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 2004 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由湖南省卫生计生委、湖南省教育厅管理的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地处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陵寝地、中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株洲市,正在建设的新校区距长沙仅 30 分钟车程,是湖南省中医药实用型技能性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 学校始建于 1959 年,已有 50 多年办学历史。现占地 900 余亩(含云龙职教城新校区),总建筑面积 20.8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香樟成行,配套了以中医药为主体的环境设施,校园绿化美化全部采用药用植物,具有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标准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健身房、形体练功房、乒乓球室及大礼堂等文体设施齐全。 固定资产 4.68 亿元,其中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5000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39.61万册,中外文期刊965种,并已建成现代电子图书系统,拥有电子图书1,372GB,电子期刊2156种。现有专任教师358人,有正高职称教师31人,其中教授26人;副高职称教师102人,其中,副教授86人;博士研究生5人(另有6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24人;“双师型”教师183人,占专任教师的51 %。有省级教学奉献奖教师l人,硕士生导师2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1人,省级青年教学能手12人, 121工程教师1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 190 人,占专任教师的 68% ;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1 个。有直属附属医院 1 家、协作型附属医院3家,其中附属第一医院 ( 湖南省直中医院 ) 系三级甲等医院,是全国首批示范中医医院、湖南省优秀实训基地;有教学医院17家。有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护理技能实训中心、康复保健实训中心、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等 5 个校内实训中心,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110 余家。 学校下设医学系、护理系、药学系、康复保健系、思政与公共课部、继续教育部等 6 个教学系(部),目前开设有中医学、中医骨伤、针灸推拿、康复治疗 技术、护理、助产、中药、中药制药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医疗美容技术、药品营销等 15个专业。在籍学生 10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学生9400 余人。学校以“仁和、精诚、笃行、致远”为校训,继承发扬炎帝开拓进取、求索创新、奉献为民的精神,积极培育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突出技能、全面育人、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面向基层、中医药行业及康复保健机构培养了大批医药、护理、康复技能型优秀人才。毕业生年内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95% 以上,2012年我校荣获湖南省普通高校就业“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连续5年都在99%以上。5年来,学生在全国中药传统技能大赛、针灸推拿技能大赛、中医护理技能大赛及助产、康复等专业的赛事中,均获得团体一等奖及个人全能、单项一等奖或第一名的好成绩。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中医药院校办学规律,建立了适合中医药专业发展特点的课程体系,其中国家级精品课程《推拿手法技术》成功转型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医护心理学》、《推拿手法学》、《经络腧穴学》、《中医外科学》为省级精品课程;2015年我校牵头成功申报全国职业教育传承与创新针灸推拿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中药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针灸推拿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及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推拿学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建设学科。中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获得中央财政支持,中药专业、护理专业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高专建设发展专业;近五年共承担科研课题260余项,获得市(厅) 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1项,其中获国家级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5项;学校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1000篇,其中被SCl、CA、CSCD、CSSCl和人大复印资料等系统收录转载65篇,核心期刊论文93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项目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教材出版方面,教师共公开出版教材教参325部,其中主编107人次,副主编95人次。学校主办有《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与多家企业、医院签定了合作办学协议,与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老百姓大药房、益丰大药房、秀媛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台湾罗丽芬集团合作开办“订单班”;与附属第一医院、附属株洲中医伤科医院、株洲市妇幼保健院、株洲331医院联合实施 “1+2”合作办学;与省人民医院、省儿童医院、湘雅附二医院合作进行“ICU”、“呼吸师”、“造口护理”等专科护士人才培养;株洲中医伤科医院、千金药业有限股份公司、岳阳秀媛堂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市妇幼保健院为我校湖南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校是卫生部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理事单位、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合格”单位、湖南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先进职业技能鉴定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卫生厅年度工作考核先进单位,为全国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省直文明单位、省中医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 株洲市双文明建设红旗单位。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公安消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
(null)
