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始建于2000年9月,座落在美丽富饶的荔枝之乡——广州市增城。2004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学院升格为独立学院,实现了由专科向本科教育的跨越。2005年1月,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专项检查。2011年,学院及15个申报专业一次性通过了广东省学位委员会组织的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学院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面向全国统一招生,学制四年,学生成绩合格者由学院颁发“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具印的、教育部统一电子注册的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院学士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相应学士学位。 松田学院毗邻324国道(广汕公路),距广州市中心50公里。学院校园占地面积540亩,校舍总面积21.7万平方米。目前,学院设有8系2部,即电气与汽车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管理学系、经济学系、法政系、外语系、艺术与传媒系、社会体育系、通识教学部、社会科学部,设有28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工学、艺术学等七大学科门类;全院在校学生9500多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100多人,全院教师获得市级以上表彰50余人次,并有多人获得“南粤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教师”、“增城市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筚路蓝缕,弦歌不辍。学院坚持“教学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服务荣校”的办学理念,以创新独立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动力,依托母体学校广州大学的资源和平台,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以办学条件建设为基础,以师资团队建设为关键,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育教学质量和特色谋发展,努力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学院以培养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学科基础知识和具有一定社会适应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本科创新性人才为目标,按“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培养要求,强调适应市场需要,制定并实施了“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训练。学院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完善学生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营造全方位的“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学生成长氛围。 学院根据生源的基础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状况,将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近年来,学院先后成功地举办了艺术系师生书画作品远赴新加坡和法国巴黎的展出;我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级各类竞赛,127人和5个集体在国家级竞赛中获奖,340人和33个集体在省级竞赛中获奖,106人和13个集体获广州市级奖励。有183人考取硕士研究生,143人通过全国司法考试。有104人获得国家奖学金,1522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学院还先后被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评为“改革开放30周年广东最具竞争力独立学院奖”、“ 改革开放30周年广东最佳就业服务奖”,连续七年被增城市人民政府授予“增城教书育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校园绿化荣获“广州市花园式单位”称号。 现在,广州大学松田学院正顺应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潮流,贯彻教育部“积极支持,规范管理,鼓励创新,提高质量”的方针,为把学院建设成为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居全国独立学院先进行列的高等院校而努力奋斗!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2021-02-01
黄河交通学院
黄河交通学院(Huanghe Jiaotong University)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河南省唯一一所培养交通专业人才为主的普通本科高校。建校20余年来,学校始终秉承"修德、启智、博学、笃信"的校训,面向现代交通运输和现代汽车制造与服务行业办学,先后为社会培养了6万余名优秀人才,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黄河交通学院位于焦作市武陟迎宾大道,地处郑州"一刻钟经济圈"内,战略地位尤为突出。学校置身于龙泉湖畔、嘉应观旁,与国家旅游名胜"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隔河相望,乘坐城际列车从郑州火车站至学校仅需十余分钟,交通便利,环境宜人。 2014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搏击着新时代的大潮,有着二十多年办学历史的黄河交通学院开拓奋进、桃李芬芳,顺利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 升本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树立"服务地方、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争创一流"的办学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实施五大国家战略规划和"四个河南"建设的大局,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握普通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整合资源,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近四年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学校现开设有24个本科专业和38个专科专业。面向全国12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1132人,其中本科生5127人。 学校占地面积1172.21亩,建筑面积30.21万平方米。学校东校区毗邻武陟高铁站,占地面积846.4亩,规划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总投资15.6亿元。不久,一所现代化的生态大学校园将屹立在郑州的后花园,成为郑焦、郑太高铁旁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学校教学设施完备,现有教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5亿元;图书馆、教学楼、实验实训楼、体育馆、餐厅、宿舍等设施办学功能齐全,教学条件基本满足办学需要。 