳动模范教师”、“天津市优秀教师”、“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教师”等为骨干,以毕业于全国名牌大学的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学院有专任教师179名,其中博士学位教师1名,硕士学位教师54名,正高级职称3名,副高级职称71名,中级职称66名。学院专业教师中有双师型、双师素质教师100名。 学院拥有具有时代特色的校园网、闭路电视系统和微机教学系统。占地60余亩的实习实训区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9个,实验、实训室、实习车间共71个。共有设备2785台(套),设备资产值由“十五”的1100万元增至目前的5194万元。学院的金属制品、电气工程、机电一体化、机电、钢管生产实训基地得到市“十一五”、中央财政“十一五”、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支持。学院还与美国罗克韦尔公司合作共建了罗克韦尔自动化实训中心。学院与美国通用电器GE公司双方投资2200万元,合作共建了GE智能平台自动化实训中心。 校办企业设备先进,可接纳本校学生专业实习并生产自己的定型产品。学院先后与天津钢管公司、天钢集团、线缆集团、三星电机公司、通用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合作,共同建立了教学实习和实训基地。 学院是“滨海新区冶金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天津市工业系统冶金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教委系统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核基地”、“天津市青年技能人才示范基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天津市冶金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学院全面推行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以就业为导向,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灵活调整专业方向,加强专业改革与建设。以职业岗位群要求为依据,采用“教、学、做”一体教学方法,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建设,丰富专业教学内涵。在专业建设中积极构建以冶金专业为特色,以制造业、电子专业为骨干,财经管理等文科类专业共同发展的结构模式。学院现有冶金类、机械类、电气类、财经管理类专业共19个。学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近两年,学院承办、参加了多项国家级和市级高职高专技能竞赛是,其中有6人次获得全国二等奖,14人次获天津市一等奖,15人次获得天津市二等奖,14人次获得天津市三等奖。2011年在全市获得一等奖并保送升入本科院校学习的86名学生中,学院10名同学位列其中,在天津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 学院注重校企联合,并设有就业指导专门机构。学院与本市几十家国有企业及合资、外资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施“订单式”培养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近年来我校各类毕业生就业率达96%。学生良好的素质得到企业认可,企业对我院毕业生满意、基本满意率达到92%以上。学院被天津市教委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2009年学院迎来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面对关系学院生存发展的严峻考验与挑战,全院教职工奋力拼搏,以自己出色的工作与学院共克时艰,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取得了评建工作的全面胜利,顺利达到“通过”标准。 学院国际交流历史悠长。自1986年与德国埃尔夫特地区职业学院建立联系以来,先后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建立了友好校际往来;与澳大利亚丽晶斯学院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与韩国汉城“柳韩工业高等学校”缔结了姊妹校,建立了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师生跨出国门学习、实践架起了桥梁。 学院设有大学生奖学金、优秀大学生干部奖学金,奖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在校生。学生可申报国家奖学金、市政府奖学金、博爱奖学金、白芳礼奖学金等。根据国家关于助学贷款的文件精神,为困难学生开通绿色通道,指导学生申办助学贷款。学院为贫困学生在校园内提供勤工俭学岗位。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 2021-02-01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始创于1958年,是一所由政府主办的的多功能、社区性高等职业院校,各类学历在校生近万人。学院坐落于天津市中心城区,位于交通要道,交通便捷。50多年的发展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练了“自强、实干、团结、创新”的学院精神。学院曾荣获“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 “天津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是天津市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院面向全国开展的高等职业教育,面向天津市开展的继续教育和面向河北区开展的社区教育构成了学院“一主两翼”的办学格局,成为了区域终身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天津市高职院校中独树一帜,曾被教育部专家组誉为“天津职业教育三大亮点之一”。 目前学院设有社区管理与服务、酒店管理、物流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等24个高职教育专业,形成了以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社区服务、财经商贸、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四个专业组群。拥有现代物流实训中心(中央财政支持)、社区管理基地(中央财政支持)、酒店管理基地(中央财政支持)、早期教育实训基地、会计综合实训中心,自动化技术综合实训中心(天津市财政支持)、数字艺术实训中心、社区养老管理与服务实训中心。包含虚拟企业财务运营中心、智能化楼宇、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数码产品维修、数码钢琴等80余个实训室。建立了联想“3C服务中心”、校园故事咖啡厅、小时代生活馆等企业实景的实训室。 学院依托“政校企(社)”联动平台,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威德国际教育集团、天津泰达集团、北新动画公司、联想集团等多家大型知名企业合作,把企业实际项目搬进校园、企业技术骨干引进课堂,实施校企共育人才。学院以“塑城市职业学院学子形象”系列活动为载体,将专业技能培养与各类活动相融合,多措并举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全面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建有市级精品课程5门(其中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4个市级教学成果奖,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在全市同类院校中保持较高水平。