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有机油液净化脱水的膜技术
石化、化工、制药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会出现有机相产品乳化或含水量不合格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金属加工行业,生产过程和设备使用大量润滑油,使用过程中油品也容易带入水分发生乳化,影响了产品质量,也给设备正常运行带来隐患。本技术采用疏水性膜材料进行分离,其关键技术是其中的水分处于分散状态,不与有机溶剂互溶,可以通过超滤的机理进行去除。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挥发性有机废气高效净化技术
针对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烷烃、芳香烃、烯烃、卤代烃、酯、醛、酮等VOCs,项目开发了实现VOCs高效净化的催化燃烧技术。通过活性组分、涂层材料和载体材料的优化,筛选出具有高催化活性的催化剂组分配伍。通过制备工艺参数的控制,实现了催化剂的均一、稳定制备。开发了与催化剂匹配的高效净化集成工艺,实现能量的综合利用。项目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3项。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膜法有机废气(VOCs)回收处理技术
本项目开发了膜法VOCs回收技术,该技术针对有机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与空气理化性质的不同,开发出具有优先渗透有机物,截留空气的高性能分离膜,实现有机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与空气的分离,达标排放净化空气。有机物在分离膜渗透侧获得浓缩,以较低的能耗冷凝收集回收有机物。其特点是操作简单、能耗低,与石蜡油回收正己烷相比,节能70%以上。该技术及所使用的分离膜已获中国专利授权。并且该技术同时实现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利用和有机废气的清洁排放。因此具有分离效果好、排放浓度低、回收率高、无二次污染和能耗低等优点。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活性氧处理有机废气废水技术
江南大学安全检测与分析研究室在有机废气废水的检测和治理方面有着多年的研究经验,开发出基于活性氧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的关键技术,为企业提供各类有机废气/废水的检测和处理工艺和装备研发。以高效低耗、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新技术,实现废气/废水达标减排;研制与资源循环利用相协调的废气/废水集成处理体系,实现工程化转化;利用物联网、GPRS/3G 无线通讯技术实现对企业废气净化治理状态及效能进行 24 小时在线监控,实现采集、传输、存储功能一体。
江南大学 2021-04-13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
本工程设计规模为 7000 m3 /d,总投资 1380 万元,总占地面积约 5000 m2。 设计进水 COD 2500 mg/L,BOD 1200 mg/L,固体悬浮物(SS)500 mg/L,pH 5-12,氨氮 30-50mg/L,磷酸盐 15 mg/L;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达到《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821-2005)、广东省《水污物排放标准》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COD≤45 mg/L,BOD≤15 mg/L,固体悬浮物(SS)≤20mg/L,pH 6~9,氨氮≤5 mg/L,磷酸盐≤0.5 mg/L。
江南大学 2021-04-13
一种钾掺杂介孔g-C3N4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钾掺杂介孔g‑C3N4光催化材料在降解有机染料废水中的应用,属于光催化材料技术领域。该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将三聚氰胺和KI充分研磨后平铺于坩埚底部,将SBA‑15均匀的分散在三聚氰胺和KI混合物的上面,然后将坩埚加盖后置于马弗炉内进行煅烧,产物经处理后即得所述钾掺杂介孔g‑C3N4光催化材料。该光催化材料比表面积大使得反应活性位点增加,钾掺杂后可有效抑制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表现出更优异的光催化性能。本发明钾掺杂介孔g‑C3N4光催化材料可降解有机染料废水,在60min能降解80%以上的目标降解物,显示了优异的光催化活性。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3
催化臭氧氧化与微生物降解近场耦合技术
        对于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处理,单独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存在臭氧剂量大、气体回收难、出水毒性高等问题,而单独生物降解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周期长、设备成本高。催化臭氧氧化与微生物降解近场耦合工艺则将按序进行的催化氧化装置和生物挂膜装置两个处理单元合并,利用催化臭氧技术提高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采用生物膜技术减少后续处理成本,能够实现低成本提高COD、色度和浊度去除率的效果,同时降低出水毒性,减少环境生物风险。
东北师范大学 2025-05-16
富氧燃烧碳捕集基础理论、技术装备及工程示范
中试阶段/n该成果通过“产-学-研”协作,历经 20 年的研究与探索,掌握了富 氧燃烧碳捕集技术的基础理论、设计导则和计算方法,完成了富氧燃烧 相关的锅炉、燃烧器和氧注入器、烟气冷凝器、低能耗三塔空分系统和 压缩纯化系统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先后建成了 0.3MW、3MW 和 35MW 等一系列高水平的小试、中试装置和工业示范装置,并完成了 200MWe 全 流程大型示范的预可行性研究和中国富氧燃烧实施路线图研究。 该成果为燃煤火电机组实现低碳排放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国际能 源署研究认为,中国火电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富血小板血浆复合脂肪干细胞 促进脂肪移植存活的技术方法
先天发育畸形、肿瘤切除、创伤、难愈性伤口等因素导致的软组织缺损对患者的外形容貌、生活质量等都有严重影响;由于具有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安全可靠、成本低廉、无免疫排斥反应等优点,自体脂肪移植至今仍然是软组织缺损修复和重建的常用方法。然而,脂肪移植的远期吸收率较高,可达60%以上,这极大地影响了软组织修复的远期疗效,从而限制了脂肪移植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研究表明,移植脂肪组织吸收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有微循环不能及时建立导致早期血供不足,组织中脂肪细胞凋亡、去分化等导致成熟脂肪细胞数目减少。近年来,随着细胞治疗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研究将干细胞应用于脂肪移植。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SCs)是较理想的可应用于脂肪再生和脂肪移植的种子细胞。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是全血经过多次差速离心后的产物。除了高浓度的血小板,PRP激活后还可释放多种、大量的对细胞增殖、组织修复与再生等具有重要作用的生长因子。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将PRP应用于组织修复和再生。针对脂肪移植后成活率低的问题,考虑到ASCs和PRP的诸多优势,本项目致力于研究了PRP复合ASCs对脂肪移植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获得PRP促进脂肪移植存活的最佳用量等基础数据,有望为临床自体脂肪移植技术的改进提供了参考。
四川大学 2016-04-29
新一代动力锂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研究
针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电压衰减问题,通过理论计算阐明了表面氧优先析出机制及对应的表面重构动力学,并提出了硫改性稳定多阴离子的技术方案,研究成果发表于Nat. Comm.,申请国际专利1项。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4 25 26
  • ...
  • 169 17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