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肇端于1902年张謇创办的通州民立师范学校,是中国师范教育的三大源头之一;1953年转为公立,改名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1958年与创办于1905年的江苏省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合并;2005年4月与发端于1906年的江苏省海门师范学校合并组建为南通高等师范学校;2014年1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同年9月与创建于1902年的如皋高等师范学校合并办学。 学校创办116年来,文化积淀丰赡,优秀人才辈出;先后培养了8万多名毕业生,享有“红色师范”“教师摇篮”的美誉。曾经汇聚了王国维、陈师曾、朱东润、刘延陵等一代名师,涌现出以刘瑞龙、吴亚鲁、刘季平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与革命志士,以袁翰青、严志达、韩德馨、魏建功、吴俊升为代表的诸多知名专家学者,以李吉林为代表的一大批教育专家和教学能手。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秉承“开风气之先”的传统,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为我国师范教育的改革作出了诸多原创性贡献。尤其是1984年在全国率先开启五年制师范教育模式,2007年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开展五年制师范生免费定向培养,在我国小学和学前教师教育领域独树一帜,享有盛誉。 学校由南通校区、如皋校区、新校区组成。南通校区位于濠河风景区(国家5A级)内,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如皋校区“师范学堂旧址”古建筑群系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校区四面环水,书院风格,融合了中国元素、师范元素和生态元素,是南通的文化地标之一。全校占地面积481.83亩,建筑面积20.1万平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0.98亿元,馆藏图书81.25万册;教职员工573人,专任教师465人(其中,教授27人,高级职称教师194人,硕士以上学历学位教师250人),全日制在校生8500人;开设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等8个师范专业,以及商务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艺术设计、财务管理、文秘等20个非师范专业;与南通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通过“3+2”及“5+2”模式合作培养本科层次小学、幼儿园教师。另外,学校作为国家、省、市三级教师培训基地及南通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挂靠单位,常年承担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约12000人次。 历经百余年探索,学校从引进西方师范教育模式到形成本土化师范教育体系,从沿袭技术性师范教育到倡导人格化师范主张,形成了祈通中西、砥砺自新的文化特质,凝聚为智民兴国、沉笃醇和的师范精神,赓续传播于杏坛巷陌,激励师范人坚守办学使命,坚持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层次,倾力打造高水平、国际化的全科型师范院校,为中国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再作新的贡献。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我校是经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备案的公办全日制高等师范院校。学校位于运城市舜帝陵景区的大学城,与运城学院和运城护理职业学院毗邻,占地450余亩,是一所高标准、现代化的师范专科学校。 作为其前身的运城师范学校和稷山师范学校,都曾是享誉河东、名扬三晋的老牌名校。一个世纪以来,为国家培养了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原国务院副秘书长郑思远,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山西省副省长张平,原成都军区政委上将张志坚等一批著名党政军干部和数以万计的优秀中小学教师。改革开放后,我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谋发展、以科研为先导、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科层次小学教师为根本,夯实高师基础,凸显师范特色,深化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改革,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为山西向东向西经济发展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社会经济和地方教育事业发展与全面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先后荣获“全国素质教育百面旗”、“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山西省优秀师范学校”、“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中小学教师培养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 学校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有教学楼、实验楼、艺术楼、图书馆、演播大厅、体育馆、办公楼、学生公寓楼、餐厅等15栋高标准建筑。配备有微机室、校园广播电视台、语音室、电子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理化实验室、塑胶操场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所有教室全部安装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共有专兼职教师42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25人,外籍教师4人,特级教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7人,省级骨干教师8人,副教授107人,讲师203人,是国家级课题研究实验校。 学校共设10个职能处室,8个教学业务部门,3个教辅机构和3个群团组织。职能处室有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总务处、财务处、就业指导处、老干处、保卫处;教学业务部门有教育科研处、中文系、数计系、外语系、音乐系、美术与艺术设计系、体育系、教育与心理学系、思政教学部部、公共服务部;教学辅助机构有电教中心、图书馆、培训处;群团组织有工会、团委、妇委会。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积极探索融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为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师范特色,注重学生基本功培养。要求每个学生都要通过国家普通话测试、简笔画过关测试、规范字书写等级考核。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小学教师资格证、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和专升本考试,每年都有一大批学生升入高一级院校继续深造。 