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山东博胜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博胜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临沂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生产小型汽油机、背负式喷雾喷粉机、割灌机等植保机械、园林机械和灌溉机械共130多种系列产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欧洲、美洲、非洲、亚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现有员工36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6人,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年综合生产能力50万台。 多年以来,公司着力实施品牌战略,强化生产过程精确管理,把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贯穿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坚持“追求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共同成长”的经营理念,以市场需求为第一信号,以用户满意为第一标准,倾听客户心声,满足客户需求。通过内强素质,外拓市场,做优秀企业公民,为客户提供卓越产品,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产品市场占有率连年攀升,企业价值快速增长。公司将以更加职业、更加丰富的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与客户及合作伙伴一道,创造健康和谐的商业环境,实现企业、客户和合作伙伴共同稳健成长,努力实现公司发展愿景,逐步把企业打造成更具竞争力,在业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新型企业。     
山东博胜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5
山东海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海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代码:302008)创建于2008年,位于风景秀美的海滨城市-日照;注册资金5000万,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是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节能审计机构、山东节能环保示范企业。 公司下设环境工程、节能、新能源、智慧智能、大气等五个事业部;投资成立了山东辰能能源、盛世华远环境、山东慧城智能科技、日照麒麟山生态农业等多家子公司。是一家提供环境整体解决方案、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和应用的节能环保示范企业。 公司研发的智能热网系统、智慧一体化泵房集成系列产品、 大气治理系列产品、超导热管、余热回收系列产品、清洁能源系列产品、节能环保设备广泛应用于供热、冶金、石油、化工、制药、食品、纺织等行业,给客户创造了经济效益,为社会节约了大量能源,保护了环境;为《中国制造2025》贡献了微薄之力。 放眼未来,海辰将继续秉承“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造福人类,创造美好明天”的企业宗旨和“让客户放心、省心、开心”的服务理念;以客户为中心,聚焦客户需求,产品持续创新,为客户创造价值;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公司历程:   2009年被山东省政府能源办评为《山东省节能减排重大技术》   2009年8月被河南省政府能源办选为全省重点节能技术,在河南尧山召开全省节能会议推广该产品。   2009-2010年研究完成了国家质检总局的科研项目《压力容器在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      2010年5月8日 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全国知名专家对科研成 果进行技术鉴定,科技成果证书编号《鉴字(2010)第135号》,鉴定结论为:该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成熟,设备运行稳定。   2010年5月被国家发改委评为中国节能技术金奖。   2010年5月被列入江苏省节能推广目录,5月18日在常州市召开全省节能会议推广该产品。   2010年12月入选山东省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首批《重点节能技术、产品和设备推广目录》。   2011年3月子公司“山东辰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2011年8月9日被国家发改委授予第三批节能服务公司。   2011年12月《玻璃钢压力容器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科技兴检二等奖。   2011年12月公司被中国节能企业联合会授予为会员单位。   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年连续七年被山东省经信委评为山东省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并在山东省经信委网站节能减排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展览。   2012年被评为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百家企业之一。   2012年12月被日照市科学技术局批准成立“日照市污水处理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   2013年7月被山东省中小企业局评为《山东省中小企业一企一技术创新企业》   2013年11月被山东省政府能源办、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科学院评为《低碳山东贡献单位》。   2014年1月被山东省中小企业局评为《山东省中小企业精细化管理样板企业》   2014年8月被山东省政府能源办、山东省经信委评为《山东省节能环保示范业》。      2014年10月公司被山东省政府认定为“山东省能源审计机构”。   2014年11月被日照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评为“日照市工程实验室”。   2014年12月公司被日照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为“日照市企业技术中心”。   2015年6月公司被省环保局授予环保金奖   2015年10月公司通过山东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度工业经济奖   2016年创新创业工作先进单位   2017年4月被共青团评委青年文明号 2017年5月工业企业宁静生产经营制度免检牌 2018年被认定为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 2019年村镇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列入日照市重大科技专项。 企业文化 新视野新未来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未来。 愿景:成为最受尊重的环保企业!使命: 致力于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保护环境,共创美好生活。对内: 创造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成就更多人(支持更多人成为被人尊重的人。宗旨: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精神: 彼此成就,共创共赢!核心价值观:  诚信、责任、创新、共赢。诚信: 做人诚实正直,做事信守承诺。 责任: 有责方远,对自己负责任、对家庭负责任、对公司负责任、对客户负责任、对社会负责任。 创新: 人的成长是创新,产品的升级是创新,管理的改善是创新。创新,我们一直在路上。共赢: 客户赢、团队赢、自己才是真的贏。让信任我们的人赢出来,让支持我们的人赢出来!
