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姚顺宇
姚顺宇,男,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
姚顺宇 2023-02-23
姚宏
姚宏,1978年10月出生[1],现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2]。2001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2004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2009-2011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博士后研究,2011-2012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姚宏2011年婉拒美国大学tenure-track助理教授的教职聘约[3]并接受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的教职聘约,2012年赴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任研究员(tenure-track)[1],2017年被晋升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tenured)[2]。 论文情况 论文标题为:《一种求解双目标优化问题的简易方法——协调曲线法及其在步进电动机优化设计中的应用》,本文给出一种求解双目标优化问题的有效方法——协调曲线法。与其它方法相比,协调曲线法具有方便、直观、可靠和计算量小等优点。该方法已成功地用于步进电动机的优化设计。同样,它也适用于其它类型双目标工程优化问题。 论文标题为:《中小型电力变压器及干式变压器的双目标最优设计》,本文提出在变压器节材、节能的双目标最优化设计中,有效材料费用比、损耗比及负载率是三个重要因素,在负载率一定的条件下,合理调整变压器的有效材料费用比及损耗比是实现变压器最经济设计的有效途径。文中针对中小型电力变压器及干式变压器,较深入地讨论了在不同负载率情况下变压器最经济设计的条件及设计方法,给出了变压器最经济设计的判据。几个优化设计实例表明,采用以上设计原则进行变压器的优化设计可以收到明显的经济效... 论文标题为:《步进电动机优化设计方法》,本文首次对步进电动机的优化设计技术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研究探讨,包括数学模型的建立、计算方法的研究及改进。文中提出了步进电动机双目标、有约束非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采用SUMT技术为各约束条件构造了三种惩罚函数,改进了Hooke-Jeeves法,提出了一种随机方向加速法及“多级优化”的思想。提出的计算模型及设计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及速度,使步进电动机的优化设计在普通PC机上完全可以实现。本文最后... 论文标题为:《干式变压器最优设计技术的研究》,在满足性能指标的条件下,降低变压器的有效材料成本及损耗是变压器最优设计原则,调整有效材料费用比是实现变压器最优设计的有效途径。对两台三相干式变压器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效果显著。在电流密度及磁密不变的条件下,有效材料费用分别降低了7.7%及10.7%,总损耗分别降低了14.5%及18.1%。该优化设计原则及方法也可用于电力变压器的优化设计。 项目情况 项目标题为:《强关联电子体系及拓扑物态研究》,项目类型为:面上项目
姚宏 2021-06-23
姚小红
 基本资料: 姚小红,教授,博士生导师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A402,邮编:266100 Tel: +86-0532-66782565 Email:xhyao@ouc.edu.cn 计划每年招收硕士2-3名,博士1-2名,博士后1-2名。 个人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Xiaohong_Yao
姚小红 2021-12-31
姚卫浩
姚卫浩,科技开发部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
姚卫浩 2022-01-13
姚强岭
姚强岭,男,1982年生,河南兰考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江苏省“333人才工程” 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及“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及国家基金委“矿业、石油与安全工程领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及《中国科技论文》工程技术分卷编委、《煤炭学报》青年编委、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岩石力学、绿色开采、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及企业科技创新项目7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部、第1完成人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1 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江苏省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及江苏省优秀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目前的科研兴趣主要集中于采动水资源开采与利用、微生物原位采矿、岩石力学与岩层控制等方面: (1)围绕西部生态脆弱矿区煤水共采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发了煤水共采专用测试装备与实验平台,提出了"采动水资源"概念及其开发利用技术思路,开展了系统的理论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 (2)研发了国内首台便携式-风动水压致裂地应力测试及小孔径煤岩体力学参数原位测试成套装备;在国内率先提出并成功实践了"煤矿长壁采煤主动式超前支护理论与关键技术",为实现我国长壁采煤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无人化、少人化奠定了理论与技术基础。 (3)搭建了微生物原位采矿实验室,初步构建了配套测试系统;可开展煤气化相关菌种的培养驯化,以及煤微生物发酵产气潜力评估;开展了煤微生物气化机理基础研究,初步实现了实验室内煤的微生物气化。
姚强岭 2023-03-31
姚方杰
姓名:姚方杰 性别:女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邮箱:fangjiey@jlau.edu.cn 基本情况: 从事菌类蔬菜(食药用菌)遗传育种和设施环境调控研究与技术服务30年,尤其在黑木耳等食用菌种质资源评价体系、交配系统构成、遗传连锁图谱、颜色基因定位、定向育种方面取得了系列显著成果。承担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北方食用菌资源重点实验室、科技部食用菌种质创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11”基地等平台“遗传育种”方向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吉林省重大攻关项目、吉林省科技支撑等项目30余项。建立世界第一的活体菌种与干标本兼具的黑木耳菌种资源库和信息库,构建首个黑木耳、金顶侧耳、白木耳等遗传连锁图谱,通过国审、省审品种19个,制定并发布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10项,获得专利2项,出版专著6部、译著2部,近年发表SCI等论文近50篇。创新成果不断转化为技术服务西藏、新疆等贫困地区的良种良法,同时积极参与国家援非项目,技术支撑赞比亚建立第一个食用菌工厂。创新成果和技术服务先进事迹,先后被光明网、人民网、科学学报、吉林日报等专题报道。