运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是你塑造完美人格、提高从业能力、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选择。 校 址:运城市盐湖区文化产业园学院西路2号 电 话:0359-2505566 招生专线:0359-2877666 网 址:www.sxycsf.com 官 微:sxycsf 邮 编:044000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是在山西大同大学朔州师范分校编制基础上,于2012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2013年5月国家教育部备案,撤销其原有编制,更改为学校现有名称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由山西大同大学朔州师范分校于2012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2013年5月国家教育部备案 [1] 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前身为1949年成立的朔州师范学校。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位于朔州市经济开发区长宁东街85号。学校占地面积552亩,建筑总面积18万平方米,分教学、运动、生活三大功能区,校园绿化面积占校园总面积40%。 综合教学楼 教学区由综合教学楼、培训中心、艺术中心、图书馆组成。其中综合教学楼建筑面积77419平方米,是全省单体面积最大的教学楼,也是朔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教学、实验、行政用房总计120180平方米,能同时满足学校办公和一万多名学生上课需要。 培训中心 培训中心建筑面积10501平方米,可满足本地教师培训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艺术中心 艺术中心集教学、展览、演艺、实训功能于一体,建筑面积8730平方米,可满足教学、展览、演艺、实训等方面的需求。 图书馆 图书馆占地面积3727.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530平方米。到 2012年,馆藏纸质图书达42万册,电子图书达55万册,期刊512多种,计算机1200台。能充分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 体育场 运动区由1个标准化塑胶体育场、8个篮球场、2个网球场、4个排球场等组成,累计25000平方米。 学生公寓 餐饮中心 生活区由学生公寓、餐饮中心和生活服务中心组成。学生公寓楼5栋总面积38163平方米,宿舍均为标准6人间设置。多功能餐厅建筑面积12080平方米,可同时供6000人就餐。生活服务中心可满足全校6000余名师生购物、洗浴、医疗等生活服务。 学校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 “依章治校、量化考核、目标管理、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先人一念,高人一筹,快人一步”的工作基本准则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特”的创新思维。 校内机构设有党委办、行政办、人事处、学生处、教务处、教科处、总务处、安保处、培训就业处、电教实验图书处、基建处、团委等12个行政管理机构。 学校坚持用体制理顺工作关系,用制度规范师生行为。到2011年,学校将10年来的规章制度进行了第三次修改和完善,合编为约48万字的《山西大同大学朔州师范分校规章制度汇编》一书。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依,违章必究。 到2012年,全校正式教职工326人。其中处级干部9人,科级干部32人。专任教师266人,副高以上职称40人,中级职称54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62人,高级专家1人,客座教授20人。 到2013年底,学校在校生105个班,共6020人。其中男生546人,女生5490人;高专生4615,中专生1405人。 到2013年为止,高专学生升本成绩蝉联全省十连冠,高升专达普通高校专科分数线率为95%以上,学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 学校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荣誉。如2008年获“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2010年度获“2010中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2011年获“2010年度省级平安单位”、2012年获得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福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具有百年师范办学传统的老校名校,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由陈宝琛创办的全闽师范学堂,被誉为“闽师之源”。在一个世纪的漫漫岁月里,学校几经更迭变迁,涌现出许多蜚声海内外的仁人志士、专家学者,如林默涵、邓拓、翁良毓、冰心、庐隐、胡也频等,更有数以万计辛勤耕耘在基础教育园地上的人民教师。 21世纪以来,学校经历了三次重大改革,2004年4月,整合原福州教育学院、福州师范学校、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福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和福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五个单位的优质资源,成立新的福州教育学院;2013年5月,经教育部备案,省政府批复,更名改制为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4月,福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将福州工业学校、福州艺术学校划归闽江师专管理,学校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学校现共有旗山校区、光禄坊校区、仓山校区、甘蔗校区四个校区。占地568.4亩(含旗山校区西侧已纳入规划的178亩教育用地),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建有教师职业技能、计算机应用技术等8个校内实训基地,143间实训室以及80多家校外实训基地,拥有功能齐全的校园网络和远程教育信息网络等现代教育设施,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众创空间。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361.99万元,纸质图书32.11万册,电子图书31.4万册。学校设有直属管理的附属实验小学、附属实验幼儿园各1所,指导型的附属中学2所,附属小学4所。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409人,全日制在校生近5000人。教职工中专任教师198人,教研员58人。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22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硕士学位的教师92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50%;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 教师12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61.1%;来自企业行业第一线兼课教师61人;列入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1人。