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利用中低品位磷钾矿制备富磷钾生物有机肥
1 成果简介化学磷钾肥的生产和施用中存在众多问题:( 1)水溶性磷钾肥易随下雨和灌溉用水流失,磷肥利用率不到 20%;( 2) 大量使用化学磷钾肥造成土壤酸化, 流失的磷元素又形成湖泊富磷化污染;( 3)酸法生产磷肥耗酸量大且产生大量磷石膏废物;( 4)我国磷矿以中低品位为主,选矿难度大成本高;( 5) 有机农业的兴起,对有机肥中磷钾元素的补充也提出来如何替代化肥的现实需求。 “ 有机农业发展的肥料瓶颈、磷肥生产环节环境负担大、优质磷矿资源短缺、水溶性磷肥流失污染水系” 等一系列问题的形成是基于传统磷化肥的生产和施用体系。为此,我们开发了利用中低品位磷矿微晶化活化与在解磷解钾菌的促进下的有机肥发酵组合工艺,研制成新型长效富磷钾有机生物肥料和成套装备。该技术 2009 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获得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支持,现在山东完成规模化生产;建立了曹县牛粪复合发酵土壤有机化转换示范区、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示范区以及环太湖流域控磷环保示范区。2 应用说明本产品是采用经过活化的磷钾矿为主要原料,在特效菌种作用下与有机质共同发酵处理;其特点是长效缓释、非酸化、非水溶性,后效性显著,一季使用多季有效;该肥料可优化土壤矿物组成,避免化肥对农产品质量及土壤酸化等不良影响,达到增产、改善品质、绿色生态的效果。 该产品的原材料来源广泛,除中低品位磷钾矿外,发酵还可以利用各地畜禽粪便、食用菌残渣、泥碳、褐煤、风化煤、糖渣、部分发酵法制作食品类的废弃物、沼气残留物、禽畜粪便及屠宰废弃物及生活垃圾等,能减少环境污染、净化环境、也起到生态循环作用。经过两年多在小麦、蔬菜、冬枣等农林作物上的使用观察,其结果表明:此类有机肥的肥效等同于等量过磷酸钙,但比过磷酸钙具有跨季后效、生态环保、满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图1 富磷有机生物肥生产工艺流程3 效益分析基本原料和加工成本约 600 元/吨(各地成本有所不同),市场销售价格在 1500 元/吨。形成 3 万吨生产能力的设备投入在 500 万元左右。4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5 所属行业领域先进制造。
清华大学 2021-04-13
富硒酵母及其富硒食品饮料
高校科技成果尽在科转云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富硒酵母及其富硒食品饮料
硒是维持人和动物生命话动和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抗 癌,保护心肌等复杂的生理功能。缺硒时,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易发生各种缺硒疾病.已知有40余种疾病与缺硒有关,常见的如克山病、大骨节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肝硬化、胰腺炎、纤维瘤、癌症、肌瘤、糖尿病、白内障等。由于抗肿瘤效果显著,被誉为“抗癌之王”。我国72%面积是缺硒地区,人体普遍缺硒。目前医疗用的硒补充剂是亚硒酸盐。但亚硒酸盐不能通过饮食补硒,因为过量摄入会中毒。 硒在人体和酵母细胞内的存在方式是有机硒,不会导致中毒。本项目提供硒酵母的生产和相关硒酵母食品的制造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城市污水序批式活性污泥法高效脱氮与优化调控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表面生物活性新型骨植入体及产品
独自拥有。
四川大学 2016-04-21
一种新型磷酸钙生物活性陶瓷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磷酸钙生物活性陶瓷,所述包括多孔磷酸钙陶瓷基体和纳米改性层,所述纳米改性层为纳米晶磷酸钙。所述多孔磷酸钙陶瓷基体表面通过改性处理自组装形成一层纳米磷酸钙,从而使材料表面/界面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利于吸附成骨相关蛋白和细胞,材料植入体内后能快速释放钙、磷离子,促进新骨形成,进而使材料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和骨诱导性,同时该陶瓷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四川大学 2016-10-20
膜表面生物活性纳米材料真菌疏水蛋白
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真菌疏水蛋白是由丝状真菌在生长的特定时期分泌的一类具有特殊理化性质的分泌型的小分子量、疏水性蛋白质,它们可以通过自我装配在两相界面形成两亲性蛋白膜,改变介质表面的亲水性和疏水性,是已知表面活性最高的蛋白之一,有着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真菌疏水蛋白是纯天然生物提取制品,无毒害,无污染;耐酸碱,抗相变能力强。自我装配形成有活性的蛋白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透气不透水性。由于它的特性,使得它具有众多优点:(1)自
南开大学 2021-04-14
基于同时封装靶物质并合成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MOFs的制法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同时封装靶物质并合成具有氧化还原活性MOFs的制法,选用亚甲基蓝作为有机靶分子,通过一锅法在合成MOFs的同时将亚甲基蓝封装在内,得到亚甲基蓝修饰的ZIF-8,克服上述MOFs材料不具有电传导能力的缺陷,本发明方法简单,快速、成本低,制备产物可对多巴胺进行准确、灵敏、简便、快捷的探测,为生物检测、化学分析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类由金属离子(簇)与有机桥联配体连接而成的具有纳米孔穴的超分子晶体材料。有着很多优异特点:比表面积超大,孔径和拓扑结构可以调控,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很好,因此,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比其他材料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调控的孔径以及拓扑结构使得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生物、化学传感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人们已经研究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催化剂、气体储存、吸附与分离、药物缓释等诸多方面的应用。
青岛大学 2021-04-13
生物质移动式热解制油技术与装备
针对生物质体积密度低、热值低,高值化利用中原料收集和运输成本高的问题,开发了双螺旋移动式热解制油装置系统,将生物质就地转化为高能量密度、易于运输的生物油。该系统包括快速热解、燃烧供能、骤冷和智能化控制等单元,采用自主设计的双螺旋内混热解反应器,利用热解气燃烧供能,通过分段式加热进行反应强化和能量品质优化匹配,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和紧凑化和移动化。设计的紧凑式装置系统在相同处理量下,体积只有传统设备的1/5,生物油产率高达50%,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制备的生物油品质较好,通过简单提质后可与汽柴油混合使用,有望实现生物质“分散式制油-集中化炼制”模式。
东南大学 2021-04-11
5MW生物质固定床气化发电装备技术
目前我国生物质热化学转化技术应用较多的是固定床气化,但生产规模普遍较小且高效连续运行性能差,尚无法适应以发电为代表的规模化利用方式。因此,在生物质转化利用领域,开发规模化高效可靠的气化技术是迫切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2007年华东理工大学主持实施世界银行的全球环境基金项目(CRESP)“规模化生物质固定床气化炉的研制”,之后又负责完成了多项相关重点科研,核心装备技术于2009年7月通过专家验收。本项目的技术原理是将生物质燃料通过固定床自热气化生产可燃气体,其关键技术包括气化炉控温防止结渣、降低飞灰夹带及燃气深度净化等。本项目核心装备—固定床气化炉的单炉产气量大于5000m3 /h,采用典型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燃气热值大于1500kcal/m 3 ,同时还可获得焦油和草木灰等副产品,气化系统运行高效、可靠而洁净,已完全达到规模化工业生产的要求。本项目成果可广泛应用于供气、发电和供热等场合。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163 16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