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是亚洲规模最大、世界著名的电影专业院校,也是北京市主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教育部重点支持建设的艺术高校,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 历史沿革 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该所1951年更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1953年更名为北京电影学校,1956年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 办学规模 北京电影学院占地105亩。全日制在校学历生近3000余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留学生、在职研究生和研究生课程班、进修及培训生3000人左右。学校正在建设新校区,占地667亩,规划在校全日制学生6000人。 办学特色 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学校建立了完整、科学的电影学学科体系;形成了以本科教学为主体,涵盖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和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电影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北京电影学院以其办学思想科学化、专业架构整体化、教育体系系统化、人才培养精英化、学校功能一体化、实践教学规范化、教学保障现代化的办学优势,在中国电影高等教育领域处于领军地位。经过60余年的积淀,形成了以“尊师重道、薪火相传”的校训,“修身、勤学、精艺、践行”的校风,“立德、立言、立行,求是、求美、求新”的学校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体系。以此为基础,学校致力于发展适应中国电影强国建设需要的电影教育,培养有所敬畏、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优秀电影工作者。2007年6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2011、2012年美国《好莱坞报道》杂志推出的全球25 所最佳电影院校的排名中,我校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三名。 人才队伍 北京电影学院有教职工527人,其中专任教师287人,包括教授59人、副教授120人;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15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教师中大部分是国内外电影专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优秀教师或者电影艺术家,具有丰富的电影人才培养、电影技术应用开发和艺术创作实践经验,在电影创作、教育和学术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过国内外影视创作的多项大奖。 学科专业设置 北京电影学院拥有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等三个一级学科,具有系统、科学的电影学科专业体系。现有文学、导演、摄影、电影学和影视技术等5个系,表演学院、声音学院、美术学院、动画学院、管理学院、摄影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数字媒体学院、视听传媒学院、高职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分院及研究生院、基础部和培训中心,共计19个教学实施单位,涵盖了电影创作的每一个行当,囊括了电影创作的全部环节,是唯一能独立进行故事片创作的院校,电影学学科综合实力领军全国,位列世界前茅。 硬件设施 北京电影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专业教室和专业试验室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数字电影技术与艺术实验室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录音实验室是全国高校唯一获得国际声音权威——杜比公司资格认证的实验室,声音实验中心是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电影学院社会实践横店影视基地是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28万元以上,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学、科研和师生艺术创作的需要。 国际交流 北京电影学院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用国际化办学提升办学水平。1984年成为CILECT(国际电影电视高等院校联合会)的会员学校;1988年被选为理事学校。2002年当选为该组织亚太地区电影年会的执行主席。2008年11月,学院成功举办了“2008北京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大会”,来自全球48个国家的近百所成员院校的200多名院校长及代表出席了大会。学校先后与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近30所电影院校建立了电影专业教育、学术研究、教师互访与创作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关系。先后聘请了38名国内外电影艺术家和电影教育、电影学术理论研究专家、学者为学校客座教授及兼职教授。学校每年还聘请外籍电影艺术家和电影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交流。学院派出大量教师“走出去”,与各个国家电影院校进行学术访问、专业交流,执行创作、教学和科研合作项目。先后在近十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北京电影学院学生电影作品展”,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影院校学生合作拍摄纪录片、动画片。“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于2002年由学院教授、著名导演谢飞创办,至今已连续举办15届,得到世界各地影视院校学生和教师的高度评价和热情参与,每年都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影视院校的近千部影视作品参展,已成为在亚洲举办的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学生电影节;“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创办于2001年,至今已连续举办17届,是中国最具权威的青年原创动画作品展示和学术研讨交流活动,被称为中国动画短片的“奥斯卡”,参赛作品已从国内扩大到了国外,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我校是首都北京对外留学生教育、教学最有影响力的9所高等院校之一,多次荣获北京市留学生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的称号。 学术交流 学校是亚洲电影学术交流的中心,先后开展了学院大讲堂、学院放映厅、校友携片交流、人文讲堂、大师作品回顾展-世界电影大师作品回顾展等各类活动,举办了文学系金字奖、摄影系先力奖、 “动画学院奖”、导演系导演奖、表演学院奖、声音学院奖等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活动,邀请了国内外的世界著名电影艺术家、理论家、管理和技术专家等来校任职、讲学、交流。 校园生活 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颇具“电影味”。学校有大学生电视台、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记者团、青年志愿者协会、创业联盟等优秀学生社团,各系(院)有青年记录影像小组、锐影评团、电影合作社等优秀学生社团。每年举办艺术创作、作品展映、佳作评选、各国电影周、民族电影周、电影音乐会、体育节、校园文化节、校园歌手大赛、艺术院校女生节、首都高校最社团之夜等各类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其中校园歌手大赛已经成为首都高校优秀学生活动品牌。学校注重实践教育,构建了以军训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和毕业联合作业及毕业实习为一体的实践教育体系,京城内外,大江南北,处处留下同学们的足迹和思想历程。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校刊》、大学生电视台、校园广播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立体地呈现出一个校园环境优雅、学术氛围浓厚、电影特色突出的大学校园。 