近两年来,教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级课题6项、省市级课题34项、市厅级课题35项,公开发表人文社科类论文90 篇,出版专著7部。 学校设有“八系二部”,即初等教育系、人文社科系、外语系、计算机系、学前教育系、艺术系、机电工程系(筹)、化学与生物工程系(筹)、公共基础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开设专业23个。其中初等教育、心理咨询专业为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省级示范专业;导游专业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福建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艺术系(福州市艺术学校)的戏曲表演(闽剧)专业为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等。 学校重视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研究,现有福建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2项:计算机系的“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和人文社科系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现代学徒制建设”;福建省应用文科研究中心2个: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基础教育书法教学研究中心。同时,创办《创新教育论坛》、《福州教育研究》等两本校刊,研究、探讨、宣传职业教育和福州基础教育。 学校坚持科学发展,实现政校企协同,合作育人。2016年3月,学校成立了首届董事会,时任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益民担任董事长,福州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以及部分杰出校友、知名企业代表担任董事,首届董事会共有33名成员组成。此外,先后与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管理委员会开展战略合作;与鼓楼区政府联办社会工作专业;与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福建星网锐捷有限公司、北大青鸟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合作办学成果丰硕。 学校还设有福州教育研究院,承担福州市基础教育(含特殊教育)、幼儿教育的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及教学服务工作,承担全市6万多名教师的中小幼师资培训、培养、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和教育科研等任务。2016年,学校还入选乡村校长助力工程和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省级培训任务承担机构,为推动我省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水平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近两年来,在全国、省级各类教师教学比赛、教学技能比赛和优质课评选中,福州地区经我校指导选送的教师获得全国一等奖50多人次,全省一等奖130多人次。学校实现了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教研、科研”的四位一体共同发展,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独具特色。 学校秉承养浩然气、广仁爱心的校训,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未来而设计”的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为学生系统地搭建职业人文综合素质教育平台。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其中师范类就业率稳居省同类院校前列,非师类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社会满意度高,学校美誉度高。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主动服务“福州新区”、“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发展战略,立足福建,面向全国,服务基础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水平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师资以及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增强综合办学实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管理规范的区域性示范高职院校。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null)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2013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同意,在原赣南教育学院的基础上改制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03年创建的虔南师范学堂,先后整合、吸纳赣州师范学校、赣南教育学院(赣南师范学院师范专科部)、赣南文艺学校、宁都师范学校(江西教育学院赣南分院)以及龙南师范学校、瑞金师范学校和兴国师范学校等教育资源,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涵盖文、理、体、艺等专业学科的全日制专科学校。 学校坐落在千里赣江第一城——赣州市,位于蓉江新区高校园区。学校依山傍水,错落有致,高雅大气,整体建筑采用后现代欧式风格并融入了赣南客家方形围屋的元素。校园按照万人学生规模本科院校标准规划设计,占地总面积1034亩,现有建筑面积22.6万平方米,建有图书馆、网络中心、教学楼、实验楼、音乐楼、体育馆、美术楼、校医院、游泳池、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教育教学楼群,有先进的实验室、计算机机房、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普通话训练与测试中心、汉字书写训练中心、幼儿教育实训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等设施设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992万元。现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80个,其中小学教育实习基地69个,学前教育实习基地(幼儿园)11个。学校设有普通话测试站,有6名名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10名省级普通话测试员。 学校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员工480人(专任教师380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144人;有十余位教师分别获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师德标兵、江西省模范教师、江西省十大体育明星等称号。