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Nature Communication《自然•通讯》报道黄维院士团队开发聚合
物
长余辉的新进展
近日,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黄维院士带领团队在有机长余辉发光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设计并开发了一系列新型聚合物长余辉材料,相关成果于19年9月18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 长余辉发光是指发光材料撤去激发光源后,仍能持续发光数秒至数小时的一种发光现象。长余辉发光材料俗称“夜明珠”,即使在黑暗中,也能发出夺目的光芒,被古代帝王奉为稀世珍宝。长余辉发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夜间应急指示、仪表显示、光电子器件以及国防军事等领域、特别是近年来凭借其长寿命、大的斯托克斯位移以及丰富的激发态性质被用于防伪、加密以及生物成像等一些前沿科学领域。与无机长余辉材料相比,室温有机长余辉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导电性,加之成本低廉、结构易修饰等优点,备受人们关注。近几年,有机长余辉材料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这类材料主要集中在晶体小分子和主客体掺杂体系。由于晶体小分子体系的结晶性和主客体掺杂体系的相分离等问题,限制了材料的实际应用。聚合物材料具有柔性、质轻、可旋涂、可拉伸等诸多优势,在柔性电子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然而,如何实现聚合物材料的长余辉发光是该领域的挑战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黄维院士和南京工业大学安众福教授带领的科技创新团队提出通过离子键锁定发光单元,在聚合物共价键的协同作用下,实现了离子型聚合物的长余辉发光,发射寿命长达2.1 s。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表明该类聚合物材料具有室温长余辉的原因是离子键抑制了发光单元的非辐射跃迁。该设计理念不仅适用于芳香型的聚合物材料体系,也是适用非芳香型的聚合物材料体系。此外,他们还首次报道了激发波长依赖的聚合物长余辉发光现象,实现余辉颜色从蓝到橙颜色可调。并且,该类材料在温度高达170 oC下,依然保持可视化长余辉发光。这一研究成果赋予传统的聚合物材料新的性能,加之材料来源广、成本低,在柔性显示、照明、数据加密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作为国际上有机长余辉发光的开拓者,黄维院士团队一直致力于对有机长余辉发光新材料的开发、新机理的研究以及新应用的探索,继在单一组分有机半导体中实现长余辉发光、进而首次实现单一有机晶体材料下的多彩长余辉发光以来,此项研究成果再次实现了长余辉发光领域的重大突破。相关研究工作以“Enabling long-lived organic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in polymers by subunit interlocking”为题于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在线发表,黄维院士、安众福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南京邮电大学
2021-04-26
具有电场调制功能的二芳基乙烯类光致变色化合
物
及合成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电场调制功能的二芳基乙烯类光致变色化合物及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合成含有电子传输基团的芳杂环中间体;然后合成含有电荷传输基团的芳杂环中间体;将所述这两部份中间体分别结合到一个八氟环戊烯分子的两个双键碳上的氟原子上,形成含两种不同类型电荷传输基团的不对称型二芳基乙烯类光致变色化合物;含电子传输基团的中间体化合物则须先制成单取代的全氟环戊烯中间体才能顺利得到目标产物。有益效果是该化合物具有更好的光致变色性和抗疲劳性,更重要的是在这类化合物中可以引入电场干预的光致变色性。由于不对称型二芳基乙烯类光致变色化合物分子的特性,可制造出可控的光致变色新材料,在光信息存储和新型光学器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天津城建大学
2021-04-11
关于全氧化
物
界面Rashba二维电子气中自旋和电荷转换的研究
使用自旋泵浦技术将自旋流从坡莫合金(Py)磁性电极穿过厚达40uc的LAO绝缘层注入到二维电子气中,并进行逆Edelstein效应的测量。工作系统地测量了逆Edelstein效应随频率、功率、温度和LAO厚度的变化关系,从各个方面证实了所观察到的信号。实验在室温下展现了门电压对自旋信号的调控作用。
北京大学
2021-04-11
一种二苯并[b,e]吖庚因类化合
物
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以苯基‑2‑吡咯烷基苄醇类化合物以CSA为催化剂,以DCE为溶剂,在100℃的条件下,反应10小时,制得二苯并[b,e]吖庚因类化合物。本发明以苯基‑2‑吡咯烷基苄醇类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脱水生成碳正离子,四氢吡咯邻位碳上的氢以氢负离子的形式迁移到碳正离子,原位上生成的亚胺正离子,再对另一苯环发生傅克反应得到二苯并[b,e]吖庚因类化合物。实现了通过氢迁移/环化策略构建二苯并[b,e]吖庚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二次锂电池用复合型全固态聚合
物
电解质项目