学校现有7个二级学院、5个教学部(中心)、38个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多媒体教室285个,多媒体语音教室6个,超过90%的课程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实验实训楼建筑面积3.44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室121个,新增建设中的实验室12个;教学使用计算机1849台。 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90.32万册,拥有"中国知网"、"维普数据"、"超星数字图书"、"万方数据"等大量数字资源。学校重视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校外专业实习基地135个。 学校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着力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学校积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启动了开展校级及以上特色专业、教学团队、示范实验教学中心、精品课程、双语课程、教学名师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 学校坚持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不断加强科研工作,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一批科研成果已推广应用到生产实践,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学校重视围绕学科专业建设开展教科研工作,以教研、科研工作,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升本以来,省级教科研课题立项13项,400余项厅级课题获得结项,200余项科研成果获奖。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0项,其中2项为发明专利,自编校本特色教材20部。 学校成立了"汽车装备制造技术研究所"、"交通与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所"、"焦作市挂车车架轻量化设计工程研究中心"、"焦作市汽车空调新冷媒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焦作市桥梁无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焦作市数控铣床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研究机构,其中4个中心被评为市级"优秀"等级,获得资助经费60万元。 唯有根深,方能叶茂。学校坚持 "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投入力度,紧紧围绕"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建设要求, 现有教职工717人,专任教师478人,其中,高级职称18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28%;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23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95%;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73%取得硕士以上学位,双师素质教师159名。近4年来,我校共有26名教师在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5名,1名教师获得教育部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16名教师被授予省、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3名教师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3名教师被聘为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实践教育专家。 唯有破茧,方能成蝶。放眼过去,08奥运火炬手杨亚磊、创业先锋郭举、发明狂人仝长鹏,救人英雄叶龑等一大批优秀学子层出不穷。 当下,在第十一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我校有2名同学获得河南赛区三等奖,3名学生荣获第"十三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本科组三等奖,3名同学获得了第四届河南省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三等奖。 学校大学生第二课堂、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定期举办校级以上各类技能比赛,产生了一批反映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科技作品。校内竞赛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每年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校运动会以及英语演讲比赛、数学青年杯建模比赛、各项专业技能大赛等竞赛活动。大学生就业创业、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展示了良好的新时代大学生素质和风采! 升本以来,学校深化应用技术大学内涵建设,校企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建立和完善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制度。神龙汽车、宇通客车、奇瑞汽车、东辰汽车、顺丰速运、长通运输、美的集团等国内外上百家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牵头成立焦作职业教育集团、汽车行业协会、并与河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河南省交通科技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科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其中,学校在奇瑞汽车企校合作全国评比中获得"最佳合作院校"荣誉称号,而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黄河交通学院培训中心,是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授予的"优秀企校合作培训中心",是全国20个校企合作培训中心的样板项目。 学校积极践行社会服务功能,与地方政府通力合作,共同培养交通专门人才,成立汽车行业协会,积极为产业聚集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牵头成立了焦作市职业教育集团,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积极承担当地农民精准扶贫、智力扶贫、技术扶贫培训项目,开展技术培训。学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帮扶西藏山南职业技术学校、贵州毕节技术学校,在师资、实验室、专业建设上帮扶。多年来,理事长李顺兴资助职业教育、基础教育资金达1000多万元。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先后获得了"河南省民办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河南省民办学校先进办学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教育系统行风评议先进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平安校园"等近百项重要荣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在新时代下,学校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办学质量质量、加强内涵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为实现创建有特色,人民满意的应用技术型大学,而矢志奋斗,再铸辉煌!