公安消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200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乌兰察布市卫生学校的基础上新建的全日制普通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以全日制普通医学专科教育为主,五年制高职教育和成人教育为辅,兼顾职业培训和社会服务。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乌兰察布市及周边地区输送了大批医药人才,为地区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获得了“乌兰察布市五一劳动奖状”、“乌兰察布市园林式单位”、“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两部分组成。校本部占地680亩,一期建筑面积8.19万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383.51亩,校园绿地率达64.7%。各类实验室89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85万元,实验开出率在90%以上,目前学校正在逐步实施开放性实验室建设,充分保证学生的实验实训需求。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26万册。学校固定资产达2.7亿元。 学校设置处级内设机构22个,5个党总支和一个机关直属党支部。教职工总数257人。 近几年来,学校师资队伍数量逐步增加,结构逐步优化,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9人,博士生2人,副高职称以上专业技术职务110人。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2个,自治区精品课程3门,自治区教学名师2人,自治区教坛新秀2人,校级精品课程10门,优秀课程9门。 目前学校共开设11个专业:分别是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助产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药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中医专业、蒙医专业、康复技术、眼视光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在校生3614人。学校和内蒙医院联合举办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和承德护理学院合作开办英语护理专业,和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包头医学院、北方学院联合举办后期本科和成人教育,和赤峰卫校等3所学校联合举办3+2高职教育。 学校现有隶属附属医院一所,二级医院,集教学、临床、康复为一体,是乌兰察布市医疗保险、公费医疗、城镇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医院占地面积40.5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医院现有职工268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5名,床位200张。医院设置骨科、烧伤、内科、妇产科、普外科、五官科等23个临床、医技科室,其中骨外科、烧伤科、妇产科为领先学科,在全市医疗机构中享有盛誉。 另外,学校还有非隶属的教学医院4所,在北京、呼市、大同等校外固定实习基地50多处。 学校始终坚持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在以“笃志、精医、修德、求新”的校训和 “选择无悔、追求不懈”的办学精神引领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学校的校报、官网、微信平台等官方媒体,及时全面的宣传学校发展建设成就,学校还建有“阅松亭”“五花园”讲坛,编辑出版了《乌兰察布医专学报》《滴水》《乌兰察布医专教学督导》《在探索中起步》等刊物。学校校园环境优美,生活设施齐全,各类社团活动健康向上、多姿多彩,极大的丰富了校园文化。 学校和乌兰察布市人社局合办的“乌兰美健康服务有限公司”已成长为本地区著名的培训机构,公司由一校四港、18家分公司组成,开设六个专业,已培训学员30期5400余人,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十三五”期间,学校的重点工作任务是集全校的力量和智慧,砥砺奋斗,积健图强,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打攻坚战,在加强内涵建设上打持久战,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为在更高的办学层次上发展积聚力量,打好基础。一是以学校承办的“乌兰察布市医疗养老综合项目”为牵引,加快附属医院的建设,使之成为本地区一流的教学医院。做大做强医养一体项目,确保社会、经济效益双增长,发挥好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在“健康中国”的实践中当好排头兵和引领者。以项目发展带动专业建设,把护理、医疗、康复等专业建设成优质专业。二是以英语护理专业为突破口,加快专科教育的对外合作交流,走多元办学的发展道路,逐步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三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立足学校的实际,争取上级的支持,尝试改革和创新,彻底改变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为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坚强的保障。四是按照在校生5000人的规模增加和改善基础条件,为在“十四五”期间提出向更高的办学层次发展做积极的准备。 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16年12月18日
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批准,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重庆市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学校坐落在万川毕汇的三峡库区腹心—重庆市万州区,始创于1951年,由四川万县卫生学校和万县中医药学校于2006年合并升格而成。学校占地面积839亩,校舍面积4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2亿元。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硕博士400余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80%。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0余人。学校设有临床医学、中医、护理、医学技术、公共卫生与管理、药学、基础医学部、思政教学部、公共基础部等9个教学院部。开设有临床医学类、护理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康复治疗类、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类、健康管理与促进类、药品制造类、食品药品管理类等12个类别31个专业,涵盖医药卫生行业各领域,专业优势明显。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建有基础医学、护理、临床、中医、药学、医学技术、公共卫生与管理等7个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和中药科技馆、生命科学馆、三峡中医药文化陈列馆3个科普基地。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11所。学校积极探索在政府主导下,行业学会引导、医院企业参与的多方合作办学机制,组建的重庆三峡库区医教协同职业教育集团是重庆市首批市级示范性职教集团,携手188家成员单位全面开展“政校院企”深入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订单定向培养,建立学生创业就业基地,形成了合作育人、互利互惠、共谋发展的良好格局。学生执业助理医师通过率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名列前茅,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就业对口率达到95%。近5年第三方权威评估机构报告中,我校毕业生在就业质量/就业满意度/专业竞争力/职业发展等多项指标调研评价分值位列市内高职专科院校前列。