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 2021-02-01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国内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其前身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由始建于1985年的原天津中德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中心与原天津企业管理培训中心合并组建,是中国与德国、日本、西班牙三国政府在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学校坐落在渤海之滨的天津海河教育园区,隶属于天津市政府。 2013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考察海河教育园区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与我校师生亲切交流。2014年10月,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出访德国参加第七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期间,将我校学生亲手制作的“鲁班锁”作为国礼赠送给德国总理默克尔,大大提升职业教育影响力。2008年6月、2013年6月及2017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技能大赛期间三次视察我校。2017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陈昌智亲切会见学校有关领导。 学校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29.44万平方米,教学做一体化的实验实训场所259个,全校仪器设备两万余台套,其中大量是由德国、瑞士、西班牙引进的先进生产型设备,价值逾4亿元人民币,遵循“用最先进的设备培养最优秀的人才”实践教学的理念,打造各专业组群多层次“教学工厂”模式。 学校本科、高职和技工学历教育涵盖先进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与服务、交通技术与服务、软件与通信技术、新能源、经贸管理、文化创意与技术、应用语言等9大专业组群,现有本科专业14个,高职专业39个、中职专业2个。现有在校生近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98%,非学历教育培训规模年均超过2万人次。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682名,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43.2%,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75.9%。每个专业组群均配备外籍专家和客座教授,现有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特聘教授10人,客座教授60余人,先后在学校工作过的百余名外籍专家中,有5名获国家友谊奖、7名获天津市海河友谊奖。学校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名、省市级教学名师4名、国家级技术能手3名、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 学校作为唯一荣获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大满贯的院校(杰出校长奖、杰出教师奖、优秀学校奖和理论研究奖),拥有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6项、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1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开发全国性及国际化赛项13个。2012年以来,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90项、获得局级以上各类科研成果奖11项、授权专利365项,累计派出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192人次,获批省级科研平台“天津市智能装备运动控制系统应用工程技术中心”。 经过30余年办学实践,学校形成以国际合作、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为三大支柱的办学特色。在中德、中日、中西政府级项目合作的基础上,学校拓展与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韩国、柬埔寨、泰国、印尼、古巴、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获批教育部“中德(天津)职教合作示范基地”,获批工信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培训基地试点示范”,获“国家引进外国智力示范单位”称号,设立天津市首个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中西机电工程学院。学校主动对接产业发展,成功实施大火箭、空客、天津航空、博世力士乐、大众变速器、弗兰德、菲尼克斯、GF、麦格纳、CSIP、森精机机床、NZWL、Schlote、中科曙光、海尔等20余项重大校企合作项目,举办不同模式的订单班80余期,定向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超2000人。学校系统构建“政、产、学、研、资、用”六元协同的教育生态系统,获批科技部第三批“国家级众创空间”,教育部第三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与津南区政府合作共建“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中心”,累计注册企业135家,入选中国青年报社评选的“2016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全国50强。 学校坚持在服务中求支持,在贡献中求发展;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承德市建设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在柬埔寨设立澜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服务“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牵手香港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一流高校,建设“双创平台”;服务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与中华职业教育社共同成立军民融合与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研究院;服务精准扶贫战略,支援贵州毕节职业教育,招收新疆双语班学生,结对帮扶困难村。 学校秉承“崇实 求精 致良知”的校训和“海纳百川 敬业乐群”的中德精神,始终坚持聚焦工业发展需求,传承“科学严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致力于培养“政治过硬、技能精湛、诚实守信、理性平和”的高级技师、一线工程师、大国工匠。2017年,学校获批首届天津市文明校园,“天津市2017-2020年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被市政府确定为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单位,明确建设目标“到2020年,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力争成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应用技术大学;到2030年,力争成为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当前,学校正肩负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重要使命,积极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力推进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建设。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 13 14
  • ...
  • 167 16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