育人成就 建校60余年来,北京电影学院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培育了数万名电影工作者,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其中有陈强、赵联、庞学勤、于洋、许还山、张天民、林汝为、林农、王炎、李文化、魏铎、沈杰、阿达、吴贻弓、丁荫楠、胡炳榴、陈家林、韦林玉、谢飞、郑洞天、张暖忻、王好为、黄蜀芹、广春兰、李前宽、颜学恕、滕文骥、郭宝昌、翟俊杰、韦廉、陈凯歌、田壮壮、吴子牛、张艺谋、黄建新、鲁晓威、尤小刚、顾长卫、张黎、侯咏、赵非、王小列、肖锋、赵小丁、陶经、李少红、胡玫、陈国星、霍建起、尹力、冯小宁、何群、唐国强、寇振海、宋春丽、肖雄、张铁林、刘佳、周里京、方舒、张丰毅、谢园、沈丹萍、王志文、许晴、胡亚捷、蒋雯丽、徐静蕾、黄磊、赵薇、陈坤、何琳、黄晓明、张元、王小帅、贾樟柯、陆川、王全安、余男、柳云龙、袁立、黄渤、姚晨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和知名的电影艺术家及电影专业人士。他们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事业的中坚力量。 研创实力 北京电影学院是国家动画教育研究基地、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和中国儿童电影研究中心的挂牌单位。根据教学和艺术创新以及产业发展的需要,学院建有电影理论研究所、数字电影技术研究所、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中日动画漫画研究中心、中国动画研究院、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中国电影高新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影教育信息情报研究中心和《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中国动画产业年报》、《中国电影产业年报》编辑部等研究机构。2007年成为首家主持国家“863”项目的艺术院校。2012年,参与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申报成功北京市2011计划培育项目——中国电影高新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既是学生电影创作实践的组织指导单位,又是教师艺术创新实践的生产单位,能够进行正规的商业电影生产,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影片和学生毕业作品。据不完全统计,青年电影制片厂创作或参与创作的电影作品,获得国内外电影奖项77个。其中,《邻居》、《本命年》和《秋菊打官司》入选1999年新中国电影五十年优秀影片五十部;《离开雷锋的日子》、《冲天飞豹》、《秋菊打官司》、《劲舞苍穹》、《大沙暴》、《台湾往事》和《婼玛的十七岁》等获得多项“华表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创作的影片,多次荣获国外电影(文化)奖项和国内影视奖项。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所拍摄的一万余部电影作品中,由我校师生校友担任主创的占70%左右。学校的教师和毕业生,多次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政府“华表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等各种国家级重要奖项,获奖影片上百部(次)。教师和毕业生荣获包括奥斯卡、柏林、戛纳、威尼斯、东京等重大国际电影节的多个奖项。 发展远景 自新世纪以来,北京电影学院从中国电影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自觉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标准来培养电影专业人才,明确提出到2020年左右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电影学院。当前,学校正紧紧抓住国家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电影强国的重大历史机遇,着力推进“5+1”战略,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电影学院而努力奋斗!
北京电影学院 2021-02-01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1959年2月建校,原名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7月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是由原纺织工业部建设的、以化学纤维高等教育为主的重点院校。1987年2月,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为我国第一所服装高校。 学校目前设有9个全日制本科教学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时尚传播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语言文化学院、美术学院),以及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研究生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现有各类学生近9000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近千人。设有“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国家特殊需求博士项目,多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有国家级、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近300个。还建有全国“十佳”特色博物馆——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学于一体。 学校拥有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了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大批教师是在服装服饰材料、服装设计、服饰设计、服装服饰工程、产品设计、时尚商业、时尚管理、时尚传播等领域具备一流水平的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学者,其中多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市级百千万人才工程、长城学者培养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十佳设计师等。积极聘请国际高端人才资源担任特聘教授,包括蒋士成、万立骏、俞建勇、王中林等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院士、国际纺织学会院士、美国康奈尔大学纺织与服装设计主任范金土教授,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副校长、伦敦时装学院院长Frances Corner教授,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前副校长、中央圣马丁设计学院前院长Jane Replay教授,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原本科部主任Wille Water教授等国际知名专家,单霁翔、常沙娜、王受之、王亚蓉等知名学者,毛继鸿、陈野槐、郭培等知名设计师、企业家,并聘请李春珂、文乾刚等十几位国家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为兼职导师,邀请原英国特伦特大学副校长兼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学院院长Carol Ann Priest教授担任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院长,著名媒体人士、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担任时尚传播学院院长。 学校坚持“求是创新、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建设了中关村服饰时尚设计产业创新园,在我国时尚、设计产业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示范性、开拓性进展。积极服务纺织服装行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先后与福建晋江、山东青岛,河北容城、陕西榆林、浙江宁波嘉兴海宁、宁夏吴忠等产业集群地以及江苏晨风集团,北京爱慕、白领、依文公司,浙江雅戈尔集团、彩虹庄公司,福建安踏、柒牌、361度、七匹狼公司,山东南山集团、即发集团等重要企业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建立了北服-爱慕人体工学研究所、361°-北服高性能运动服装设计研发中心、北服南山中国职业装研究院等校企研发机构。学校设有多个教育部及北京市级科研机构,包括中国时尚研究院、中国生活方式设计研究院、中国服饰科学技术研究院、艺术文化研究院、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数字与交互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首都服饰文化与服装产业研究基地、服装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市服装产业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服装学院服装安全研究检测中心、全国中小学学生装(校服)研究中心、北京市中小学校服研发中心、北京市纺织纳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服装工效与功能创新设计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 学校形成“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结合,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色现代服装时尚教育教学体系,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科技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全面服务社会,成为行业产业发展和时尚设计、文化创意领域的人才与创新高地。