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640人,成人教育学生800余人。设有专科专业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商务英语、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科学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艺术设计、体育教育、特殊教育等12个专业。建有思政部、中文系、数学系、外语系、教育系、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系、自然科学与计算机系、音乐系、美术系、体育系等10个教学系(部)。 学校以“博学笃志,弘文尚德”为校训,坚持“立足教师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理念,培养职业道德优良、文化知识广博、专业技能扎实、个人特长突出的适应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需要的合格师资和其他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学校在教育教学领域取得了较大成果,专业特色凸显成效,培养成效逐步显现,学校学生在各项比赛中屡获佳绩。在2011年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获5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2010年、2011年,在全省专科组音、体、美职业技能比赛中,学校获团体一等奖4个,全能和单项一等奖8个。2012年,由学校毕业生主演、在校学生参演的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文系学生何雪瑶被共青团中央评为2013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在2016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学校学生获的“团体二等奖”和三个单项“一等奖”和2个单项“二等奖”的好成绩。在2016“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比赛和演讲赛(江西赛区)中,学校学生获得专业组“特等奖”优异成绩,并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总结赛。学校学生参加江西省大学生羽毛球比赛获得专科组男子双打第二名等好成绩。 学校具有优良的校风学风,多次被评为省、市级“文明单位”,被赣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平安赣州建设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先后荣获江西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创新发展年”活动先进集体、江西省大学生法制和安全宣传教育先进集体、江西省高校“学生公寓(宿舍)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7年以来,我校学生参加第四届“梦彩杯”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现场决赛,2名同学囊括青年组最高奖特等金奖,16名同学获青年组金奖(青年组共设金奖25名);我校学生参加“中国梦·丝路情”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1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我校健美操队参加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健美操协会、全国全民健身操舞推广委员会主办的2017第六届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总决赛,获得特别奖五项。我校教师创造的舞蹈《春》,经过层层选送,被中国教育电视台选为“2017中秋文艺晚会”节目,并荣获歌舞中国2017年度“最受欢迎十佳节目”。我校花样跳绳代表队荣获江西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暨花样跳绳比赛专科组团体亚军。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教育学院)是一所专门为新疆培养学前师资、基础教育师资和双语师资的师范院校,被誉为“新疆中小学教师的摇篮”。学校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教育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师范院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06年的新疆师范学堂,1934年更名为省立迪化师范学校,1954年更名为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1978年升格为新疆教育学院。1989年,新疆广播电视师范大学并入新疆教育学院。2003年,新疆工业技术学校并入新疆教育学院。2012年,成立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新疆教育学院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2012年12月,新疆幼儿师范学校并入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教育学院)。 学校现有四个校区,占地795亩。教职工836人,专任教师55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43人(正高专业技术职务18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4.1%;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23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6%。现有在校生9347人,其中普通专科生5546人。现有专业48个,涵盖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管理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设有双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等15个学院(部)。 学校不断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近年来,学校已建成校级精品课程30门、校级特色专业16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5门、自治区特色专业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精品视频课1门、自治区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项目1项。拥有一批相对固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近年来,学生先后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新疆区竞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大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全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锦标赛以及新疆双语教学基本功大赛、自治区大学生田径运动会、自治区大学生排球赛、自治区大中学生武术比赛等全国、自治区重要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 学校重视科研工作。