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新的产生暗物质和希格斯的理论机制
一种基于真空非对齐的新的暗物质非热产生机制,这一机制可以适用于包括复合希格斯在内的一大类模型。真空非对齐是对称性自发破缺的一种方式,如图1(a)所示。我们以一个简化的复合希格斯模型为特例阐述了机制的运作方式。在高温时,电弱真空随手征对称性破缺而发生大的破缺,真空非对齐角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在90度,即对应于一个无希格斯粒子(Higgsless)的真空。此时希格斯场会与模型中其它的赝南部-戈德斯通玻色子组合成一个质量复标量场,假定这个复标量可以携带一个新的U(1)对称性的非零荷,则它在这个真空中不会完全衰变为标准模型的粒子。如果模型中还有一些暗物质粒子也带有这个U(1)对称性的荷,那么希格斯场在这个真空中与暗物质受到相同对称性保护,同属于所谓的暗的部分。如果引入的新的U(1)对称性是电弱反常的,则在发生电弱相变时可通过sphaleron不对称地产生正反暗物质,之后正反暗物质会互相湮灭,直到反物质(或正物质)被全部湮灭,而最终残留的部分就可作为宇宙的暗物质遗迹。在我们的理论机制中,暗物质遗迹的不对称产生是在无希格斯真空下发生的,但随着温度的降低,真空非对齐角会开始变小并最终演化为今天的标准模型真空,真空非对齐角随温度的变化参见图1(b),而暗的U(1)对称性也随之发生自发破缺。在真空非对齐角开始偏离90度时,希格斯粒子开始从暗的部分中分离出来,也就是说希格斯粒子有可能在较高温度时曾经属于暗的一部分,但在温度降低后从暗的部分中演生出来,成为一个不稳定的实标量粒子。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复合暗物质粒子因为受到一个Z_2对称性的保护而不会完全衰变为标准模型粒子,它们虽然在无希格斯真空下是复标量场,但在标准模型真空下却会劈裂为两个有质量差别的实标量场,于是通过Z规范玻色子与原子核散射的过程被运动学禁戒,从而不会受到很强的直接探测限制。我们的理论机制预言,总会存在一个轻的赝标量粒子,这对暗物质直接探测如Xenon1T实验、宇宙学观测、超新星观测以及在对撞机实验中探测“Z规范玻色子衰变到光子及这个赝标量粒子”过程等结果都有深远的影响,从而可以得到检验。
中山大学 2021-04-13
类风湿性关节炎新靶点和治疗研究
揭示了阳离子聚合物的精确结与其核酸结合、毒性、抑制炎症、小动物体内分布的关系,从而选择最佳性能材料来有效抑制RA模型鼠的关节肿胀、滑膜增生和骨质破坏。通过引入PEG来调节嵌段共聚物纳米颗粒表面聚阳离子的密度,来研究颗粒电荷密度与毒性和疗效之间的关系(图4)。发现PEG的引入在降低表面电荷密度的同时,大大减弱细胞毒性,并能够增加纳米颗粒在大鼠模型关节处的积累和滞留时间,提高了材料抑制病症的效果。这项工作为清除cfDNA材料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指导。该研究于2020年5月在国际材料综合学术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4]。       该项目研究从临床RA病人获得样本,从分子和细胞层次揭示了cfDNA与RA的密切关系。进一步运用材料对这种非正常免疫反应的干预,达到抑制RA疾病发展的目的。为RA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非传统、颠覆性的新策略。
中山大学 2021-04-13
夯实数字化教育新基建 培养机械类新工科人才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工学并举”办学特色,河北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以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协同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面向高端制造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人才需求,不断夯实数字化教育新基建,创新数字化产教融合培养新模式,打造信息化泛在式人才培养新高地,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新途径,开辟螺旋迭代式一二课堂协同育人新体系,树立两段三层递进式创新教育品牌,从而升华“工学并举”新的时代内涵,培养具有制造强国热情、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平视世界专业信心的机械类新工科创新人才。
河北工业大学 2023-03-14
低能电子束辐照杀灭冷链食品包装表面新冠病毒
1. 痛点问题 进口冷链产品外包装表面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亟待建立“人物同防”疫情防控体系。2020年10月起,我国多地检出进口冷链产品包装新冠病毒阳性。11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发布“关于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的通知”,推动全国建立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体系。 现行的化学消毒方法存在诸多不足,消毒效果不能保证。化学消毒剂处理冷链食品包装面临着诸多适用性新问题:现场人员长期接触的健康风险;人工消毒效率低、作业不规范,消毒效果难保证,监管压力大;化学消毒剂在低温表面消毒能力下降;纸质包装箱受潮破裂,增加食品卫生污染风险,严重影响产品销售。 传统辐照技术用于冷链食品包装消毒的适用性有待验证。直线加速器或钴源产生的伽玛射线,穿透深度大,不可避免会对包装内部食品造成影响。并且进口冷链产品多种多样,对辐照的耐受剂量范围不同,直接处理有可能引起品质劣化,技术适用性仍待验证。 2. 解决方案 核心技术: 1)首次实验证明了电离辐射(伽马射线和电子束)能够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获取了辐照剂量与病毒灭活之间的定量关系; 并在P3实验室验证了低能电子束辐照杀灭新冠病毒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发明了电子束杀灭新冠病毒的方法,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电子束杀灭新冠病毒的整体技术方案,已申请发明专利; 3)发明了低能(120-300 keV)电子帘加速器杀灭病毒的装置,并用于杀灭冷链食品包装材料外表面的新型冠状病毒,已申请发明专利; 核心产品:推出首台适用于进口冷链食品包装表面新冠病毒灭活的电子束消毒装置。 2021年3月29日,本项技术成果通过专家评审,专家组成员包括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詹文龙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消毒专家张流波研究员等。
清华大学 2021-08-26
