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SEM-5704 仿真辐射实验仪
仪器概述 仿真辐射实验仪,是按物理原理和真实测量数据,利用纯电子信号传输通讯技术,高度仿真地呈现核辐射现象的效果。此设备让学生无需使用真实放射源,就能做到跟真实一样的核辐射实验。   仪器特点 不须用真实的放射源,就能进行传统的核辐射实验,得出所有核辐射现象的结果。不会受到任何核辐射的伤害和心理威胁。不需顾虑使用放射源带来的安全责任,省去处理放射源的行政和技术程序。本机适用于大中小学各阶段教授核辐射物理现象的需要,也能对修读核技术及放射医疗相关专业的学生作模拟训练之用,以减少学员在训练过程中受到的辐射剂量。仿真探测器有声响效果,模仿盖革弥勒计数器的功能。模拟本底辐射量可按使用当地实际情况而改动。仿放射源的核辐射特性可按需要定制。设备有透明大前门,方便观测。可采用手动方式,SD记忆卡等方法采集数据。   实验内容与典型实验数据 1.本底辐射 模拟检测本底辐射。如在香港地区,本底辐射是1- 2次每秒。   2. 平方反比定律 辐射强度随放射源与探测器之间的距离的平方值呈线性衰减。用实测数据,在适当的图表分析中,演示了核辐射的平方反比特性。   3. 同位素半衰期 放射源的放射强度随时间呈指数衰减。实测数据在适当的图表分析中,得出放射源的半衰期为182.4 s。 4. 辐射强度在物质中的指数吸收 辐射强度随在物质中传播的距离呈指数衰减,实测数据在适当的图表分析中,得出线性吸收系数 m= 8.4 cm-1。 5. 核辐射的随机性 实测数据在图表演示了计数率随机起伏所得出的统计分布。 6. 分辨核辐射种类α ,β及γ 配有未标定的仿放射源,学生可按使用不同吸收片材料及其厚度后所得的计数率,和测出的行程等数据,尝试分辨出仿放射源是放出 α、β粒子或γ射线。   部件列表 描述 数量 仿真辐射实验仪主机 1 仿辐射源样品,包含仿短半衰期γ-源, 仿长半衰期β-源, 仿长半衰期 γ-源, 未标定仿辐射源 3种 1套 吸收片样品, 包含铝吸收片0.08cm, 铝吸收片0.15cm, 铝吸收片0.25cm, 铝吸收片0.5cm 1套 镊子 1 电源线 1 使用手册 1 光盘(含使用手册及Excel 数据记录模板) 1
上海科铭仪器有限公司 2021-12-22
BEX-8505 核磁共振实验装置
输出清晰的共振信号 凭借对探测单元的先进设计,得以保证最终输出清晰的共振信号。   探测器位置二维可调 探测器安装在一个可升降的调节架上,调节架安装在轨道上。这样探测器及样品均可以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进行调整。   探测样品可更换 除了实验装置提供的 H+ 与 F- 样品外,还提供一个用户自备的样品管,允许用户测试自备材料的核磁共振现象。   均匀的0-300mT可调匀强磁场 电磁场包含电磁线圈和励磁电源,可任意设置0-300mT的磁场大小,且具有很高的均匀度。   典型实验内容及数据 1. 观察液体样品中氢核和固体样品中氟核共振现象。 水样品   聚四氟乙烯样品   2. 计算氢核和氟核的g因子 根据公式:g= hυ/μn•B0;其中:h=6.626×10-34J • s;   μn =5.051×10-27J / T;公认值:gH=5.5857;gF=5.2567.可以得到相对误差小于 5% 的实验结果。   部件列表 BEM-5003    可调直流(恒流) 电源, 3.5A/6.3V BEM-5023    磁场线圈,5A,含扫场线圈,1A BEM-5021    核磁共振探测单元(含样品, 氢,氟-原子核) BEM-5201-03    导轨, 长 300mm BEM-5204-50    托板,宽 50mm BEM-5205-25    升降调节架,可调范围 25mm BEM-5209-09    连接杆,长 90mm BEM-5704    核磁共振实验仪
上海科铭仪器有限公司 2021-12-22
Delta 并联机器人实验平台
睿景时代(大连)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15
多生态能源互联微电网实验平台
研旭研制的开放式多源互联网创新实验平台以研旭多端口能源路由器为系统核心,可包容多类能源输入,具备多种产出与输运形式的“区域能源互联网”系统。具备以下特点: 1、包容多种能源资源输入,具有多种产出功能; 2、构建“互联网+”智慧能源系统的重要支撑; 3、建立多能流的状态监测和安全评估机制; 4、复杂可变的多能流网络的控制方式; 基于目前高校实验室场地和安全的考虑,南京研旭推出以小型微电网的风光储等分布式能源为基础,不断扩展和融合多种分布式能源的建设方案,可承担科技型电力电子、信息通讯、电力系统、策略调度、电能质量等科研工作。 微电网系统拓扑图: 1)直流母线、交流母线 2)光伏模拟/真实系统 3)风机模拟/真实系统 4)锂/铅酸电池储能系统 5)超级电容储能系统 6)分级负载系统 7)柴油机/充电桩 8)故障模拟系统 9)电能质量检测改善系统 10)微电网控制系统 11)能量管理调度系统 12)配电保护系统
