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2020年5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永州市零陵区,高铁、高速与机场三位一体网络全面构建,交通便利。新校区2019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占地503.7亩,建筑面积17.9万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是广大学子求学的理想场所。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800多万元,拥有教学计算机900台,钢琴、电钢琴685台,纸质图书48万册,224间教室均配备了智慧黑板和多媒体教学系统,装备微格教室、蒙台梭利教室、录播室、电子书法教室等实训室344间。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充分满足办学需求。 学校由原道县师范学校、原祁阳师范学校合并升格而成。原道县师范创办于1958年,原祁阳师范创办于1979年,具有师范教育办学历史62年。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坚守坚持教师教育,立足乡村教师培养,办学至今,为社会培养了六万多名各类人才,近五万名教育类人才。 学校是“湖南省大专层次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基地”“湖南省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养研究基地”“永州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湖南省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示范学校”“湖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永州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近6000人,教职工341人,其中专任教师299人,教授7人,副教授87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11人,双师型教师103人,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师9人,省特级教师4人。目前,学校构建了以教师教育为主体、师范类专业和艺术类等非师范类专业协同发展的专业体系,设有小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文学院、理学院、艺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7个学院。开设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语文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音乐表演、艺术设计等7个专业。 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立足永州、面向全省、辐射周边省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专多能”、服务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新时代,新征程,全校师生将求实创新、团结奋进,努力将学校打造成永州市小学教师培养培训中心、永州市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中心、永州市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研究中心、永州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中心,为建设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而努力奋斗。
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公立高等学校。学校具有30多年的高等教育办学历史,坐落在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记忆遗产三项桂冠的历史文化名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以丽江厚重的文化底蕴为依托,以丽江优美的风光为环境,招收来自云南省及全国十八个省(市、自治区)的学生。学校占地1148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2.7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3409.17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596.66万元。藏纸质图书90.01万册。建有旅游综合实验室、艺术设计广告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和导游模拟实验室等多个现代化实验室,以及外语自主学习中心、计算机中心等,办学条件完全能满足教学需要。 学校设中文、外语、旅游及经济管理、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艺术、体育、教育科学、继续教育学院等9个教学系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部。学校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优势,大力发展适应地方社会经济的具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开设有45个专业。其中“导游专业”为云南省高职高专示范专业;“导游专业”和“生物教育专业”为云南省高校特色专业;“英语教育专业”、“语文教育专业”为云南省高校重点建设专业;“现场模拟导游课”、“英力克英语口语课”、“公共教育学”、“植物学”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为云南省高校精品课程;“丽江东巴谷生态文化民族村”、“丽江王府饭店”、“生物专业群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实习实训中心”、“学前教育专业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为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示范实习实训教学基地,2012年“旅游管理”专业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学校拥有的国家级、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有47项,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充分反映了我校的办学水平和实力。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员工399人,有专任教师344人。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172人(其中外聘教授85人),常年聘任的外籍教师3名。有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4人;名师工作室3个、云南省高校教学团队3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6872人,另有美、英、日、韩、澳等国语言留学生。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同类高校前列,2012年和2013年获省教育厅“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举办,云南省教育厅主管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府芒市,其前身为创办于1955年的德宏州民族师范学校、1958年的德宏州农校和1978年的德宏师专班;1984年4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德宏师专班基础上成立德宏教育学院。2004年、2006年德宏州民族师范学校、德宏州农业学校分别整体并入德宏教育学院。2006年在德宏教育学院基础上组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目前,现有土地1095.20亩(新校区975.89亩、老校区119.3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其中,老校区4.7万平方米,新校区20.3万平方米。学校总资产10亿余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10640.19万元。有图书66.6886万册,电子图书20万种。 学校共有教职员工428人,有专任教师363人,其中正高职22人、副高职100人、博士研究生6人(10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23人;学校教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获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4人,云南省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4人,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云南省教育功勋奖1人,云南省省级教学名师4人,云南省学术带头人2人。