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单体液压支柱密封质量检测系统
单体液压支柱密封质量检测系统由打压支架、压力盒、压力传感器、信号传输线缆、信号调理和接线箱、多功能数据采集板、计算机、打印机和检测软件等组成,可同时对15-128个支柱的密封质量进行检测。具有对单体液压支柱压力数据的采集、存贮和管理功能。计算机软件是在WINDOWS下编写的,界面友好,操作简便。检测系统5万元-20万元,利润15-25%。不同配置的单体液压支柱密封质量检测系统已实施100多套,分布在山东、山西、陕西、河南、黑龙江、河北、越南等地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11
无脂密封易再生干燥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脂密封易再生干燥器,包括罐盖与罐主体,还包括扣片及密封圈;罐主体顶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密封圈的罐主体密封圈槽;所述罐盖下边沿设置有用于压紧密封圈的罐盖密封凸起;罐盖侧壁设置有至少三个罐盖扣块,罐主体顶部侧壁对应设置有与罐盖扣块配合的罐主体扣块,在其中任意一个罐主体扣块的底部设置有与罐主体内外部相连通的通气孔;扣片分别与罐盖扣块及罐主体扣块扣合;罐主体内设置有隔板。采用该无脂密封易再生干燥器,能实现使用干净、方便的扣合方式密封,且无需使用凡士林等矿脂。
浙江大学 2021-04-13
低温大直径磁性液体密封装置
本发明属于机械工程密封技术领域,特别适用于军工、船舶、航海、航天航空等领域中温度在-40℃下,密封轴径大于160 mm的真空密封或正压密封。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磁性液体密封的方法不能适用于低温大直径条件,因此,提供一种低温大直径磁性液体密封装置,使得低温条件下大直径密封件转动扭矩从7kg•m降到3kg•m,满足实际需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根据低温、大直径条件来设计磁性液体密封结构和选择磁性液体的物理参数。 低温大直径磁性液体密封装置包括:小端盖、轴承、极靴、外套、轴套、永磁铁、磁性液体、橡胶密封圈、调节垫片、大端盖、螺钉。安装时先将橡胶密封圈嵌入极靴中,然后把轴承、极靴、永磁铁、极靴、轴承依次紧靠外套内凸台右侧;将磁性液体均匀地注入轴套上的密封齿后,装入上面已装好的轴承、极靴、永磁铁、极靴、轴承内部,用螺钉将小端盖固定在轴套上,接着将调节垫片和大端盖依次装在轴承右侧,最后用螺钉相连外套和大端盖,这样小端盖、轴承、极靴、永磁铁、极靴、轴承、调节垫片、大端盖之间相互压紧,使密封装置轴向固定,从而磁性液体在磁场的作用下吸附在密封齿的间隙中,形成可靠密封。 本发明中使用磁性液体的基载液选用优质煤油或硅酸盐脂类或二脂类,它们在-40℃时仍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磁性液体中磁性颗粒的粒径小于5 nm,满足低温使用要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轴套上设有密封齿及优化的齿形参数,选用优质煤油或硅酸盐脂类或二脂类的基载液和磁性颗粒的粒径小于5 nm,实现了-40℃时的大直径磁性液体密封,使转动扭矩降低,泄漏率低于10-11pal·m3/s,使用寿命长,而且装配方法简单,克服了原有密封的弊端。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高温磁性液体密封防滴液装置
该装置属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与机械工程磁性液体密封领域,特别适用于高温条件下磁性液体真空密封。 很多场合下磁性液体密封装置工作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使得永磁体的磁性下降,磁性液体也随温度的升高粘度降低、磁性性能下降,导致在密封过程中少量的磁性液体脱离极靴的吸附沿着导磁套滴入真空室,对真空室造成污染。 技术特点: 它能够有效地收集滴落的磁性液体。 由于导磁套的末端装有环形永磁体,将滴落的磁性液体有效的吸附在永磁体上,达到防止磁性液体污染真空室的目的。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方便。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可返转的婴幼儿胸骨牵开器
由齿条板,固定臂,活动臂、拨轮、摇柄把、可返转的档板组成。采用稀有金属钛合金制作。齿条板长140mm,固定臂长70mm,活动臂长80mm,返转档板根据婴幼儿的年龄及体重不同分为12mm、15mm两种高度,宽度为30mm、40mm两种,坚固、耐用,并可根据手术操作需要上下返转。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全电伺服数控转塔冲床ER300
采用伺服电机直驱式主传动,保留了机械式主传动结构简单成熟可靠的优点,同时兼具比液压主传动更好的特性,其特点显著、功能强大。 特点介绍   采用伺服电机直驱式主传动,保留了机械式主传动结构简单成熟可靠的优点,同时兼具比液压主传动更好的特性,其特点显著、功能强大。   1、可实现冲切、成型、滚筋、刻字等多种工艺   2、全电伺服智能打击头   3、德国力土乐导轨丝杠   4、德国力士乐数控系统
青岛大东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2021-09-13
安全阀热态试验台架