近些年,先后承担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服装设计制作,2009年建国60周年群众游行方阵服装设计,以及有关行业系统具有特殊要求的服装设计,如神舟七、九、十、十一系列航天服饰及舱内用鞋设计制作、南北极科考队手表的设计研发等重要设计创新工作。参与了2011年深圳大运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服装设计制作。尤其是2014年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制作,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学校致力于现代生活方式设计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十二五”以来,教师承担国家、省部级及各类科研项目近千项,获得包括连续三年国家科技奖在内的国家、省部级奖励28项,其中王锐教授主持的“PTT和原位功能化PET聚合及其复合纤维制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2016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学生在各类国际、国内时尚重要赛事中处于领先地位,服饰、服装、珠宝、艺术等设计专业学生获得包括美国AOF国际大赛、中国设计师协会举办的“汉帛杯”国际设计大赛等国际、国家级金银奖百余项。尤其在HRD国际钻饰设计大赛中,全球1000多件作品参赛,44件入围,中国入围的8件作品中6件来自我校。服装表演专业独树一帜,学生培养水平全国领先,多年来在国际国内模特大赛中成绩突出,获得一届世界小姐季军、两届世界小姐中国区总冠军,以及中国超模大赛等国际、国家级奖项冠亚军。 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立足首都,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始终位于服装高等教育的前沿。与包括伦敦艺术大学、纽约时装学院、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巴黎ESMOD高等国际时装设计学院、日本文化女子学苑大学、比利时安德卫普大学、澳大利亚皇家艺术学院、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南非德班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时尚院校在内的40余所大学,以及秘鲁出口和旅游促进委员会、波兰凯尔采市政府、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等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 学校独特的办学优势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有力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文化传承、文化传播,引领了人民的生活时尚、文明传承和文化创新,对我国服装、设计、时尚和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做出了独特的突出贡献。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被英国《时装商业评论》(《Business Of Fashion》)评为中国最好的时尚高校,在全球时尚教育院校本科课程中位居前列,研究生课程“最佳长远价值”国际排名第2名。真正成为了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国时尚高等学府”。
北京服装学院 2021-02-01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坐落于石家庄市新华区友谊北大街,是一所与共和国同龄的学校。学院现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229亩,总建筑面积27万余平方米。校本部位于友谊北大街569号,北院位于学府路77号,东院位于学府路41号。 学院作为我省法律教育的发源地,在河北省的法律体系建设和法律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辉煌的办学历史。学院前身是河北省建设学院,成立于1949年7月,首任院长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杨秀峰同志兼任。1954年4月,改建为河北省政法干部学校。1983年11月,改建为河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承担法律专业成人大专学历教育和全省政法系统在职干部岗位培训。1998年4月,河北省司法厅、河北省律师协会在学院建立了河北律师学院,定期对执业律师进行培训。2001年4月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并继续承担成人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大学后继续教育任务。2004年4月,河北林业学校整建制并入学院。2004年7月,为加强政法干部培训职能,恢复“河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学院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立足政法,服务河北,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争取法学教育上层次,实现高职教育上台阶,力求干部培训上规模。努力培养专业技能过硬、职业迁移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学院多次被主管部门授予“河北省成人高等学校评估优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A级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院校”等称号。2010年,学院被确定为河北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高职院校。2011年,学院通过了河北省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6年,学院被确定为河北省优秀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立项单位。 学院现设有法律系、法学系、国际法商系、计算机系、管理系、建设工程系、财经管理系、国际交流系、会计系、继续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体育部等12个教学机构,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开设专业86个,覆盖法律、公安、文化教育、公共事业、财经、电子信息、土建、农林牧渔、资源开发与测绘、旅游、艺术设计传媒、交通运输等12个专业大类。现有法律事务、司法助理、法律文秘省级示范专业3个,国家教指委、省级精品课程13门,院级优质核心课程58门。法律事务专业实训基地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园林技术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学院建有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室93个、校外实训基地124个,职业技能鉴定站(所)3个,鉴定(培训)工种10余个。法律服务中心、文化素养培训中心、园林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三大实训中心,集教学、培训、职业资格考试与技能鉴定、社会服务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真实工作与社会服务于一体。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9.67%,研究生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7.93%,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5.99%。多位教师分别担任中央政法委政法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全国司法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人大常委会法律顾问、省政府法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省政府法律顾问、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多名教师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管优秀专家、省中青年法学家、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三层次人选等称号和荣誉 。 