南京研旭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2022-07-22
GJ-GN-I扭转实验台
杆件材质可为钢、铜、铸铁等材质,样件两端制成扁形,一端连接扭矩传感器,一端连接减速机,输出端连接旋转变压器,通过手轮使减速机旋转,记录下转角和扭矩,并生成曲线,可分析不同材料样件转矩与转角的关系,并可给出扭矩强度。 技术参数如下: ①试样件规格:直径6mm、长度100mm; ②扭矩传感器量程:100Nm; ③增量式旋转编码器;E6B2-CWZ6C 2000P/R ④减速机;RV050,速比50 ⑤计算机:显示屏22寸,主机内存8G,硬盘240G; ⑥外廓尺寸;设备尺寸550㎜x 300㎜ x 350㎜,桌案尺寸1200㎜x 600㎜ x 800㎜; ⑦重量:设备重量50kg,桌案重量70kg; ⑧带桌案
哈尔滨工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2023-01-16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自治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并于2024年1月底前将工作情况报送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由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汇总后报自治区人民政府。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01-16
探索实验室未来!实验室规划与安全管理交流活动日程及嘉宾阵容揭晓!
实验室规划与安全管理交流活动日程及嘉宾阵容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4-04-03
便携式实验室用器皿刷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便携式实验室用器皿刷,这种便携式实验室用器皿刷包括壳体,连杆和刷头,壳体内部设置硅光电板,变压器,蓄电池,蓄电池连接小型电机,小型电机的输出端设有连接筒和卡笋,连杆为可伸缩的,连杆末端设有连接头和固定孔,连杆前端为刷头;连接筒有内螺纹,连杆末端的连接头有外螺纹,连接筒与连接头螺纹连接,卡笋卡在固定孔中.本实用新型采用太阳能为动力,携带和存放方便,可伸缩的连杆适用于长,短形器皿,可换刷头适用于柱形器皿,也适用于圆底形状及带拐角形状的器皿,实用性较强.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05-04
基于云计算的虚拟实验室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实验教学环境由于自身环境的静态性、实验资源的有限性, 使得它无法满足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要求。 一方面,单纯的客户机升级也不能完全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各个教育系统 (学校) 中的服务器资源未充分利用。云计算能够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计 算资源,为资源整合、按需付费、虚拟化和服务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本项目将各教育子系 统中的服务器资源构建为一个教育云平台,从而满足师生员工的计算机实验教学等工作。 本系统针对不同类型 (校外用户的单个计算机资源需求和校内用户基于实验室的批量计 算机需求) 的用户需求,以先进性、实用性、前瞻性、可扩展性为设计思路,采用资源按需分 配、动态调整的管理方式将数据中心的存储资源和计算资源合理的分配给不同类型的用户。 特别地,本系统所构建的云计算虚拟实验室系统,能够按需动态配置教学实验环境,为每 个学生的每门实验课程定制一个个性化的实验环境,并便于教师动态设计不同的实验内容,从 而能够促进现有计算机教学实验资源的共享,实现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建立一个有效的网上 学习通道,进而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供配电实验研究共享智能数字云平台
