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SGC系列太阳电池测试系统
本项目是太阳电池单体和组件生产线上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可以替代进口;该成果创造性地利用光反馈和自动控制技术研制出了恒定光强脉冲氙灯,该氙灯可以发出数毫秒恒定光强的光脉冲(持续时间0.5毫秒到10毫秒可调),且发光强度可大范围调节(调节率1比5),平均功耗极低(1~5W)。基于该氙灯研制的太阳电池测试系统单次闪光就可完成一次完整的测量。与基于频闪脉冲氙灯的产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BH-MTG7便携式微型燃气涡轮发电系统
本项目是一款便携式微型燃气涡轮发电系统。在系统中将高效微型燃气涡轮发动机和超高速永磁同步电机同轴布置,利用微型燃气涡轮发动机直接驱动超高速永磁同步电机,从而使得整个发电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零部件数量少、可靠性高、寿命长的特点;同时由于在系统中增加了回热单元,使得整个燃气涡轮发电系统还具备较高的热电转化效率和较低油耗;此外与已有小型发电系统相比,本项目还具有振动小、噪音低、燃料多元化等诸多显著优势。可作为便携式移动电源、微小型无人机动力、电动汽车增程等而广泛用于单兵发电、野战电源、应急抢险救灾、太阳能光热发电、微小型装备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一种供热、供燃气及空气调节综合型节能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供热、供燃气及空气调节综合型节能系统,包括有太阳能热水系统、沼气池发酵系统和地源热泵耦合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地源热泵耦合系统可给沼气池发酵系统的换热盘管供热水,换热盘管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至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进水管道中,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出水口通过另一分支管道连通至生活热水管道和空调系统的供水管道,空调系统的水可进入到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地源热泵耦合系统种,地源热泵耦合系统的出水管道通过热泵机组换热后进入到生活热水管道和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进水管道中。本实用新型实现供热、供燃气及空气调节的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用于冷却生物质可燃气体并提取木醋液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冷却生物质可燃气体并提取木醋液的装置,包括有矩形的封闭容器,容器内设有多道冷却管排,多道冷却管排在容器内形成在水平方向呈蛇形的气体通道,容器下侧壁设有与冷却管排连通的冷却水入口,容器上侧壁设有与冷却管排连通的冷却水出口,容器上侧壁还设有与气体通道连通的可燃气入口、可燃气出口,容器底部还设有与气体通道连通的木醋液提取口。本实用新型使温度较高的生物质可燃气体大面积接触冷却面,可实现快速冷却、析出和分离,木醋液提取率高。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多喷嘴分散燃烧的低NOx燃气燃烧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NOx燃气燃烧器,综合了燃料分级、烟气再循环和多点分散燃烧控制技术,具有可形成多点分散燃烧的长火焰、降低燃烧峰值温度、均匀炉内热辐射分布、操作便捷、宽调节比、超低NOx排放的特点。技术上成熟,可广泛应用于以气体燃料的各种工业燃烧器及工业炉窑、工业锅炉等燃烧设备,可实现高效燃烧与超低NOx排放。市场预测:该低NOx燃烧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采用气体燃料的各种工业燃烧器及燃烧设备。保守估计,国内具有10多万台的市场容量,以平均每台燃烧器2万元计
长沙理工大学 2021-01-12
高湿污泥移动床高温裂解制富氢燃气技术及装备
针对高含水污泥(特别是危废)预处理成本高、二次污染严重等难题,开发了高湿污泥移动床高温裂解制富氢燃气技术和装备。采用生物质微米云燃烧提供外热源,对高湿污泥进行一体化裂解气化,巧妙利用高湿污泥的水分作为气化剂和氢源,并使得重金属玻璃化固溶于固体残渣中,减少二次污染。建成了示范,处理量为200~300kg/h,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技术指标 污泥处置所得燃气中H2含量可达55%,热值在10 MJ/Nm3左右,投资回报2年。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银川燃气泄漏报警器,西宁天然气报警器