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育学生成人”的宗旨,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工程,同步推进“育德”与“增智”,同步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职业技能、健全人格与精神涵养,培养培训了大批政法业务骨干和各类人才。累计培训政法干警7万余人次,轮训执业律师8千余人次,培养大专层次学历生近7万人。先后与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等本科院校联合举办法学专升本、专接本教育,共培养本科生3千余人。 学院是河北省法学理论研究阵地,依托学院建立的省法学会民商法学、刑法学和诉讼法学研究会,在省法学界、法律界享有盛誉,在法学研究和法律实务领域居于领先地位。学院主办的《河北法学》杂志,创刊30多年来,刊发了大量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在法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连续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学院重视科研工作,成立了全国首家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心,近年来公开发表论文2252篇,出版著作、教材148部,市级以上立项课题662项,获市级以上科研奖励271项。 学院图书馆拥有丰富、系统的馆藏文献资源。2016年馆舍整体改造提升,使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备,办馆条件和阅览环境全面改善。目前馆藏图书总量为97.9万册。年订购中文期刊1132种,外文期刊46种,电子图书存储量45192GB,电子专业期刊30556种。 学院在法制建设、疑难案件办理、干部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全省各级政法机关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师资和专业优势,为行业企业提供人才、技术、培训等全方面的智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学院法律援助中心常年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基层调解、法制宣传、教育帮扶等多角度公益服务。 六十八年绵延不绝之文化脉息,滋润学院风骨之形成。目前,学院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指示要求,紧紧围绕服务服从法治河北建设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与使命,努力打造一所具有法学特色、能够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政法类院校,把学院建成我省政法和各项事业合格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2021-02-01
唐山师范学院
唐山师范学院是河北省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创办于1956年,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1988年被国家教委表彰为“全国优秀师专”,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良好等级,2014年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建校60年来,始终秉持“知行合一,大爱及人”的校风,“良师益友,承绪出新”的教风,“沉下心思,放开眼界”的学风,培养输送各类人才15万余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唐山北依燕山,南临渤海,西与京津接壤,东与秦皇岛毗邻,是河北省经济强市。唐山区位优势突出,环境优美,底蕴深厚,为学校发展创造了优越环境。 学校分为大学道校区、学院路校区,占地66.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34万平方米,另有玉田分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3亿元;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及电子图书246万册,中外文期刊1460种;有多媒体教室149个,各类功能性教室318个,各类实验场所189个,校外学生实习实训基地97个。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7000人,设有15个教学单位,54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工学10个学科门类。学校重视继续教育工作,近年来,在国家级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评估中连续获得较好成绩。 学校现有教职工千余人,高级职称教师412名,其中正高职称教师104名;硕士以上学位教师634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百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另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管专家、省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若干人。 学校建有1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省级精品课、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个省重点发展学科、2个省品牌特色专业、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同时建有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省级院士工作站、省初中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教育基地。近三年,学校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4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0项;发表科研论文622篇,其SCI、EI、CSSCI、SSCI、CSCD等231篇;出版著作111部;获得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69项。 学校注重发挥教师教育传统优势,紧密结合当代师范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取向,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通识教育课模式,打造实践教学平台,建立开放式、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走出了一条新型教师教育特色发展的道路。不断拓宽和深化校企合作,创建和优化非教师教育专业实践平台,取得丰硕成果。学生的专业水平、实践技能、整体素质均实现大的提升。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考研率达15%以上。 新时期,学校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巩固教学中心地位,强化科研重要地位,注重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开放性、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而努力奋斗!
唐山师范学院 2021-02-01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是一所有着光荣历史传统和深厚文化积淀的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广东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2003—2010年)》中确定广东文艺职业学院为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九大工程之一。作为全国文联系统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学校是由广东省文联主办、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综合性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前身是由叶剑英元帅1950年3月创办的“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校名由毛泽东主席题写。1985年,学校改称为“华南文艺业余大学”,校长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党组书记杜埃兼任,刘田夫、欧阳山任名誉校长。1995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华南文艺成人学院”。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主席刘斯奋兼任院长,著名文艺家林墉、郭绍纲、汤小铭、姚锡娟等任学校学术委员。2004年4月,学校由成人高校转制为全日制艺术类普通高职院校,更名为“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学校现有番禺主校区、广东文艺职业学院郭兰英艺术分院、海联路校区共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88.7亩。