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胶体筛分离技术及其在工业去杂和纯化工艺中的应用
1. 项目概述胶体筛具有化学稳定性好,能耐酸、碱和有机溶剂,机械强度大,抗生物污染能力强,分离效率高且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生物医药工业以及食品和环保工业中可用于胶体分离、超细催化剂回收、超细粉体分离、有害离子去除以及除油、脱色等工艺过程,并具有极高的分离精度。同时由于分离过程为物理过程,不引入其它的化学助剂,因此不会形成难以处理的二次污染,对产品品质无不利影响。2. 技术优势与传统的物理分离方式,如沉降、板框过滤、离心分离等相比较,以胶体筛为核心的分离工艺具有工艺简洁、处理能力大、设备投资小、处理成本低等特点,同时适应面广、分离装置简单、操作简便、能耗低,并且具有很高的分离精度(纳米级以上)。● 应用前景: 另外,胶体筛装置也可用于制药、化工行业的催化反应系统,如对氨基苯酚、环已酮肟、仲丁醇等,有效进行超细催化剂分离或回收作业,还可用于生物反应系统代替二沉池对超细颗粒污泥进行截留和回收等。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高值精细化工中间体环己烯酮绿色合成技术
本技术以廉价易得的丙烯醛、2-甲氧基丙烯为原料,在不使用氧化剂、卤代试剂的前提下,通过两步反应,实现了环己烯酮的高产率合成。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环己烯酮又称2-环己烯-1-酮,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主要用于化工制药。传统生产环己烯酮方法不仅品质低,环境污染大,而且步骤长、产物分离困难。规模化生产环己烯酮的技术已被淘汰,因此订单大量外移。本技术以2-甲氧基丙烯和丙烯醛为原料,在温和条件下实现了环己烯酮的创新合成。该方法所需原料廉价易得,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产品质量好,目前已做过200升试验,可为后续工业化安全生产提供充足保障。 本技术以廉价易得的丙烯醛、2-甲氧基丙烯为原料,在不使用氧化剂、卤代试剂的前提下,通过两步反应,实现了环己烯酮的高产率合成。本技术具有原料廉价易得、产物分离简单、设备兼容性高、成本低、便于放大等特点,为环己烯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技术与经济上均可行的绿色新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6
配位聚合物多孔材料在化工吸附分离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丁二烯是产量最大的化工产品之一,其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和有机溶剂对成分复杂的C4烃类混合物进行蒸馏分离。利用多孔材料进行吸附分离是一种潜在的高效分离提纯方法,但分子较小、极性较大的丁二烯容易被吸附,在脱附过程中不但容易被残留的其它C4烃类污染,而且容易受热聚合。我们前期已经发现可以利用合理设计的超微孔亲水多孔材料对C2烃类实现反常的极性选择。针对丁二烯分子柔性显著小于其它链状C4烃类的特点,我们希望能进一步通过特殊的孔道形状控制这些柔性客体分子的构型,利用构型变化的能量差获得反常的吸附选择性和最优的C4烃类吸附分离顺序。形状尺寸合适的离散孔洞最有利于控制柔性客体分子的构型和并反转吸附选择性,而连续的孔道对客体分子的吸附扩散又是必须的。通过模拟计算,发现具有准离散孔洞的柔性多孔材料MAF-23在两种要求中取得平衡,实现了反常而且最优的C4烃类混合物吸附分离顺序。常温常压下将丁二烯、丁烯、异丁烯和丁烷混合物通过MAF-23填充的固定床吸附装置后,吸附最弱的丁二烯最先流出而且纯度很容易达到99.9%,同时可避免常规纯化方法中因加热而产生的丁二烯自聚问题。
中山大学 2021-04-13
无菌接种箱.超净工作台.超净台.净化工作台
产品详细介绍  无菌接种箱   一、接种箱的作用   接种箱的作用是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细菌,食用菌等菌种的接种。   二、接种箱的构造   本产品采用全钢结构,外表喷塑,台面为三聚氢氨板或理化板结构。前观察窗为70度的开启角度为方便操作,接种箱前为两个15公分的操作口,接种箱配有紫外线杀菌灯日光 灯和臭氧发生器。为方便散热和换气底部留有透气孔。   三、接种箱的使用   使用前先有百分之五的甲醛或百分之七十的酒精进行消毒,然后打开杀菌灯即紫外线杀菌管和 臭氧发生器进行60分钟的灭菌消毒。完成后再将照明开关打开,即可进行菌种的接种。 技术指标: 型         号   外形尺寸 操作区尺寸 电压 日光灯 紫外线 臭氧发生器 WJ—ZJX(单面) 1000×530×600 1000×490×580 220V 20W×1 20W×1 100-200mg/h WJ—ZJX (双面) 1000×900×600 1000×860×580 220V 20W×2 20W×2 100-200mg/h    
济南杰康净化设备厂 2021-08-23
嘉宾观点抢先看 | 李春明:让职业院校成为人才“蓄水池”和产业“助推器”
在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 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论坛即将举办之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人民网教育频道推出“建设教育强国”系列访谈栏目,重点邀请东北地区高校领导、专家学者,围绕活动主题:融合·创新·引领:服务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畅谈思考体会、凝聚发展共识。
人民网-教育频道 2025-05-16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方面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科技强省建设有关工作要求,规范和加强山东省实验室(以下简称省实验室)建设、运行和管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12-26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二本院校、于2003年6月成立的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多科性普通本科独立学院。目前学校设有本、专科专业38个,在校生近6000人。学校位于有着2800年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魅力城市——襄阳。这里自古就是商贾汇聚和兵家必争之地,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汇合处,也是三国故事的源头和三国文化的发祥地。 一、地理位置 学院位于襄南大学城,襄城区尹集东街28号,北靠黄家湾风景区,南临305省道、荆襄高速公路出口和中华紫薇园,有8路、25路公交车在学院门口设站,90米宽、双向8车道的高等级公路直达城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二、办学规模 学院学历教育设计规模为3万人,规划用地3000亩,总投资36.5亿人民币。一次规划,分期实施,一期建设期限3-6年。一期用地634亩,投资约10亿元,规划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已建成投入使用22万平方米,目前校舍可容纳8000名学生。二期用地约2500亩,建筑面积为65万平方米,投资约25.5亿元。学院全部建成后,可容纳师生和创业人员近3万人。学校占地总规模和建筑总面积均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标准。 2012年9月,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大部分落成。2013年5月27日首批学生从老校区迁入新校区,到目前为止在校生已发展到近6000人。 三、硬件设施 学院新校区建筑设计为汉唐风格。开放式的大门采用乳白色外墙、灰蓝色屋面瓦、汉白玉大理石面砖建成,并辅以汉唐文化雕饰,庄重典雅。