黄河交通学院 2021-02-01
河南工程学院
河南工程学院地处河南省省会郑州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河南省首批“装配式”建筑人才培训基地、河南省首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单位。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10年设立的河南省官立中等工业学堂,著名抗日将领杨靖宇将军即为学校的杰出校友。 学校现有龙湖校区、桐柏路校区a和南阳路校区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630余亩,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设备总值2.94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31万册,电子图书68万种。体育馆、室内游泳馆、体育场和学生活动中心等设施齐全。 学校现有22个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生28000余人,开设55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六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37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5个、省级金课24门、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5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校内立项建设专业3个。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荷兰撒克逊应用科技大学、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等30多所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联合开办7个本专科合作办学项目,与马来西亚砂拉越大学联合开展了博士培养项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开展了大学生海外实习就业项目,与郑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500多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1510人,专任教师132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7人,副高级职称479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3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733人。现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中原学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国家级及省级优秀教师19人,省政府特殊津贴、省优秀专家和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2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省青年骨干教师60余人,并聘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在内的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100余人。 学校大力实施“543”计划,现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6个,校级创新团队8个,电子陶瓷材料与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纺织新产品开发、纺织大数据关键技术等省级工程实验室6个,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涂装生产线仿真与测试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是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研发基地。学校分别参与了“新型城镇建筑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煤炭安全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纺织新产品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近年来,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650余项,其中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联合基金项目、应急管理专项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50余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学校主动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高教学、科研和科技服务水平。与驻马店市政府、郑州航空港区、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河南省煤炭行业协会、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河南豫发集团、河南中税中兴咨询集团、河南永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远大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等地方政府、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地方高成长性企业等建立了紧密的政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共建行业学院10个、企业冠名班1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35个。 学校营造优美生态环境,校园绿化覆盖面积达7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70 %以上。有明月湖、怀若谷、名人雕塑园、轩辕文化园、明德励志园、黑白工业史发展园等“一湖一谷四园”等为代表的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创建品牌。学校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校园、省文明标兵学校、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省卫生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河南工程学院 2021-02-01
信阳农林学院
信阳农林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信阳。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10年成立的汝宁府中等实业学堂。经过一百多年的奋斗,学校已建成一所以农林学科专业为特色,农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普通高校,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10余万人,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校园占地143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44.5万余平方米。在校学生1.69余万人,教职工96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24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670余人。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十佳双创典型导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2人。 学校设有19个教学单位,2020年有49个本科专业(方向)和6个专科专业面向河北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4600名本、专科生(详细分专业计划见后)。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900余万元,建有各类实验室45个,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00余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农林实习场1个。图书馆面积2.8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20万余册,学术期刊1000多种,可利用电子图书35万册(种)。 学校有省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项,省级及以上特色优势专业15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建设专业2个、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本科);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河南省精品课程7门,河南省精品资源课程2门,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项目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植物保护)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级新农科建设项目3项,省级新工科建设项目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54项,其中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9项。 学校牵头组建了河南省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河南省水库生态渔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河南省食药用真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河南省油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批建立河南省豫南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院士工作站、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和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市厅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和8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星创天地。近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300多项,获得省部级奖80余项,获国家专利400余项。获批建立国家级培育示范基地1个、省级培训基地5个、省级培育机构1个、省级科普示范基地1个,省级产学研合作试点项目6个。 在省市领导大力支持和全校教职工的不懈努力下,学校办学赢得多方肯定,先后获得多项省级荣誉称号,2015年、2016年连续获得两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
