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64年,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国办全日制普通医学高校,为全国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全国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建校50多年来,特别是1996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学校领导班子高瞻远瞩、锐意进取,全体师生员工团结奋进、拼搏创新,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97年被评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1999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晋升为“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迁址新校区;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确定为“全国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200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成功组建第一、第二附属医院;2009年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开诊营业、邢台医专皇寺校区和老年养护中心开工建设;2011年顺利通过教育部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2年老年养护中心市中心区试营业;2013年邢台医专第三附属医院(邢台市康复医院)开始筹建;2014年皇寺校区建成启用;2015年凰寺老年养护中心试营业;2017年邢台医专第三附属医院正式开业。“一校三院一中心”办学格局被教育部评估专家评价为:特色鲜明,成绩突出,全国领先。 目前,学校占地1192.75亩,有两个校区,总建筑面积30.66万平方米。钢铁路北校区位于邢台市桥西区钢铁北路618号,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幽雅。皇寺校区位于邢台县皇寺镇政府以东、邢昔公路以北,邢台市规划的职教园区内,交通便利,风景灵秀,邢台医专老年养护中心与第三附属医院也设在该校区。 学校开设护理、康复治疗技术、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中医养生保健、针灸推拿学等18个专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河北省示范专业。学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 学校普通专科生招生范围辐射到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高效精干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38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229人,研究生学历教师231人,“双师型”教师317人。国家优秀教师1人,省教学名师2人,市管优秀专家、市社会科学青年专家、市学科名师、骨干教师等近百人,护理和口腔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 近五年,学校教师主参编学术著作、教材746人次,其中主编191部、国家级规划教材198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21篇,其中被ISTP/EI/SCI收录论文82篇;获市级以上教科研成果奖114项。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立足标准化,着眼现代化,高规格建设了各项辅助教学设施和学生生活设施。学校为全国网络教育示范单位,网络信息中心具备多媒体传输、校园网络、语音教学、课件制作等功能,拥有先进的摄、录、编、播设备。学校图书馆有图书、期刊等10个阅览室,藏书88.81万册,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等各类电子资源数据库5个,为邢台医学文献信息中心。 学校建有多功能、开放式、具有职业仿真氛围的实验实训中心10个,实验实训室171个。校内外教学医院和实习实训基地120所,其中直属附属医院3所,老年养护中心1所:第一附属医院是以肿瘤专科为特色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床位540张;第二附属医院为三级综合性医院,床位800张;第三附属医院是以康复和老年病为特色的二级康复医院,床位180张;老年养护中心设床位1800张。学校积极承担社会工作,是全国医学高等教育研究会理事单位、河北省医学教育学会理事单位、邢台市法医病理鉴定定点机构、邢台市口腔医学会主任委员单位、邢台市疼痛研究会主任委员单位、邢台市防癌协会主任委员单位、邢台市社区护士培训中心、邢台市育婴师鉴定培训中心、全国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基地、全国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 学校以“培养适应健康服务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卫生技术人才”为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法并举、教研并重、民主管理、改革创新”的治校方针,秉承“升华精神、培养能力、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走内涵发展道路,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办学实力逐步增强,办学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声誉日益提高,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省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市文明示范学校等市级以上荣誉百余项。 风好正是扬帆时,在探索中崛起的邢台医专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按照“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升本目标,推动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为区域医学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保障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渤海之滨、古运河畔、扁鹊之乡,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公办高等医学院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优秀”院校,河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单位。 【历史沿革】 学校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天津专区医学院”。1963年改建为河北沧州卫生学校。1994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卫生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办学60年来,学校面向基层、立足沧州、服务河北、辐射周边,艰苦创业、奋发图强,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社会培养医药卫生技术人才68000余名,他们当中一大批已成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业务骨干及基层卫生单位领导。 【基础设施】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占地面积1024亩,建筑面积26万余平方米,绿化面积460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300余万元。多媒体教室117个,网上教学资源丰富。馆藏纸质图书65万册,中文纸质专业期刊349种,电子专业期刊27067种。建有先进的电子阅览室和综合数据库,实现了书刊文献资源的自动化检索与管理。建有标准塑胶运动场、体育馆和篮排球场。有单元式学生公寓楼14栋,大型餐厅、生活馆、浴池、校医院等生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新筹建的图书馆2万平方米,综合教学实训楼2万平米,健康养老教育实训中心6万平米。 【实践条件】 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6所,教学医院39所,省内外教学实习基地100余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15个、实验实训室206个、科技实验中心1个,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护理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校内附属市人民医院集医疗、预防、康复、教学、科研于一体,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床位1100张、示教室40个。 