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关于2023年度理论物理专款项目申请的通知
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理论物理专款,并成立学术领导小组,汇聚物理学家集体智慧,探索符合理论物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资助模式,以达到设立理论物理专款促进我国理论物理学研究的发展,培养理论物理优秀人才,做出优秀的研究成果,充分发挥理论物理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在战略决策上应有的指导和咨询作用之目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23-08-03
复杂系统全寿命周期的可靠性理论与方法
本项目从全寿命周期角度出发,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和创新性的复杂系统全寿命周期的可靠性新理论和新方法。主要发现点有:(1) 揭示了可靠性、维修和保修决策在复杂系统全寿命周期可靠性优化中的关联机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集可靠性、维修和保修决策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可靠性优化和决策新方法。(2) 率先建立了单调关联系统的Posbist 故障树模型,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模糊贝叶斯的复杂系统可靠性评估新方法。(3) 阐明了复杂系统在全寿命周期内性能退化、损伤累积等复杂规律,提出了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4
南水北调工程大型高效泵装置优化水力设计理论与应用
该成果于 2012 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本研究成果已在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48座大型泵站得到应用,经第三方机构检测,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 15 座新建泵站设计扬程工况泵装置效率的平均值达到 77.4%,较采用传统设计理论设计的泵装置效率的整体水平提高了 7 个百分点,彻底改变了 21 世纪初我国大型泵站的泵装置效率在 70%上下徘徊不前的局面。南水北调宝应站现场运行测试表明,泵机组运行稳定,泵装置效率达到 82.8%,创我国泵站建设史上的最高记录。
扬州大学 2021-04-14
张弦结构体系分析设计理论及施工关键技术
土木建筑科学技术领域,提出了张弦(弦支)结构体系;建立了弦支穹顶结构成套分析设计理论;研发出滚动式和插板式拉索节点专利构造技术;形成了张弦结构体系智能化和可视化施工分析软件、健康监测系统、整体提升等成套施工技术。为张弦结构的推广应用和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关键的技术支撑,在国内外81项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天津大学 2021-04-14
基于新型电磁复合材料的电磁控制理论和方法研究
本项目在国家973、863和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围绕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这一基础科学问题,提出电和磁性能可控的新型电磁复合材料,发展了基于超颖材料和复合双性材料实现电磁波吸收、汇聚、调制、弯曲、放大等功能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发现微波和太赫兹波段传输与控制的诸多新现象和新效应。在Phys. Rev.系列, Appl. Phys. Lett., Opt. Express等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的20篇主要论著,被Nature Materials, Nature Photonics, Nano Lett.等国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4
张弦结构体系分析设计理论及施工关键技术
成果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高效大跨度结构体系不仅关系到资源节约、施工便捷和效果美观,更是一个国家建筑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传统的梁板式结构用钢量大效能低、单层网壳稳定性差支座水平推力大、单一网格结构难以实现轻盈美观,研发新型大跨体系成为建筑结构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课题组在较早开展张拉整体体系研究的基础上,从 1998 年开始对张弦结构大跨度建筑结构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了张弦结构分析设计理论和施工成套技术,解决了张弦结构基础理论匮乏、分析方法欠缺和在工程应用中受到结构选型、节点构造、施工方法和监测技术等多方面问题制约的技术难题,为张弦结构的推广应用和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关键技术支撑。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1、系统研究基于张拉整体思想的张弦结构体系,提出了发明专利-弦支筒壳和弦支混凝土楼盖等新型张弦结构形式,建立了平面、空间等张弦结构分类体系,研发自制设备空气加热索膨胀系数测定仪和水域加热索膨胀系数测定仪,测定了张弦结构核心构件-拉索的膨胀系数,为张弦结构分析设计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确定了平面和平面组合型张弦结构的最优构成规律,揭示了平面和平面组合型张弦结构静动力特性和抗风性能,研发出专利技术—自平衡加载反力架并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插板式拉索节点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解决了平面及平面组合型张弦结构分析计算和拉索连接节点方面的技术难题。 3、提出两种弦支穹顶分类方法和预应力二阶段分析方法,创建连续折线索单元分析技术,建立了弦支穹顶从找形、预应力设定到结构性能分析的设计方法,基于模型和实物试验及理论分析揭示了弦支穹顶结构静动力性能和稳定特性,研发了空间张弦结构的节点专利技术—预应力钢结构滚动式张拉索节点,形成弦支穹顶分析设计理论体系,解决了弦支穹顶应用中分析设计和节点构造的技术难题。 4、研发出张弦结构施工工艺仿真系统,提出了预应力施加方法和摩擦损失补偿方法,开发了张弦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解决了张弦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全过程控制、监测、安全和预应力损失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提出了“地面整体拼装、一次张拉外斜索成形”的施工方法,突破了大跨度索穹顶结构张拉成形的技术瓶颈。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该项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 72 篇(其中 SCI 检索 9 篇、EI 检索 27 篇),获发明专利 7 项,实用新型专利 8 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 项,天津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本项目关键创新成果代表了现代大跨度结构技术的水平,引领了世界空间结构技术的发展,提升了中国大跨度技术在世界工程领域的地位,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可应用于体育场馆、会展中心、交通枢纽站房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工程中。