1 成果简介聚合物电解质由于具有质轻、粘弹性好以及成膜性好等优点,尤其适合作为锂电池的电解质材料。聚氧乙烯( PEO)由于具有易于离子传导的结构特征而备受关注,然而由于 PEO与碱金属盐形成的聚合物电解质在室温时有较高的结晶相,所形成的电解质也只能在高温下才能使用,因此实际应用受到限制。常用来降低 PEO 结晶度的方法是加入有机液体增塑剂,液体增塑剂的加入虽然提高了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但同时也破坏了电解质的机械性能以及增加了其与锂负极材料的反应活性,降低了电池寿命。一个重要的趋势是发展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以取代目前的含液体的聚合物电解质。2 应用说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用共聚物基聚合物电解质材料,其含有共聚物基体和碱金属盐,所述共聚物基体是由氧化乙烯单元和氧化丙烯单元组成。本发明还提供了含所述聚合物电解质材料的复合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锂电池用共聚物基聚合物电解质材料,采用共聚物作为基体材料,通过简单的溶液浇铸法制备成聚合物电解质材料,并采用浸泡方法实现活性聚合物电解质材料与高分子隔膜材料的复合。本发明的聚合物电解质材料不含有机液态电解质,不可燃,且与传统的 PEO 基聚合物电解质相比,电导率明显提高,机械性能好, 可以防止热失控。3 效益分析建设年产 1500 吨的二次锂电池用复合型全固态聚合物电介质材料生产线, 项目总投资5000 万元。4 合作方式合作、技术提供方占技术股。
清华大学
2021-04-13
大枣叶提取
物
及其在制备防治肝损伤药物及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发 明人】郭盛;段金廒;钱大玮;宿树兰【摘 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枣叶活性提取物及其在制备防治肝损伤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采用大孔树脂耦合聚酰胺树脂,然后通过制备液相制备大枣叶精制提取物,较传统的分离纯化方法分离效率更高,且分离得到的活性成分含量高,生物活性强,安全性高。经实验研究表明,大枣叶提取物可显著降低CCl4、D-GalN和乙醇所致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及肝组织MDA含量,增强肝脏SOD活性,对肝损伤具有很好的防治功效。因此大枣叶及大枣叶提取物有望开发成为新一代安全有效,用于防治肝损伤的药物或保健品,同时也为大枣叶废弃资源变废为宝及枣树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途径。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
物
、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发 明 人】郭立玮;付廷明;朱华明;朱华旭;张启春;刘峰;张伟【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法,涉及制药领域。所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地龙30~50份、全蝎15~25份和水蛭30~50份。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地龙粗粉、全蝎及水蛭粗粉混合均匀,加水浸泡,将药材连同浸泡液加入粉碎机进行湿法粉碎,离心,取上清液作采用中空纤维膜过滤,取粗提取液中分子量范围为9~120KDa的组分即得所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去除了药材中干扰药效的杂质,所以抗血栓方面的药效较传统药物显著增强,且能显著减少服用剂量,却并未检测到毒性。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反应分离耦合技术及其在酶法合成手征性化合
物
中的应用
该项目在利用微生物细胞中的酶进行生物催化生产手征性化合物时采用过程集成技术,通过分离与反应耦合优化生产过程,大大提高了生物催化转化体系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简化生产过程,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苹果酸与L-丙氨酸创新的生产工艺流程。采用反应与分离耦合技术,对系统整体过程的集成优化,可通过分离耦合解决反应过程转化率低的问题,通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溶液法合成嵌段聚合
物
纳米二氧化硅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纳米粒子制备领域,公开了一种溶液法合成嵌段聚合物接枝纳米二氧化硅的方法,通过对纳米粒子及其应用需求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活化改性,接枝上具有不同性质的多组元线性聚酯链段,并引入不同性质线性聚酯长分子链,得到具有特殊表面结构的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经过表面特殊结构修饰后,形成“有机胡须”包覆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该种纳米粒子与大多数树脂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其中聚酯链段可以结晶成核,进而呈现出对线性聚酯树脂基体的优异的成核诱导效应。纳米二氧化硅在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生物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青岛大学
2021-04-13
化合
物
2‑羟基‑3‑氟‑5‑硝基‑1‑苯基丁酮及其制备方法和农用生物活性
公开了一种化合物2‑羟基‑3‑氟‑5‑硝基‑1‑苯基丁酮及其制备方法和农用生物活性。在反应器内加入硝酸、乙酐及甲醇,搅拌一段时间后将反应液降温至0到20℃,加入2‑羟基‑3‑氟‑1‑苯基丁酮,反应一段时间向反应混合物加入水,再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多次,从有机相获得目标化合物。该化合物对苹果腐烂、白菜灰霉、柑橘炭疽、棉花枯萎、小麦全蚀等植物病原菌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106
107
108
...
123
12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第62届高博会将于2024年11月重庆举办
2
2024年云上高博会产品征集
3
征集高校科技成果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