【师资队伍】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449名,兼职教师313名。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59名、副高职称126名,博硕士223名,双师型教师256名,专业带头人18人,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3名。学校聘任多名省内外知名医学院校教授、专家、博士为兼职教授,定期来校进行学术交流,指导教学科研工作。 【专业教育】 学校以普通专科教育为主,涵盖了本、专科成人教育和短期培训。设有医学系、口腔系、护理系、药学系、医学技术系、健康管理与服务系和基础医学部、公共课部、思政理论教研部等六系三部。开设有护理、护理(老年护理)、助产、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针灸推拿、中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医学营养、预防医学、药学、中药学、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健康管理、心理咨询等20个专业及方向。学校是现代学徒制全国试点校,拥有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3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2个,省级骨干建设专业1个、校级骨干建设专业5个。国家级在线精品开放课程1门、医学类教指委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主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参与4个。主持制定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1个,参与制、修订3个。与加拿大等国家及地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科研强校】 学校坚持科技兴校,提升科研质量。2012年以来,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210项,其中省部级课题59项,获得上级资助98.80万元。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224项,其中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主、参编著作257部,其中专著2部、国家级规划教材38部。发表论文1168篇,其中SCI收录7篇、SCIE收录1篇、EI收录1篇。申报专利120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学校创办校刊《沧州医教研究》,已编发47期,收录教师学术论文1400余篇。 【人才培养】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名。文理科招生录取分数线平均高出全省高职院校录取控制线120分以上,名列全省高职院校前列;新生报到率年均保持在95%以上,当年毕业生就业率年均保持在95%以上,形成了“出口畅、进口旺”的良性态势。近年来护理、助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技术、医学美容技术、中药学等专业的学生在全国、全省技能大赛中获奖累计100余人次。学校每年举办人才招聘会,就业单位遍及京津冀等十几个省市,毕业生以良好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赢得了社会赞誉。 【订单培养】 学校积极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建有定向实习基地63个。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分别确定我校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临床医学、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解放军301医院、304医院、307医院、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北京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华润新龙医药有限公司、北京朝阳三环肿瘤医院、河北狮城百姓集团、上海誉兴商贸有限公司等单位与我校密切合作开展了“订单”培养,现有订单班级23个、学员800余人,形成了“入学、培养、就业”直通车。 【示范引领】 学校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是河北省卫生职教集团牵头单位、高职高专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中国职业技术学会卫生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职教学会卫生教育专业委员会护理类教学研究会会长单位、全国医药教材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办学声誉】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依法治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取得显著成绩。经过多年建设,学校已成为办学规模大、办学质量好和社会公信力高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红十字模范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河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北省文明校园、河北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在省内乃至全国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发展愿景】 六秩华诞,继往开来。我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按照“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办学定位、目标,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推动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为区域医学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民健康保障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业务主管部门为山东省教育厅。学校始建于1966年,为青岛医学院分院。目前,学校设临沂、济南两个校区。 临沂校区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临沂市,校园环境优美,景色怡人。济南校区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泉城济南南郊万灵山北麓,交通便利,办学环境优雅。 学校占地1695亩,建筑总面积47.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84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0亿元;图书馆藏书102.12万册;学校教学设备先进,建有临床、护理、口腔、检验、药学、康复、医学影像等专业的8个高标准实验中心及“贺林个性化医疗与转化医学”院士工作站1个,拥有现代化的计算机实验室、语音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实现了校园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和中国教育科研网的连接。临床教学基地有附属医院、附属眼科医院各1所,非隶属附属医院13所,教学医院、实践教学医院142所,分布于山东全省和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南京等大城市。 学校现有教职工983人,专任教师786人。其中,硕博学位学历人员277人,副高以上职称人员266人,到国外研修学习近60人。建成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5人获山东省教学名师称号,7人获省级优秀教师称号,8人被列为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命题专家,硕士生导师21人,选聘实践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校外兼职教师195名。组织申报各类计划项目85项,批准立项40余项。成立2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4项课题获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立项,2项课题获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临床医学教学资源库获省立项资助。