环境优雅,所有教学、生活、体育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校区内艺术氛围浓厚。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3867人,专任教师218人,校外兼职、兼课教师67人。学校开设专业23个,有8个教学单位(音乐与舞蹈学院、艺术设计系、影视戏剧系、美术系、基础教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培训部、中等教育部),1个教科研机构(广东文艺研究所)。学校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744.72万元,生均7096元;馆藏纸质图书31.64万册,生均纸质图书达81.8册/生。 学校秉承“砺志、创新、明德、尚美”的校训精神,坚持“推进政校行企深度融合,创新高级技术技能型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以广东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协同创新,共同发展,促进社会文化艺术水平全面提升”的办学理念,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知识扎实,技术技能过硬,综合素质优良,适应文化艺术行业需求的复合型和创新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招生与教学方面实行普高与成高双轨,以高职教育为主、集成人教育、中职教育和培训等多层次办学为一体。目前学校已形成以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为主,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专业技术服务为辅的办学形式定位,形成多形式、开放式的办学格局。适应区域发展对文化艺术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为我省培养了一批适应文化艺术行业需求的复合型和创新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校自2004年转制以来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已建立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12门。同时,我校致力于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全校共有课题151项,其中,国家级课题有6项;以钟善金教授的《广东省高职院校表演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为代表的省级、市(厅)级的课题共有49项;校级课题有93项。我校教师注重教学理论研究工作,在国家级,省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超百篇,出版教材逐年递增。 学校教学成绩显著,硕果累累。学校学生参加全国及省、市各类艺术展、演获奖达4000多人(次),所获各类金、银、铜与优秀等奖项共计1100多项。其中,在舞蹈表演领域,我校学生蝉联2005、2006、2007年英国黑池舞蹈节拉丁团队舞冠军;在音乐表演领域,我校合唱团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首届合唱比赛金奖,奥地利格拉茨举行的第五届世界合唱大赛青年混声组金奖,俄罗斯索契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混声冠军组银奖;在动画漫画领域,我校学生作品获得全国大学生原创动画大赛最高奖——“广州亚运特别”奖,另有1件作品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多件作品在全国大学生原创动画大赛上获奖;另外在美术书法领域、艺术设计领域、影视戏剧领域、国际发型化妆大赛、大学生时装周、数字图像图形创作大赛等均获得多项奖项和荣誉。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广东文艺职业学院经风雨而茁壮,历沧桑而弥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学校全体师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饱满的热情锐意进取、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立足珠三角,面向广东,辐射全国,为把学校建成具有岭南文化特色和独特教育风格的高水平艺术类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2021-02-01
珠海艺术职业学院
珠海艺术职业学院是南粤大地上一所重要的艺术高等学府。前身为1998年创办的中国舞教学研究院,2003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颁发电子注册文凭,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代码:12576)。学校二期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人民币5.31亿元,已被列入广东省2014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是广东省2014年285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珠海市2014年27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学校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坐落在珠海特区金湾大学城,依山傍海,环境优美,毗邻港澳,生活方便。学校距离珠海拱北海关25分钟车程(拱北海关步行至澳门只需5分钟)、珠海机场15分钟车程、珠海九洲港码头30分钟车程(九洲港码头至香港只需45分钟船程)。乘坐城际高速列车由珠海至广州只需40分钟车程。随着横琴经济带的飞速发展,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开通,学校的区位优势将更为凸显。 学校办学定位精准,厚植珠海特区、立足广东、面向全国,专业设置积极对接文化艺术事业和先进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需求,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专业人才,学校设有音乐舞蹈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和文化与旅游学院,开设包括广东省首批高职高专品牌专业首饰工艺与设计、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及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播音与主持、工商企业管理、旅游管理和商务英语等在内的31个专业,涵盖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等5大学科门类,形成以艺术教育为特色,文经管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面向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招收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学生,还与华南师范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广东财经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相沟通”自考本科教育,学生在毕业时可同时获得华南师范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广东财经大学等院校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校还与广东工业大学合作开展联合培养工业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项目,与国外多所大学建立联系开展海外留学合作项目。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其中有40多名来自海内外的博士、教授荟萃校园,另有包括亚洲工艺美术大师、世界著名乐团首席表演家等在内的行业精英作为专任教师在校执教授艺。教师团队中涌现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珠海市优秀教师7人。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丰硕的办学成果。学校认为贯彻实施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和“质量工程”,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实施以重点专业建设带动整体办学水平提升的战略,特别是学校积极探索和推进“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音乐舞蹈类专业践行“院团结合,教演一体“的教学模式,应用美术设计类专业推广”真实项目“教学模式,经管类专业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教学模式,均取得良好效果。目前拥有首饰工艺与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共2个省级品牌(重点)专业,音乐表演等8个校级特色(重点)专业。2014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被列为广东省重点专业建设项目,2015年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被评为广东省高职高专首批品牌专业(全省30多所民办高校仅有6个专业入选)。