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改革创新、开放办学”的理念,弘扬“学惟真、行惟实、医惟仁”的校风,倡导“引导向学之心,升华向善之志”的教风和“勤学、力行、诚信、担当”的学风,培养具有良好医学人文素养和发展潜质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一流医药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荣誉★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重庆市市级示范性高等专科院校★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单位★国家医药卫生“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单位★卫生部护理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骨干培训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基地★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双基地建设项目单位★重庆市社区卫生人才培训基地★重庆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重庆市科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重庆市人社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选择三峡医专的八大理由 理由一:底蕴深厚 办学水平高三峡医专是三峡库区唯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医药卫生类高等院校,始创于1951年,2006年升格为高职专科院校。2010年入选重庆市市级示范性高等专科院校,2017年入选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入选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办学近70年来,累计培养了15万余名医药卫生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2019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我校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排名第六。理由二:优势明显 社会影响大学校紧贴健康产业需求,开设有临床医学(含中医)、护理、药学、医学技术、公共卫生、康复治疗、健康管理、药品制造和食品药品管理等12个类别、31个专业,涵盖医药卫生行业各领域,专业优势明显。护理、中医、中药、针灸推拿、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在全市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理由三:师资强大 名师优师多学校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硕博士400余人,双师型教师占80%。通过“苗圃工程”、“教授工程”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已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多名教师先后获得“国家优秀教师”、“重庆市先进工作者”、“重庆市名师”、“重庆市杰出教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市名中医”等荣誉称号。理由四:环境优美 设施设备强学校座落在千年古城、美丽的长江之滨—重庆市万州区,占地840亩,校舍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0.2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453.65万元,各类馆藏纸质图书96.7万册。学校教学设施完善、实验设备先进、生活条件优越、校园环境优美,是重庆市首批“园林式单位”、“重庆市平安校园示范学校”。理由五:成果显著 人才质量高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狠抓“三风”建设,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执考率通过率连续9年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护士、口腔助理执考通过率分别为98%、84%,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0个百分点;临床、中医类类专业执考通过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近三年共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奖项19项、市级技能大赛奖项52项、全国行业技能大赛奖项66项。理由六:就业可靠 发展前景好学校依托医药卫生行业办学,坚持“校院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深入实施医教协同,与全国150余家二甲以上医院、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形成了合作育人、互利互惠、共谋发展的良好格局。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多数毕业生进入医疗卫生机构,就业对口率高,个人职业发展前景好。理由七:升学无忧 提升形式多学生升学渠道畅通,我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与重庆三峡学院联合开展“专本贯通分段培养项目”,高职专科阶段学习三年,经转段考试合格后直接就读本科。其他专业可通过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成人“专升本”高考及自考“专升本”到本科院校继续升学深造。2019年我校有121名高职专科毕业生通过普通“专升本”选拔考试被重庆医科大学等本科院校录取。理由八:体系完备 奖助覆盖广学校已构建和完善了“奖助贷勤减免补”为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在校学生可享受丰厚的奖助学金项目,除国家奖助学金以外,还可获得新生奖学金等系列校内奖学金、社会企业奖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办理生源地贷款,获得勤工助学和贫困生补贴等。学校每年投入各类资助资金3000多万元,享受国家惠民政策和各类奖助学金人次占在校生人数的90%。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座落于具有良好科技文化教育氛围的四川省第二大城市,中国唯一科技城——绵阳。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自1958年创建以来,已发展成为四川省同类高职高专规模最大、设置专业最多、建校历史最久、唯一的医学专科学校;面向全国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在校学生1.3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已培养出的8万多名毕业生绝大多数成为了我省医疗卫生一线骨干力量,如第44届南丁格尔奖的获得者、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主任成翼娟教授,全国著名小儿推拿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廖品东教授等就是其中的杰出的代表。 学校校园现占地面积840余亩,总建筑面积39万余平方米;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的专业实训基地3个,学科实训实验室119个;有适用图书33.6万册,建有现代的电子图书系统。 学校现有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28所,有省内外实习基地141个。附属绵阳市中医医院是四川省地市级首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全国中医院信息化示范单位,其中建成国家级临床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个;附属富临医院是全省首家建成的民营“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学校现有教职工570人,其中专任教师412人,正高职称49人、副高职称224人,具硕士、博士学位教师198人;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2人;四川省十大名中医2人、四川省名中医8人;绵阳市级拔尖人才6人。 