14项获国家专利。 学校设有临床医学系、口腔医学系、护理系、医学检验系、药学系、医学影像系、健康与康复系等10个教学系部,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药学、中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眼视光技术、放射治疗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卫生信息管理、医疗设备应用技术、康复工程技术、老年服务与管理、药品生产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等19个专业。经省教育厅批准,开展了药学专业衔接山东中医药大学、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衔接泰山医学院两个3+2专本贯通培养专业。与青岛市崂山区卫生计生局合作,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护理、药学两个专业为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护理专业荣获山东省唯一一个全国首批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 2016年我校夏季高考招生计划为4700人,春季高考招生计划为1000人,含专本贯通培养计划80人,与山东中医药大学贯通培养药学专业计划40人,与泰山医学院贯通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计划40人。学校面向山东全省招生,并与北京、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安徽、河南、广西、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16个省市自治区对等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188人。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深受社会、学生及家长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可。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精品课程群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1999年以来,应届毕业生参加“专升本”考试,连续取得优异成绩,录取学生总数居全省同类学校前茅。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94%以上,部分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学校自建立以来,已为国家培养各类卫生技术人才8万余人,一大批毕业生考取了国内外硕士、博士研究生,有的成为医疗卫生系统上的业务骨干,有的成为医学界知名专家,许多毕业生担任了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领导职务,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校是教育部、卫生部确定的首批“卓越医生培养计划”“3+2”助理全科医师项目试点高校、国家级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临床、护理、检验、医学影像)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全国健康管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卫生行指委医学影像分委会主委单位、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山东省卫生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牵头院校、山东省春季高考技能考试主考院校(药、护)、山东省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药学、护理、临床、检验、口腔)师资培训基地、山东省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山东省基层卫生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卫生科技人才出国研修英语培训基地、山东省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山东省卫生行业特有工种培训鉴定基地、国际护士培训基地、山东省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ISPN)项目协作成员单位、华夏高等护理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诚信示范院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省级文明单位、国家档案管理特级单位、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教育改革示范学校、省普通高等学校文明校园、省级花园式单位、爱国卫生先进单位、高校伙食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示范单位、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平安校园、省消防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中华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正以创建优质校为契机,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道路,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改革活校、科研强校,全面启动内涵提升工程,努力开创医学教育与卫生人才培养的新局面,为我省乃至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卫生人才。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6年6月,是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体育局和教育厅共同管理的普通高等学校。现设有体育与教育系、运动系、运动医学系、体育产业与传媒系、土木建筑工程系、公共课教学部及1所附属职业中专等7个教学单位,形成了教育学、文学、医学、建筑学、管理学等学科专业。开设有心理咨询、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体育保健、体育服务与管理、高尔夫运动技术与管理、高尔夫服务与管理、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民族传统体育、新闻采编与制作、营养与食品卫生、表演艺术、运动康复、休闲旅游、服装表演、建筑工程技术等17个普通专科专业和户外运动与旅游、国际游轮乘务、足球、学前教育等9个专业方向。 学校位于广西南宁市中心,毗邻风景秀丽的人民公园。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设施,教学仪器设备满足教学、实验要求,图书馆藏书10.35万册。目前,学校正在南宁市相思湖高教园区内规划建设总用地面积500亩的新校园,201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学校今后要按照本科院校建设标准规划建设,要定位在面向中国—东盟培养体育人才的高度推进。在校教职工200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33人,国际级裁判员1人、国家级裁判员18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5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不少教师是国家队、省队退役运动员或教练员。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广西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广西教练员岗位培训中心、广西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资格培训基地、广西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广西体育特有行业职业鉴定站、中国—东盟体育人才培训基地、中国—东盟体育信息中心、广西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广西救生员培训基地等研究与培训机构均设在我校。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得到各级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时任自治区政府主席韦纯束,副主席李振潜、吴恒、刘新文以及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何振梁,国家体委伍绍祖、袁伟民、荣高棠、李梦华等领导先后到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对学校的办学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 学校与区内外7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实习实训协议等。