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型多孔微生物载体好
氧
——厌
氧
耦合污泥减量化技术
1 成果简介本项目在研发过程中得到了教育部留学人员归国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部分支持,经过主持单位和协作单位的联合攻关,经过 8 年的时间研究完成的。通过实验室小试,开发出可将污泥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分离的新型多孔微生物载体,研究了好氧-厌氧耦合污泥减量化的机理。采用设计的新型载体构建了中试装置,进行现场中试和实际应用,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和成果,并成功的将该项目应用在生活污水、河道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中,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6 项(其中5 项已授权),实用新型 1 项,发表论文 30 余篇,翻译教材 2 部。 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取得如下几个方面的技术突破: ( 1)研究了好氧-厌氧耦合体系在处理废水的同时对污泥减量化的作用机理,开发出好氧-厌氧多次反复耦合原位污泥减量技术。 ( 2)对多孔载体的结构及对剩余污泥的截流效果进行了全面研究。设计了一种空隙率高、对污泥截流效果好的多孔载体。 ( 3)开发出以天然高分子为助凝剂的铁盐混凝除磷技术。 ( 4)实现了该技术的实际推广应用,分别应用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农村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河道污染治理中。在高碑店污水处理厂进行的运行两年的 103/d 的中试实验结果表明,运行效果稳定,在水力停留时间为 12h 时,出水 COD 保持在 60mg/L 以下,出水 SS 在 30mg/L以下,两年不需要排泥。在广东肇庆处理 5m3/d 的高浓度发酵制药废水( COD 2000~3000 mg/L),运行近一年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 27h 时,出水 COD 保持在 100 mg/L 以下,出水 SS 在 50mg/L 以下。 在以上中试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该技术推广应用于青岛即墨市两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日处理量 150~180 吨),上海浦东区金家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于不同地理特点的 170 套反应器,服务人口 2120 人),佛山市石角涌河道截污工程(日处理量 1000~3000吨)和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的农药废水处理项目(日处理量 780 吨)。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及氮,同时实现原污泥减量化,而且对于用常规方法不能去除的有机物(如苯、苯酚等)也可以有效地去除。新型多孔微生物载体技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不需要对剩余污泥进行处理,运行管理简单,运行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 技术指标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一级B 排放标准;处理生活污水的过程中剩余污泥减量 60~75%;处理河道污水的过程中剩余污泥减量 70~85%;多孔微生物载体的使用寿命在 10 年以上;工业污水由于种类较多,排放标准不一,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确定。3 应用说明本技术主要是应用于新建或者现有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废水处理方面。该技术利用多孔载体和定点曝气技术,在反应器中实现了沿载体轴向、反应器水流和高度方向的多层次好氧-厌氧反复耦合环境,从而在同一个反应器中实现好氧-厌氧微生物反应的耦合。实验室采用人工废水的小试研究结果表明,该类耦合体系的 COD 去除率大于 90%,而与传统废水处理工艺相比,剩余污泥的产率可以减少 90%以上。 对该类耦合体系实现污泥减量的机理研究表明,好氧区增殖的污泥进入下游的厌氧区后发生死亡溶解释放出胞内蛋白质等组分,进一步被降解成小分子物质,这些物质流入下游好氧区被污泥再次利用,强化了污泥的隐性增殖;而微型动物的稳定存在强化了捕食效应。整个过程伴随着 CO2、 N2 的释放,使得进水中有机物以气体形式脱离体系,从而实现了废水的净化处理和剩余污泥的原位减量。 为了进一步将污泥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分离以实现污泥减量效果,本研究设计开发了新型的多孔微生物载体。采用设计的新型载体构建了中试装置,进行现场中试和实际应用,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和成果,验证了新型载体的实际应用效果,并进而成功地将该技术应用在生活污水、河道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中,在处理生活污水的过程中可以使污泥减量 60~75%,处理河道污水的过程中可以使污泥减量 70~85%。4 效益分析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置工作有其艰巨性和复杂性,特别对于污水处理规模较小,污泥厌氧发酵无法实施的地方,污泥减量化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必要的选择。通过该技术的实施,可以大量的减少剩余污泥的产量,减少填埋用地,节约土地资源,避免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同时,由于污水处理厂对污泥处理量的减少,运行费用随之降低,而且运行管理简单,对促进我国水处理事业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该技术既可以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也可以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适用范围比较广,而且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可以大量的减少剩余污泥的产量。不仅可以减少污水处理设备的投资,而且可以节省运行费用, 适于中小规模的生活污水处理及有机工业污水处理。5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合作开发。