另有缅甸籍、澳大利亚籍教师各1人。 学校开设教师教育类专业15个,高职类专业42个。面向云南、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广西、贵州、广东、福建等省区招生。现有在校学生6443人,外国留学生105人。同时,学校不断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的合作,共同举办成人函授教育、远程教育和在校生套读自考本科等多种形式的成人学历教育,共有各类成人学生1000多人。 学校秉承“德学思行,智真善美”的校训,立足德宏,面向云南,辐射周边国家,服务德宏经济社会发展和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探索,构建了“1221”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三性一化”(民族性、师范性、应用性、国际化)办学特色。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练、做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地与中小学校、企业进行师资、设备、培训、教学等方面的交互合作,形成合作育人,共同发展的双赢格局。建立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工作机制,确定相应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工作方案,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奠定组织基础。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教师,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近几年以来,学校获得云南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53项,其中包括4位教学名师、3个教学团队、3个名师工作室、2个特色专业、4门精品课程、8门规划教材、4门精品教材、3门优秀教材、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 个教学改革项目、2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项目、1 个大学外语教学改革项目、2 个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1 个基础能力建设项目、8个小语种项目;出版专著72部、出版教材39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37篇,在外文期刊发表论文14篇;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主持省部级项目16项,地厅级项目117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奖143项;获省委、省政府各级各类奖项4项,厅级奖励60项;有专利66项,有决策、咨询报告107个。面向区域发展,学校建立食用昆虫研究所、民族教育研究所、民族医药研究所、孟中印缅研究所、法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积极到农村开展食用昆虫养殖等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拓展精准扶贫路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农民发家致富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2011年至2016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4%以上。2011年至2015年,连续五年获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二等奖。2013年,由于毕业生就业工作宣传到位,措施有力,成效显著,学校获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奖。 60多年来,几代德宏师专人立足边疆,艰苦创业,先后培养了37000多名毕业生,为德宏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全州基础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骨干教师和教育管理人才;为全州各行各业培养了一大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强的少数民族干部,其中不乏州县各级领导。 学校办学实践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办学成绩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表彰和奖励。2010年,学校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3年、2017年,学校分别获云南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云南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5年,学校被云南省高校工委认定为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优秀等级学校。 2009年、2012年、2015年三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先后被德宏州委、州政府授予“平安校园”、“德宏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先进挂钩单位一等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示范单位”、“百强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被省教育厅、省军区司令部、省军区政治部授予“学生军训工作开展20周年先进单位”;被省教育厅授予“云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先进学校”、“高校绿化先进单位”、“园林示范单位”、“平安校园”、“三生教育”优秀学校、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示范点项目学校、体育教学达标单位;被被省政府授予“消防安全创建示范单位”。2010年,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评荣获优秀一等奖,受到省委通报表彰奖励。2013年、2014年、2015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德宏州惩防体系建设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优秀单位。学校继续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平安校园”和州级“廉政文化示范点”荣誉称号。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以培养培训专科层次小学及幼儿教师为主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学校秉承“立德树人”的校训,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培养了一大批基础知识扎实、基本能力强的小学幼儿教师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淄博市乃至山东省的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位于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坐落在奂山脚下,西临滨博高速公路,南靠胶王路,与济南经十东路贯穿一线,西距济南8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达。 学校现有校区占地1280亩,校舍规模达到2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0亿元。学校拥有纸质藏书58万册、电子图书30万册,各项配套设施功能齐全,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学校以师范类教育为主,兼有非师范类教育。目前招生专业数为16个,语文教育、数学教育、初等教育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英语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为央财资助人才紧缺型专业,美术教育专业为省艺术科学“十二五”重点专业,语文教育、数学教育、学前教育、初等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为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热门专业。各类在校生7820人,教职员工504人,教授、副教授140人。 