并先后与广西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国内外多所体育院校建立了战略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与越南、泰国、新加坡、缅甸、丹麦、新西兰部分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办学关系。越南留学生和泰国留学生先后来我校学习和交流。学校每年还向非洲国家和越南派出专业教师执教,2009年2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到访毛里求斯时,亲切看望了在中国文化中心任教的我校教师魏爱玲;2011年3月应缅甸联邦政府聘请,我校4名教师赴缅甸担任国家运动队主教练。 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1万多名专门技术人才、世界冠军、著名教练员和少数民族干部。涌现了李宁、吴数德、韦晴光、唐灵生、秦艺源、农群华、胡宁等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不少毕业生已成为颇有成就的教授、专家、教练员、企业家、党政领导干部。众多毕业生响应组织号召,积极投身于基层、到家乡锻炼、服务、成长、成材,学校毕业生主要就业分布有:事业单位、企业、党政机关、部队等。 2011年以来,承担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培训,承担一批省部级科研课题和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和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获得自治区级特色(优势)专业3个(其中2个获得中央财政支持);自治区级精品课程4门;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2012年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生获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技能大赛和文化大赛大奖。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确立了“地方性、行业性、国际性”办学定位,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提升内涵、创建精品、特色强校、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学产训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坚持走“创特色、打优势、树品牌”办学战略。形成了以普通专科教学为主,本科教育、职业教育、国际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新格局。学校正努力谋划“十三五”良好开局,以新校园建设和升格本科院校为工作重点,朝着办学特色鲜明、区内外和东南亚有影响的,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广西体育学院奋力迈进。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遵义市新蒲新区大学城,总投资23亿元,占地面积1394亩,建筑面积59.86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670人,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105人(含直属附院)(校本部519人),其中硕士、博士338人(校本部152人);教授/主任医师108人(校本部17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88人(校本部95人);双师型教师达88%。设有6个系2个教学部、24个专业,其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为国控专业。护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国家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的重点专业,药学专业是中央财政以奖代补重点建设专业,中医专业是贵州省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临床系是省级校企共建基地。我校是贵州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医学类唯一)、全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优秀单位、省级科技人才培养创新团队、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单位。学校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大师工作室1个。在全国各种教师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根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发布的2017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学校在全国1346所高职高专中排名第330位、在全国医学专科院校中排名第13位,在贵州高职高专院校排名第4位。学校年均招生5000人。近五年,学校普通高考招生录取均为第一志愿,2017年有918名二本分数线上学生填报我校,占我校高考录取学生的26.2%,口腔专业学生全部超过二本分数线。招生质量居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之首。新生报到率名列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前茅,毕业生就业率、护理执业资格考试、公共营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均在95%以上。学校有省级实验用兔养殖基地,国家中药生药II级实验室,市级中药民族药新药研究实验室。五年来,累计获得科研经费471.3万元,发表高质量论文490篇,主编或参编论著(教材)203部;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奖多项;培训基层卫生人才3.6万人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100余项,制定企业标准20余项。学校现有直属附院2所(遵义市一医和遵义市五医),非直属附院1所(遵义市中医院),教学医院3所,校院(企)合作教学实习基地180余家。遵义市一医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有床位2500张,新生儿科为全国医改城市卫生部重点扶持学科,重症医学科为国家级重点扶持学科。遵义市五医有床位600张,政府投入14亿元正在将该院建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已建成面积6万平方米的康复护理院。与上海和孝养老集团开展高端养老护理人才定向培训班、与贵州一树药业开展“店长班”定制培养。学校与贵州医科大学、贵阳中医学院联合开展本科教育,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联合开展远程教育。与马来西亚世纪大学、英国知山大学、台湾弘光科技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学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先后派出多名教师赴美国、乌兹别克斯坦、坦桑尼亚等国进行研修、访学。主动承接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对我校的帮扶,在师资、科研方面成效明显。学校与省科技厅、市科技局成立了联合资金项目,是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中唯一获得省科技厅联合基金项目的单位。直属附院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美医疗卫生互联公司、重庆市肿瘤医院开展了合作。学校与180多家省内外医院、企业开展了医教合作和康养人才订单培养。学校历经60余年风雨,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教学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医疗邦校,文化建校”的办学理念和“勤学敏思、精业济世”的校训,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确立了“立足贵州,服务西部、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和“医教协同、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坚持“面向农村、面向社区、面向产业发展”,坚持突出“基础、特色、技能、应用”的办学特色,开辟了与综合类医学院校人才培养互补的新格局。办学60年来,共培养学生6.2万余人。