信阳农林学院 2021-02-01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创办于 2003 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集美大学与福建集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按新模式新机制联合举办的独立学院,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地处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故乡——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学院拥有独立的校园和较为完善的办学设施,建有一流的教学楼群、实验楼群、学生公寓楼群、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影剧院、食堂、学生生活服务中心和实训中心等校舍,校园环境优美。图书馆实现智能化,馆藏纸质图书 120 多万册,拥有万兆高速校园网。学院设置 11 个教学系(院)、38 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八个学科门类,形成一批应用型学科和特色专业,现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建设项目 40 余项。学院拥有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并共享集美大学和校企合作单位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面向全国 29 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生14000 余人。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数学建模、机器人、电子设计、智能车、电子商务“三创”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成绩突出,在《2015-2019 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本科、TOP300)》中,学院位列全国普通高校第 198 名。在《2015-2019年全国民办及独立学院学科竞赛排行榜(TOP20)》中位列第 2 名。新时代,新征程。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建设“一流诚毅”为目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建设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质量高、社会信誉好的应用型高等学校。1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2021-02-01
安徽艺术学院
(null)
安徽艺术学院 2021-02-01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Fujian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是经教育部批准、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前身为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校位于福建东部沿海,坐落在千年古邑、新兴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全国著名侨乡——福清市区。学校创办于1977年6月。2002年招收本科生,2008年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3年开始整体向应用型高校转变。学校规模:现有五马山校区和石竹山校区。校园占地760多亩,新校区规划用地2000亩。设有9个二级学院,30个本科专业,1个硕士生培养点,4个硕士生联培项目,全日制本科在校生7000多人。办学条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4亿元,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219万册。拥有各类省级教学科研实验平台、教学示范中心、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中心),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全国职业素养能力培训项目教学基地、省级继续教育基地。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00多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占80%以上,高职称占近55%。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和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闽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以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科学研究:建有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以及福州市专家工作站、行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研究机构,设有黄檗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海洋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院等直属研究院。近年来,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立项和承担政府企事业委托项目800多项,获得授权专利140多件。就业创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考研升学率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近几年,考上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700多人。拥有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与企业共建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联合基金项目,在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屡创佳绩。校园文化:获批福建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传统孝道与家文化”基地以及福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讲坛求真大讲堂,设有福建省“百人计划”专家等高端人才交流平台“百人讲坛”,成立全省高校唯一一支大学生马术队,形成书香校园、我享创业、香樟夜话等校园文化品牌项目,“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卫兴华、中国工程院院士瞿金平、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等曾做客学校访谈节目。开放办学: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成立了海外华裔青少年联谊中心及新西兰分中心,与英国、日本、印尼、南非、新西兰、泰国等地的30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与台湾高校开展学生交换学习、博士联培等项目。社会服务:立足闽东南,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制定实施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十大行动计划。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设有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理事会,与工业园区、产业联盟、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了9个产业学院、4个产业研究院。加强与行业组织联系,推动行业协会进驻校园。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 2021-02-01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创建于2000年,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地处青岛市东部高校园区核心位置,东依海上第一名山崂山,西沿李村河公园,北邻青岛国际院士港和2014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周边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毗邻,距石老人海水浴场10分钟车程,周边教育资源极为丰富,交通便利。 