2015年至2016年学校荣获省级品牌建设专业、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公共实训中心等十二项建设项目。2016年我校《艺术类高职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专业建设案例,喜获2016年度全国民办职业技术教育“十佳”专业建设案例。 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和职业意识培养,把校企合作作为加快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与广东长隆集团(珠海横琴长隆)、香港中旅(海泉湾)温泉有限公司、澳门维多利亚酒店、珠海中邦艺术酒店、澳门明辉珠宝实业有限公司、台湾豪门雕塑、珠海大剧院、中山泰华集团(伊泰莲娜首饰精品有限公司)、珠海市总工会艺术团等知名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学院历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并积极拓展港澳台及海外就业市场,自2013年8月以来,每年都有十多名优秀毕业生经学院推荐获得澳门企业录用通知书。学院不断努力为国内及港、澳、台、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 学院注重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以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教育机构进行交流和合作办学,学习和吸收国际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资源,学院设有国际教育部,专门负责海外留学及国际通行的资格证书考试等项目,并举办多种海外留学项目,学生在校期间可攻读国外文凭。 学校同时注重艺术熏陶与人格培养,经过近二十年的创新发展,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社会美誉度与影响力不断扩大,参加全国、省、市大型文艺演出成绩斐然,多次获得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珠海电视台及海内外媒体载文报道。特别是近几年,学生生连续五年获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的邀请,参加澳门政府主办的最具代表性文化活动——妈祖文化节开幕式的主演。学校合唱团连续两年在省级比赛中荣获一等奖,仅2015年,在广东省大学生声乐、器乐、舞蹈比赛中荣获2金1银8铜,总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尤其是学校合唱团成为专业组一等奖中唯一的高职高专学校;2015年广东省水彩画大赛和广东首届中国山水画专业组评奖中,我校三名教师斩获2金1银,尤其在水彩画大赛专设的三项金奖中,独占二项金奖;我校民族乐团连续两年喜获广东省音乐邀请赛一等奖;2016年我校邓晓雯同学荣获广东省第十一届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第四、第八赛区)十大校园歌手大赛一等奖;我校原创作品:《今天的女儿明天的妈妈》荣获广东省第十一届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第四、第八赛区)舞蹈大赛一等奖;学校的特色化办学得到了社会的满意和认可。2014年,学校被广东省教育厅列为粤港澳教育合作框架中,指定的艺术教育交流的粤方学校之一。为配合和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文化交流与合作,我校著名指挥家平黎明教授、国际钢琴演奏家沃一杜霍娃.伊琳娜(俄罗斯)博士等名师应邀赴澳门科技大学开坛讲座及赴泰国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等。2016年,学校被选为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同时成为全国六所首批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联盟院校之一,与其他联盟院校共同担负起为国家培养高水平艺术专业人才的重任。 文化自信方兴,艺术繁荣风劲,国家文化艺术事业发展风帆正起。衔艺术之使命,擎责任之担当,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将不断锤炼南粤艺术品牌,为国家打造文化社会软实力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支撑,努力成为与国外及港、澳、台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的一扇窗口。
珠海艺术职业学院 2021-02-01
河北美术学院
河北美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美术高校,我国独立设置的九所美术学院之一,是河北省唯一一所省属专业本科美术高校,也是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2016年12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确定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被列入文化部、教育部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高校试点单位;2018年教育部批准书法学等11个专业,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招生办法进行招生;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与韩国湖南大学、意大利米兰ACME美术学院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开始招收国际留学生。学校现占地1750亩,位于石家庄市空港工业园区,交通十分便利。学校设有造型艺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传媒学院、环境艺术学院、动画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服装学院、书法学院、雕塑学院、文创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开设绘画、环境设计、动画、雕塑、书法学、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广播电视编导、产品设计、表演等41个本、专科特色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现在校生14200余人。办学条件良好学校建有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民盟中央美术院河北美术学院创作基地、李可染画院河北分院、《美术报》河北艺术中心等;拥有老庄文化研究中心、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公共艺术研究所、中国古建筑数字化艺术研究所、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移动云教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中国民间美术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河北省关汉卿王实甫研究中心、中国和合艺术研究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美术博物馆拥有供学生基础训练鉴赏和临摹的馆藏名人书画、雕塑等文物万余件;图书馆馆藏图书114.54万册,电子图书40万册,已形成以美术学、设计学为重点的学科藏书体系;学校现代化体育设施一应俱全。教育国际化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继续稳固与意大利那不勒斯美术学院、韩国湖南大学、京畿大学、乌克兰利沃夫美术学院等12个国家的30所高校和3所国际交流协会友好合作关系。教学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奠定基础。创业就业一体化为进一步推进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精神,学校投巨资于2009年4月开工建设大学生实训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东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目标是打造美术创意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打造动漫衍生产品、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作品研创、生产、制作、销售基地。该基地被河北省政府列为三十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之一,并纳入省政府三个“一百”重点服务企业之一,被省文化厅评为重点文化产业师范基地,被省委宣传部评为“省十大文化产业项目”,同时被首批列入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学校大力扶持毕业生校内创业,目前已有千余名学生入住该基地并成功孵化。建立大学生终身救助管理中心积极构建救助帮扶体系,确保每一位美院的学生在遇到天灾人祸或生活困难时,能够得到终身救助。