山东海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6
山东金诚联创管业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金诚联创管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2009年,位于世界足球和齐文化的发祥地淄博临淄,是一家专业从事管道系统研发、生产、销售、设计服务为一体的规模化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现有国内外生产线23条,设备精良,工艺先进。公司利用先进的试验设备和完善的检测手段,从原材料购入、生产过程、产品出厂等环节以高于国标/行标的质量要求严格控制。公司主导产品涵盖市政水利管道系列、矿用管道系列、石油管道系列三大类。主要产品包括: 1.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DN300-DN3600一体式柔性双密封承插口钢塑复合管 2.PE80/100 级Φ20-1000 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 3.PE80/100 级Φ20-400 燃气用聚乙烯(PE)管材。 4.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大口径煤矿抽放瓦斯用涂层螺旋焊接复合钢管 5.煤矿井下用纤维增强聚乙烯管(工作压力可达 10Mpa,是行业内*高,并获国家煤检塑料管道*高压力 4.0Mpa 煤安标志认证) 6.Φ63-400 钢丝网骨架/纤维增强聚乙烯复合管。 7.Φ219-3000硬质聚氨酯喷涂聚乙烯缠绕预制直埋保温管。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新基建、市政基础设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水利管道的市场前景将进入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务院在政府工作重点报告中多次重点强调把水利工程建设作为近年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部分,大力发展水利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 针对市政水利管道公司自2016年开始科技攻关,研制“超大口径管端数控扩口成型设备”,属国内首台套专用设备,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获得2项发明专利和8项实用新型专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此基础上成功开发出“一体式柔性承插口钢塑复合管生产线”,首次实现了TPEP(外3PE内熔结环氧)技术和承插口钢管的结合,获得了革命性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   “一体式柔性承插口钢塑复合管” 集钢材优越的机械性能与高分子材料的耐化学腐蚀性能于一体,延长了钢管的使用寿命,具有独特的防腐耐酸碱性、抗磨损、无结垢、助润滑、 耐负压,安装试压便捷等优越性,集合多种管材的优势于一身,是一种新型的给水、防腐管道。 多年来公司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和满足客户需求的经营理念,赢得了各大煤矿集团的高度认可,已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兖矿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恒源煤电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煤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能源矿业集团等国内各大矿业集团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公司现有职工178 人,各类工程技术人员52 人,其中高级职称5 人,中级职称18 人,专业功底扎实,技术力量雄厚,并与多家科技院校及专业设计研究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组建新型智能防腐管道研发中心,具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2014 年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目前拥有2项发明专利和18余项实用新型专利。 2016年山东金诚联创管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正式挂牌,股权代码:“100395”。在刘开良董事长的带领下,公司员工不忘初心,勇往前行,公司规模和业绩呈程序倍增的趋势。十一年,公司始终坚持尊才重质、联通四海、创领未来的企业精神,我们愿以安全、可靠、环保、高品质的产品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与您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企业形象: 对客户:提供高附加值产品,以客户的满意为我们的服务准则: 对员工:倡导内部坦诚的沟通,以团队的成功带来个人的成功 对社会:实现企业价值,树立现在企业良好形象。
山东金诚联创管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7
山东力得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力得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重卡制动系统制造企业。公司成立于2007年10月,注册资金8153.3420万元,位于东昌府区郑家镇。拥有各种先进设备660余台(套),主要产品为冲焊重卡制动器、制动鼓、轮毂、车桥总成等汽车零部件产品,现已形成三大系列,100多个品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公司先后被评为聊城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 聊城市“节能示范企业”;聊城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工行聊城分行 “AA+”级信用客户。公司先后通过了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公司已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业”。 公司的生产、检测设备齐全,为中国一汽、中国二汽、济南重汽、陕西重汽、江淮汽车、华菱重卡、柳汽、北汽福田、中通客车等国内众多大型知名企业配套了各类制动器、制动鼓轮毂等产品。我公司研发的重卡制动系列产品,现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冲焊制动蹄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山东力得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7
山东星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星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为职业院校及高等院校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双软企业。公司专注行业21年,2014年1月24日公司成功登陆新三板,股票简称:星科智能,股票代码:430545。目前,公司已与2800多家职业院校/高等院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拥有三大基地(济南高新区总部基地、济南章丘区生产基地和济南汉峪金谷培训基地)、六大产品线(机电产品线、汽车产品线、虚拟仿真产品线、特种设备产品线、专业建设产品线和职业核心素养产品线)。公司业务分二大类,一是提供教学产品,二是提供培训。 教学产品包括机电产品、汽车产品、虚拟仿真产品、特种设备产品、工业互联网、专业建设产品、职业核心素养产品、创新思政实践系统等二十多个产品系列、五十多个细分专业。公司产品实现了“平台化”、“一体化”和“智能化”三化融合,“平台化”包括“行知学徒网”在线学习平台、星科虚拟仿真平台和星科AI智慧教学管理平台,“一体化”是平台、硬件和软件一体化,技能培训和素养培训一体化,教、学、训、考一体化,“智能化”是教学装备智能化、教学手段智能化和考评方法智能化。 培训包括“互联网+培训”(行知学徒网)、创业培训(山东省人社厅指定培训机构)和“职教高考”培训等。
山东星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2-01
南京晓庄学院
南京晓庄学院为江苏省和南京市共建的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27年3月由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2000年,原南京市师范专科学校、南京教育学院、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合并升格举办本科教育;2014年,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并入。90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0多万名基础教育师资和各类专门人才,其中涌现出数百名中小学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和教育管理者,被誉为“中小学教师的摇篮”。 学校现有方山、莫愁和晓庄三个校区,校园面积近1500亩。全日制本科在籍学生18200余人。现有教职员工12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者近110人,副高职称者超过35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超过250人。学校秉承开放、共享的理念,现有校外兼职教师213名、境外教师16名,柔性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若干名。 