学校以工学和管理学为主,涵盖工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理学、文学等六个学科门类,现有17个二级学院,21个本科专业,43个普通高职专科专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2564人。学校坚持 “以专业上产业,以产业促专业,把产业做大、把专业做强”的办学模式,建成机械、电气、信息、管理、土建、艺术5大类优势专业群;网络工程、印刷工程、机械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成为省级本科优势特色专业;数字媒体艺术、印刷媒体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为省级高职特色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为山东省财政扶持重点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筑室内设计为青岛市重点建设专业。 学校办学实力雄厚、办学设施齐全。校园占地1108亩,校舍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图书馆、实训楼、国际交流中心、讲学厅和能容纳1.5万人的体育场,固定资产总值6.55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亿元,配套电子电工、计算机、网络、汽车、印刷、护理、航空、机械、服装等18个实验实训中心,124个实验(训)室和校内实训基地,154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图书馆书97万册,电子图书30万册,中外文期刊668种,7个大型书库,3个期刊阅览区,阅览座位1792个。校园网与国家教育科研网络相连接,可直接在网上进行电子信息文献检索和阅读。 学校建有健全的游泳馆、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舞蹈房等设施和餐饮、购物等各类生活服务设施,学校校园环境优美,金园丁广场、名人苑广场、月亮湖、太阳湖等文化休闲场所,青春馨苑、书山学海、五行广场等人文景观,四季滴翠,环境清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充足条件和良好环境。 按照“专家治学、名师执教”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学校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教师成长发展环境,适合学校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逐渐形成。现有教职工922人,其中专任教师57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281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者218人。另外,聘请兼职教师325人。学校聘请了多名省内外本科院校的知名专家、教授来校任教,同时荟聚行业精英、能工巧匠担任有关专业的实践课教师,参与编写特色教材,学校专兼职教师队伍敬业爱生、追求卓越、务实奉献,成为学校办学育人的中坚力量。 学校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和科研工作重点地位,探索完善“行校对接、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实岗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人才共育五个一工程”,即开设一个专业,依托(举办)一个企业,对接一个行业,建设一批合作基地,参加(举办)一类技能竞赛,建立了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人才的有效机制。近五年,学校全面加强专业、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承担省部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3项;建成省级精品课程2门;出版教材47部、专著5部,获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学校科研水平不断提高,近五年发表论文474篇,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项、横向课题9项,拥有专利授权16项、软件著作权11项。 学校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建立了从就业指导到创业指导的服务指导体系,及“跟踪两年,服务终身”的服务模式;设立了“恒星学子创业基金”,建成恒星智岭双创基地;设置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创业指导及实训类课程;对已经开始创业实践的学生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类职场指导与帮助,全力打造精通专业理论知识、熟悉掌握管理方法的企业核心层人才。学校与企业以及各类协会商会广泛合作,先后与海尔、海信、福田雷沃、上海大众、阿里巴巴、中铁、中外运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协同构建育人机制。近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和科技竞赛中获141项奖励,其中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全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恒星智岭”双创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被誉为“就业率、就业质量”双高院校。 学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学习和传承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感恩教育”及中华“孝”文化为切入点,以“教育一代人、引导两代人、影响三代人”为目标,大力倡导“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理想、职业技能)与“四心”(仁爱之心、诚信之心、孝敬之心、责任之心)。开设“道德讲堂”,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试点班,设立国学讲习场所和机构,学校先后获“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文明校园”、“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 、“青岛市道德讲堂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以“感恩教育”为核心的“五全思政教育法”,即“教学全时段育人,管理全覆盖育人,服务全过程育人,环境全方位育人,生活全天候育人”,荣获首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 学校重视与国内外高校的合作交流,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办学经验,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国内高校建立帮扶共建关系;与加拿大莱姆顿学院、美国凯泽大学、泰国正大管理学院、韩国高丽大学、韩国全州大学、泰国曼颂德皇家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建成了加拿大恒星高中、加拿大恒星学院、恒星华文学校等涉外办学机构,积极开展国际互访、学术交流、留学访学、师生互换等国际化办学活动。学校现有国际合作项目12个,多次输送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赴韩国映象大学留学,培养国际学生百余人。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学校将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创新活校”发展理念,弘扬“文明 、博学、实践、创新”校训,注重内涵建设,强化特色办学,脚踏实地,敢为人先,为建成国内一流的民办高校做出更大努力和贡献。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2021-02-01
安徽三联学院
安徽三联学院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主校区地处合肥大学城翡翠湖畔,是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由安徽三联投资集团于1997年投资创办,为安徽省第一所民办高校。2005年,学校获批成立党委;2008年,学校获批升格为本科高校;2011年,学校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2018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占地面积800余亩、校舍面积31万多平方米,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000余万元、馆藏纸质图书95万多册。现有交通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财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动漫与数字艺术学院、外语学院、护理学院和机器人工程学院,以及思政部、基础部、体育部、图书馆等教学及辅助单位。学校以工为主,管、经、艺、文、医、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开设本科专业42个,高职专业8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500余人。学校立足合肥,面向安徽,辐射长三角,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工程技术、管理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办学20年,累计为社会培养人才45000余人。 学校充分利用三联集团科技产业优势,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加强培育教科研团队,大力推进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组建了交通安全应用技术、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数字艺术等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安徽竹稞学宫文化研究中心、亚洲文化研究中心、剪纸艺术研究中心、贸易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其中“交通安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安徽省承接单位,“剪纸艺术研究中心”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基地。 