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14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380余篇;其中两项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资助,多项研究成果分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和绵阳市科技进步奖。学校教师主编、参编了全国和省级教材、教参共158本。 学校设置有临床医学类、护理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卫生管理类、制药技术类、农业技术类、市场营销类共8个专业类别,包含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中医骨伤、针灸推拿5个处方专业以及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口腔医学技术、中药制药技术、医疗美容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中药、药学、公共卫生管理、中草药栽培技术、医药营销等12个非处方专业,共计18个专业。 为满足学生继续深造的愿望,我校与西南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联合举办了全日制普通专科生的专升本教育;与四川大学联合开办了护理、中药自考本科助学班,与成都医学院联合开办了检验自考本科助学班,与成都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办了成人本科教育。 学校坚持开门、开放办学,与韩国江原大学、俄罗斯传统医学研究院、台湾大仁科技大学等建立了校际合作办学关系,在英国、台湾、北京、辽宁、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都建有毕业生实习就业实训基地,为学生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经过59载的风雨兼程,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办学特色鲜明、办学优势汇集;相继获得“全省平安校园”优秀单位、“全省资助公益单位征集优秀组织奖,团中央“中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健康中国”的战略进程中,学校正抢抓这一历史机遇及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中国科技城建设的契机,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坚持中西医并重,树立“人才强校”、“质量兴校”、“特色办校”、“文化立校”的办学理念,以一流的规划、一流的建设、一流的管理为宗旨,努力培养技能型、应用型、服务型、创新型专业化人才,为服务西部教育强省和人才高地、服务中国科技城建设与城乡群众健康作出新的贡献而团结奋斗!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建校于1950年,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单位,隶属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领导和管理。现占地面积88.18万平方米,教职工753人,在校生13320人,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助产、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眼视光技术、中医康复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保险、老年服务与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等14个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被确定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专业、助产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拥有临床医学专业、药学专业、护理专业三个省级教学团队,健康照护专业群(护理、助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为省级品牌专业群,拥有药理学、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29门省级精品课程。基础护理学、人体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学校为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牵头单位。 学校实验实训教学资源丰富。校内设有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护理技能实训中心等15个,校内实践基地实训基地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管理科学规范,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现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直属康复养老护理中心1所,拥有非直属附属医院3所,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到116个。 学校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全省卫生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山东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菏泽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菏泽市花园式单位、山东教育慈善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2021-02-01
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
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医学类专科学校,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和田市。 学校于1984年9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1987年开始招生,1989年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正式备案。2009年10月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办学三十多年来,学校秉承“博学精术,爱国济民”的校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医学类院校教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为南疆医药卫生事业建功立业。扎根和田,面向南疆,服务全疆各族群众,培养了数万名各民族优秀基层医药人才,为守护南疆各族人民生命健康,为南疆地区社稳定、边疆巩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服务、民生福祉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占地总面积2762亩,其中主校区70亩,药材基地1280亩,附属医院30亩,新校区1382亩(含直属药厂164亩)。学校下设4个系部,设有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助产、医学影像技术等7个专业。学校现有实验室19个、附属医院3个、附属药厂1个,校外实践实训场所有实习医院36个和实习药厂5个。 学校现有学生4428名,生源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的汉、维吾尔、回、柯尔克孜、蒙古、苗、塔吉克、土家、乌兹别克、彝、壮、藏、东乡、哈萨克、仡佬等15个民族的学生。生源组成情况为65%学生来自南疆,35%来自东疆、北疆和部分内地省份。 学校现有教职工267人,专任教师169人,具有正副高级职称36人,中级职称51人,初级职称82人,长聘员级33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7人,本科学历148人。 