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集成电路设计实验系统
   集成电路设计实验系统,利用真实工程案例拆分出微小中型案例,植入学校人才培养,作为主干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所需项目资源,切实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安徽青软晶芒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16
MXY9016红外热像仪实验系统
一、主要技术参数 1、红外热像仪传感器:I2C接口通信;像素:16×12,55度视场角;供电电压2.9 V ~3.6 V;测试温度-本地 -40°~85°,远程 -40°~300°;工作温度-40°~85°; 2、STM32单片机:ARM系列M4内核MCU+FPU,32位处理器;256KB flash ,64KB SRAM; 工作电压1.7V~3.6V;封装LQFP64;外部时钟支持4~26MHZ,内部带16MHZ时钟; 3、3.3V稳压芯片:输入电压4.75~15V;输出电压3.3V;压降1.1V@1A;最大输出电流1A;稳压精度3%;工作结温范围-40~125°; 4、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灵敏元面积 2.0×1.0mm2;输出信号 >2.5V ;平衡度 <20%;工作电压 2.2-15V;工作电流8.5-24uA;保存温度 -35℃- +80℃;视场 139°×126°; 5、红外体温传感器:红外温度传感器;量程0-50°;波长8-14µm;精度1%;信号输出:5V; 6、集成运算放大器:输入偏置电流 30pA;输入失调电流 3pA;输入阻抗1012Ω;输入噪音0.01pA/√HZ;共模抑制比 100dB;DC电压放大倍数 106dB; 7、显示屏:3.5寸TFT带触摸液晶屏/9486:320X480点阵;模块驱动芯片采用ILI9486,全视角面板,底板上带有触摸控制芯片和SD卡座;3.3V供电;   二、实验内容 红外热释电特性实验; 红外热释电报警实验; 红外体温计设计实验; 红外热像仪各像素点数据显示实验; 红外热像仪成像实验; 红外热像仪下不同辐射物成像研究实验; 红外热像仪探测距离研究实验; 红外热像仪下物体冷却规律研究实验;
天津梦祥原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17
数控铣床维修实验台
型号: XD5002数控铣床维修实验台 XD5002数控铣床 维修实验台是由故障设置电气柜与真实机床C31小型数控铣床进行有机的结合,可以做实际编程加工产品用,也可学习数控铣床维修知识和维修,融入高新技术与一体,是本科及职业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数控技术原理和技能培训的首选设备。可用于培养学生掌握数控系统的编程方法、数控系统电气设计、安装、调试、维修、数控机床操作等实际动手 能力的一套实验装置。数控综合实训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组合和扩展
佛山市先导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2022-09-14
AI协同创新实验云平台
Al协同创新实验云是Al教学实验实训协同工具,涵盖真实行业项目的教学课程、授课教案、实验教学资源、硬件、平台等,可满足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了解行业真实案例中从起始阶段、细化阶段、构建阶段、业务环境、需求分析、技术架构选型等等各方面的项目细节,在线完成分类、建模、分析、可视化、结果输出等任务,并支持私有化部署和云端协同,帮助院校开展人工智能应用研发。
新大陆教育 2022-09-19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为了规范和加强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依托单位的作用,保障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使用效益,根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章程》《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 2024-12-17
新能源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大规模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是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重要特征,其发电、负荷、设备故障以及天气等因素的多重不确定性交互渗透,对信息控制系统产生严重依赖,使系统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   为全面提升新能源电力系统防御风险的能力,华北电力大学刘文霞和张建华教授团队在 2007 至 2016 年间 ,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 5 个纵向课题,同时与贵州、海南和吉林省等多家电力公司合作,从电网规划、运行、应急和信息四个应用领域入手本项目从电网规划、运行、应急和信息四个应用领域入手,开展风险评估理论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如下:   (1)创新提出了表征新能源不确定性影响的电压波动风险量化评价方法,突破了复杂大电网风险评价效率和风电场模型精度低的技术难题,研发了计及多重风险的大规模风电并网规划方案辅助决策系统(见图1、图2a);   (2)提出了大规模风电并网下电力系统小信号稳定性与运行风险评估新方法,建立了融合运行风险的优化调度框架,率先研发了电网短期和超短期风险评估系统(见图2b),填补了国内外该应用领域空白;   (3)提出了电力系统大停电风险的辨识与预警方法,解决了大规模风电接入情况下电网自组织临界态的辨识难题,首次建立了区域电网大停电风险的应急管理体系;   (4)系统地提出了设备、厂站及广域系统三个层面的电力信息安全评估方法,突破了信息-物理域耦合带来的安全性量化难题,为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信息安全技术支撑。   