“十二五”期间, 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29项,出版专著、译著21部,发表论文1032篇,其中核心期刊133篇。《新疆教育学院学报(汉文版)》入选“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其中“双语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特色栏目”。拥有“新疆双语教育研究中心”、“学前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教育研究中心”。学校专门设置“基础教育研究所”,自治区宣传部社科办“新疆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转化与推广中心”等14个自治区级、校级研究机构和科研实体。 学校拥有固定资产4.62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值5884万元,图书69万册。拥有万兆校园网(联网计算机6000余台)、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专业实验室等公共服务体系,数字资源总量6TB。 学校是新疆学前教师、中小学教师、双语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人才培训的基地和中心。新疆双语培训基地、新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新疆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新疆学前教育研究中心、新疆中小学德育研究中心、新疆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培训考核中心、新疆中小学双语教材研究中心、新疆双语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中心均挂靠我校。长期以来,学校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作用,为新疆培训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国培计划”、中小学校长“十百千”工程、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等已经成为学校的品牌培训项目。 今天的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教育学院)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新常态,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使新疆经济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新疆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景更加美好。面向未来,学校以建立教师教育、语言教育特色鲜明的院校为目标,立足新疆,面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致力于将学校建设成为区内学前教师、小学教师、双语教师和语言类人才培养培训和研究的重要基地。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04年,桐城学堂总理马其昶秉承桐城派后期大师吴汝纶先生遗志,在桐城学堂创立师范班,开启了桐城的师范教育。100多年来,桐城师范教育历经岁月风雨,走过了坎坷而辉煌的路程。先后经历桐城简易师范学校(1944年)、桐城县初级师范学校(1951年)、安徽省桐城师范学校(1957年)。2010年3月,经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桐城市北距省会合肥市90公里,南至安庆市60公里,合安高铁(在建)、合九铁路、沪蓉高速、206国道贯通全境。学校坐落在桐城市城区中心,交通便捷。校园依山建构,环境优美。现校区占地近300亩,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在校生5162名。学校设有5个系(小学教育系、商贸与电子信息系、旅游与公共管理系、艺术与设计系、学前教育系),开设21个专业,其中教师教育类专业6个(小学教育、英语教育、学前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早期教育),高职教育专业15个(软件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电子商务技术、艺术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工艺美术品设计、商务日语、国际商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计信息管理、会计、高速铁路客运乘务、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空中乘务),并开设了3个成人高等教育专业(本、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是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省级特色专业”,初等教育专业获批教育部“专业与课程改革”示范项目和省级特色专业。 学校现有教职工270名,高级职称教师47名,其中教授3名,硕士学位98名,省级教学名师4名,省级教坛新秀4名,“双师素质”教师31名。现有省部级精品课程6门。建有安徽省计算机NIT培训考试基地,安徽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服务中心和普通话测试站。图书馆藏书46.24万册,数字资源量4069GB,现刊490种;建有标准化塑胶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及专用乒乓球室;建有普通物理、普通化学、计算机维护、心理、语言、音乐、艺术设计、学前教育等校内实训室6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1个。 学校先后获得省“体卫工作双优学校”、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省“文明单位”、“全省教书育人先进集体”等称号。2000年以来,累计培养毕业生19000多名,培训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7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每年均达到95%以上,办学质量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办学方针,秉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特色铸校”的办学理念,实施“规范办学,转型发展,内涵建设,特色培育”的发展战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文化和谐、人才质量过硬、地方特色鲜明、社会声誉良好的“师范性、应用型”高等专科学校。 为促进学校事业更好地发展,经安庆市委、市政府同意,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业已启动。目前主体工程已封顶。新校区总体定位为“秀水泮宫,百年学府”。根据规划,新校区坐落在桐城东部新城,距老城区5公里,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原平定师范)、山西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坐落在钟灵毓秀、人才荟萃的古州平定上城榆关门内,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东接榆关,南临流杯,西眺冠山,北瞰下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这里的榆关门是汉代名将韩信攻打赵国时的屯兵之处;这里是“文献名邦”古平定州风行教化的冠山书院旧址;这里是阳泉地区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地方党组织平定中学特别支部的诞生地。 