获得人社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资委等四部委联合颁发的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长春市科技进步特等奖,吉林省教育成果二等奖,吉林省优秀课程(设施园艺)。 现为国家现代农产业技术体系黑木耳遗传育种岗位科学家,国家黑木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基金评委,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中国菌物学会常务理事兼木耳类产业分会会长,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吉林省食用菌标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吉林省园艺学会菌类蔬菜分会会长,吉林省食用菌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吉林省食药用菌协会副会长兼专业委员会主任,广西农科院客座教授,新疆阿克苏地区食用菌顾问专家,《菌物研究》等杂志编委。 学术(社会)兼职: 国家自然基金评委,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中国菌物学会常务理事兼木耳类产业分会会长,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吉林省食用菌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吉林省食用菌标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吉林省园艺学会菌类蔬菜分会会长,吉林省食药用菌协会副会长兼专业委员会主任,广西农科院客座教授,新疆阿克苏地区食用菌顾问专家,《菌物研究》等杂志编委。 主讲课程: 本科生:食用菌栽培学,设施园艺学,菌类作物育种学 研究生:蔬菜生理生态学,菌类作物育种学 博士生:菌类作物栽培育种学 留学生博士:菌类作物栽培学 教研项目: 1、《设施园艺学》B类试题库建设与应用,吉林省高等教育协会,2017.11.30,主持。 2、园艺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互联网+”的创新模式研究,吉林省教育厅,2020-2023,主持。 教学成果: 1、吉林省教育成果二等奖,吉林省教育厅,2014年,排名第1。 2、吉林省优秀课程(设施园艺),2016年,排名第1。 研究方向:食药用菌遗传育种与高效栽培 科研项目: 1、木耳交配系统分子鉴定及交配型因子解析平台构建,国家自然基金,80万元,2013.01-2016.1,排名第1。 2、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黑木耳育种与菌种繁育,农业部项目,910万元,2008.3-2020.12,排名第1。 3、畜禽粪便与作物秸秆转化生产食用菌关键技术研发,吉林省重大攻关项目,2009-2015,300万元,排名第2。 4、榆耳交配系统解析与品种选育研究,吉林省育种专项,2013-2015,20万元,排名第1。 5、芦苇基质高效转化生产食用菌研究,与中科院的横向项目,2018.06-至今,10万元,排名第1。
姚方杰 2021-06-23
王顺
 学 历: 博士  所在系室: 机械原理与设计教研室  职 称: 副教授  研究方向: 润滑理论及应用,工程摩擦系统模拟技术  学术兼职  英国《Proc. IMech. E Part J: J. Engineering Tribology》审稿人 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机械传动设计与分析、机械振动和摩擦学。 主讲课程、教学情况:  主讲《机械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科研项目  超低摩擦机理中跨尺度及复杂性问题的研究(国家自然基金,50675111,结题),主要参加人;  基于复杂多元变异的Hy-Vo链数字化设计方法研究及平台开发(863,2009AA04Z109,在研),主要参加人;  水力发电机组推力轴承金属塑料瓦温控技术(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在研),主要参加人;  水力发电机组推力轴承金属塑料轴瓦数字化设计平台开发(企业横向,在研),负责人;  水力发电机组推力轴承金属塑料轴瓦温控技术(第四十七批博士后面上基金,  在研),负责人; [7] 面向环保设计的水润滑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在研),负责人。  发表论文、著作情况:  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检索5篇,EI检索6篇,ISTP检索1篇。  
王顺 2021-06-23
王恺顺
王恺顺,教授, 博士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工作,2001年任副教授,2007年任教授,2008年任博士生导师,2008年至2013年任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2018年至今任数学科学学院院长。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3完成人)。
王恺顺 2021-12-31
深圳市顺源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顺源科技有限公司 2024-07-31
薛宇
薛宇,男,1980年生,分子细胞生物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生物信息学,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和科技部973、重大研究计划等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60余篇,包括Cell Research(IF=20.507)1篇、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121)1篇、Nature Protocols(IF=10.419)1篇、Nucleic Acids Research(IF=11.501)19篇和Autophagy(IF=9.77)5篇。2010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担任Science Bulletin(IF=9.511)、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IF=7.051)等期刊编委,并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 研究方向有:(1) 蛋白质共价修饰的计算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学;(2) 基于修饰组大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可视化;(3) 共价修饰介导的蛋白质调控网络;(4) 基于修饰调控网络的潜在疾病、癌症的分子标记发现;(5) 修饰尤其是“新修饰”的资源整合与底物预测;(6) 共价修饰之间的相互影响 (crosstalk)。 1998/09 – 2002/0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学士 2000/09 – 2002/0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双学士 2002/09 – 2006/1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 2007/01 – 2007/0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助理 2007/07 – 2009/0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系统生物学系,副教授 2009/07 – 至今,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
薛宇 2021-06-23
1 2 3 4 5 6
  • ...
  • 10 1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