学校现有56个本科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幼儿师范学院、文学院、商学院、旅游与社会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食品科学学院、环境科学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等16个专业学院。 学校重视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引领、以教授为中坚、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师资队伍。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省高校“教学名师”等各类称号者60余人。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照国家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和南京基础教育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着力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师资和应用型专门人才。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试行以“分类招生,分流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招生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以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研究拓展课程和职业生涯课程为主要形式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加强教学条件支持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学校现有国家特色专业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品牌专业1个、省重点专业8个;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省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试点专业2个。拥有4个省重点建设学科、9个市重点建设学科;有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络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基地1个、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3个;获得省级以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 近5年来,学校约100个科研项目获得“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等基金立项;15项科研成果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高层次奖励,师生发表(收录)在SCI、EI、SSCI、CSSCI上的学术论文达600余篇。数百名学生在英语、体育、机器人、数学建模、数字绘画、创业计划、艺术展演、师范生教学技能、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等全国和省级各类大赛中摘金夺银。 学校坚持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强化办学特色,先后四次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陶老师工作站”(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品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与“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展开合作,主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师生发展服务,不断提升师生国际化水平。学校为国家“华文教育基地”,积极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教育与社区部合作共同举办新州孔子学院,设立境外办学项目——印尼印多奴沙大学中文系。 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学校为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并与广西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多所大学合作开展研究生培养。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关于江苏省普通高校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研究报告表明,我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排名位列全省非211高校第4名,校友满意度为93%。 “十三五”期间,学校贯彻“开放、规范、创新、特色”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特色发展、人才强校、国际合作、服务南京的战略,全面提升办学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南京晓庄学院 2021-02-01
嘉应学院
嘉应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创办于1913年的梅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有105年的办学历史,经历了65年的中专、22年的大专和17年的本科教育。学校位于叶剑英元帅的家乡,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广东省梅州市。梅州在清朝时称嘉应州,嘉应学院由此得名。 学校占地面积108.5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2.01万平方米;教仪设备总值2.05亿元;藏书233.8万册,电子图书107.18万册,纸质期刊2448种。现有教职工1726人,正高职称教师142人,专任教师1257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130人、副高职称335人、博士161人、硕士710人。聘请丘成桐、池田大作、潘毓刚、潘懋元、王佛松、陈志杰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或荣誉教授。现有普通全日制学生25443人、成教学生14847人,来自18个省(市、区)。现有20个二级学院、1个公共教学部,59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 学校坚持“立足梅州、面向基层、服务广东、辐射全国、延伸海外”的办学宗旨,确立“育人为本、服务为荣、特色为魂”的办学理念。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有高职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现代办学体系,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具有“植根侨乡,服务地方,弘扬客家文化”的鲜明办学特色。自办学以来得到曾宪梓、田家炳等海内外乡贤、校友捐资2亿多元。成立客家研究院,被列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广东省客家学研究基地;成立大陆首家客家学院,把优秀客家文化传统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目前,学校遵循“应用服务型”办学定位,以推进广东省教育厅和梅州市人民政府共建嘉应学院、加快嘉应学院转型试点工作等重要机遇为抓手,积极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努力办好应用服务型优秀本科教育,初步建成国内知名特色大学。
嘉应学院 2021-02-01
嘉兴学院
嘉兴学院是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和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普通本科高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原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办学肇始于1914年,此后百年间数易校址,相继在宁波鄞县、杭州建德办学,先后隶属于国家重工业部、冶金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被誉为中国有色行业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的“摇篮”。嘉兴学院成立后,原平湖师范学校、嘉兴卫生学校、浙江会计学校和嘉兴市粮食干部学校四校相继并入。 学校办学所在地——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嘉兴地处东南沿海、长三角中心腹地,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连杭州、南濒杭州湾,区位优势独特,产业发达、经济繁荣,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南文化发源地、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地、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 学校现有越秀、梁林和平湖3个校区,校园面积1859.19亩,校舍建筑面积46.67万平方米。学校下设17个教学单位、2个直属科研机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856人,成教在册生8000余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2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99.94万册、电子藏书187.76万册。