项目发表论文 72 篇(9 篇 SCI、27 篇 EI),获发明专利 7 项,成果编入 10 本著作和 6 本规程,推动了土木工程学科发展, 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结构工程科技人才,对现代大跨结构的技术进步以及推动中国空间结构从大国向强国迈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应用领域: 该项目科研成果已应用于包括奥运会场馆在内的近百项大跨度结构工程中,可广泛应用于大型体育场馆、会展文化中心、重大交通枢纽、大型厂房等基础设施工程中,可推广应用程度高,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工程节支总额超过二亿元,对我国大跨结构技术的发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 
天津大学 2021-04-11
汽车主动安全预警系统
同济大学电信学院刘富强教授团队研制的汽车主动安全预警系统能综合运用视频检 测与识别技术、传感器信息获取技术、CAN 总线数据挖掘技术、信息集成融合技术,提 取车辆及其周边环境信息,对可能发生的危险状况进行预测并主动的发出预警信号从而 保证交通安全。 其中视频检测识别技术通过对视频图像进行实时处理与分析具备以下功能:通过驾 驶员的闭(眨)眼状态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提取前方道路标志线环境信 息并反馈给驾驶员和汽车用于车辆行驶状态提示;捕获障碍物(如道路中的车辆和行人) 在车道中的位置和与本车的距离和相对运动信息从而避免潜在的碰撞事故。传感器技术 综合使用多种传感器,其中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可以近距离测量传感器与目标之间的距离; 而激光雷达可以大范围远距离的距离测量从而弥补超声波和视频的不足;加速度仪可用 来测量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加速度;而方向盘转角能够实时获得驾驶员对车辆的操控,同 时也能推算车道的曲率半径。控制器局域网 CAN 技术可以获得车辆运行状态信息(车速、 油门开度、转向灯状态等。上述技术获得的一些车辆的信息数据经过信息集成融合技术 融合成事先设定的数据格式,使之成为所需要的数据地图。由此可以判断汽车是否处于 危险状态或者是否会造成潜在事故从而给出预警信号。
同济大学 2021-04-11
汽车辅助安全驾驶预警系统
主要利用行车记录仪视频数据,进行道路检测,包括:车道偏离、障碍物检测、限速标志识别等。 技术指标: ? 视频分辨率1080P; ? 处理速度:15fps; ? 告警:虚警率<10%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位于长沙市万家丽北路304号,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学院。学院前身是长沙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创建于1984年,中心由我国政府与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共同创建,是国家安监总局的两个直属培训基地之一,是国家一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和国家一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30余年来,共培训国内外安全技术管理人员80000余名。 学院教学队伍过硬,现有教职工387人,其中教师283人,教师中研究生218人(其中博士2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85人(其中教授18人);“双师素质”教师174人。 学院教学设施先进,拥有地质测量、电子技术、有机无机分析、烟花燃放、计算机、多功能经贸模拟等59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全面建成了多媒体教室、数字化图书馆、现代化语音室;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建成了带空调的学生公寓,校园网实现WIFI全院无缝覆盖。 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连续多年被评为湖南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全面推行“订单式”培养,与二十三冶建设集团、熊猫烟花、中国黄金集团、中石化、中石油、上海轨道交通集团、深圳华为、中国核工业集团、湖南海利集团、通程集团、华星建设监理等100余家知名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建立了79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与就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随着国家、社会对安全生产的日益重视,安全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被持续看好。学院将固安全之本、强技能之基,为国家安全生产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2021-02-01
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修复技术
"重金属的环境风险与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态含量而非总量密切相关。原位钝化修复通过在土壤中添加不同比例磷基、炭基等材料组成的新型环境友好钝化剂,通过提高pH、沉淀、吸附等作用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稳定化修复是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具备良好应用潜力的原位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由于其环境友好性和潜在的经济价值,科学选择修复植物并辅以绿色化学、生物强化方法提高其修复效率,在污染耕地修复、替代种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本成果研发的系列钝化剂可以有效降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一次施加,持续有效长达十余年,而且芦蒿重金属含量达到《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 开发的以柳树为核心的植物修复技术,在高效去除土壤重金属、改善土壤质量的同时,收获的柳树可用于绿化、岸边缓冲带建设等领域,具有很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同时,钝化剂在江苏、湖南、安徽等地推广,使中轻度污染土壤中水稻的重金属含量达到国家标准。以柳树为核心的植物修复技术在江苏、河南等地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南京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3 24 25
  • ...
  • 67 6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