大门正中,用魏体书写的巨大门牌格外引人注目。 进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4万平方米的图书馆,可藏书220万册,其面积之大堪称“湖北高校之最”;3万平方米的教学楼、2万多平方米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及学院食堂,耸立于图书馆与小桥、荷花之间;7万平方米的实训大楼(科技孵化园)和实验大楼,彰显的是理工类大学的实战特色;一期8栋共7.8万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均为4人间(少部分为6人间),且每间宿舍都装有热水器,学生不出宿舍就可以享受温馨沐浴;一次性可容纳8000人同时就餐的学生餐厅洁净、宽阔、敞亮;可容纳800余人的学术报告厅装修考究,大红沙发座椅呈阶梯式向远处延伸,气势恢弘;即将建设的万人绿地广场、万人运动场、万人体育馆构成了理工学院特有的设施优势。 四、师资力量 学院以母体院校湖北文理学院的雄厚师资力量和优质办学资源为依托,为确保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母体院校现有教职工1518人,专任教师945人;其中教授125人,副教授285人,博士研究生237人,硕士研究生526人;有国家“千人计划”学者、湖北省“百人计划”学者、“楚天学者”等高层次人才近30人。聘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陈刚、中国工程院院士段正澄、著名历史文化学家冯天瑜等荣誉(客座)教授127人,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100余人,有一批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中青年专家。母体院校还选聘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优秀教师为理工学院学生授课,选聘社会各界著名专家、学者来理工学院任教或讲学。 学院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学风建设方面也取得显著成绩。 五、办学特色 学院把“应用技术型大学”作为方向定位,遵循“突出专业特色、强化实践环节”的办学思想,走“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突出特色,差异发展”的办学之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学院先后与中铁集团、广东省鸿波通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骆驼蓄电池、东风汽车、名人城市酒店,皇冠假日酒店等十余家知名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学校按企业对人才的专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相关企业或单位工作。 同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广泛、深度地拓展实训、就业基地,积极服务襄阳“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产业格局。 学院的培养目标是:20%的大学生进入硕士深造,80%的大学生培养成为应用技术型人才。 学校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坚持“注重能力、培育特长、提高素质、讲求实效”的办学理念,把培养学科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职业技能优,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人才培养基本定位。 六、办学成果 2010年被评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优秀学校”,2012年一次性通过独立学院新增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专业审核评估。办学以来为社会输送毕业生2万余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在全省名同类名列前茅。近5年来,有10人获得国家奖学金,408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共有76人次(或团队)在国家、省市各类竞赛中获奖,其中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1项,获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湖北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湖北赛区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全国3D大赛湖北省赛区一等奖1项,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2项,获湖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三等奖2项,获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团体二等奖1项、个人二等奖5项、个人三等奖4项。在校学生获国家专利4项,发表各类学科教、研、产论文300余篇。 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2012年荣获湖北省“2009—2010年度省级平安校园”称号,2013年获“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称号。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加强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青年志愿者协会、街舞社等特色学生社团建设,举办女生文化节、寝室文化节、科技节、艺术节、美食文化节、校园歌手大赛、迎新杯篮球赛、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开拓主题团日、学生党员进社区、文化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下,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创新教育模式,向着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科专业结构合理、在同类院校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不断前进。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 2021-02-01
【央广网】天津市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协同发展联盟成立
2025年4月2日,央广网以《天津市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协同发展联盟成立》为题对我校进行了报道。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 2025-05-21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等6部门关于印发《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全面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着力解决科技成果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缺钱转等难点、堵点问题,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部署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2025-04-03