学校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浙江省平安校园、浙江省高校文明校园、浙江省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香港科技大学原校长朱经武教授现为学校名誉校长。学校有教职工1504人,其中:专任教师991人,副高及以上教师4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85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才等国家级人才3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钱江高级人才”特聘教授等省级高端人才7人;省级重点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 学校设有55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9大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优势(建设)、特色建设专业15个。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拥有省级一流学科6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创新服务平台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校产学研联盟中心1个,嘉兴市重点实验室5个。《嘉兴学院学报》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学报,“嘉兴名人与嘉兴文化”栏目入选教育部“名栏工程”。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省内外录取分数线持续提高,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6%左右;与美、英、澳、德、日、韩等12个国家(地区)的34所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派遣交换生等合作,每年接收长短期来华留学生约100人;与浙江师范大学等10余所国内高校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每年在校培养研究生近100人。学校充分发挥与有色行业联系紧密优势,主动贴近地方企业产业发展需求,协同共建产教融合平台,学校被认定为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第一批合作院校;深入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育教学改革,2项校企合作育人成果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5个校企合作项目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高校第一批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近两学年连续在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分类评价中位列教学为主型综合性高校第一名。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成立了创业学院,构建了多资源支撑的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体系,实现在校学生100%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是“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首批联盟成员、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培训基地,牵头成立了嘉兴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先后荣获“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省级众创空间”“国家级众创空间”“嘉兴市级科技孵化器”等荣誉称号。 学校充分发挥地处党的诞生地优势,以大力传承弘扬“红船精神”为己任,建有全国首个“红船精神研究中心”。嘉兴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中心为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承协同创新中心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是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浙江省高校党员干部教师革命传统教育培训基地、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浙江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浙江省高校二级学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试点单位、浙江省高校文化校园建设首批试点单位。学校“红船先锋营”文化品牌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省身文化”品牌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党建工作在2017年省属高校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中位列第一名。学校学子先后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质奖章”、2008-2010年连续三届“浙江骄傲”、浙江省十佳大学生、浙江省杰出志愿者、浙江省第一届感动校园人物、浙江省首届美德学子和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等荣誉。 近年来,学校秉承“方正为人 勤慎治学”校训,弘扬“求是求真求正”校风,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大力实施“重点突破、内涵提升、人才优先、协同创新”四大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应用研究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努力建设成为一所有特色、善创新、高水平的地方应用型大学。
嘉兴学院 2021-02-01
长治学院
长治学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综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现有普通本科生12500余人,生源遍及全国20个省(自治区)。在职教职工660余人,专任教师54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60余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450余人,外籍教师4人;省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师德标兵等20余人;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60余人受聘担任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校园占地面积共500余亩,分南北两个校区;建筑面积30.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3亿余元。图书馆建筑面积21800多平方米,现有馆藏纸质文献资料116万多册,年征订期刊、报纸1500多种,各类电子图书103.2万多种,中外文数据库11个,试用电子资源数据库12个,藏有《四库全书》、《四库全书荟要》、《四部丛刊》、《申报》等大型珍贵文献资料。 设有中文系、法律与经济学系、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系、外语系、数学系、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化学系、计算机系、电子信息与物理系、教育系、音乐舞蹈系、美术系、体育系、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共14个教学系部,33个本科专业,3个专业方向,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共9个学科门类。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课程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优势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建设项目,2个省级教学团队,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基础课教学实验室97个,多媒体教室33个,舞蹈排练厅5个,专业琴房118个。建有标准化运动场、体育训练馆、多功能实验剧场、带终端显示的数码钢琴教室。建有动植物标本馆,收藏13000余份动物标本、10000余份植物标本。建有上党文物陈列馆,收藏3000余件上党地区珍贵文物。 学院设有太行山生态与环境研究所、太行山生态与旅游研究中心、上党文化研究所、教育研究所、方言研究所、书画研究所、计算机视觉研究所、赵树理研究所、比较政治与地方治理研究所、数据安全与密码技术研究所、科普研究所等11个学术研究机构。其中,太行山生态与旅游研究中心为“山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3余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围绕上党地区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自然环境等内容的省级以上学术研究项目60余项。