产品详细介绍银川燃气泄漏报警器,西宁天然气报警器,兰州燃气报警器厂家产品名称:可燃气体报警器产品型号:SN-828-1U厂商:深圳市世宁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参数:   工作电压:AC 85-265V   静态电流:≤90mA    报警电流:≤100mA   额定功率:  ≤2.5W(AC 220V供电)   报警指示:工作指示灯显红色闪烁   故障指示:工作指示灯显黄色长亮,蜂鸣器长鸣   工作温度:-10℃~+50℃     工作湿度:≤95%RH(无凝结现场)    报警声压:85dB/m     报警浓度:10%LEL     报警浓度误差:±5%LEL      外形尺寸: 110*70*40MM   安装方式:壁挂报警器应安装在有燃气具、有可能发生泄漏的房间,其他房间的 燃气泄漏有可能不发生警报。严禁在安装过程中,振动、跌落、冲击报警器,否则报警器将会失效。报警器的安装位置,不可正对油烟气。报警器不可安装在通风良好或气流较大处。报警器不可被其他物体遮蔽。报警器不可安装在冰箱、空调等振动物体旁。 亲,你还在为家里东西被盗而烦恼吗?亲,你还在为家中冒烟,液化气泄漏而担心吗?亲,你在外地工作,还在为小孩妻子的安全方面着想吗?亲,你还在为家里的生病的老人无人照料而忧心吗?不用担心,有世宁科技, 一切都是那么简单。世宁科技是专业生产家用安全防盗报警器,烟雾报警器,燃气报警器的生产厂家 。我公司秉着诚信第一,质优价低的信念竭诚为您服务。销售经理: 刘生 15013775514/0755-89206127 商务Q 272820915功能特点:    1、自动复位    2、高稳定性传感器    3、故障自动检测功能     4、采用SMT工艺制造    5、可联动机械手、电磁阀、排风扇    6、探测天然气、液化石油气    7、执行标准:GB15322/EN50194/UL1484用途:防煤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泄露引起的中毒及火灾的现场独立可燃气体报警器。银川燃气泄漏报警器,西宁天然气报警器,兰州燃气报警器厂家
深圳市世宁科技有限公司销售一部 2021-08-23
水-气共容储/释能的高效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传统的抽水蓄能存在需要特殊的地质条件、推广应用受到限制、需要充沛水源、不适合干旱缺水地区、储能密度较低、对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有影响等缺点;传统的CAES(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电站)存在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类燃料,系统经济型不好、储能时压缩空气过程中存在热交换、释能时外热源加热、CAES的能量转化效率与其他储能系统相比有些低等特点。 本系统提出无水坝抽水蓄能模型,兼收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和抽水蓄能技术的优点,摒弃二者缺点,实现热能和压力能的梯级利用。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变储能建筑材料
相变储能建筑材料是一种新型建筑节能功能材料,利用相变储能材料可以使传统能 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时间和地点上进行流转,自动优化能源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匹配,属于 智能能源概念,在建筑中应用这种材料可以显著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其应用方 式主要有两种。 一为通过相变储能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物对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降低建筑 物对传统能源的消耗。冬季,太阳能热丰富的时间为晴天和白天,而我们对太阳能热需 求的时间是晚上和阴天,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不匹配性。利用相变储能建筑材料蓄 存白天和晴好天气时的太阳能,在夜间或阴天将蓄存的太阳热释放出来,使得建筑物利 用太阳能的时间从白天和晴天延长到夜间和阴天,提高建筑物利用太阳能的量。 第二种方式为利用相变储能建筑材料开发电力峰谷差“绿色能源”。在盛夏或严寒时 节,空调或其它取暖设备往往集中使用,造成电力紧张,供不应求,而在其它时段又出 现电力过剩的现象,出现所谓的电力峰谷现象。为消除峰谷现象,电力公司将峰时电价 定为谷时电价的数倍,以鼓励电力用户多使用谷时电。在电力需求的波谷时段,可采用 相变储能复合材料蓄存由空调或制热设备产生的冷量和热量,用于电力波峰时段,降低 空调等设备在波峰时段的用电强度,可从用户侧的角度减小电力峰谷差,实现节电、节 能和节约资源的效果。 此外,相变储能建筑材料还可提高建筑物的热稳定性和热惰性,减缓建筑物室内的 温度波动,在提高室内热舒适度的同时,降低空调制冷或加热设施的启、停频率和运行 时间,并达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
同济大学 2021-04-11
吸能防冲液压支架
 吸能液压支架是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0CB22680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174107)的支撑下,由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和北京诚田恒业煤矿设备有限公司按照“微冲可抗、小冲可让、中冲可防、大冲可降”的设计原则合作研发。吸能液压支架支护巷道能实现“微冲不坏、小冲可修、中冲可换、大冲不垮”,最大防冲抗震震级为ML3.0级。  吸能液压支架静态支护下初撑力达4635kN(31.5MPa),工作阻力达5889kN(40MPa),支护强度≥1MPa(支护间距≤1m),安全阀开启压力40~44MPa,排液让压速率为1200L/min,支架让压位移为0.8m(可调);冲击地压动载作用下,支架吸能让位启动值为1.25~1.5倍工作阻力(让压速率为1m/s~5m/s),让压位移≤0.3m,抗冲击力≥3倍工作阻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1-05-0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6 37 38
  • ...
  • 75 7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