一种新的合成含吡啶类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含吡啶单元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硝基取代的苯乙酸,甲基吡啶或甲基喹啉为反应物,CuBr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120℃,氧气氛围下反应24-36小时。反应完毕,对反应液进行萃取,合并有机相,柱色谱分离,获得含吡啶单元的产物。本发明制备方法用羧酸类化合物代替传统的醛类化合物参与反应,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新修订的《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全文公布
为了全面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上海人大 2024-05-16
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重点专项2023年度指南项目正式申报书(含预算申报书)填报的通知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已完成“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重点专项2023年度指南项目预申报受理和形式审查,形审结果已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反馈,依规确定了进入正式申报环节的申报项目。请收到农村中心正式申报通知邮件的项目,按要求填报项目正式申报书(含预算申报书)。
科学技术部 2023-07-05
对新冠病毒和受体相互作用位点的准确定位研
2020年2月18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王新泉课题组和医学院张林琦课题组紧密合作,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解析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表面刺突糖蛋白受体结合区(receptor-binding domain, RBD)与人受体ACE2蛋白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准确定位出新冠病毒RBD和受体ACE2的相互作用位点,阐明了新冠病毒刺突糖蛋白介导细胞侵染的结构基础及分子机制,从而为治疗性抗体药物开发以及疫苗的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已于北京时间2月21日凌晨在BioRxiv发表。王新泉和张林琦课题组随即瞄准新冠病毒上RBD如何特异性结合ACE2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利用昆虫细胞体系表达和纯化了新冠病毒 RBD和人ACE2胞外结构域,成功生长出新冠病毒 RBD-ACE2复合物的晶体(晶体生长条件:100 mM MES, pH 6.5, 10% PEG5000mme, 12% 1-propanol),利用上海光源BL17U线站收集了分辨率为2.45埃的衍射数据,并成功解析其三维空间结构。
北京大学 2021-04-10
新冠肺炎病毒传播在建筑中的影响和控制的解决方案
成果介绍在当前疫情防控和部分企业复工在即的形势下,对停留时间长、室内人员密度大、感染风险高的住宅、办公楼和医院三类建筑使用中的疫情防控尤为重要。该成果基于三种建筑类型的使用特点、室内人员活动特征、空调系统的设计、设备运行的管理优化措施等角度,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预防与控制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建议措施,助力疫情防控,并以期能够对后续同类型建筑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分别从三种建筑提出相应设计建议。技术创新点及参数1、住宅建筑厨房排烟道应严格排查连接处的密封性,在楼宇中存在隔离肺炎患者时应远离天台;空调系统分体式可正常使用,有隔离肺炎患者要防止冷凝水滴入他户;电梯高危,减少碰触,无人时确保开门通风;楼梯间不触摸扶手,每层开窗通风换气。2、办公建筑办公建筑内空调系统的合理使用;全空气空调系统及其使用策略;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及其使用策略;多联机及分体式空调与其使用策略;办公建筑的应急管理措施建议;办公人员的自我防护建议。3、医院建筑医院手术室;传染病专用门诊科室;专用隔离区域;普通科室及其他区域等基于新型肺炎疫情对医院空调系统设计及运行管理方面的建议。新建医院建筑空调系统设计建议,既有医院建筑空调系统在疫情期间运行建议。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大面积传播扩散,面对疫情防控的种种挑战,容纳着各类人员的建筑无疑是这场防疫战役中的重要一环。建筑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应当具有在紧急情况下对集体安全、生存能力与健康提供支持的能力。未来的建筑设计将在建筑换气、排气、防臭、防霉、热舒适、洁污分离、干湿分离、抗菌灭菌等问题作出细微设计和健康性优化,未来建筑必将以人类健康为核心走向健康建筑。
东南大学 2021-04-11
用于复杂环境下的耐久型 黏附剂对新冠病毒的捕杀研究
成果介绍该成果将首先利用PDMS和PTFE为基本原料基于静电相互作用制备基本的粘合剂,再利用适当的交联剂进行原位交联进一步提升粘合强度,同时在其中添加具有光催化灭活病毒功能的TiO2 NPs,最终所获得纳米复合材料PDMS/PTFE/TiO2粘附体系,不仅有望在干燥或潮湿的环境中持续有效地粘附2019-nCoV病毒,而且由于TiO2NPs的存在,又进一步在光照下对捕获的2019-nCoV病毒实施杀灭。该粘附体系的操作方便和简单,有效工作时间可长达1年以上,期望能够满快速抑制2019-nCoV传播的迫切需求。该PDMS/PTFE/TiO2黏附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涂敷在各种基体的表面,如棉织品、化纤织品、塑料网和金属基材表面等,悬挂于公共场所(火车站、地铁通道、机场、商场等)的适当位置,通过对2019-nCoV病毒的捕杀将能够十分有效地阻止2019-nCoV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技术创新点及参数成果技术可以实现,粘附强度大于30kPa,粘附时间大于12个月,杀灭病毒包括2019-nCoC、 H1N1、HBsAg三种,灭活率90[%]以上。成果能显著提高公共出行场所病毒传染的抑制水平,降低医疗资源的消耗,提升公共卫生健康水平。可作为低成本、可长期储存的公共卫生健康保障物资进行储备;广泛使用在人流密集的大型超市、大型医院门诊、大型宾馆、大型食堂餐厅、车站候车室、火车和汽车车厢等。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9 40 41
  • ...
  • 51 5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