智能供配电实验研究共享数字云平台(简称研究平台)由供电系统智能故障模拟系统、高低压智能供电系统、集散控制系统、云控制系统、客户端等子系统组成。实验者授权后,开展线上+线下供配电系统的操作实训、系统实验;研究者授权后开展线上“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赋能供配电行业经济数字化。 一、系统功能 研究平台提供供电一次系统故障源,如过电流、过欠电压、三相不平衡等故障种类。提供供电二次系统运行信息,包括微机继电保护输出信息和开关柜体运行信息。如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电能、绝缘电阻、温度、湿度等模拟量;断路器分闸、断路器合闸、手车工作位、手车实验位、接地刀合位、储能位等开关量;短路、过流、过负荷、过压、欠压、漏电、绝缘监视、照明、闭锁等保护信息;开关的分闸、合闸、复归、试验、温湿度等控制信息。事件和故障的数据等事件记录信息。 研究平台具有人机会话、数据显示、记录查询、参数修改、控制操作等功能,设有就地操作、上位机操作、客户端云操作等操作方式,提供数据库、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云组态等功能,使分布式用户分享系统数据资源与控制资源。 二、系统特征 研究平台集供配电系统的能量流与信息流有机融合。以实验装置为中心,辐射分布式、远程众多客户端,共同分享实验平台资源。提供了一个从构思、设计、实施、验证、评价等全方位线上+线下研究场景。服务于本科生的实践教学,研究生、科研人员的项目研究。 (1)、平台集成度高、安全可靠。平台硬件装备包括供电系统智能故障模拟装置与智能测试装置,智能高压进线与出线开关柜,智能低压进线与出线开关柜,组成一个有机体系。系统工作电压为交流380V,高压开关主回路为交流380V,总功率小于10KW,安全保护性高。 (2)、搭建共享智能数字研究空间。研究者在客户端自定义供电系统一次运行工况后,获取相应的二次信息,共同分享数据资源。基于数据挖掘、机器自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设计软件算法,研究供配电的运行趋势研判、故障诊断和预测、运行预警等的控制方案,提升供配电系统自主识别能力,提升供配电系统安全和经济运行水平。 (3)、营造分布式融合教学研究空间。在不同地域的实验室、单位、高校,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同时,研究平台吸纳异地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优质硬件资源。基础资源一边建设、一边分享,合作资源共建共享,跨区域融合,实现滚动式发展。 三、实验与研究内容 1、高低压供配电实训操作系统。完成低压供配电与高压供配电等系统操作;高压开关柜机械联动与低压开关柜闭锁联动等系统原理实训;高压继电保护与低压继电保护等系统参数整定实训;高压一次系统与低压一次系统故障模拟等实训操作。 2、研制供电+控制设备一体化无人值守系统,远程监控现场装备的运行状况、系统操作、以及运行管理。适用于油田、沙漠等野外无人值守场所,可用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终端设备远程监控与操作。 3、研制无人值守变电站,用手机可以监视设备运行工况、操作设备运行。 4、研制分布式变电站集群化管理系统。实现社区、企业变电站分布式管理与远程自动化监控有机融合,能够跨区域集群化监控,完成众多变电站的运行监控、故障预判、检修预警、故障排查、远程急停电、远程送电、运行电费监管等业务。 5、研制供配电损耗分析系统。分析线路损耗、变压器损耗,有效诊断窃电、摊派电损、电价估算等。 6、研制供配电虚拟仿真系统。研究高压开关、变压器、电缆运行、继电保护、倒闸操作等虚拟仿真系统。 7、研制供用电协调控制系统。研究风光互补控制、用电协调控制系统、光伏发电+负载协调控制系统、风力发电+负载协调控制系统等协调控制系统。 8、研制设备远程控制系统。如农业灌溉、供排水、抽油机、景观灯等远程控制系统。 四、适用对象 1、实验教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专业、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软件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机械设计专业等本科专业。 2、实训与培训:电气控制技术人员、供配电技术人员、供配电运行人员等。 3、软件系统开发:自动控制系统软件、供配电系统软件。 4、算法验证:自动控制系统算法,供配电调度系统、协调控制系统算法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1-05-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2 73 74
  • ...
  • 144 14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