“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围绕“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根据“健康贵州”的战略规划,抓住我省“大健康、大医药”的发展机遇,继续优化学科设置,走产学研融合道路,不断提升内涵发展,积极推进省级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而努力奋斗!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国标代码14013)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院校,是云南省特色骨干专科学校。学校座落于拥有“人类发祥地”和“古生物宝库”之美誉的滇中腹地—楚雄,交通便利,校园环境优美,办学设施齐全,教学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无偿献血特别进步促进奖、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文明校园、云南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廉政文化示范学校、云南省平安校园、云南省规范收费示范高校等荣誉和称号。目前,学校占地555亩,校舍建筑面积为18.22万平方米,有职教职工434人。标准实验室141个,多媒体教室93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144万元,馆藏图书35.8万册。拥有完备的校园智慧网络体系,及医卫在线学习库、医学视频学习资源库、知网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知网学位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超星40万册电子图书、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考试服务平台、电影音乐资源库等8种数字资源。设有药学系、检验系、医学系、护理系、基础医学系、公共部、思政部7个教学部门,建有图书馆、信息中心、校医院、药物研究所等教辅部门和研究机构,有一所直属附属医院。共开办有药学、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医学、护理、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中药、医学生物技术、公共卫生管理、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文秘、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预防医学、助产、食品质量与安全、健康管理、保健品开发与管理、医疗器械经营与管理、针灸推拿、药品生产技术、医学营养、体育保健与康复、中医养生保健、医学美容技术等27个专业,面向全国20个省市区招收普通专科学生。其中,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已被认定为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建设项目,医学检验技术、药学两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2019年被遴选为全国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被国家中医药协会定为“生殖健康咨询师”定点单位。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重质量、突特色、创品牌”的办学理念,实施“药学、检验特色骨干专业支撑学校发展”战略,推进“院校合作、医教结合、课岗对接、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执行“专业+项目+ 医院/社区+ 服务”的人才培养体系,重在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年来,学校科研团队在地厅级以上科研立项64项,校级科研立项181项,获州政府科技成果奖4项,获得专利125项;教师个人公开发表论文764篇(其中SCI论文2篇,EI论文1篇,核心期刊166篇),出版专著4本。 学校始终秉持人才培养高质量促进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办学理念,坚持“理实一体”,实施医教协同、产教融合的办学机制和模式。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实习就业平台,依托云南省三级甲等医院及相关行业、企业与学校长期合作,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44个,其中,有11所附属医院,4所教学医院。并积极向国内外开拓就业渠道,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学校每年对参加云南省普通高校“专升本”升学考试和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应届毕业生均进行相应的考前辅导,“专升本”升学率和护考通过率都逐年提高。为了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核,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2019年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工作,完成了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取证。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可。近三年,教师和学生代表队参加全国及云南省高职高专技能大赛,荣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27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4项,优秀奖7项;获省级技能竞赛奖58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36项。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阳光收费。建立奖学金、助学金、特困生补助、国家助学贷款为一体的资助体系(国家助学金享受面为43%,奖学金奖励面为7%),全方位扶持、资助学生,为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学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承“砺志笃行,大医精诚”的校训,弘扬“远志勤业,厚德济世”的校风,坚持“博学善导,敬业求真”的教风,倡导“虚心好学,善思勤勉”的学风,坚持“立足云南、面向周边、辐射西南,打造省内同类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医药类高等院校”的发展目标,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搭建了成人成才成功的平台,努力成为学生成长、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高等学校。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隶属于安徽省卫计委主管的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合肥卫生学校,创建于1955年,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构建了“医、药、护、技、管”五大专业群,形成了以普通全日制专科教育为主,成人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为补充的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格局,现已成为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重要培养培训基地。 学校拥有芜湖路和芙蓉路两个校区,设有6个系,2个公共基础课程部,21个专业,3所附属医院和7个教育、培训与科研机构,馆藏图书60余万册,教职工439人,各类在校生11500余人。 学校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安徽省首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校”、“安徽省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在安徽省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验收暨人才培养个性评估中获“优秀”等次;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传染病护理》课程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安徽省省属高校中唯一被认定的课程)。