清华大学
2021-04-13
电力行业燃煤
锅炉
技术升级改造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1
锅炉
智能投碱、Ph值记录仪
锅炉燃烧以后产生大量的硫化物,排放以后对环境造成污染,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需要对排放物进行碱化物中和,但是许多锅炉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环保部门监测不到的时候就直接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另外正常投放的时候需要人工操作,不断测量PH值,浪费人力。我根据这个需求同大洋电气、沈阳市环保部门联合开发了锅炉智能投碱、Ph值记录仪,该产品根据监测排放物的PH值情况自动投碱,并且能够实时记录排放物的PH值变化情况。
沈阳理工大学
2021-05-04
造气渣、
锅炉
炉渣综合利用技术
1. 利用造气渣、锅炉炉渣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 该技术可利用造气渣、锅炉炉渣生产B04、B05、B06加气混凝土砌块, 其中造气渣、锅炉炉渣掺入量可达70-78%, 生产成本约120-140元/m3, 产品享受免税优惠。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新型燃煤燃油燃气水管角管
锅炉
技术
角管锅炉是由德国研究水动力方面的专家Vorkauf于1944年发明的。Vorkauf设计了一种水循环特性非常好的锅炉,由于这种锅炉的下降管布置在角上,不仅作为水循环通道,而且还是锅炉支承框架的一部分,因此这种锅炉被称为角管锅炉。九十年代初,我国通过GEF项目从国外众多的工业锅炉产品中遴选出角管锅炉予以引进,但是我国引进的角管式锅炉技术并没有大范围推广。 2006年,西安交通大学赵钦新教授提出了一种锅筒辅助的受热面全部上升流动的角管水循环结构(发明),整个角管水循环结构中的所有小口径水管受热面全部强制上升流动;整个角管水循环结构中的所有大口径下降管、集箱、连通管等非受热面均为水平或下降流动,完全杜绝了常规自然循环或强制循环回路设计中因为存在部分水冷壁管下降流动可能出现的停滞或倒流的非正常水动力工况,膜式水冷壁中的工质水全部上升流动确保工质水具有较高的质量流速,有效消除过冷沸腾发生时可能出现的水冷壁管壁温升高而引起爆管的危险工况。 本技术拥有5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本专利群以独特的角管水循环结构为核心,发明了新型配风装置、流化再燃装置、复合等流速设计方法及污染物综合脱除装置等5项专利技术,其中2项被江苏四方独占许可,系列产品获江苏省优秀新产品奖。其先进性在于:实现水循环安全、均匀配风、飞灰燃尽、强化传热和污染物协同脱除关键技术创新,在确保运行安全的基础上提高热效率8%以上,解决了长期以来燃煤工业锅炉水循环可靠性差易于爆管、停电保护安全性差、热效率低下、排放偏高的运行难题。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循环流化床
锅炉
高效脱硫技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效脱硫技术,本发明涉及的脱硫剂 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生石灰70~95%、萤石1~10%、锌渣1~ 10%、硅锰铁渣1~10%、钛渣1~10%,在使用该脱硫剂时保持脱硫剂含钙 量与燃煤含硫量的钙硫比为2.5~10.5∶1。
天津城建大学
2021-01-12
核心技术“揭榜挂帅”实现科技创
富
企业发布需求,政府归纳共性难题制定专项,广邀全国创新团队破题——像这样的“揭榜挂帅”模式已成为宁波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的重要路径。今年1月至8月,宁波完成技术交易额205.9亿元,同比增长96%。
宁波市科技局
2020-10-22
重庆市
富
尊实业有限公司
重庆市富尊实业有限公司
2022-05-24
发动机可控预混合
燃烧
研究
在柴油机进气管上加装一套电控低压燃料喷射装置,喷入低十六烷值燃料进入气缸形成预混合气,在靠近上止点时喷入少量柴油引燃预混合气来形成准HCCI(均质充量压缩着火)燃烧.本文考察了不同喷嘴参数及不同供油提前角对发动机排放的影响.采用可控预混合燃烧后,发动机的烟度和氮氧化物排放得到了大幅改善,但HC和CO浓度明显升高.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5-04
内燃机替代燃料高效
燃烧
技术
为了应对越来越严峻的环保要求和能源形势,我国正在推进能源转型,往可再生能源、绿色、低碳方向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利用可再生电能生产氨,使用氨燃料为交通运输提供动力,是节能减碳有效的技术路线。现有的发动机和动力系统技术、发动机工业基础以及现有的交通工具基础已经为发动机使用氨燃料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连理工大学低碳动力创新团队发明了加热点火室和重整气点火室,以及多杆式连续米勒可变气门等技术,极大提升了内燃机点火能量和点火可靠性,解决了替代燃料点燃式发动机混合气点火困难的问题。通过在不同负荷和进气温度下优化混合气成分和有效压缩比,能有效降低爆震倾向,同时保持高热效率。 加热点火室燃烧系统如图 1所示,燃烧系统包括主燃室和点火室,两室由通道相连,点火室容积与主燃室相比很小,其作用是产生控制主燃室预混合气着火的高温射流。主燃室内通过缸内直喷燃料形成预混合气。点火室单独供给燃料重整气并由火花塞点燃,燃烧产生的富含活性基高温射流冲入主燃室后引发预混合气的快速湍流燃烧。另外,点火室采用电加热控制内部温度,解决了冷启动问题。 图 1 点火室燃烧系统 多杆式连续米勒可变气门装置如图 2所示,无需使用调相机构(VVT),即可满足发动机配气连续可变米勒循环正时要求。 基于本替代燃料高效燃烧技术,能够方便可靠地将中高速柴油机改造为使用氨燃料的无碳发动机,同时保持动力性基本不变,而且制造成本也基本不变,能够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5-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9
10
11
...
33
3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第62届高博会将于2024年11月重庆举办
2
2024年云上高博会产品征集
3
征集高校科技成果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