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科学研究紧紧围绕南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南疆特色学科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南疆需求对接、加快建设南疆特色的医学院校,源源不断地为南疆地区发展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立足新时代,站在新起点,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紧围绕总目标,坚持“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肩负起为南疆地区培养基层医药人才的历史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奉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 2021-02-01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坐落在山西省省会太原市,是一所培养高等财经应用型人才的全日制高等专科学校,是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前身是1963年成立的山西会计学校,1985年在其基础上建立了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隶属于山西省财政厅。2002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与太原理工大学联合举办太原理工大学财经学院。 学校秉承“至诚至信,至善至美”的校训,坚持“创新驱动、深耕改革、产教融合、强化特色、开放办学、创建名校”的办学思路,遵循“能力本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的高等财经类职业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内在品质和社会影响,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实现了学校全面可持续发展。学校现面向全国8个省份招生,全日制在校生5822人,函授生239人。建校以来,已向社会输送全日制毕业生55000余人,培养在职干部14万人次。 学校设财税学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信息学院、商学院、旅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外语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教学机构,开设会计、税务、证券与期货、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技术、旅游管理等23个专科专业,会计学、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应用技术、金融学等5个本科专业。学校拥有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6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全国经济类教指委重点建设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39门。 学校位于美丽的汾河西畔,迎泽西大街以南,交通便利,条件优越,占地面积92932.7平方米,建筑面积128328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文献47.44万册(套),教学用计算机1900台,教学仪器设备值4251.85万元,网络计算机教学中心、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等教学设施国内一流。建有会计多功能综合模拟实训室、市场营销综合实训室、证券金融综合实训室、税务综合实训室等38个校内实训基地,8个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200余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100余个校外产学合作基地。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氛围浓郁,现有教职员工403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98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1名,山西省教学名师1名、山西省青年教育专家5名、山西省“双师型”教学名师10名、山西省“双师型”优秀教师17名、山西省青年教育(教学)专家9名,省级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获奖者24名。学校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双师”素质教师133人,占专任教师的70.4%;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达100余人,建成了一支基础理论扎实、双师结构合理、专业技能精湛,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学校科研成果丰硕,教师发表学术论文、主编部级核心教材、主持省级以上课题等均位列全省高职院校前茅,曾荣获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一等奖4项、山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等。《高职会计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的研发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填补了山西省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空白。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财政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山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山西省模范单位、山西省文明单位、山西省人才培养工作优秀单位、山西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学校被推选为全国财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团单位、全国高等财经职业教育协作委员会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委员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财经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中国教育会计学会高职院校分会会长单位等。学校被确定为财政部干部定点培训基地、全国财会类师资培训基地、山西省国税系统干部定点培训基地、山西省地税系统干部定点培训基地等。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全力开启新时代山西财专教育事业发展新征程,全面推进高质量高水平的改革型创新型开放型财经类高职名校建设!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2021-02-01
宁夏师范学院
宁夏师范学院坐落于宁夏南部六盘山下历史名城——固原市,隶属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是宁夏唯一的师范类本科院校。 学校前身为1975年建立的六盘山大学,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时任固原地委副书记胡启立先生任六盘山大学筹备小组组长、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六盘山大学基础上建立固原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宁夏师范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是自治区教育厅和固原市人民政府共建单位。2012年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201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同年成为宁夏首所师范生公费教育试点学校。2016年被确定为宁夏首批整体应用转型试点高校,同年,成为自治区“西部一流”学科创建单位,并获批外国留学生招生资质。2018年,成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建校40多年来,学校深深根植于“西海固”这片热土,以服务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几代宁师人恪尽职守,风雨兼程,诲人不倦,薪火相传,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师精神,坚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传统和“开放办学、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学理念,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倡导“勤奋、求是、创新、奉献”的校风,“敬业爱生、博学力行”的教风和“勤学善思、知行合一”的学风,为宁夏及周边地区累计培养各类人才近40000人,被胡启立先生誉为“六盘山下人才基地,宁南山区教师摇篮”。 