造成我国安全阀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关键问题是安全阀热态试验技术的落后。安全阀是 “小阀门、大台架”。安全阀热态试验台架包含锅炉、容器、控制阀和控制系统,造价近亿 元,试验技术远比安全阀本身复杂得多。目前,安全阀热态试验主要是依照美国标准ASME PTC 25,此标准规定了对试验过程和测试精度的要求,但如何实试验过程则是一大挑战。安全 阀热态试验装置最早出现在美国。目前美国Tyco公司分别在Stafford、Wrentham等地建有热态 试验台架。建于Wrentham的试验台架始建于1949年,后来逐步完善,试验介质为饱和蒸汽, 设计压力10.3MPa。建于Stafford的试验台架,试验介质为饱和蒸汽,最大试验压力10.2MPa。 美国以上试验台架存在进行大口径、大排量安全阀热态试验中存在安全阀频跳问题。即安全阀 在一次测试过程中会出现多次的开启与回座,试验过程将对安全阀的密封面将造成显著的损 伤。另一方面,安全阀设计和制造工艺不合理也会造成安全阀的频跳,此是安全阀所需严格避 免的产品缺陷。而由于试验装置和方法的不足所带来的安全阀测试中的频跳将会掩盖产品本身 的问题,这去在安全阀的实际使用中埋下重大安全隐患。 中国合肥通机械检测院和国家特种泵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有安全阀的型式试验资质, 但没有以蒸汽为介质的热态试验系统。国内共有3套热态安全阀试验台架建,都采用实验台架 整体升压直至安全阀起跳,进而测量安全阀机械性能的方法,安全阀业内称之为“自由膨胀 法”。三套台架分别建在上海阀门厂、哈尔滨锅炉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711所。 “自由膨 胀法”不符合ASME PTC 25标准的要求,存在如下的缺点: (1) 自由膨胀无法满足高参数、大排量安全阀试验过程中稳定排放的要求; (2) 采用自由膨胀法,造成整定压力和排放压力测量值相同,无法准确测量排放压力; (3) 安全阀测量的额定开高比实际值偏低。 另外,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是中国尚没有安全阀热态试验台架能够测量安全阀的排量系 数。安全阀的排量系数是安全阀设计的核心,决定了安全阀的设计。我国由于没有可以测试安 全阀热态排量系数的试验台架和技术,所以长期只能走模仿外国产品特别是美国产品的道路。 设计大多只进行强度校核,没有核心技术,产品技术一直处于低端水平。 华东理工大学经过多年攻关开发出了先进的高参数并符合ASME标准的安全阀热态试验台 架, 打破了国外的垄断。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一种电动四通阀
成果描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四通阀,其包括阀体,阀体的前端设置有进阀口;阀体的后端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一出阀口、第二出阀口和第三出阀口;阀体的内部设置有位于第一出阀口、第二出阀口和第三出阀口上方的滑轨,滑轨上从左到右设置有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的下方分别连接有用于遮盖任意两个出阀口的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阀体上放置有电池,电池分别连接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还可以演变成电动多通阀,适用范围广。市场前景分析: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还可以演变成电动多通阀,适用范围广。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国内领先
成都大学 2021-04-10
液压支柱三用阀试验台
三用阀试试验台可对三用阀按《MT/T 112.1-2006 矿用单体液压支柱 第1部分 通用要求》进行调压、启闭特性、高低压密封试验。主要由油泵站、增压力装置、高压乳化液系统、缓冲罐、压力传感器、电气控制系统和计算机测控系统组成。 试验台8万元-15万元,利润15-25%。不同型号的液压支柱三用阀试验台已实施60多套,分布在山东、山西、陕西、河南、贵州、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等地。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11
一种海水液压溢流阀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水液压溢流阀,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一端的组合阀座,容置在阀体腔内的阀芯部件、弹簧以及设置在阀体另一端的弹簧座,其中,所述阀芯部件设置在阀体内,其包括阀芯和用于容置所述阀芯的球座,所述阀芯与阀座接触形成阀口,所述球座一端为球窝,用于定位阀芯,另一端与一弹簧抵接,该弹簧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弹簧座上,该弹簧座外周装有密封圈,与阀体形成静密封;该弹簧座通过阀体端部一压盖进行限位,该压盖中心通过螺纹与一调节螺杆相连,通过该调节螺杆调节压盖位置实现对所述弹簧座的限位调节,从而调节阀的设定压力。本实用新型可作为定压阀或安全阀工作于海水液压系统,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启闭特性优良,工作稳定可靠。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156 15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