学校实行校系两级管理体制,设有人文科学系、数理科学系、信息科学系、学前教育学院、外语教育系、艺术教育系、初等教育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拥有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以及百余处实习实训基地。师范类专业学生毕业可获得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证等证书。 学校积极推进开放式办学,先后与美国的爱丁堡罗大学、英国的卡蒂夫大学、英国联程教育协会、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韩国的韩国京畿大学和湖原大学、巴基斯坦的普雷斯顿大学、澳大利亚集团学院、新西兰的怀卡托理工学院以及中国的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服务机构开展了合作办学。学校通过专升本、函授、自学考试、出国留学等多种形式实现了本科教育。 学校在教育教学、思想政治工作、德育、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以优异成绩通过了省教育厅、省委高校工委组织的全省高校教代会、高职高专办学条件、德育与校园文明建设工作、人才培养工作、思想政治课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等七项评估。 学校被山东省财政厅、教育厅确定为19个省级教师教育基地之一。目前,学校正积极创造条件,为实现高层次办学努力奋斗。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位于拉萨市娘热路43号。其前身为拉萨市文教局1964年创办的“师训班”。1975年8月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拉萨市师范学校,1978年迁至现址。经过30多年的持续发展,2006年2月14日,经国家高校设置委员会批准,升格为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现占地265亩,预备用地300亩,建筑面积58255.25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1607.57万元。现有教职工260人,其中专任教师210人。教师职称情况:教授5人,副教授45人,讲师72人。专任教师学历情况:博士5人,硕士95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46人,其中,男生1123人,女生1623人。师生员工中共有藏、汉、蒙、回等11个民族。 学校现下设15个二级机构,其中管理部门6个(校办、政工人事处、纪检委、教务处、学工处、财资处),系部7个(语言文学系、数学和自然科学系、教育系、信息技术系、体育艺术系、公共教学部、继续教育部),教学辅助单位2个(基础教育研究所、图书文献中心)。 学校主要任务是立足拉萨,面向全区,为全区培养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专科层次的小学、幼儿师资,承担全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校长及其他教育管理干部的在职培训和提高的重任。现有26个专业,其中师范专业16个: 语文教育、综合文科教育、英语教育、数学教育、科学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音乐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教育、物理教育。 非师范专业10个: 藏汉翻译、旅游管理、新闻采编与制作、社会工作、法律文秘、应用电子技术、广播电视技术、心理咨询、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农村能源与环保。 38年来,学校为全区输送全日制和函授毕业生25000多人,培训各类学员6400多人,是自治区教师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工作母机。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语言文字先进集体”、“全国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中专院校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 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自治区文明学校”、“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先进集体”、“自治区学习使用发展藏语文先进集体”、“自治区绿色学校”、“自治区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自治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拉萨市先进基层党委”、“拉萨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拉萨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拉萨市定点扶贫工作先进集体”、“拉萨市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先进集体”、“拉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 拉萨市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先进驻村(居)工作队”、“ 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先进工作队”、“ 拉萨市市直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建设综合考评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拉萨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托对口支援省市和对口支援高校的重要优势,拉萨师专将加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积极实施实施“以德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民主治校”、“外力助校”五大战略,力争把学校办成全国有名的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并在此基础上建成拉萨大学。 学校分三个阶段实现上述目标: 第一阶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从提升内涵、加强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入手,逐步建立与区、市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专科学校办学体制,成为合格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做到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并举,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并举,全日制教育与成人教育并举。 第二阶段,办成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质量的,专业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的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努力提升办学层次,大力发展小教本科教育,培养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小教本科层次的师资人才。 第三阶段,实现办学现代化。将学校建成“西藏最好、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民族师范学院。同时,面向拉萨及全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开放型的办学模式,在充分展示民族师范水平和特色的基础上,建成综合性的拉萨大学。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源自清光绪33年(1907年)的“怀庆府师范学堂”,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原焦作教育学院、焦作师范学校、沁阳师范学校基础上组建为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河南省为数不多的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高校之一。 栉风沐雨,世纪沧桑,弘文励教,薪火相传。建校百余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始终高扬师范教育旗帜,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术唯真、教学至上”的办学理念,发扬“艰苦奋斗、严谨治学、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办学传统,已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0万余名毕业生,其中,既有王国权、王梦奎、沈壮海、乔叶等知名校友,又有大批供职于豫西北地区乃至全省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骨干中坚,但更多的是默默耕耘在教育战线的辛勤园丁,为河南省特别是豫西北的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占地面积710余亩,建筑面积25万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价值5000余万元,馆藏中外文图书110万余册。