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具有高填充因子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通过合成新型高分子半导体并优化器件工艺,该工作取得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领域前所未有的高填充因子(76%-80%)。论文还通过对太阳能电池薄膜形貌、电子性质和器件物理的深入研究揭示了高填充因子的起源。其工作原理在于,聚合物和富勒烯取得与基底平行方向的相分离,与基底垂直方向的相渐变(图 1)。该形貌特征有效地抑制了电荷复合,使得电荷能有效和定向性地收集。研究发现,80%的填充因子接近硅太阳能电池,也预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能量转化效率可能远高于现有水平。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一种太阳能与热回收复合式自控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与热回收复合式自控系统,包括有太阳能集热器、循环水箱、补水箱、恒温水箱,辅助热源与恒温水箱相连,太阳能集热器热水侧出口设有温度传感器,循环水箱一侧设有温度传感器,辅助热源热水侧出口设有温度传感器;来自软化水装置中的冷水在离心式污水换热器中预热、再到烟SGL烟气换热器中换热;恒温水箱与变频供水泵相连、热水经过定压罐后,大部分去往用户、一小部分经过U型管式换热器给天燃气加热;太阳能光伏电板产生的直流电经过直流—交流逆变器后连接配电柜给室内设备供电。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对太阳能高效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钙钛矿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钙钛矿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该太阳电池 自下而上依次包括,透明电极、介孔 p-i-n 结构框架和对电极,其中所 述的介孔 p-i-n 结构框架由 n 型半导体层、绝缘层和 p 型半导体层依次 层叠构成,所述 n 型半导体层、所述绝缘层和所述 p 型半导体层均包 含介孔,所述 n 型半导体层、绝缘层、p 型半导体层的介孔内均填充 有钙钛矿材料。其制备方法依次包括:在透明导电基底上通过旋涂法 或丝网印刷法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三维构架超柔性径向结太阳能电池
此项研究工作利用低熔点金属锡(Sn)催化的低温“气-液-固”(vapor-liquid-solid, VLS)生长技术,在柔软的铝箔表面生长“竖直站立的”三维(3D)硅纳米线阵列。由于分立纳米线在软铝箔表面所形成稳固锚接触,对表面淀积的薄膜起到了关键的稳定作用,避免了薄膜在受力时发生剥离和破裂,解决了在如何在力学特性不稳定的“软”铝箔基底上,构建高品质、稳定光电转换结构的关键技术问题。基于此新型3D径向结光电构架,本工作首次直接在超薄商业铝箔衬底之上,成功制备超柔性非晶硅薄膜电池(5.6%,Voc
南京大学 2021-04-14
一种太阳光反射式室内采光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光反射式室内采光设备,包括底座、铰 接在底座上的俯仰角调整机构、铰接在俯仰角调整机构上的方向角调 整机构及活动连接在方向角调整机构上的曲率调整机构。本发明根据 光照强度,控制俯仰角调整机构、方向角调整机构和曲率调整机构运 动,进而控制反射镜的俯仰角、方向角和曲率,完成设定区域的跟踪 采光。本采光设备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成本低;本采光设备放置在 地上,除采光功能外能实现日常的照镜子功能,能实现多功能。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面向太阳能燃料制备的高效光电催化材料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4-14
CIGS薄膜太阳电池工程中心与产业化基地
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电池 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电池是在玻璃衬底,或者是在不锈钢箔、塑料等柔性衬底上沉积5层薄膜的太阳电池。 1)转换效率是薄膜电池之首(η = 20.8%),超过多晶硅太阳电池; 2)性能稳定不衰退; 3)成本低廉:在廉价衬底上以低衬底温度下沉积厚度3~4 微米薄膜,全部生产可在一个车间内完成,低的材料成本与制造成本。 4)可制备成柔性太阳电池,不怕摔碰,功率
南开大学 2021-04-14
用于多相流沼气池的太阳能增温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多相流沼气池的太阳能增温系统,由太阳能集热器1、蓄热水箱2、热水换热器3、滗水筛5、压榨机6、沼液箱7、过滤机8、加热盘管9、蓄热循环泵10、换热器热水循环泵11、给水泵12、沼液泵13和排液泵14构成太阳能增温支路和余热增温支路两个增温支路。本发明利用蓄热水箱减少了天气对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影响,装置结构简单,易于维护,故障点少,故障率低,运行成本低。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24
南工大实现太阳光驱动光催化内建电场重构
南京工业大学教授陆春华、寇佳慧与东南大学教授赵远锦合作制备了一种多功能光催化复合纤维,首次实现了太阳光驱动内建电场重构,并有效增强光催化性能提高。日前,这一研究成果以《构筑红外光响应的光生电子驱动器来增强光催化产氢》为题,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先进材料》上。光催化反应是在太阳光照射下完成的化学反应,如果能够在太阳光照射下实现内建电场重构,那么内建电场重构增强光催化这一研究策略将有效推动光催化技术的实际应用与发展。据论文第一作者、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代宝莹介绍,课题组创新性地设计并构筑了热释电—光热—光催化复合微米纤维PVDF-HFP/CNT/CdS-Pt系统,以实现太阳光驱动内建电场重构,并显著提高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效率达5倍以上,对应的平均表观量子效率约为16.9%。为了充分发挥光热材料和热释电材料的性能,该团队将光催化反应局域在构筑的复合纤维的表界面,形成热收集型光催化微反应器。为了得到最佳的光催化性能,他们探讨了热释电基底、光热材料含量等与热释电电势输出及光催化性能的关联,并对复合螺旋纤维的光催化稳定性进行了探索。其研究表明太阳光驱动内建电场重构可实现光催化性能的显著提高。另外,该团队通过变温荧光和变温光电化学表征等技术手段,探索了热释电内建电场对光生载流子分离、传输及寿命的影响,为未来太阳光驱动内建电场重构增强光催化性能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指导。据了解,该研究成果将来可以用来分解水制备清洁可再生能源氢气、还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固定、降解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有毒有害物质(如工业有机染料、医用抗生素、家居装修产生的甲醛等)等,以缓解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能源问题。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02/adma.201906361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1
纳米流体直接吸收式太阳能蒸汽发生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流体直接吸收式太阳能蒸汽发生装置及方法,将纳米流体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与蒸汽发生集为一体,外管采用无涂层的U型真空管(2),U型真空管内设置有套管蒸汽发生管(5),U型真空管与套管蒸汽发生管之间的环形封闭腔内充满纳米流体(4)。蒸发介质在套管蒸汽发生管中吸收纳米流体的热量后汽化成蒸汽流出。套管蒸汽发生管的内管管壁设有喷嘴(7),用于补充液体增大换热系数。本发明利用纳米流体的光吸收特性直接吸收太阳能并产生中温蒸汽,同时强化了蒸发换热传热性能,从根本上避免了传统集热器吸收涂层耐高温和
东南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9 40 41
  • ...
  • 66 6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