1949年2月,遵华北人民政府令在此成立山西省立平定师范学校。1989年,同址创办山西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两校合署办学。学校承担着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和特殊教育师资的任务。建校以来,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师教育主体地位,坚持内涵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的基础教育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形成了“勤奋俭朴,敬业求实”的优良校风,遵循“特色建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的办学理念,实行一体两翼即“以特殊师范教育为主体,以普通师范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为两翼”的办学模式,为国家培养了27000多名合格师资和优秀人才。 2010年3月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同意建立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文件(教发函[2010]50号),阳泉市教育学院与山西省平定师范学校合并成立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从2010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高中起点的专科学生,学制三年。现学校专业设置有: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美术教育、音乐教育、体育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社区康复、早期教育、摄影与摄像艺术等十二个专业。对口升学面向全省招收中专起点的专科学生,现专业为特殊教育、学前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等八个专业,学制3年。五年制专科招收初中起点的学生。专业设置有: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三个专业。,毕业后颁发大学专科文凭。山西特师今年起面向全省招收初中起点3+2学生,专业:特殊教育,学制:3+2,学生前三年学业完成后,山西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颁发中专毕业证书,就业报到证,可参加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有意继续上大专的毕业生,通过学校组织的中期选拔,直升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殊教育专业继续学习,二年学业期满后颁发大学专科文凭,就业报到证,可参加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三证齐全可参加小学教师招聘考试。 发展规划 学校秉承在历史的传承中与时俱进之理念,坚持“特色建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的办学思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形成了以普通高等师范专科教育为主体,教师继续教育和特殊师范教育为两翼的办学格局。经过科学论证,学校制定了远景发展规划,目前正在实施1235517工程,准备以雄厚的师资、规范的管理、优美的环境、高昂的进取精神,向一流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奋进。到2020年,教学专业达12个,专任教师达300名,校园占地面积达500亩,教学行政用房达17万平方米,招生规模可达5000人。到那时,一所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管理严格、质量优良的规范化、人文化、园林化、数字化的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会成为晋东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定会大大提升当地的文化品位。以雄厚的师资、规范的管理、优美的环境、高昂的进取精神,向一流的师范专科学校奋进。 教学设施 我校设施齐全,现代气息浓厚。现占地305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综合楼、逸夫教学楼、学生公寓楼、风雨操场、演播厅、培训大楼、塑胶操场、图书馆、体育馆、餐饮中心等;装备了微机室、语音室、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师备课室、微格教室、音像阅览室等;每个教室均安装了电脑和数投,真正实现了多媒体现代化教学。现拥有图书25万余册;理化生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功能齐全;练琴房、盲文打字室、律动教室、舞蹈厅、书画活动室等专业教室应有尽有;学校建有设备先进的校园网和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拥有700多台计算机,专用多媒体教室6个,电子阅览室两个。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教学,办学条件实现了标准化。 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289名,专任教师211名,其中特级教师1人,副教授78人,讲师83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30余人。教学班92个,在校学生近4000人,是山西省一所规模大、专业多、管理严、质量高的综合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在校生数、专任教师人数、师生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占专任教师比例、生均用地面积、生均校舍面积、生均图书、生均仪器设备值都已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 办学目标 我校办学目标明确,办学特色突出。学校坚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指导思想,在培养目标上,有目的地实施升学准备教育与就业准备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有重点地加强英语和计算机教学;在办学特色上,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生“一专多能,全面发展”,“一张文凭,多张证书”,“一个进口,多个出口”,无论升学或就业都有明显的特长优势与竞争能力。 升学就业 今年招收的高中起点和对口升学的专科学生,学制为三年。初中起点的专科学生,学制五年,学业期满后,发大学专科文凭,还可参加全省“专升本”考试,到省内相关高校继续深造,取得大学本科文凭。2016年我校专升本成绩可嘉,参加专升本考生人数120人,有19名优秀毕业生考入本科学校。学校将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并举行招聘大会,为学生解决后顾之忧,近二年我校专科毕业生,就业率达85%以上。特别是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两个专业,倍受用人单位青睐,毕业生供不应求。