具有完善的教学实验条件,拥有现代化的校园局域网、多媒体语音室、微格教室、数码钢琴教室、精品课程录播室、动植物标本室、红外光谱实验室、气质色谱实验室、紫外可见光谱实验室、原子吸收光谱实验室、液相色谱实验室、三维实景模拟导游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电子商务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等教学仪器设施与实训场所。现有在校生12000余人,现设有12个学院,46个专科专业,3个联办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665人,正高级职称38人,副高级职称17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历30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河南省教学名师3人,市厅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专业拔尖人才及专家61人。现有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5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项目3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建设项目4项、省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项。 近三年,学校有25人荣获河南省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在河南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10个;在2015年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实验大赛活动中,我校“风能利用”项目组荣获全国第4名;在2017年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中荣获全国第4名,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河南赛区竞赛中荣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0个;在河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单项奖25项并荣获优秀组织奖;在“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活动中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2人。在河南省第十届大学生运动会上,我校获得金牌17枚、银牌15枚、铜牌2枚。近三年共发表学术论文643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和SCI、EI、ISTP、CSSCI收录论文207篇;获批省部级课题25项(其中教育部课题2项)、市厅级课题254项;出版著作(教材)86部;获得各种专利116项;获得各级各类成果奖195项。学校立足地方,大力开展地方文化研究(覃怀文化、太极拳文化、佛教壁画、戏曲碑刻等),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关注。学校实施开放办学战略,不断加大合作办学工作力度,先后与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韩国、乌克兰、白俄罗斯、新西兰等国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断提高内涵建设水平,成效显著。学校在2008年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确定为“优秀”格次,2013年又顺利通过了第二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成功获批为“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2014年获批为“焦作市电子商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河南省电子商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2016年获批为河南省小学全科教师(免费师范生)培养单位。2017年获批为河南省首批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性单位。学校还先后荣获了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舞蹈家协会舞蹈培训基地、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基地、河南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示范基地、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及研究基地等。 百年弦歌不辍,百年薪火相传。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明天将更加辉煌。(数据更新至2018年3月)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朝阳师专)有着清晰的历史传承脉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建校历史可追溯至1960年,时名为朝阳师范专科学校,以后迁变分合,至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重建。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改为现名。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涵盖教育、装备制造、矿物、电子信息、生物化工、财经、旅游、文化艺术等多个专业门类,多层次、多形式协调发展的地方性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校园占地854亩,建筑面积21.78万平方米,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龙山街四段966号。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首要目标,不断调整优化专业布局,确立了“一型两性”(技术技能型、师范性、地方性)的办学定位和“一个巩固两个突出”(巩固师范教育专业集群优势,突出涉工类专业;突出现代服务类专业)的发展布局,坚持深化内涵与拓展外延并重,着力打造优势专业和品牌专业。现设有学院1个,教学系(部)12个。设置高职高专专业33个,其中师范类专业11个、涉工类专业12个,服务类专业10个;设置本科专业10个,其中依托沈阳师范大学开设的专科起点普通本科专业3个,依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学校开设高中起点四年制普通本科专业7个。高职专业中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品牌示范专业6个,省级高水平特色专业群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 学校教学设施完备,建有校内实训中心15个,各类实验实训室245个,校外实训基地86个,国家财政支持职业 教育实训基地1个、辽宁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基地1个、对接产业集群省级实训基地2个,同时建有红山文化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教学仪器设备值6976万元,固定资产5.4亿。图书馆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纸质图书、电子图书借阅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纸质藏书58万册,电子图书16.2万册。学校有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科学普及为一体的现代化陈列馆,并于2013年被辽宁省科技厅、辽宁省科协授予“辽宁省第八批省级科学技术普及基地”称号。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708人,其中专任教师480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66人,副教授16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280人,“双师型”教师198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省级优秀专家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2人、千层次11人,万层次30人。