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学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团委会、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学子报、广播台、自律委员会为载体,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校园广播、学生报纸《东方学子报》、校刊《河北美苑》、微信公众号等,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向每一位学生传递校园信息,展示师生风采,弘扬校园正气,活跃校园生活。学校风景美如画北区以中国古建筑为主。明清建筑风格的文武庙,以立柱、衡梁、顺檀等为主要构件,配以彩绘、雕塑、壁画,再现古代庙宇的庄严与神秘。仿唐建筑的老庄词集大殿、廊亭、影壁于一体,重现盛唐建筑的恢宏气势。图书馆、墨香楼的黑瓦白墙、木雕漏窗,展现徽派建筑的典雅端庄。水榭、连廊、篆刻文人墨客诗句的匾额,体现着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南区以欧洲建筑为主。哥特式“魔法城堡群”、罗马式国际艺术会展中心、巴洛克式艺术博物馆、共同组成欧洲古典园林,展现西方宗教艺术之风采。世界桥梁艺术展览馆、城堡走廊展馆、八角型雕塑展览馆等十多个造型新颖展馆,推出西洋名雕塑图片展、西洋名画展等特色展览。美术帝国广场上,高耸的钟楼、典雅的拱窗、胜利女神像、高大的西洋骑士吸引着国内外学者、游人前来观光。校园内山水环绕,绿草如茵,建筑中西合璧,自然和人文和谐统一,成为学生学习创作、感悟艺术的理想殿堂。报考条件:具有参加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所要求的资格。往年录取控制分数线详见学校网站(www.hbafa.com)历年分数线。学费标准:本/专科学费:24000元/年。助学体系1、国家奖学金:各个方面特别优秀的学生可申请此奖学金,奖励金额每人每年8000元;2、国家励志奖学金: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此奖学金,奖励金额每人每年5000元;3、国家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此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2000-4000元。录取办法:投档规则按照各生源省份规则要求执行,进档考生按照我校录取办法执行,在录取过程中认可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部门制定的有关加(降)分政策。1、使用省级统考(联考、校际(级)联考)成绩录取的艺术类专业:进档考生的文化成绩与省级统考(联考、校际(级)联考)成绩均达到本省艺术类相应批次、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并符合生源省相关招生要求,进档考生按省级艺术统考(联考、校际(级)联考)成绩统一排名,择优录取。2、使用我校专业测试成绩录取的艺术类专业:进档考生的文化成绩达到本省艺术类相应批次、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涉及省级艺术统考(联考)的,省级艺术统考(联考)成绩必须达到生源所在省份要求;并符合生源省相关招生要求,在此基础上按我校专业测试成绩统一排名,择优录取。3、使用其它院校专业测试成绩录取的艺术类专业:进档考生的文化成绩达到本省艺术类相应批次、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且取得其它院校专业合格成绩,并符合生源省相关招生要求,在此基础上按文化总成绩统一排名,择优录取。4、使用文化成绩录取的艺术类专业:进档考生的文化成绩达到本省艺术类相应批次、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并符合生源省相关招生要求,在此基础上按文化总成绩统一排名,择优录取。(5)可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的非艺术学门类专业:进档考生的高考文化成绩与省级统考(联考)成绩均达到本省艺术类相应批次、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并符合生源省相关招生要求,进档考生按省级艺术统考(联考、校际联考)成绩统一排名,择优录取。(6)普通类专业:进档考生采用“分数优先”原则,按高考文化总成绩统一排名,择优录取。
河北美术学院 2021-02-01
哈尔滨金融学院
哈尔滨金融学院坐落于冰城哈尔滨,始建于1950年,历经东北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干部培训班、中国人民银行齐齐哈尔干部学校、黑龙江银行学校、哈尔滨金融专科学校、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等几个历史时期,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我国第一所金融类高等专科学校。原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2000年全国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后,改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2010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哈尔滨金融学院。 学院现占地面积64.2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0.16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图书藏量126万余册;电子资源总容量4.2万余GB,其中电子图书60余万册,数据资源库24种。已初步形成文献种类齐全、金融特色突出的馆藏资源体系。建有165个多媒体教室、39个各类实验室、12个语音室、9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条件达国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 具有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665人,其中,专任教师42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392人,占专任教师比例91.59%;专任教师中正高职教师66人,副高职教师124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44.39%。省级优秀教师5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万余人,设有10个教学系部,拥有涵盖经、管、文、法、工五个学科门类的22个本科专业和7个专科专业。其中,金融学学科被评为“十二五”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金融学(本科)与金融管理与实务(专科)为省级重点专业;会计专业(金融会计方向)为国家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国家级精品专业;金融管理与实务、证券投资与管理两个专科专业黑龙江省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学院拥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先后被授予“教育部教改重点课题研究与管理先进集体”、“教育部职教教改重点课题研究与管理先进集体”、“黑龙江高校课型课题研究与管理先进集体”等称号。 学院重视并致力于提高科研学术水平。近五年累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82篇,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386项,出版专著38部,公开出版教材324部,获省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7项。学院的《金融理论与教学》,是全国创刊较早的金融期刊之一,国内外公开发行,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设有会计、金融、投资保险、法律咨询室四个研究所和信息工程研发中心等研究机构,成立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牵头成立省社团组织黑龙江省投资理论研究会,建立黑龙江省金融理论与创新研究社会科学学术交流基地。 学院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已为国家培养5万余名毕业生,大多数毕业生就职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行业,毕业生综合评价称职率在95%以上,就业率稳定在80%以上。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英国、美国开展联合办学,与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高校、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都有广泛的联系与合作。 