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新加坡、韩国、美国、德国等国(境)外以及台湾多所高等院校、教育机构建立校际间师生交流互访,学生联合培养等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秉承“为学生铺设成才之路,为家庭点燃希望之光,为行业培养适宜人才,为社会造就健康卫士”的办学宗旨,坚持“厚德精医 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深入打造“走下去、走出去”的办学特色,坚持牢固树立错位发展战略,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卓越市场竞争力和鲜明办学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医学类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位于医圣故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与著名的武侯祠景区毗邻。南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造就了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哲学家冯友兰、作家二月河等众多历史先贤和现当代名人,也为南阳医学高等教育提供了丰腴的文化沃土。南阳医专经过近70载的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中西医兼优、医药护技管门类齐全、质量全国领先的综合高等医学院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职工3000余人(含三所附属医院),校本部专任教师86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542人,具有硕博学位的教师465人,硕博导师和外国文教专家各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及省管专家4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南省名中医、省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53人。学校的教科研水平居全国高职高专前列。创办的《国医论坛》杂志为国家级期刊。科研中心设备先进,是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建有各类标准实验室500余个,中药分析实验室为国家二级科研实验室。连续三年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学校注重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获评质量工程项目40余项,其中《健康评估》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占地面积1316亩,校舍建筑面积54.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图书馆总藏书179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7万册、电子图书52万册。中药标本馆全国一流,人体生命科学馆国内领先,中国解剖学会网站在学校设立。建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均建有较为完备的实训场地和示教系统。一附院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有省市级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20个。二附院是一所以中医为特色、中西医结合的国家三级中医院。三附院是以眼科和微创为特色的国家二级综合医院。在市内外还有105个临床教学医院,为临床教学和见习、实习提供了有力保证。学校对外合作交流富有成效。与美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合作,举办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康复治疗技术、护理、药学、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在获得南阳医专普通大专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获得国外合作院校所修专业学分,可申请到国外继续深造或就业。学校始终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追求高质量发展,在教育部开展的两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学校均获得优秀等次。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致力于“仲景”品牌的塑造,仲景学子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毕业生就业率连年稳定在95%以上。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学校”“河南省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近百项荣誉称号。2018年,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对全国1388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排名,我校综合指数位居全国医药类高职高专第一,教育竞争力指数位居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第二。2019年,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发布“金平果排行榜”,我校竞争力位居全国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第二。 学校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雪枫西路1106号电话:0377-63626359 0377-63526059邮编:473051学校网址:http://www.nymc.edu.cn招生网站:http://zhaosheng.nymc.edu.cn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前身重庆电气工业学校于1953年5月经中央燃料工业部批准成立,后更名为重庆电力工业学校,是全国首批七所电力中等专业学校之一。1953年9月更名为重庆动力学校。1958年更名为重庆电力学校。1980年和1994年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是西南地区唯一的电力类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全国首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庆市示范性高职院校、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建设单位、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单位、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建设单位、重庆市首批专本贯通分段培养试点院校、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先进单位、重庆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园林单位。近年来,学校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重庆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学校教师参加“全国电力行业青年培训师技能竞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参加市级技能竞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学生参加全国技能竞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参加市级技能竞赛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学校设有电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素质教学部、体育部等6个教学院部,18个行政教辅部门和2个校办产业公司。开设了23个专业,专业覆盖能源动力与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旅游等5个专业大类。学校专业设置以电力技术类为主,覆盖发电、输电、供电、配电和用电等电力系统全产业链。现有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7个,重庆市级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重庆市优质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4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提升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专业2个,市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建设专业3个,重庆市骨干专业7个。学校建有行业特色突出、国内技术先进的实验实训场所87个。其中,智能变电站运行实训室、火电厂三维仿真实训室、汽轮机控制与故障诊断技术实验室等处于国内同类院校领先地位。