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学,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马来西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的16所高校签署合作交流协议,派出师生共60余人次。 学院坚持“以加强党建为龙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科研和学科建设为重点,以全体学生为主体,以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的方略,落实“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兴校,应用转型、内涵建设、协调发展,服务我省和长治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宗旨,秉承“求真、求实、求善、求美”的校训,努力实现“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保持个性相结合的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我省和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技术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着力建设“和谐校园、活力校园、学术校园、文明校园”,形成了“团结、严谨、敬业、创新”的优良校风、“德高业精、诲人不倦”的教风、“勤学善思、知行合一”的学风。2013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获得山西省“2010—2011年文明和谐单位”、“2011年度本科教学工作先进单位”、“2014—2015年高校文明单位标兵”、“2016年度平安校园”等称号。 学院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师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国和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我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省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各项决策部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全面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学系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职能处室处务会议制度,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常态化制度化、“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三基建设”、“两提一创”专项活动,全力推进“1331工程”,规范和加强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完成省委专项巡视及整改工作,认真落实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六大工程”发展部署,奋力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党的建设等9个子规划,努力实现“一个发展转型、两个重点提升、三个着力优化、四个努力增加、五个明显提高”的发展目标,着力提升党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事业内涵发展水平。 全院上下扎实推进“党建龙头工程”,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为各项事业持续健康更好发展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障。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强化教学中心地位,深化教学综合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人才强校工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推进“学科科研工程”,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促进学院教育教学与我省和长治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立德树人工程”,落实“学生第一”理念,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和指导、服务,积极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推进“和谐民生工程”,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勤俭办一切事业,建设更加幸福美好的长治学院。 与时俱进的长治学院,正以团结一心、真抓实干、砥砺奋进、进位争先的高昂激情,扎实推进办学治校育人各项事业持续健康更好发展,积极为国家、我省和长治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长治学院 2021-02-01
商洛学院
商洛学院是陕西省教育厅直属的一所多科性本科学院,其前身是成立于1976年的“陕西师范大学商洛专修科”,198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商洛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 学院位于著名作家贾平凹故乡、陕东南生态园林城市——商洛市,占地465亩,校舍面积182226m2。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545万元。有纸质图书62万册,电子图书29万册,纸质期刊1100余种,电子期刊4600种。 学院现有教职工463人,其中专任教师319人,副教授以上职称118人;长期聘请中科院院士侯洵、著名作家贾平凹等知名专家学者23人为学院兼职教授,聘请外籍教师4人。教师中享有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人,硕士生导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获“五一”劳动奖章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获曾宪梓奖6人,省部级优秀教师、先进个人10人。 学院现有政教、历史、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药工程、计算机科学、艺术、体育等11个系,38个本专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陕西省优秀教改试点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059人,成人教育学生2000人。 学院不断深化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近年来主持省级教改科研课题15项,获陕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门。2004年、2005年“专升本”统考上线率位居全省第一。2006年“专升本”上浮考试考生上浮率达60.5%。在2005、2006年度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我院学生分别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B级)”的特等奖和一等奖。 学院不断加大科研工作力度,科研实力明显增强。设有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研究所、贾平凹暨商洛文化研究所、GAP科研工程中心等7个研究机构。近年来,承担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58项,取得国家专利3项,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国际权威检索机构SCI、EI收录15篇。根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2002年统计,我校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研究所教师发表CSCD论文数,按高等院校著者论文引用次数排名30位,被引频次数达50次,是当年高校前三十名中唯一的一所专科学校。 学院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得到上级组织的肯定。特别是“三级联系制”的做法曾被省委、省政府、中宣部和教育部总结推广。学院曾获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表彰的“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省教工委表彰的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省教育厅命名的“文明校园”等称号。 建校30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12000多名本专科人才,为地方基础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十一五”时期,学院将坚持实施特色立校、质量兴校、科研强校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点建设特色优势学科,把学校建成地方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型普通本科院校。
商洛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2 93 94
  • ...
  • 337 33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