全日制在校生6827人。 学校办学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自1985年以来连续30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自1991年以来连续24年保持了省级花园式单位称号,自1993年以来连续22年保持了省级文明校园称号,自2004年以来连续11年保持了省级绿色学校称号,2008年被国家语委命名为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自2009年先后6次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平安校园。学校党委先后4次被中共辽宁省委命名为先进党委。 学校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博学致用,敬业乐群”的校训,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职能,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步伐,坚持走教学质量优异、办学特色鲜明、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融合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国石油和化工工业协会确定的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 学院(校)位于沈抚新区旺力街,地处东北振兴“一带五基地”发展核心区域,距辽宁省会沈阳一步之遥,现代化有轨电车、地铁、公交线路四通八达,是融外观设计现代化,内部设施智能化,园林景观生态化的创新型校园。学院占地面积740亩,建筑面积17.2万平方米,是教学、实训于一体功能全面现代化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校)在做强师范教育的同时,依托抚顺石化新城(国家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和沈抚新区(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形成的石油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环保设备、生物科技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和石化电力装备、工业机器人、物联网、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集群大力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与40多家规模企业开展产品研发、项目合作、人才培养、科技攻关等深层次的校企合作。 学院(校)拥有数字化图书馆,100多个现代化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15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可开展50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学院(校)共设14个教学系部,43个招生专业,以石油化工、建筑工程、机械装备制造、学前教育、小学师范教育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涵盖化工、建筑、师范教育、材料与能源、制造、电子信息、经济管理、艺术、物联网等门类。现有省级教学团队7个;国家级专业建设带头人2人,省级专业建设带头人5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对接产业集群示范专业3个,省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8个, 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中央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国家、省级精品课13门。 学院(校)拥有一支以博士和硕士为骨干,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聘请清史专家阎崇年等国内知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聘请“全国机械密封大王”赵林源为代表的一批工人技术明星担任学生技能导师,成立了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为主体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构建了“政府主导、行业引领、学院推进”的校企合作共建平台,企业全程参与学院(校)教学与管理。以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改革为基础,采用“工学交替”“订单培养”“以赛带训”等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各种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成果显著,在全国石油化工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大赛、辽宁省汽车技能大赛、辽宁省数控技能、三菱电机杯大赛等赛事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学院(校)与中国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多所知名大学实现联合办学,为学生提供高职升本科(专升本)、自学考试、奥鹏远程教育、电大开放教育等本科学习途径。 学院(校)与韩国浦项大学、翰林圣心大学、韩国新罗大学、韩国庆星大学、日本磐城日中友协等开展合作办学,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比利时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互派留学生。 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学院(校)与抚顺石化新城和沈抚新城100余家规模企业签订用人协议。毕业生曾经在中国神华、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石化、中冶集团、大连英特尔公司、甲骨文公司、三菱电机、三一重工、北汽福田、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北京京东方、青岛海尔、广州亚宝教育集团、义乌东北商会、大连爱儿坊幼儿园、沈阳六一幼儿园等多家优质企业就业。 学院(校)连续多年被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辽宁省文明学校、辽宁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辽宁省就业工作创新单位、辽宁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科研先进单位、辽宁省平安校园、辽宁省高校思想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锦州师专)位于渤海之滨、交通发达的辽西中心城市——锦州。是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注册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锦州师专的前身是于1914年成立的奉天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到今年已经有了104年的办学历史。师范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师范专业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并不断创新,在课程设置、能力训练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培养模式和体系,研究完成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专业(普师)课程方案》被省教育厅采用在全省范围内推广。100多年来,为辽西、辽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优秀基础教育师资,是辽宁省基础教育师资的知名品牌。 1998年,学校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当时是全省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试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范院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以专业技术岗位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产学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突出办学特色,开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获2009年和2014年省优秀教学成果奖。10多年来,为辽宁的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学校占地面积285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价值1.1亿元。