电子产品设计与组装实训中心、现代物流实训中心等实训基地在支撑电子信息、物流等专业建设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学校充分利用电力行业办学优势,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实训基地85个,有效保证了实践教学需要,确保学校培养的学生满足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质量要求。学校不断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形成了独特的具有行业办学特色的校企“五联合”(校企联合制定计划、联合组织教学、联合开发课程、联合聘任教师、联合质量评价)人才培养模式,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市级精品课程8门、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校级优质核心课程55门,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学校拥有重庆市高校教学团队8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重庆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1人,电力新技术应用推广专家17名,国家注册工程师10名,高级技师及技师87名。在职教职工中正高级职称25人,副高职称91人。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5%,专业对口率达89%。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的人数每年占全校毕业生签约人数的35%左右,每年有60%以上的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业,每年有7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全国各地大中型重点电力企业入职。两大电网公司、两大核电集团、五大发电集团等千余家电力行业大型龙头企业始终将学校作为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录用的首选,每年都到校招收大量应届毕业生。学校是全国首个与中国广核集团进行“订单+联合”培养核电专业人才的专科院校,每年向其输送优秀毕业生。根据麦可思第三方评估机构报告显示,学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平均薪酬水平、就业稳定率、就业现状满意度在国内同类院校居领先地位。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办学历史悠久”。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当时隶属省卫生厅。1962年下放地方并调整为中专。1985年以来,先后与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等三所高校开展联合办学。1998年晋升为省部级重点校,1999年晋升为国家级重点示范校。2001年与吉林大学共建吉林大学白城医学院,2002年白城粮食学校并入,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恢复专科学校。同年6月,原白城铁路医院划归学校作为附属医院。2011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上划省管,成为吉林西部、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唯一一所省属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第二轮评估。2018年,学校建校60周年。 “办学条件优越”。2010年以来,学校顺应时势发展,抢抓机遇,加大办学投入,扩建校园。现校园占地面积36.4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94万平方米。近年来,学校先后投资新建了三栋近2万平方米高标准学生公寓、6千平方米学生食堂、2千平方米洗浴中心和一个标准化运动场,投资1亿多元建设了两栋近3万平方米的实训大楼,购置了近4000万元的实验实训设备、办公设备、食堂设备、公寓设备、图书资料等。现拥有标准化专业实训室101个,专业实训中心6个,附属医院1所。2018年,学校还将投资建设集“图书馆、校史馆、生命科学馆”三馆合一的综合图书馆楼。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有教职工746人(其中附属医院294人),有专任教师30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7人,占专任教师比例的41.23%;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教师84人,占专任教师比例的27.27%;双师教师158人,占专任教师比例的51.29%。拥有一支适应人才培养需要,教学水平较高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在省内外建立了120多家实习基地,能够充分满足广大学生课间实习需要。 “办学特色鲜明”。多年来,学校秉承“育人为本、厚德重能、知行合一、质量至上”的办学理念,努力创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高质高率的就业环境,成才成功的人文环境。学校面向未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一切为了学生成才成功为己任,实行“校院(厂)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打造吉林西部和内蒙古、黑龙江等周边区域医学教育中心和培养医药卫生人才的摇篮。 “专业设置合理”。学校设有护理学院、口腔学院、医学技术学院、临床医学系、药学系、健康管理系以及基础医学部、公共教学部、思政教研部等九个院(系、部),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助产、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放射治疗技术、眼视光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医学美容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公共卫生管理、针灸推拿、中药学、中医养生保健等17个专业。有省级精品课6门,校级精品课6门,省级优秀课12门,省级优秀教学成果3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学校在省、市有关部门新立项的教科研项目逐年增加,有多名学生在国家和省级组织的技能大赛中获奖。 “校园环境优美”。学校是省级花园式学校和绿色生态校园。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学校确定了“园林式、生态性、现代化”的校园定位,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冬有景,一年四季都别具特色,景色宜人。 “办学成就显著”。学校面向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专科在校生7000多人。建校60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4万多名医药卫生人才,其中很多人已成长为地厅级、县处级、院级以上领导和科主任以上的业务骨干,受到社会的普遍赞誉和一致好评。学校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6%以上,个别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100%,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 当前,为全面贯彻落实高教强省战略和吉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学校提出到2020年,在校生达到8000人、力争10000人的目标,并确定了争创省级示范校和争办医药类应用技术型本科大学的“双争”目标。全面实施了“党的建设、教学质量、人才引进培养、服务学生、管理水平、文化育人、信息化建设”等七个三年提升计划,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获得荣誉较多”。学校多次荣获“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省级花园式学校”、“绿色生态校园”和吉林省劳动模范集体、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吉林省文明单位”等。2012年,学校被吉林省招生委员会和吉林省教育厅评为“全省招生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7年被评为吉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2017年6月获批“吉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校团委被团中央授予2017年度“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 12 13
  • ...
  • 196 19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