学校现有古雁、文苑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928434.16平方米,总校舍建筑面积183260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06000平方米,学生宿舍47000平方米。有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12个,总面积10457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815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73.8065万册,电子图书73.32万种,现刊1211种,拥有国内主要网络资源及数据库。《宁夏师范学院学报》为月刊,是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学校现设有12个教学单位、2个科研单位、4个直属单位、18个党群行政单位。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学科教学(语文、数学、英语、思政、物理、化学)、小学教育7个方向研究生培养点,有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法学、管理学8个学科门类36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类专业22个,非师范或应用型专业14个)。学校已初步形成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等不同层次,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留学生教育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有“西部一流”建设学科1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6个、优势特色学科1个、“十三五”重点建设专业4个、特色专业6个、技术创新中心2个,自治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1个,培育建设自治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2个;有校级重点学科17个、研究(工程)中心6个、产学研合作育人基地6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教师发展中心1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533人,其中专任教师417人,教授76人、副教授14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2.28%,有博士34人,硕士289人,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7.46%。专任教师中有国家“万人计划”中“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首届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国家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自治区“313”人才工程3人,自治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自治区优秀青年后备骨干人选2人,自治区“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 3人,固原市“六盘英才”1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获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3人,自治区“塞上名师”1人,自治区“塞上文化名家”1人;有自治区级教学名师8人,自治区优秀教师4人,自治区先进工作者2人,获自治区“9·10”奖章5人,自治区三八红旗手1人,自治区巾帼建功标兵2人,全区五一巾帼标兵1人。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7031人,其中专业硕士研究生63人、本科生6622人(含免费师范生1000人)、专科生178人、少数民族预科学生168人。学校加强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力度,积极拓宽招生就业渠道,学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 学校与宁夏大学实现联合办学,与华东师范大学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同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青海大学、湖北大学、西安音乐学院、韩国又松大学、斯里兰卡东南大学、印度夏尔达大学、突尼斯国家高等教育学院、新西兰马尔伯勒理工学院、波兰琴希托霍瓦技术大学、马来西亚苏丹依德里斯教育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台湾屏东大学、台中教育大学、台湾静宜大学、台湾树德科技大学等48所国(境)内外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20多家地方企事业单位签订联合培养和服务合作协议。学校是“三北”地区高师院校协作会成员单位、全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先后2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被原国家教委授予“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称号,是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被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先后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和自治区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是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授予的首批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是自治区级“文明单位”、“依法治理示范单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先进单位”和2017年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连续5年获固原市“平安校园”称号,被固原市评为“园林式单位”。2015年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授予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将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文化荣校”战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推进转型发展,持续加强内涵建设,加大自治区“西部一流”学科建设力度,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主动对接社会行业,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立足宁夏、面向西部、辐射周边,服务基层、服务基础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努力把学校建成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西部地区知名的教学型师范大学。
宁夏师范学院 2021-02-01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72所
教育部 2023-06-2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4 15 16
  • ...
  • 196 19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