基于此项目,研究团队共申请发明专利 11 项,已授权 7 项;软件著作权 3 项;发表论文 76 篇,其中 SCI 论文 10篇、 EI 期刊论文 46 篇,总被引用量 29237 次;专著 1 册。同时,此项目成功应用于北京、华北电网的安全和应急体系建设,有利支撑了奥运保电;研发的应用系统应用于贵州、海南和吉林等省,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华北电力大学 2021-02-01
成都链安科技有限公司一站式区块链安全服务平台
作为中国信通院可信区块链联盟理事单位、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单位、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会员单位、四川省区块链协会理事单位、区块链金融联盟理事单位,中国信通院区块链安全检测唯一的技术合作单位、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的“区块链安全技术检测中心”的技术合作单位,链安科技参与了工信部多项区块链安全标准和白皮书的撰写,参与《四川省区块链产业白皮书(2019年)》撰写,并入选工信部2018、2019《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链安科技以网络安全、形式化验证、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四大技术为核心,打造了面向区块链全生态安全的『Beosin一站式区块链安全服务平台』。『Beosin一站式区块链安全服务平台』包含『四大核心安全产品』和『八大明星安全服务』,为区块链企业提供安全审计、虚拟资产追溯与AML反洗钱、安全防护、威胁情报、安全咨询和应急等全方位的安全服务与支持,实现区块链系统『研发→运行→监管』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解决方案。申请软件发明专利和著作权16项,并以用户需求为根本,致力于搭建起我国“自主创新、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安全技术和保障体系,已经成为政府、公安、工信部、网信办、金融、军队、执法监管部门等的首选品牌。荣获『2018全国首届中小微企业『SaaS』应用创新创业大赛冠军』、『2018中国区块链企业百强榜』、『2018年度最专业安全服务机构』、『2019中国区块链安全领军企业』、『2019最佳区块链数据安全团队』、『2019年度区块链安全服务机构』、『2019年度区块链技术突破奖』、『2019产业区块链安全卫士』、『2019中国区块链技术创新典型企业』、『2019最佳安全服务机构』、『2019区块链百强企业』、2020首届人民网内容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创业人气奖』等荣誉。点击上方按钮联系科转云平台进行沟通对接!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TA21型牵引变电所安全监控及综合自动化系统简介
我国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所二次设备的技术水平与国外同行先进水平相比有不小差距,本项目的研制为我们提供了追赶国际水平的契机,将为牵引变电所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维修体制带来全方位的巨大变革:1、简化设计;2、工厂化施工;3、无人值守;4、借助于保护测控单元的透明化设计和一次设备的驻所检测技术,可实现设备远程诊断。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3
一种过程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的异常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程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的异常检测方法,首先根据失效事件建立故障树;然后根据预设的分区原则对故障树的叶子事件进行分区隔离;再利用各区域的信息,分别对系统同一关键状态信号进行描述,建立关键状态信号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对该数学模型的参数进行拟合求取最佳拟合系数,获得关键状态信号的数据表达式;根据关键性状态的数学表达式计算关键状态信号的描述距离,根据该描述距离计算任意两个区域对关键状态信号的描述距离;根据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信息安全在线风险分析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信息安全在线风险分析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先建立系统模型,包括资产损失分析模型、人员损失分析模型、环境损失分析模型、效益损失分析模型、安全事件模型、功能支撑模型以及贝叶斯攻击图;然后各网络节点作为从节点,监测其功能运行情况,并将监测结果发送给作为主节点的工程师工作站;最后主节点根据监测结果,利用建立的系统模型,分析系统损失。系统包括设置在工程师工作站上的主节点,设置在各网络节点上的从节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48 149 150
  • ...
  • 208 20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