近年来,学院获得了省文明单位标兵、省“五一”劳动奖状、省新农村建设帮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省“三育人”先进集体、省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十佳单位、省教育系统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新时期,学院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任务,落实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创新创业为动力的办学思想,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的道路,深化综合改革,推进依法治校,加强党的建设,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实现建成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奋斗目标,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需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哈尔滨金融学院 2021-02-01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国办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创办于1955年。历经河北省戏曲学校、河北省戏剧学校、河北省艺术学校等发展阶段,2001年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在60余年办学历史中,学院扎根燕赵文化沃土,孕育传承“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爱艺如命”的河艺精神,形成了独特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学院曾先后被评定为“省部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艺术学校”、 “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学院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也是省内唯一一家文化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点。 学院位于石家庄市青园街,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000多人,教职工3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04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80人。另常年聘有于魁智、李胜素、于文华、梁召今、于丽娜、王少军等一大批艺术名家担任学院客座教授。 学院举办高职和中专层次艺术教育,设有戏剧、音乐、舞蹈、美术、艺术教育、影视、传媒、文化管理等专业系和基础教学部、社会教育部、中专部等教学部,现有大专专业37个(含方向),中专招生专业5个。其中,音乐表演(声乐方向)为河北省省级示范专业,河北民间舞、声乐表演、绘景技术、教师舞蹈技能、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为河北省省级精品课程。舞蹈系建有河北省首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舞蹈实训基地。影视广告专业、美术(舞台美术方向)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 学院在办学历程中名师荟萃,育人成果显著。先后有宋德珠、贾桂兰、刘香玉、齐兰秋、周树堂、王怀骐、张荣培、金雪琴、罗惠兰、钱浩梁、马子兴、肖月珠、杨正华等一大批著名艺术家在校执教,培养了辛宝达、李胜素、彭蕙蘅、许荷英等24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培养了于文华、梁召今、于丽娜等优秀歌唱家,培养了以王少军、张国君为代表的一批美术家,以庞彦强、周大明为代表的文艺理论家,以杨勇、张立军、李北达为代表的舞蹈教育家,以赵燕国彰、杨志刚为代表的影星视星,以及各类文化艺术人才一万三千余名。许多校友成为优秀的文化事业管理者和文化企业家。学院师生积极参加省内外重大文艺活动,连续多年走上央视春晚舞台,在国家级重大专业赛事中屡获殊荣。 学院以“崇德 尚艺 惟美 求新”为校训,紧密依托文化行业,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形成了以教学促实践、以实践带教学的育人模式。近三年来,先后独立创排河北梆子《孟姜女》、《牺牲》,以及舞剧《红山女神》,在省内外巡演取得良好反响。2014年,学院启动人才培养“提质提效”活动,师生在多项国家重大艺术赛事中连获佳绩,获得“文华艺术院校奖”全国青少年戏曲比赛金奖、CCTV学京赛金奖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等,获奖层次及数量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近三年来,师生获省级以上专业比赛奖项累计达200多项。 2013年12月,学院第一次党员大会全面总结了升高职12年来的各项工作,明确提出要坚持“特色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方针,扎实推进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条件改善、规章制度建设和党的建设四项工程,深入实施质量与特色战略、开放办学战略、大学文化建设三大战略,确立了建设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高职艺术院校的奋斗目标。 2015年,学院举行了隆重热烈的60周年校庆活动,凝聚力量,继往开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一代河艺人满怀信心与激情,将秉承优良办学传统,以更加开放的视野谋划学院发展,努力为河北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续写河艺更加壮美的新篇章。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2021-02-01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以旅游命名的综合性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旅游类、现代农业类、新商科类和设计与信息技术等特色专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学院是河北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热河省农林专科学校。 学院坐落于著名旅游胜地——河北省承德市,毗邻避暑山庄等著名景区,学习、生活条件优越。承德拥有五千年红山文化和三百年山庄文化,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群,拥有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桂冠,文化深厚,环境优美,区位优越,气候宜人。承德市高速公路、空中航线和京沈高铁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000余人,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近300人。学院2020年面向全国20余个省、市招生,拟招生专业41个。学院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综合性旅游实训中心、旅游管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中草药栽培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建设专业4个;拥有满足教学需要的156个校内实训室和158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个。招生形式:学院招生实行全国统招与河北省内高职单招两种形式。2020年我院继续进行单独招生,凡取得2020年河北省普通高考报名资格的考生(含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具有高中同等学力考生及往届高中毕业生)均可参加河北省内高职单招考试。单独招生录取的学生和统招生待遇完全相同,未被录取者仍可继续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毕业去向:学院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择业就业指导工作,毕业生连续多年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在校生可通过自考等方式提高学历,应届毕业生可参加“专接本”考试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我院积极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在校生可赴国外带薪实习,或到海外攻读学士、硕士直至博士学位。收费标准:我院所有专业学制均为三年,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平面设计方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广告与影视制作方向)、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学费6000元/年;其他专业学费5000元/年,其中部分校企合作订单班具体收费及权益详情咨询招生办。住宿费六人间800元/年,八人间500元/年。学历证书:学生在学校规定期限内达到所在专业毕业要求,由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具印颁发经国家教育部电子注册、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学历证书(证书种类为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4 75 76
  • ...
  • 248 24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