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石墨烯基透明导电薄膜、复合导热膜及吸附材料
将石墨烯进行二维或三维组装,制备透明可导电薄膜、复合导热膜及吸附材 料技术。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
石墨烯基多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用于光催化技术。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沥青基灌浆材料在预应力施工中的应用方法
本项目研究以无泌水的沥青基灌浆材料取代水泥基灌浆材料,从根本上解决水泥基灌浆材料的泌水问题。由于沥青基灌浆材料在加热后变为易于流动的液体,冷却后又变为固体,从而充满整个预应力孔道,形成一个密实、不透水的固体材料结构,从而避免预应力体系遭受杂散电流及腐蚀介质的侵蚀,保证其耐久性。 技术特点: 本项目从问题根源入手,以国家发明专利“沥青基灌浆材料在预应力施工中的应用方法”(专利号:ZL 2007 1 0175404.4)为基础,采用无泌水的沥青基灌浆材料取代水泥基灌浆材料,从根本上解决水泥基灌浆材料的泌水问题。 主要技术指标: 沥青基灌浆材料的施工温度控制在150℃左右;由于沥青基灌浆材料的施工温度造成的预应力损失控制在5%以内; 应用范围: 本项目所研究的沥青基灌浆材料在预应力施工中的应用方法,主要应用于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孔道灌浆施工中。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纤维素基抗紫外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
近年来,随着绿色经济概念的提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物基材料的研 究和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张胜文团队以纤维素为基体,成功制备了纤维素 /CeO2 复合材料,并通过简单热压贴合的方法制备了 PMMA/纤维素/CeO2 复合材 料。其中,CeO2 纳米粒子以 20nm 的尺寸较均匀的分布在纤维素基体中,且复合279 材料在 550nm 处的可见光透过率达 75%,在 330nm 处紫外光阻隔率高达 99%,在 户外紫外线的防护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技术 1、通过碱脲体系制备了再生纤维素膜; 2、通过一步酸解法制备了羧基化纳米纤维素; 3、通过原位合成的方法制备了纤维素/CeO2 复合材料。 获得成果 1、发表学术论文一篇 2、申请专利一项
江南大学 2021-04-13
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一种富氧燃烧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氧燃烧系统,包括燃烧净化装置和循环烟气冷却装置,燃烧净化装置包括锅炉本体、空气预热器、电除尘系统、引风机、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第三调节阀、脱硫系统和烟囱;循环烟气冷却装置包括第四调节阀、一级换热器、罗茨风机、二级换热器和第五调节阀,第五调节阀通过出口管道与冷却风母管连接,冷却风母管与所述看火探头连接,冷却风母管通过冷却风支管与所述火检探头连接;冷却风母管通过冷却风管道连接有冷却风机。本发明可满足火焰检测、火焰电视的冷却风要求,在保证相关设备的安全运行的前提下,能在富氧燃烧工况下维持烟气中 CO2 浓度,利于后续的捕获、封存与利用。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铅富氧闪速熔炼技术
铅富氧闪速熔炼新技术及装置,攻克了低品位铅矿、铅二次 资源、卡林金矿和复杂含金物料等的经济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难题及工程实践 问题,形成了经济、高效、清洁、短流程直接炼铅新工艺,并建成了年产 10 万吨粗铅规模的示范工程。铅总回收率 98.5%、硫利用率大于 98%,伴生金银回收率 99.5%、铜回收率 85%、锌回收率大于 90%。主要创新点为:①发明了铅富氧闪速熔炼新技术,改变了铅的生成途径,增强了工艺对 物料的适应性,入炉料含铅由底吹熔炼的 48%降至 25%甚至更低,实现了低品 位铅矿、铅二次资源的经济利用,解决了铅冶炼过程能耗高、污染重等问题; ②发明研制了铅富氧闪速熔炼成套装备,优化了反应塔的温度场、氧势场、颗 粒场以及熔池的气流场,生产操作更加稳定;③创新了铅富氧闪速熔炼的成套 操作技术,形成了清洁、高效、短流程、伴生金属回收率高的直接炼铅新工艺; ④发明了难处理卡林金矿和硫化金精矿混合熔炼的金高效捕集新技术,实现了 伴生金、银、铅、锌、硫的同步高效回收。相关研究成果以 20 余篇论文形式在 国际会议及学术期刊上宣讲和发表,被收入邱定蕃院士主编的《有色冶金与环 境保护》专著中。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锰锌铁氧体靶向纳米复合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锰锌铁氧体靶向纳米复合载体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将壳寡糖、γ‑聚谷氨酸与锰锌铁氧体复合,三种物质交联反应后生成100nm以下的颗粒,该方法操作简单,得到的锰锌铁氧体靶向纳米复合载体呈现典型的核壳结构,这种磁性纳米晶可通过改变磁场及温度具有靶向和缓释的能力,比单一锰锌铁氧体更具有临床实际应用的前途。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5-07
复合微合金化的锰黄铜及其制备方法
项目简介 一种复合微合金化的锰黄铜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微合金化锰黄铜 主要由质量百分比为 0.05∼0.1%的镁(Mg)、质量百分比为 0.005∼0.03%的锶(Sr)、质量 百分比为 0.008∼0.05%的钛(Ti)、质量百分比为 0.002∼0.0075%的硼(B)和余量的锰黄 铜组成,各组份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制造时可首先将锰黄铜熔化后,依次加入Al-Sr 中间合金、AlTiB 中间合金和纯 Mg,在添加过程中必须按所列次序添加;其次,待全部 熔化后,
江苏大学 2021-04-14
全固态电池正极/电解质界面研究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LGPS)由于拥有与液态电解质接近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因此被视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候选体系之一。但是,由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较窄的电化学窗口(如Li10GeP2S12,1.7~2.1 V vs. Li/Li+),在与较高工作电压的LiCoO2氧化物正极(LCO)匹配时会发生一系列副反应,在界面处堆积低电导的氧化副产物(如Li3PS4, S, GeS2),同时LGPS和LCO电化学势的不匹配还将导致界面处产生空间电荷层(SCL),这些因素都将极大地增加固态电池的界面阻抗,进而使得固态电池的性能迅速衰减。目前,解决氧化物正极-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界面不匹配问题的主要途径为在氧化物正极表面包覆一层过渡层,用以缓冲正极和电解质界面的电势不匹配问题。 通过简单易行的固相包覆方法,首先将粒径为10 nm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钴酸锂表面,再通过高温烧结处理在钴酸锂表面形成一层约1.5纳米保护层。对照实验,FIB-TEM原位观察和XPS佐证表明通过高温原位反应钴酸锂表面将形成Li2CoTi3O8尖晶石相(LCTO)。具有稳定三维尖晶石结构的LCTO晶体在钴酸锂工作的电压区间依然能保持结构稳定,与钴酸锂基体之间具备较强的键合,同时具有高的锂离子扩散能力(Li+= 8.22×10-7 cm2 s−1),低电子电导(2.5×10-8 S cm-1)。这些性质将有助于在LCO和LGPS之间形成有效的电压降,保持界面稳定性的同时提供快速的离子迁移通道。理论计算表明,相较于LCO/LGPS界面,通过引入LCTO中间层产生的两个替代界面,即LCTO/LCO和LCTO/LGPS具有更强的热力学稳定性和更强的界面亲和力。
厦门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 16 17
  • ...
  • 237 23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