学校建有标准化的学生公寓、食堂、田径场和体育馆。图书馆建筑面积4627平方米,藏书51余万册。 千兆以太网覆盖了整个工作区和教学区,实现了百兆交换到桌面的校园网络。 学校现有教职工613人,其中专任教师455人,在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9人,副教授141人,省教学名师3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9人,市学术与技术带头人9人。先后有12人获曾宪梓奖,有100多名教师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学校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教学成果、精品课程在全省专科学校中名列前茅,近三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90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等5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60篇,有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学校现设全日制师范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48个专业55个方向,其中省级示范专业群1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在校生7000人。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以管理增效益,以特色创品牌”,坚持教育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以内涵发展为主,致力于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同类院校中享有较高的声誉。近年来,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新生报到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2010年,学校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学校的教育质量管理走上了国际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近年来,学校多次受到上级党、政部门的奖励与表彰,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评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获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甲组二等奖”和“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被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被省教育厅授予“文明校园”称号;被辽宁省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命名为“平安校园”;被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授予“毕业生就业创新单位”和“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称号;连续六年在全国高师、高职小学教育专业语文片段教学竞赛中荣获特等奖;连续两年在全国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多次在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多个项目中获得一等奖。 锦州市委、市政府非常关心锦州师专发展,锦州师专滨海新校区建设项目列为2015年市重点工程。目前,锦州师专已经制定了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特色学校建设规划,全校师生正以饱满的热情,坚持“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办学理念,传承“学高身正、敬业创新”的校训,以“博学精教、启智怡情”的严谨教风和“笃学善思、务实致用”的良好学风,努力打造“以服务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基础教育师资和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区域高职高专教育品牌。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我校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从1949年建校至今已走过60多年的光辉历程。地处国家级园林城市——辽宁省铁岭市凡河新城区。 学校占地面积507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现有多种类型和功能的实训室84个,现有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1个——保险,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8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400万元。图书馆馆藏图书60余万册,电子图书5万册,中外期刊近四百余种,另有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6个专辑,学位论文180余万篇。 学校现有设置专业49个,招生专业37个,涵盖了19个专业大类和23个专业类,设有文学院、管理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体育学院、外语学院9个二级学院和成人继续教育学院1个,另有校企共建二级学院两个(铁岭师专——新道会计学院,铁岭师专——达内信息技术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567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608人,其中专任教师398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87人、副教授10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193人。教师中涌现出全国及省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省市教学名师、劳动模范、“五·一”奖章获得者、教育教学专家、师德标兵、学科带头人等70多人。 现有央财支持提升专业两个——应用电子技术和商务英语,省级品牌专业1个——旅游英语,省级示范专业2个——学前教育、市场营销,省级高水平特色专业群一个——现代服务业专业群,现有央财支持实训基地1个——物流管理,省级创新性实训基地4个——机电一体化、学前教育、物流配送和机电一体化提升;现有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课程1门,全国教育科研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教材3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在严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加大科研工作力度。拥有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辽宁师专学报》和校内学术刊物《铁岭师专学报》。教师主编专著教材151部,主持完成省市科研立项295项,获奖科研成果504项,获得国家技术专利62项。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就业工作,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福建、天津、大连等地建立实习就业基地,与130余家用人单位签订了人力资源合作协议,学校近三年的总体就业率达到95%以上。 学校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高校进行校际交流。分别与美国尔班纳大学、德国富克旺根大学、韩国加耶大学签订了交流协议,已送出留学生40余人。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形成了“风清、气正、人和”的良好氛围和快速发展态势,先后荣获“国家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辽宁省“文明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承载着铁岭308万人民的厚望,全校师生员工正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快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秉承“修德、博学、勤奋、创新”的校训,为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196 19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