南京体育学院
南京体育学院始建于1956年,由南京体育学校、江苏师范学院体育专修科和江苏省体育干部培训班合并而成,是江苏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体育高等学府和重要的省级竞技体育训练基地,是江苏省体育局和江苏省教育厅共管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被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 学校坐落于古都南京,拥有灵谷寺、仙林、五棵松(筹)、滨江四个校区。灵谷寺主校区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原民国中央体育场旧址,占地640余亩。学校教育教学设有体育系、运动系、运动健康科学系、民族体育与表演系、休闲体育系、足球学院、研究生部、运动员教育教学管理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部、附属学校和奥林匹克学院(民办机制)12个单位,14个本科专业,涉及教育学、文学、管理学、理学、艺术学5个学科门类,现有各类在校生7032名;运动训练设有网球学院(中国网球学院)、竞技训练学院、省少年业余体校3个单位,11支省优秀运动队,现有专业运动员355名。 学校积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体育学被批准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个体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3个,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2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2个(其中A类1个);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国家体育总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级优秀、精品课程12门,省优秀研究生课程5门,省优秀课程群1个,省优秀多媒体课件16项,“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本科规划教材1部,省精品教材、优秀教材、重点教材19部,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个,省级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1个,实习实训基地80多家。 学校作为江苏竞技体育的主力军、大本营,积极服务体育事业发展,先后走出了国家体育总局原局长袁伟民、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等一大批体育行业领军人物;共有15人23人次20项次获奥运会冠军,99人310人次197项次获世界冠军,172人475人次362项次获亚洲冠军,其中94人151人次111项次获亚运会冠军;参加了第1届至第13届全国运动会,为江苏省夺得了204.5枚金牌。 近年来,学校认真落实“科技兴体”战略,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服务,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其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00多项,其中省部级科研项目60多项;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项2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软件著作权4部;出版专著、编著、教材100多部;发表论文45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00余篇,SCI、EI、CPCI-S 22篇);拥有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设有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行为干预研究中心、江苏省校园足球研究中心、江苏省体育赛事研究中心、奥林匹克教育研究中心、科学训练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学校积极参与国家、省备战奥运会、全运会科技攻关服务,得到上级部门嘉奖;近年来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南京大学等10多个单位在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化学等领域进行了合作研究,取得可喜成果。 学校本着定位、使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原则,努力建设一支合格、可用的师资(含教练)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90人(含民办机制122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33人(民办机制3人)、副高级职称87人(民办机制4人)、中级职称115人(民办机制27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34人、硕士学位237人(民办机制55人)。教练员有124人,其中国家级教练30人、高级教练44人、一级教练32人。师资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入选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8人次、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46人次、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2人、“精英教练员双百培养计划”培养对象7人,硕士生导师110人(含外聘38人)。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办学,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丹麦、日本、泰国和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学、科研院所、体育组织建立了交流协作关系;来校讲学、指导训练的外国专家100多人次,派出各运动项目援外专家100多人次,足迹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学校办学60多年来,坚持“学训融合、育人夺标、创新求进、服务社会”的特色发展之路不动摇,取得了丰硕办学成果,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体育总局、江苏省委省政府以及国际奥委会和巴赫主席的充分肯定,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嘉奖。 面向未来,南京体育学院将继续继承和发扬办学优良传统,不断完善教学、训练、科研“三位一体”办学模式,秉承“严和朴实”校训,以“体育特色、国内一流”为目标,以培养各类优秀体育人才为根本,不断增强办学综合实力、提升办学效益、扩大办学影响,早日建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体育大学,为江苏省和国家的体育、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南京体育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91 192 193
  • ...
  • 298 29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