英语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是我校特色专业,根据国家教育部精神,全国30万以上人口的县区要开办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我校是山西省唯一一所培养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学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乐观。 校址:山西省阳泉平定县冠山镇上城街59号 电话:0353-6160071(兼传真)、0353-6166071 网址:http://www.sxyqsz.cn 邮编:045200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鹤岗市师范学校及鹤岗矿务局师范学校、鹤岗财经学校,至今已有59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坚持“突出教师教育优势,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基础教育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学校确立了 “强化教师教育办学特色,拓宽职业技术类专业,积极为地方开展技能培训”的办学思路。 学校办学条件完善。现有东西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32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2000万元,图书馆藏书36万册。学校主校区现有教学楼二栋;艺体综合楼一座,内设篮球馆、排球馆、乒乓球馆、体操馆、舞蹈房、琴房;有标准化体育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和羽毛球场等运动场地;设有餐厅超市综合楼和可容纳5000余名学生的公寓四栋。附属小学一所。 学校教师队伍合理。现有教职工422人。专任教师216人,其中教授及正高职30人,副教授及副高职158人;博士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63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2名,获曾宪梓基金奖2名,省级名师2名,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26名,省级领军人材梯队学科带头人1名,市级领军人才1名、拔尖人才11名、优秀人才12名。 学校设有人文社会科学系、教育科学系、外语系、计算机技术系、数理与工程技术系、财务与经济管理系、体育教研部、思想政治教研部8个系部。开设语文教育、英语教育、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历史教育、数学教育、地理教育、音乐教育、体育教育、美术教育、学前教育等15个教师教育类专业,以及会计与审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煤化工生产技术、新闻采编与制作、应用俄语等41个职业技术类专业。学校现有语文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2个省级教学团队,现当代文学、基础会计、综合俄语3门省级精品课程,学前教育、煤炭开采技术、语文教育、心理咨询、会计与审计5个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学前教育和煤炭开采技术2个专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招生范围辐射到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学校现有各类学生1800人。 学校注重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先后建设了教师教育综合素质训练中心、学前教育实训中心、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实训中心、煤矿开采技术实训中心、新闻采编实验室、财会电算化实验室等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20余个。学校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社会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几年来,紧紧围绕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发展战略和鹤岗市委确定的“8528”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式培养,先后开办了建筑工程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机电、煤矿开采技术、会计与审计、应用俄语等专业和鹤岗市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的落地人才,自2005年以来,学校共为鹤岗市培养各类落地人才2000余人。 学校以“明德至善,务学至恒”为办学理念,加强学风、教风、校风建设;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学术研究,教学与科研成果显著。先后承担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以及省自然科学基金项上目等科研课题20余项,完成省(厅)教改课题90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市级教学、科研成果奖100余项,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出版教材及学术专著130余部。教师在各类省级以上教学竞赛获奖60余项,学生参加省以上各类竞赛获奖150余项。毕业生专升本考取率,连续六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2年达到16.6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62个百分点。2013年达到26.5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51个百分点。2014年达到21.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8个百分点。 学校始终坚持合作办学,积极拓宽办学渠道。先后与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院校开展合作办学;与中央财经大学、北大青鸟、北京科瑞尔思国际研发集团、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开展跨省市合作办学;与俄罗斯阿莱汉姆大学、日本富山国际大学、马来西亚林登大学建立了国际间校际友好关系。 学校建立多个省内外就业基地。先后建立了北京、广州、东莞、杭州、苏州、常州、哈尔滨等就业基地,为学生就业提供机会搭建平台。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2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7.6%;2013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2.5%。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精神文明单位标兵、黑龙江省花园式单位、鹤岗市文明单位标兵。学校党委先后被鹤岗市委授予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先进性教育先进集体、党建工作先进党委等荣誉称号。自2006年以来,学校连续六年在鹤岗市责任制目标考核中获得优秀等级。
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 7 8
  • ...
  • 196 19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