学校按照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战略,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形成了“交通安全类、智能控制类、数字艺术类、健康养老类”等四个应用型学科专业集群。其中市场营销、交通运输、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信息工程、英语、环境设计等为省级特色专业;交通运输、英语、电子信息工程、动画、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商务英语等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交通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动画等为省级新专业建设专业。《新编实用英语拓展教程》、《新编实用英语》、《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经济法》、《新活力旅游英语》、《英语(第二版)扩展教程1》、《ASP.NET程序设计项目教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市场营销学教程》等为国家及省规划教材。“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毕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等8项为省级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实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等13项为省级质量工程重点教学项目,“软件技术实习实训中心”为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校长金会庆教授(省级教学名师)领衔的“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教学团队为第一批省级教学团队,此外学校建有财务管理教学团队、电类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机械工程教学团队、交通安全教学团队等省级教学团队。 学校已与日本西九州大学、大阪产业大学、东京福祉大学、北陆大学,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韩国国立交通大学、拿撒勒大学、忠北大学,美国布莱诺大学等多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合作和中外合作办学关系。 学校2004、2008、2009、2010年先后四次被授予“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1、2012年连续两次被授予“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2011至2016年连续六年荣获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荣获“安徽省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5A单位”,2014年荣获“合肥市经济开发区优秀人力资源输入基地”、“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2014、2015年连续两年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2014、2017年荣获安徽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2017年获批“安徽省创业学院”。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树立“生为本,师为根,质量促发展”的办学理念,实施“依法办校、专家治校、人才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治校方略,秉承“厚德博学、砺能树人”的校训,发扬“勇闯难关、拼搏向前;开拓创新、争创辉煌”的学校精神,把握机遇,脚踏实地,坚定不移,努力将学校建成“国内知名、省内一流、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为实现“百年老校”办学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安徽三联学院 2021-02-01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于2003年7月,由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福州大学为主体举办,并按新机制、新模式运作,实施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围绕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学院进一步树立“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办学准则,历练学生“知、情、意”三种能力,坚持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兼备的“全人”,形成知识、能力、精神、素养四维结构的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提高服务区域、行业需求能力为引领,从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平台搭建三方面着力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应用型大学建设基础,努力建设具有工科特色和区域影响力的高水平、高质量、有特色、有影响的教学研究应用型大学,打造福建省独立学院工科人才培养的摇篮。 学院现有15个院系、42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覆盖福建省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经、管、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院校。在校生规模约11000名。 学院共享福州大学优秀教师资源,构筑了“专家学者为学科带头人,名师教授为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为教学管理人,福大教师和自有教师为主力军,双师双能型教师为生力军”的创新型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一支教师、工程师等资格兼具,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倡导教师开展应用型科研,以教师科研带动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师科研工作取得突破,教师获批科研项目数逐年递增,近三年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达110多项。近五年,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8项。拥有省级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群7个、省级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1个、省级应用型学科3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4个。 近年来,学院不断强化与境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交流,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升合作办学层次。实行与美、德、加、英、日等地11所高校学分互认、课程互认,共同实施“2+2”、“1+3”、“3+1”联合培养模式。闽台合作方面,与台湾4所高校建立了联合办学关系,深入开展教师访学、学生交流、科研合作等。 同时,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平台,搭建校外实践实习基地,邀请工程师和企业高管带项目进校授课实训;开展校军合作,与驻闽陆、海、空部队共建,进一步完善军训、军事理论、国防教育教学;推动校政、校地合作,努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经常性邀请名师名家做客“至诚论坛”、举办“自信至诚”学生论坛,推行“院长进至诚课堂”教学活动,力邀福州大学相关学院院长为至诚学生授课; 注重各类学生社团培育,拥有学术理论、科学技术、文化体育、文学艺术等60多个学生社团,以及计算机创新团队、机器人创新团队、电子设计团队等学科团队,推进校园高雅文化和校园自有文化品牌建设,造就文艺新星和多才学子。学院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学院坚持为福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已培养毕业生两万多名。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平均就业率达96%以上,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逐年稳步提升;越来越多毕业生不断探索自主创业之路,并取得优质的业绩。学院获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是福建省省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 迄今为止,学院学子共获得国家专利20多项,获国际级荣誉30多项、国家级荣誉500多项、省级荣誉千余项;近五年有500多名应届毕业生考取国内各著名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考研录取率位居福建省独立学院前列,应届毕业生赴国外联合办学学校攻读硕士研究生氛围正在形成,其中,多名已考取国内外著名高校博士生。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18 219 220
  • ...
  • 298 29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